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汕头市金山高三第一次月考--高中物理 .doc
-
资源ID:41618584
资源大小:226.7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8-2009学年度汕头市金山高三第一次月考--高中物理 .doc
2008-2009学年度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本试题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0分)一、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都是基本单位的是( )Am、N、sBm、kg、sCkg、J、sDm、kg、N2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起跳的瞬间,运动员( )A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受到的支持力 B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受到的支持力C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D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受到的重力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物体的位移为x,速度为v,若物体的加速度为a则( )A由速度和时间决定B由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决定C由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决定 D由物体的位移和时间决定4对于自由落体运动( )A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B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C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4:9D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5如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6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平盘,盘中的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伸长了l,现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l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BCD7用力传感器悬挂一钩码沿竖直方向由静止开始运动。下图中实线是传感器记录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则( )A钩码的重力约为4NB钩码的重力约为3NCA、B、C、D四段图线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的A、D,失重状态的是B、CDA、B、C、D四段图线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的A、B,失重状态的是C、D8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角(<45°)的轻绳a和水平轻绳b拉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T1;现保持小球位置不动,使绳b在竖直平面内逆时针转过角,绳b的拉力变为T2;再转过角,绳b的拉力变为T3。则( )AT1=T3>T2BT1=T3<T2C绳a的拉力增大D绳a的拉力减小9质量为0.3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A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象一定是bB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象可能是aC所受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2ND所受的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N10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根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 )A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B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小,摩擦力变小C圆筒仍能匀速滑下D圆筒将匀加速滑下1,3,5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二、本题共3 小题,共18分。将正确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图。11(4分)关于实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是由于测量不仔细或测量工具不精密产生的B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改进仪器和谨慎操作来减小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系统误差D采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减少偶然误差12(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套,通过细绳套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2)在白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只弹簧秤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请指出以上三个步骤中的错误或疏漏:(1)中是 (2)中是 (3)中是 13(8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得到了如下一组实验数据:车受的拉力 F/N车的加速度a/m·s2纸带编号0.1000.0810.3000.2520.5000.4030.7000.5540.9000.725 (1)在坐标纸上画出aF图象; (2)由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 (3)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 (4)由图象得到的小车的质量是 kg。三、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4(8分)在某城市的一条道路上,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km/h。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肇事车是一辆卡车,量得这辆卡车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时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5.79m,已知该卡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是7m/s2。 (1)判断该车是否超速。 (2)求刹车时间。 (3)求刹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15(10分)在倾角的斜面上,一条质量不计的皮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端,另一端绕过一质量m=3kg、中间有一圈凹槽的圆柱体,并用与斜面夹角的力F拉住,使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不计一切摩擦,求拉力F和斜面对圆柱体的弹力FN的大小。(g=10m/s2,sin37°=0.6,cos37°=0.8)某同学分析过程如下:将拉力F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分解。沿斜面方向:Fcos=mgsin (1)沿垂直于斜面方向:Fsin+FN=mgcos(2)问:你认为上述分析过程正确吗?若正确,按照这种分析方法求出F及FN的大小;若不正确,指明错误之处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16(11分)如图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以2m/s的速度匀速斜向上运行,传送带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30°。现把质量为10kg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P,由传送带传送至顶端Q,已知PQ之间的距离为4m,工作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取g=10m/s2。 (1)通过计算说明工件在传送带上做什么运动? (2)求工件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17(13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若对物块施加一个F=(92t)N的水平外力取向为正方向,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物块的加速度。 (2)求物块向右运动达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 (3)在图乙中画出物块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速度的定义为“vt”图象下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x;加速度的定义为则“at”图象下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什么? (5)由at图象,求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