浅谈小学英语高年级学习兴趣的提高.doc
浅谈小学英语高年级学习兴趣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与其他传统教学科目相比虽然不是那么被家长重视,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对切实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了首位。因此,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做好英语教学,也成为每位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特别对于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来说,如何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影响到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由于对此课题较为感兴趣,所以今天我就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持续培养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一、原因分析:造成高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由浓变淡的因素有很多种: 1.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兴趣本身就具有无意识、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奇怪,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解决。 2.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学生不能再像初学英语时脱口而出地进行表达,整句、整段的输出需要大量单词及短语等知识储备,所以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记忆。于是有一些不讲方法、一味死记硬背,又有些懒惰的学生开始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进而慢慢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3.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已日趋成熟,怕羞、怕说错、怕被人取笑是他们的普遍想法。这种由于缺乏心理安全感,导致不能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进而慢慢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4.由于英语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点,也是造成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无趣的原因之一。常在高年级的英语课堂中,还会看到学生在三、四年级就已经玩厌的游戏,没有创新的教学活动无法激起“小大人”的学习兴趣。 5.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试,于是整天就进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一道道习题中消磨殆尽。高年级的学生依然活泼、好动,如果一直面对枯燥的习题,无法满足他们喜欢新奇、爱好幻想的心理,他们需要展示自我的舞台。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高年级英语教师应该如何保持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好英语,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从心里上克服学习障碍 据调查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小学生在初学英语时一般都会对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对英语表达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而且三年级英语的设计以听说为主,内容浅显易懂,三年级学生也就很容易对对英语学习产生极高的兴趣。但在四年级英语继续重视听说的同时,逐步渗透读写要求的情况下,学生开始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学习兴趣开始减退。尤其到了五六年级,语言点多,跨度大,学生遗忘得很快,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学生中明显出现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的现象。这时,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成了一种负担,对它失去了兴趣,以至于产生畏难心理、厌学情绪。此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培养至关重要,而英语教师则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应对学生能一视同仁,能正视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且要有必要的“爱心倾斜”,不断地鼓励、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放弃,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重燃学习的热情。但要真正使学生重拾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应做到“釜底抽薪”。因为这些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基础太差,很难再赶上去。即使有老师的关爱鼓励,也不可能完全打消他们心中长期积聚的忧虑和急躁感。因此,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在新标准五年级英语的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较大,一味的鼓励还是不能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于是,我利用英语教学重积累的特点,让学生把每一节课当成第一次学习英语,因为每节课只有极少数的是新单词,其他的都是以往学习过的,不要担心自己的基础差,其实每一节课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复习和巩固基础,并且通过适时的检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每一节课的收获。这种做法很快帮助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重树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2、充分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分层教学(这个需要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既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因为它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充分利用这种差异,变不利为有利,通过组内合作、互帮共进,组间竞争等方式,合理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对合作小组的设置上,要体现分层的原则,以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得到组员的帮助。但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自尊心,如果分组时层次过于明显,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分组时要注意“隐性”分层,只做到教师自己心中有数,但不要给学生明确,不能公开声明,以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而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员调换,以使学生保持小组合作的新鲜感。在这样的分组学习下,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认为,分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只是按照所谓的成绩优良来分层。学生之间可能会出现各种“知识差异”,但在“情感”、“情绪”上,学生只可能出现状态的差别而不会出现等级上的差异。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别,积极地进行引导,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达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3、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不仅使教师的创造精神和教学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升华,更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潜能得到了明显的挖掘和发挥。教师在设计组织活动时,既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基础、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态度情感,又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要求、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尽可能做到主客体协调一致。如果活动明显高于或低于学生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那么设计再好的活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以至于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应根据主客体的实际情况,精心考虑活动内容与形式,寻找到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从而使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活动的内容既要丰富多彩,又要适时适量。活动形式既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又要讲求实效,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不能离开本节课主题内容而任意发挥。每节课的每项活动应该直接针对这节课的某一项学习目标来完成任务。要根据每个模块的语言项目和教学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的组织活动,以确保规定内容的顺利完成。活动应该前后联系、新旧结合,采用由浅入深循环式的教学方法。做到既有利于新的语言技能的形成与扩展,又有利于已学知识技能的巩固与提高。活动设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单项后综合、先模仿后运用、先语言活动后交际活动。随着学生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增强,活动的难度可逐步加大,其综合性和复杂程度可逐渐提高,从而使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得到更有效更全面的发展。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同一个内容也可创造出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不同的活动又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活动应精心设计,精益求精。并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活动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和情况,说清楚活动要求和规则,使活动有序地进行,顺利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持续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还有很多,要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要不断地深入研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保持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