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校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初中化学 .doc
-
资源ID:41702587
资源大小:122.2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9-2010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校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初中化学 .doc
2009-2010学年度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校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请你在80分钟内完成此份试题,老师期待你出色的表现。1本卷试题卷共5页,四大题25小题;满分为120分;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到答题卷相应位置上,不按要求填写者不给分;3请规范答题,答案要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你可以按顺序答题,也可以自选顺序答题,但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以免影响后面的答题;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试题卷留待讲评。第一卷一、我会选择(本题有14小题,共34分,1-8小题每题2分,9-14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答题栏中)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计算 B实验 C测量 D推理2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海啸,在海啸灾难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树木折断B房屋倒塌 C道路冲毁D钢铁生锈3实验时不小心使洒出的洒精着火,应立即( )用湿布盖灭 用嘴吹灭 用砂子撒盖 用水泼灭A B C D4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能混入其他气体,可以使用的可燃物是( )A木炭 B红磷 C硫 D蜡烛6用量筒取9 mL水,采用俯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为( )A9 mL B小于9mL C大于9mL D无法估计7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中依次是( )A氧气、氮气、空气 B氮气、空气、氧气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氧气、空气8若用试管加热固体时,出现试管炸裂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在中上部9纳米技术是各国竞相发展的一项技术。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用品有很多奇特的性质,例如纳米铜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那么纳米铜具有的性质是( )A超塑延展性 B颜色为红色 C导热性 D导电性1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和物 B稀有气体C人呼出的气体 D净化后的空气11有下列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圈)其中可用于给50ml液体加热的是( )A BC D12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下列属于白色食品的是( )A食醋 B面粉 C海带 D菜油13在进行“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吗?”的辩论中,某小组为正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耗尽)。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达30C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目前各国政府的重要环境政策D地球人口增多,所用的燃料越来越多14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了锈C铁丝的温度不够 D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二、我会填空(本题有5小题,共30分)15(13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取药,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用 ,固体只要 。(2)用剩的药品应该 ,不要 ,也不要 ,更不要 。(3)从细口瓶中倒取液体药品时,标签须向着手心的原因是 。(4)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_ ;(5)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 ;(6)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应 。(7)某同学要对化学实验室中空气质量进行检测,需要对室内气体取样,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出化学实验室里的气体样品?所用到的仪器有 ,操作方法是 。16(4分)将两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下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用A、B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A中燃烧比在B中燃烧更旺。从以上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的性质有:(1)_ _;(2)_ _。17(4分)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 ; ; 。(只答三点即可)。(2)丙实验进行时,瓶底为什么要铺少量的沙或水? 。18(6分)(1)市场上销售的香肠、盐水鸭、榨、豆腐干等食品,常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的目的是除去空气,使大多数微生物因缺少 气而受到抑制,停止繁殖,同时防止食品发生缓慢 而变质。(2)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提出问题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验证可能是氮气。用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和现象是 。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 。19(3分)南京著名的风景点珍珠泉,水底有大量气泡冒出,象串串珍珠,珍珠泉因此得名。某学生想用实验检验珍珠泉冒出气体的组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气方法:将空的雪碧汽水塑料瓶装满水,倒放在泉水中,瓶口对准水底冒出的气泡收集。这种集气法叫 ,针对瓶口太小不便于收集的缺点,在不换瓶的情况下你的改进方法是 。如图乙所示,若用水将瓶中气体排出,水龙头应接 导管(填A或B)。三、我会分析(本大题3小题,共32分)20(13分)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的,请仔细回忆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完成下列内容:(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石蜡 溶于水,硬度 。(2)点燃蜡烛时,可以看到蜡烛先 ,后 ,前者是 变化,后者是 变化。(3)蜡烛燃烧时,若将白瓷板压在火焰上,会观察到白瓷板上有 色的物质;若用冷而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观察到烧杯壁上有_ _;若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焰上,可观察到烧杯壁上_ _;若用一根玻璃管插到焰心,则在玻璃管的另一端会看到 。(4)熄灭蜡烛时,立即在离灯芯约05cm处点火,蜡烛又会燃烧,则说明蜡烛燃烧时是 在燃烧。(5)烛焰从内往外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三部分火焰的颜色是不同的,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烛芯附近的火焰中,12秒钟后取出,发现处在外焰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 。21(14分)某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实验步骤有:先用止水夹子夹紧橡皮管;点燃燃烧匙里的红磷;将燃烧匙插入广口瓶,并塞上塞子;燃烧完毕后,打开夹子等。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匙里的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2)将燃烧匙中的红磷点燃后放入广口瓶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待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会 ,约达到广口瓶体积的 为止。如果实验后发现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则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写一条) ;(4)拔去橡皮塞,迅速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会看到 ;(5)实验证明,空气主要由能支持燃烧的 (约占其体积的 )和性质较稳定的 (约占其体积的 )组成。(6)若将红磷换成碳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填能或否)理由是 。22(5分)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些固体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表面变潮湿了,她在家中也曾发现过饼干受潮会变软,这些现象说明了空气中含有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或化学知识另举两例说明空气中含有这种物质: ; 。四、实验和探究(本大题3小题,共24分)23(1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是 ;(2)根据_,判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根据_,判断氧气含量不同;根据_,判断水蒸气含量不同。(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你能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24(8分)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汞和二氧化硫;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1)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 (填序号)是物理变化,请说明理由,理由是 。(2)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 (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的话,请写出哪些? (填序号 )并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5(6分)某同学为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数小时后发现_,U型管内的液面A处_(填“上升”或“下降”),B处_(填“上升”或“下降”)。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发现_。该实验说明动物吸入_(填气体名称),呼出_(填气体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