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第1节 读懂散文 学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
-
资源ID:4163623
资源大小:151.8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第1节 读懂散文 学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
散文阅读学案 第一节 读懂散文【导入学习】高考语文试题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小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散文是2017年高考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黑马”。全国卷和全国卷分别考查了林徽因的抒情散文窗子以外、李娟的叙事散文我们的裁缝店。散文考查的特点如下:(1)选文强调文质兼美,格调健康,内容与主流意识相契合。(2)内容或感受形象,体验意蕴;或念土怀乡,眷念风物;或写景状物,即兴感悟;或映现人性,褒扬人格;或体验社会,再现生活;或反思人生,省察自我。(3)主客观题型兼顾,以主观简答题为主,分值相对固定。(4)设题点以内容概括、句段理解、鉴赏语言、结构主题、情感把握等为主要考查方向。【自主学习】一、散文的特点与分类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其文体特点是:篇幅短小;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散文一般分为写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散文种类文体特征主要表现手法写人叙事散文偏重于写人的散文从一件事或多件事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多侧面表现人物形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烘托、详略结合、点面结合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或有头有尾,或片段剪辑式记叙事件渲染、烘托、对比、悬念等写景状物散文偏重于写景的散文抓住景物特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步换景、定点写景;多感官;动静结合等偏重于状物的散文描摹刻画具体事物,托物寄意,或赋予社会情感托物言志、象征等议论说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寓哲理于形象,文笔灵活以小见大、比喻、象征等二、从四个角度入手,读懂散文【合作学习】(2017全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黢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精读习惯培养】1关注标题“窗子以外”换言之就是窗子外面的风景,这就透露出作者通过窗子观察世界的意图。文中作者所见所思,皆由“窗子”而来,窗子是一个物象,更是贯穿全文的线索。2初步理清顺序第段突出话题“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引起第段对窗子以外乡下人背影的详细描写;第段明确题旨:窗子以外。第段为第一层:描写窗外乡下人的背影,引出“永远是窗子以外”的感叹。第段都强调“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这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在“窗子以外”。第段为第二层:描写窗外的世界,感慨窗内的观者无法感知。第段写要借旅行跳出窗外,可“不管你走到哪里”,“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第段为第三层:写尽管身体移出窗外,但心灵仍跳不出窗外,不会真正走进“窗子以外”的世界。梳理以上内容,可知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的。3初步把握线索“窗子”一词在文本中反复出现,可知“窗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4初步概括主旨本文通过窗子观察世界,写窗子以外的风景,意在揭示人活在世界,都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启迪人们应该努力摆脱局限性,活出自我。【初做真题,体验高考】1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他们都是底层人民,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第段第一句话,揭示了林徽因对于自己“旁观者”的身份认知,而“全”“永远”这些字词,亦让整篇文从开始就带上了淡淡的悲观色彩。D“时髦的学者”将“窗子以内”的东西都随身带着,是不可能真正走近“窗子以外”的世界的。1B【“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可知,作者认为“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并不一定获得深刻的认识。】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是由自家的“铁纱窗”写起,又联想到玻璃窗、扇形的六边形的窗子,最后写到“无形的窗子”。B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C在文章的第段,作者除交代窗外“有限”的景物外,还用细描手法勾勒了很多底层人物。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2【C项,“细描手法”错误,应为“白描手法”。】3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4分)3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二、三、四、五、七段都写到了窗子。第二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四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第七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了,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4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4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题目要求回答“我”“你”两个人称交替使用蕴含的作者的态度,就要分析使用“我”“你”两个人称时写的具体内容。使用“我”时,描写的是自己看到的世界和内心的感受;当“我”转为“你”时,“你”成为了描写的对象,“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来描写。从这个角度看,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当“我”和“你”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我”和“你”可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应用学习】阅读孙梨的黄鹂病期琐事,完成后面的题目。黄鹂 病期琐事这种鸟儿,在我的家乡好像很少见。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或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的时候,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它既不在我那小小的村庄后边高大的白杨树上同黧鸡儿一同鸣叫,也不在村南边那片神秘的大苇塘里和苇咋儿一块筑窠。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是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鹂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因为职业的关系,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致,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鹂飞来了。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里安家落户的意思。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观赏黄鹂,竟成了我的一种日课。一听到它们叫唤,心里就很高兴,视线也就转到杨树上,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他去。这里是很安静的,甚至有些近于荒凉,它们也许会安心居住下去的。我在树林里徘徊着,仰望着,有时坐在小石凳上谛听着,但总找不到它们的窠巢所在,它们是怎样安排自己的住室和产房的呢?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打什么鸟儿?”我赶紧过去问。“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这时候,我不想欣赏他的枪技,我但愿他的枪法不准。他瞄了一会儿,黄鹂发觉飞走了。乘此机会,我以老病友的资格,请他不要射击黄鹂,因为我很喜欢这种鸟儿。我很感激老史同志对友谊的尊重。他立刻答应了我的要求,没有丝毫不平之气。并且说:“养病么,喜欢什么就多看看,多听听。”这是真诚的同病相怜。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儿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有一次,在东海岸的长堤上,一位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只是为了讨取身边女朋友的一笑,就开枪射死了一只回翔在天空的海鸥。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射死的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胜利品无法取到,那位女人请在海面上操作的海带培养工人帮助打捞,工人们愤怒地掉头划船而去。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房子里,无可奈何地写了几句诗,也终于没有完成,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地为他们的业绩生色?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惋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得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从此,清晨起来,白杨萧萧,再也听不到那种清脆的叫声。夏天来了,我忙着到浴场去游泳,渐渐把它们忘掉了。有一天我去逛鸟市。那地方卖鸟儿的很少了,现在生产第一,游闲事物,相应减少,是很自然的。在一处转角地方,有一个卖鸟笼的老头儿,坐在一条板凳上,手里玩弄着一只黄鹂。黄鹂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我站住了,我望着黄鹂,忽然觉得它的焦黄的羽毛,它的嘴眼和爪子,都带有一种凄惨的神气。“你要吗?多好玩儿!”老头儿望望我问了。“我不要。”我转身走开了。我想,这种鸟儿是不能饲养的,它不久会被折磨得死去。这种鸟儿,即使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吧,它需要的天地太宽阔了。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想起黄鹂。第二年春季,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文章的好处。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苇泊;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气,使我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这是一种极致。是的,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这就是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这就是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吧。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鹂”是文章的线索。文章记叙了作者对黄鹂命运的关切,对摧残这类事物的丑恶行径的义愤。B作者由写黄鹂转向大千世界,说明不仅黄鹂,世界上所有事物的美的极致,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从而给读者一种人生哲理的启迪。C在江南,在湖光山色、茂林修竹的环境里,黄鹂再次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的身影让“我”饱享眼福。D.“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等几个充满文言色彩的词语,使语句整齐有气势,同时使文章增色。1C【让“我”饱享眼福的应是在青岛,而不是在江南。】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文围绕黄鹂,以空间顺序展开。童年爱鸟却没有见过黄鹂,以后在不同地方几次遇到黄鹂,黄鹂的境遇各不相同,作者的感受也各不相同。B文章的着眼点在于“环境”。作者由黄鹂在江南发挥着它们的“极致”,得出“各种事物”“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感悟,这是文章的点晴之笔。C作者写黄鹂,显然是托物言志。在文中,黄鹂是艺术的化身,甚至是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黄鹂寄寓着作者的理想和追求。D本文的语言简洁明了又诗意浓郁,洗尽铅华而又富有文采和意趣。这种不事张扬的文采,尽展“散文语言中的诗意”。2A【全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3“童年时,我很迷恋过一阵捕捉鸟儿的勾当”中“迷恋”“勾当”两词应怎样理解?3“迷恋”指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这个词表现出了作者对鸟儿的热爱、痴迷。“勾当”在这里表现了作者儿童时期的调皮,有对捕鸟的做法进行否定的意味。4文章围绕“黄鹂”写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琐事,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4(1)童年时迷恋捕鸟,却没有见过黄鹂。(2)抗日中初见黄鹏,初闻其声,却没能看清它们。(3)疗养时再见黄鹂,被朋友的猎枪惊吓,一去不返。(4)在鸟市,看到了笼中黄鹂的凄惨神气,刺痛我心。(5)在太湖的湖光山色中,看到了黄鹂的全部美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