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聊城市临清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初中语文 .doc
-
资源ID:41693673
资源大小:43.7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8-2009学年度聊城市临清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初中语文 .doc
2008-2009学年度聊城市临清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书写题(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二、积累与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满林的香气,就这么如纱如网,牵惹着醺醺的行人,从四月底到六月初,暗施其金黄的蛊术。每次风后,黄绒纷纷便摇落如金粉,雨后呢,更是满地的碎金了,行人即便要避免践踏,只怕也无处可以落脚,最后,树上的金黄已少于地上的金黄,黄金的春光便让给了青翠的暑色。一场花季,都nin成了车尘。 余光中春到半岛2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通过开展校园读书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有了新规定:作文“每个错别字扣l分”。这一规定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与热议。 上海向明中学学生田园说:“高考现场非常紧张,很有可能一边构思作文一边产生笔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被扣分,我会觉得比较委屈。”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这些年来,学生母语水平下降令人担忧,通过考试罚错字来加强母语地位,是不得已而为的办法!80后作家韩寒则担心考生纠结在错别字上,写不出好文章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则认为这个规定能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母语上。对此新规定,你是怎么看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老骥伏枥,_,烈士暮年,_。(曹操龟虽寿) 登斯楼也,则有_,_,_,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相邻之生日蹙,_,_,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捕蛇者说) 王维在使至塞上描写塞外景象的千古名句:_,_。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2题(一)陈涉世家(节选) 二世元年七月,发左闾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7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2分)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8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两段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二)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粱国而吓我邪?”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或谓惠子日 欲代子相 非梧桐不止 于是鸱得腐鼠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11请揣摩“庄子往见之,曰:”中庄子“曰”的神态或表情,用一个词描摹(1分)12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你说说“鹓雏”和“鸱”分别比作什么?(2分)四、现代文阅读(共3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21题(一)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王 平 人们相信科学是认为科学具有最大的力量,可以满足和达到人的一切愿望。但是,人类的愿望并非是一个人的,而是有无数人的愿望,姑且不论用科学手段来达到部分人的愿望是否合理,就连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的两面性也让人感到,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例如,原子弹的发明是科学力量,但爱因斯坦已经对其有过忏悔了,认为不该研制原子弹。 进一步从别的角度看,如果科学可以改变一切和达到人们的愿望,那么是否应当让科学来这么做? 作为一个正常人,工作、劳动的动机是指望回报,这种回报除了生存和养家糊口外,还有作为生物进化而贮存于神经机制中的精神满足感,英国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发现了这种获得回报的控制机理,原因在于人和猴子都有一个D2基因,如果切断猴子大脑中D2基因,会使猴子忘记对奖赏的需求,也就能让猴子没有抱怨,没有需求也不要奖励。一直以最快和最好的状态工作,并且既不怠工,也不表现出不满。同样,也可以对人进行这种基因改造。 这样的观点甚至获得了一些伦理学家的支持,比如,牛津大学伦理学教授朱利安·瑟武列斯库就认为,人们有“道德上的义务”从基因上改进后代。进行这项研究的神经生物学家巴里·里士满也表示,找到改造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方法为期不远,也就是说,通过基因改造,不计回报永远工作的“超人”或“完美之人”可能会出现。 看来,科学可以改造人性已呈现希望之光。 问题的实质在于,原本用于治疗疾病的方式现在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可以用于正常人的基因改造,跨越这一界线会为人类带来什么? 当基因改造从治疗疾病转向改造正常人时,人类的敬畏就不可避免地从过去的宗教、权力或政治转移到了科学,科学在逐渐取代“上帝”的角色,说得简单一些,科学家可能成为人人敬畏的“上帝”,因为他们有权决定对每个并不完美的人进行基因改造,而并不理会这些人的自由意志。 其实,对今天并不完美的正常人进行基因改造并非是“上帝”的意旨,自然的造化把人造就成并不完美的状态并不是为了留给今天的科学家来改造或有意把“上帝”的权力移交给科学(家),而是大自然懂得不必这么做,把人造就得有缺陷和弱点反而更有利于人类。 大自然的造化还在于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自由和选择,因为只有选择和有自由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由于存在不同的差异,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觉自愿的行为、认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设计自己的人生和生活道路,人生才充满希望和趣味。 剩下的问题是,即使基因改造可行,也会遇到自然法则的抗衡。比如,努力工作和获得报酬与奖励是一个镍币的两面。如果去除了奖励和适当休息(休息也是回报之一种),人就完全会成为不知疲倦的机器,最终死于高强度的工作。 另一方面,自然造化把人塑造成今天这样的凡夫俗子,渴望报酬与奖励,有自私、虚荣、嫉妒等弱点,正是人性的自然和可爱之处。否则,即使工作获得巨大成绩也得不到奖励并从工作的成就中获得乐趣,这样的人不正是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么? 说实话,对于忘却报酬只知干活之类的基因改造,也许只有老板最喜欢,而被改造者只会感到痛苦和恐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得掂量掂量,科学和科学家是否应当继“上帝”之后以人不完美或有“原罪”的借口让人接受基因改造。(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13仿照第节的举例方法,请你写出一个例子,用来证明“科学不可能取代一切的”。(4分)14第节中“这一界线”指的是什么?(3分)15从全文看,作者反对让正常人接受基因改造的理由是什么?(4分)16文中“看来”“其实”“另一方面”“说实话”等词语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3分)17科学具有最大的力量,但科学又不可能取代一切。对于文中的论断,你有什么评论?(4分)(二)泉贾平凹 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列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呜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里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也在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着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唉,这孩子,为什么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仅仅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坝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 “能的。”我肯定地说。 “我说完了,我们就在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18文章第三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展开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19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四自然段又说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分)20小儿,将树桩比作一口泉,我“觉得小儿的发现很伟大,你觉得这个比喻好吗?为什么?(4分)21文章最后说“谛听”“生活的水声”,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理解。(3分)五、写作(共50分)22作文(1)题目:快乐往事要求:(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