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济宁市泗水县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初中语文 .doc
-
资源ID:41656366
资源大小:56.2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6-2007学年度济宁市泗水县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初中语文 .doc
2006-2007学年度泗水县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涵盖一、二、三单元。 2、全卷共四大题,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3、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座号、姓名、班级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指定位置。不要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4、时间充裕。请认真书写每一个字,端正的字体、整洁的卷面可得卷面分3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祈do ( ) 田1ng( ) pán( )石 chóu( )划 深邃( ) 赫( )然 讪( )笑 哺( )育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人生鼎沸 来势汹汹 多么澳悔 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枥尽心血 气冲斗牛 义奋填膺 错字 更正3按要求填空。(5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 ,_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2)出自司马光的孙权劝学的两个成语是_、_ 。(3)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4)木兰诗中的“_,_”这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5)古诗词中有不少吟咏母亲河黄河的名句,请写出其中两句。4材料探究题:你能从下面材料中提炼哪些信息?(3分)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50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60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着花斑裸鲤、鲫鱼、赤眼鳟等40余种土著鱼,如今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自豪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材料三: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1)_(2)_(3)_5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为下面的母女对话写出最恰当的答案。(2分)妈妈反对女儿与同学通信,这让女儿很不开心。(1)妈妈:还生气呢?妈妈爱你才不让你与同学通信的。 女儿:_(2)女儿:我是公民,有享受通信自由的权利。妈妈不让我与同学通信是违法的。 妈妈:_6名著导读(2分)(1)童年中塑造了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2)有这么一个真实故事: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柯克在海上与船长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这一故事引起轰动,也引起作家们的关注。其中一位叫_的作家据此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_。二、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713题。(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7此诗与_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_ 等动作,后两句写_。 构成了全诗_ 的意景。传达出诗人 _ 的心情。(5分)(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8解释句中加点字。(6分)(1)伤仲永(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稍稍宾客其父( ) (4)或以钱币乞之( ) (5)父利其然也( )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9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是不同的,请分别进行解释。(4分)(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_今义_(2)即书诗四句书:古义_今义_(3)如此其贤也如此:古义_今义_(4)固众人固:古义_今义_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以耶?11有人说,作品写“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是对仲永父亲的谴责,文章的标题应该是“伤仲永父”才恰当。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3分) 三. 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24题(一)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 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她们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觉得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12结合课文内容看,说说“我”急着“快回家去!快回家去”的原因。(2分)13选段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4请从文中找出从“我”的心理的角度暗示爸爸已经去世的句子。(2分)15文中两次写弟弟妹妹们在散落的夹竹桃下玩闹,用意是什么?(2分)16末尾两段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有那两层含义?(2分)17成长中的你,对于长大怀有的是向往之情还是惧怕之心呢?你为什么会这样想?(3分)(二)“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8概括文段的大意。(2分) 19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2分)20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2分)(三)信念是一条开花的路 深秋的一天,浴室的石板缝里,不知何时遗落下的一粒豆子发芽了。我发现的时候,它已像一枚绣花针那样亭亭立着,顶着两个翡翠绿的豆瓣,像长了两只角的小羊,怯生生的,欢欢喜喜的,睁着天真晶亮的眼睛,打量着它所看到的世界,惹人爱怜。 一株幼苗不合时宜地出现在这里,让我的心咯噔一下,似有所触。傻傻的豆子,不问春天是不是已过去,就冒冒失失地探出脑袋;不管身处的环境允许不允许,就无畏地踏上命运的途程。等在前方的将是什么呢? 从此多了一份牵挂。明知等在前方的是什么,却又隐隐盼望着奇迹的发生。出入浴室,我吩咐家人务必小心,千万不要碰了它。奔波一天歇下来,我端杯白水蹲在它身边,自己喝一口,给它喝一口,看它水灵灵的招展,我知道,我所能做的也就这些了。 浴室很小,阳光终年不曾在此驻足过。洗澡的时候,因为蒸汽的弥漫,室内才有了豆苗需要的一点热度。平时浴室里是清冷的,她用微弱的生命的光焰,照亮了这一个寂寥的角落。有几天我没去看它再见的时候,豆苗窜高了一大截,像细胳膊细腿的少年,明显的营养不良,细细的脖子顶着两片沉重的豆瓣,显得那么吃力。 从没见过这么细的茎杆,为了寻觅高处的阳光,它忍饥挨渴,吝啬地将那点养分匀了又匀,留待下一刻的拼争。它的茎,因而比最小号的绣花针还细,颤颤地弯曲着,弯曲着,几欲倒下了,却又强打精神挺起胸,向着茫不可知的未来一点一点探去。 长到40多厘米高的时候,它死了。轰然倒下的刹那,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它的敬重。在这样不堪的天地里,它活出了坚强的美丽。在无法选择之中活出一个不屈的过程,这是一种尊贵的自信。活过了,努力过了,尽管没有抵达终点,但谁说它的人生之路不是奋发向上的呢?也许错误的萌芽带来徒然的挣扎,留下幻灭的痛楚。也许盲目的投入燃尽了岁月的火炬,没有抵达就已经结束。但逆境里的奋争,是一首最动听的歌,有了一颗不屈的心,什么奇迹不可以发生呢? (选自小品文选刊)21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2分)22文章中“我”为帮豆子创造奇迹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23文中充盈着感人的气息,你能找出最令你感动或引起共鸣的一句话吗?你愿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感受吗?试试吧。(4分)我找的句子: 我的感受是:_24如何理解“但逆境里的奋争,是一首最动听的歌,有了一颗不屈的心,什么奇迹不可以发生呢”?(3分)四、作文(50分) 小小少年在长大,我们心灵的舞台也伸展到无穷大。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展示自我,也萌生了心灵的追随。我们以仰望的姿态,开始了另一种阅读:鞠躬尽瘁的科学巨子,闻名遐迩的文坛泰斗,指点江山的各国政要,叱咤赛场的体育健儿,德艺双馨的影视名角穿越时空,名人在我们的心中无比鲜活起来。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风采,如月夜的熠熠星辰,让我们浸润在别样的清朗与温暖之中。一路追寻,一路相随,我们的生活也如一幅慢慢展开的画卷,异彩纷呈,每一个日子也开始变得与往日不同! 请以“我最崇拜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下自己对于名人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题目自拟,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