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学期高三期末练习理综物理部分--高中物理 .doc
-
资源ID:41707837
资源大小:234.7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学期高三期末练习理综物理部分--高中物理 .doc
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学期高三期末练习理科综合能力试卷物理部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卷各小题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卷(选择题 共120分) 本卷共20题,每题6分,共12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如下图所示,在带有活塞的有机玻璃筒底放置少量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迅速压下活塞的过程中,玻璃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玻璃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筒内所有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均增大C硝化棉能燃烧起来,表明气体从外界吸热,内能增加D外界对气体做功等于气体向外传递的热量14铀239()经过衰变可产生钚239()。关于铀239的衰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的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核子数 B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C经过2次衰变产生 D温度升高,的半衰期减小15用如下图所示的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用某种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那么( )Aa光的波长一定大于b光的波长 B增加b光的强度可能使电流计G的指针发生偏转C用a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是由d到cD只增加a光的强度可使通过电流计G的电流增大16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波源开始振动,经0ls刚好传播到x=40m处第一次形成如下图所示的波形。在x=400m处有一波的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源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Bx=40m处的质点在t=05s时位移最大 C从t=10s时开始,接收器能接收到此波D若波源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振动频率小17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要经过三个阶段: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轨道l、2、3上正常运行时,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 上的运行速率大于79kms B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 C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速率大于它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率 D卫星分别沿轨道l和轨道2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相等18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在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下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12×10-2s,则:拍摄到的石子位置A距石子下落的起始位置的距离约为 ( )A35m B50mC65mD80m19如下图甲所示,ab、cd以为两根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金属轨道,相距L,右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轨道上放有一根导体棒MN,垂直两轨道且与两轨道接触良好,导体棒MN及轨道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导体棒MN在外力作用下以图中虚线所示范围的中心位置为平衡位置做简谐运动,振动周期为T,振幅为A,在t=0时刻恰好通过平衡位置,速度大小为v0,其简谐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按余弦规律变化,如下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路中电动势的瞬时值为 B导体棒MN中产生交流电的功率为 C通过导体棒MN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D在0等内通过导体棒MN的电荷量为20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的距离为d,用导线与一个多匝线圈相连,线圈电阻为r,线圈中有竖直方向均匀变化的磁场,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k,电阻R与金属板连接,如下图所示。两板间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则线圈中的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情况和线圈的匝数n分别为( ) A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且正在增强, B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下且正在增强, C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上且正在减弱, D磁感应强度B竖直向下且正在减弱,第卷(共180分)本卷共11小题,共180分。21(18分)(1)几名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登上一山峰后,他们想粗略测出山顶处的重力加速度。于是他们用细线拴好石块P系在树枝上做成一个简易单摆,如下图所示。然后用随身携带的钢卷尺、电子手表进行了测量。同学们首先测出摆长L,然后将石块拉开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使石块在竖直平面内摆动,用电子手表测出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利用测量数据计算山顶处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g= ;若振动周期测量正确,但由于难以确定石块重心,测量摆长时从悬点一直量到石块下端,所以用这次测量数据计算出来的山顶处重力加速度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20090507 (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所用金属电阻丝的电阻约为30。现通过以下实验测量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其示数如下图所示,则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d= mm;实验中能提供的器材有开关,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3k);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15k);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1);滑动变阻器R1(010);滑动变阻器R2(01k);电源E(电动势为45V,内阻不计)。为了便于调节电路并能较准确的测出电阻丝的阻值,电压表应选 ,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 如下图甲所示,将电阻丝拉直后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和b上,刻度尺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触头P,触头的另一端为接线柱c,当用手按下触头P时,触头P才与电阻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在刻度尺上读出。实验中改变触头P与电阻丝接触的位置,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I保持不变,分别测量出多组接人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L与对应的电压U。请在下图乙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要求:能改变电阻丝的测量长度和进行多次测量) 甲 乙 利用测量数据画出U一L图线,如下图所示,其中(L0,U0)是UL图线上的一个点的坐标。根据U一L图线,用电阻丝的直径d、电流I和坐标(L0,U0)可计算得出电阻丝的电阻率= 。(用所给字母表示)22(16分)撑杆跳高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完整的过程可以简化成如下图所示的三个阶段:持杆助跑、撑杆起跳上升、越杆下落。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比赛中,身高174m的俄罗斯女运动员伊辛巴耶娃以505m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设伊辛巴耶娃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0ms2。匀加速助跑,速度达到v=80ms时撑杆起跳,使重心升高h1=420m后越过横杆,过杆时的速度不计,过杆后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心下降h2=405m时身体接触软垫,从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090s。已知伊辛巴耶娃的质量m=65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撑杆的质量和空气的阻力。求: (1)伊辛巴耶娃起跳前的助跑距离; (2)伊辛巴耶娃在撑杆起跳上升阶段至少要做的功; (3)在伊辛巴耶娃接触软垫到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软垫对运动员平均作用力的大小。23(18分)如下图甲所示,真空中两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C、D,板上分别开有正对的小孔O1和O2,两板接在交流电源上,两板间的电压uCD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T=0时刻开始,从C板小孔O1处连续不断飘入质量m=32×1025kg、电荷量q=16×1019C的带正电的粒子(飘入速度很小,可忽略不计)。在D板上方有以MN为水平上边界的匀强磁场,MN与D板的距离d=10cm,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10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粒子受到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均可忽略不计,平行金属板C、D之间距离足够小,粒子在两板间的运动时间可忽略不计。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在C、D两板间电压U0=90V时飘入小孔O1的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后的运动半径; (2)从t=0到t=40×102s时间内飘入小孔O1的粒子能飞出磁场边界MN的飘入时间范围; (3)磁场边界MN上有粒子射出的范围的长度。24(20分)下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度L=40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恒定速率v=30m/s匀速传动。三个质量均为m=10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处于静止状态。滑块A以初速度v0=20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A与B碰撞过程中滑块C的速度仍为零。因碰撞使连接B、C的细绳受扰动而突然断开,弹簧伸展,从而使C与A、B分离。滑块C脱离弹簧后以速度vC=20ms滑上传送带,并从右端滑出落至地面上的P点。已知滑块C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滑块C从传送带右端滑出时的速度大小; (2)求滑块B、C用细绳相连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p; (3)若每次实验开始时弹簧的压缩情况相同,要使滑块C总能落至P点,则滑块A与滑块B碰撞前速度的最大值Vm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