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滨州市无棣县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初中历史 .doc
-
资源ID:41658644
资源大小:106.7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7-2008学年度滨州市无棣县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初中历史 .doc
2007-2008学年度滨州市无棣县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题分为第卷和第卷两个部分。第卷12页共40分;第卷36页共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写在第卷的指定位置;第卷做出答案后,一律将答案填写在第卷上的第卷答题栏内,交卷时只交第卷。第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按题号顺序填在下面的表格里)1下列各项叙述,与下边图像人物情况不相符的是A直立行走 B人工取火 C使用打制石器 D过群居生活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是种植粟能制造陶器种植水稻挖掘水井发明瓷器A B CD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4“无棣”是古代齐国的最北边。齐国最早产生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6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7我国记载历史最早的文字是A钟鼎铭文 B甲骨文 C大篆 D隶书8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9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10某电视台要招聘一批栏目主持人,假如时光倒流到两千多年前,你认为最合适担当法制空间栏目主持人的是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11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12两汉时期,为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是卫温甘英张骞王昭君班超文成公主A B C D1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开始于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27年C公元前119年D公元前60年14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15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16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B封建国家分裂,有利于社会文化交流C民族关系破坏、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7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两大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下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南方没有战乱A B C D18小明同学的理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农业专家。下列人物中能给他最大启发的是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19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司马迁的名著A春秋 B汉书 C资治通鉴D史记20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顾恺之第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成语归类:请将下列成语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里(8分,每选对一个得1分)(1)退避三舍 (2)破釜沉舟 (3)三顾茅庐 (4)围魏救赵(5)约法三章 (6)卧薪尝胆 (7)纸上谈兵 (8)项庄舞剑21春秋战国: 22秦末汉兴: 23东汉末年: 三、历史诊所:请同学们判断下列说法是对是错,并简要说明理由。(8分,每题2分)24小兵问:“小红,我对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战争非常感兴趣,你能给我推荐一本介绍兵法的古代军事著作吗?”小红:“那太简单了,你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吧!”诊断: 25小青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小明答道:“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诊断: 26小张:“小李,据说你对三国时代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你都喜欢哪些人物?”小李:“有曹操、刘备、诸葛亮,还有孙权。”诊断: 27小文:“小珍,你刚从河南洛阳旅游回来,给我介绍介绍当地的名胜古迹。”小珍:“你看这是我拍的照片,这张是洛阳的白马寺,这张是洛阳的云冈石窟。”诊断: 四、材料分析题:(第28题15分,第29题14分,第30题15分,共44分)28材料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集中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的内容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2分)(2)秦始皇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4分)(3)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2分)(4)汉武帝这样做目的是什么?(2分)(5)试比较两位皇帝做法的异同点?(5分)29材料一商鞅变法时曾在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宣布:谁能把木柱搬到北门,赏十金。国人不相信会有如此重赏,无人肯搬。商鞅又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有个胆大的人把木柱搬到北门,商鞅立即如数发给赏金。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商鞅的思想属于战国时期哪派思想?(2分)(2)材料一中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商鞅的做法对我们在做人方面有什么启示?(3分)(3)材料二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4)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于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3分)(5)这两次改革有何积极意义?(3分)30思维链接(15分)在中国古代,土地是主要的社会财富。但是土地的所有权和耕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回答:(1)西周时期,全国土地归谁所有?当时土地上的劳动者主要是哪些人?采取的是怎样的耕作方式?(4分)(2)到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劳动者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土地的耕作方式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3)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平民,在商鞅变法以后你如果想自己拥有土地,你会采取什么方式?(2分)(4)经过上述变革,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有哪些反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