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精编3.4 数列综合应用 doc--高中数学 .doc
-
资源ID:41715502
资源大小:1.21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0年高考数学试题精编3.4 数列综合应用 doc--高中数学 .doc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第三章 数列四 数列综合应用【考点阐述】数列综合应用【考试要求】(4)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求和知识解决数列综合问题。【考题分类】(一)选择题(共2题)1.(湖北卷文7)已知等比数列中,各项都是正数,且,成等差数列,则A. B. C. D【答案】C2.(江西卷理5)等比数列中,=4,函数,则( )A B. C. D. 【答案】C【解析】考查多项式函数的导数公式,重点考查学生创新意识,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考虑到求导中,含有x项均取0,则只与函数的一次项有关;得:。(二)填空题(共1题)1.(辽宁卷理16)已知数列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三)解答题(共14题)1.(安徽卷文21)设是坐标平面上的一列圆,它们的圆心都在轴的正半轴上,且都与直线相切,对每一个正整数,圆都与圆相互外切,以表示的半径,已知为递增数列.()证明:为等比数列;()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等比列的基本知识,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等基本方法,考察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推理论证能力.【解题指导】(1)求直线倾斜角的正弦,设的圆心为,得,同理得,结合两圆相切得圆心距与半径间的关系,得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即中与的关系,证明为等比数列;(2)利用(1)的结论求的通项公式,代入数列,然后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方法技巧】对于数列与几何图形相结合的问题,通常利用几何知识,并结合图形,得出关于数列相邻项与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这个递推关系,结合所求内容变形,得出通项公式或其他所求结论.对于数列求和问题,若数列的通项公式由等差与等比数列的积构成的数列时,通常是利用前n项和乘以公比,然后错位相减解决.2.(福建卷文17)数列 中,前n项和满足- (n). ( I )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项和; (II)若S1, t ( S1+S2 ), 3( S2+S3 ) 成等差数列,求实数t的值。3.(湖北卷文19)已知某地今年年初拥有居民住房的总面积为a(单位:m2),其中有部分旧住房需要拆除。当地有关部门决定每年以当年年初住房面积的10%建设新住房,同事也拆除面积为b(单位:m2)的旧住房。()分别写出第一年末和第二年末的实际住房面积的表达式:()如果第五年末该地的住房面积正好比今年年初的住房面积增加了30%,则每年拆除的旧住房面积b是多少?(计算时取1.15=1.6)4.(湖南卷文20)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其中表n(n=1,2,3 )有n行,第1行的n个数是1,3,5,2n-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I)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n3)(不要求证明); (II)每个数列中最后一行都只有一个数,它们构成数列1,4,12,记此数列为 求和: 5.(江苏卷19)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用表示);(2)设为实数,对满足的任意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求证:的最大值为。解析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求和以及基本不等式等有关知识,考查探索、分析及论证的能力。满分16分。(1)由题意知:, ,化简,得:,当时,适合情形。故所求(2)(方法一), 恒成立。 又,故,即的最大值为。(方法二)由及,得,。于是,对满足题设的,有。所以的最大值。另一方面,任取实数。设为偶数,令,则符合条件,且。于是,只要,即当时,。所以满足条件的,从而。因此的最大值为。6.(江西卷理22)证明以下命题:对任一正整a,都存在整数b,c(b<c),使得成等差数列。存在无穷多个互不相似的三角形,其边长为正整数且成等差数列。【解析】作为压轴题,考查数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1)考虑到结构要证,;类似勾股数进行拼凑。证明:考虑到结构特征,取特值满足等差数列,只需取b=5a,c=7a,对一切正整数a均能成立。结合第一问的特征,将等差数列分解,通过一个可做多种结构分解的因式说明构成三角形,再证明互不相似,且无穷。证明:当成等差数列,则,分解得:选取关于n的一个多项式,做两种途径的分解对比目标式,构造,由第一问结论得,等差数列成立,考察三角形边长关系,可构成三角形的三边。下证互不相似。任取正整数m,n,若m,相似:则三边对应成比例, 由比例的性质得:,与约定不同的值矛盾,故互不相似。7.(江西卷文22)正实数数列中,且成等差数列.(1) 证明数列中有无穷多项为无理数;(2)当为何值时,为整数,并求出使的所有整数项的和.证明:(1)由已知有:,从而,方法一:取,则()用反证法证明这些都是无理数.假设为有理数,则必为正整数,且,故.,与矛盾,所以()都是无理数,即数列中有无穷多项为无理数;方法二:因为,当的末位数字是时,的末位数字是和,它不是整数的平方,也不是既约分数的平方,故此时不是有理数,因这种有无穷多,故这种无理项也有无穷多(2) 要使为整数,由可知:同为偶数,且其中一个必为3的倍数,所以有或当时,有()又必为偶数,所以()满足即()时,为整数;同理有()也满足,即()时,为整数;显然和()是数列中的不同项;所以当()和()时,为整数;由()有,由()有.设中满足的所有整数项的和为,则8.(全国新卷理17)设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由已知,当n1时,。而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由知 从而 -得 。即 9. (上海卷理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证明: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求出n为何值时,取得最小值,并说明理由。解析:(1) 当n=1时,a1=-14;当n2时,an=Sn-Sn-1=-5an+5an-1+1,所以,又a1-1=-150,所以数列an-1是等比数列;(2) 由(1)知:,得,从而(nÎN*);解不等式Sn<Sn+1,得,当n15时,数列Sn单调递增;同理可得,当n15时,数列Sn单调递减;故当n=15时,Sn取得最小值10. (上海卷文2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证明: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求出使得成立的最小正整数.解析:(1) 当n=1时,a1=-14;当n2时,an=Sn-Sn-1=-5an+5an-1+1,所以,又a1-1=-150,所以数列an-1是等比数列;(2) 由(1)知:,得,从而(nÎN*);由Sn+1>Sn,得,最小正整数n=1511. (四川卷理21)已知数列an满足a10,a22,且对任意m、nN*都有a2m1a2n12amn12(mn)2()求a3,a5;()设bna2n1a2n1(nN*),证明:bn是等差数列;()设cn(an+1an)qn1(q0,nN*),求数列cn的前n项和Sn.12. (天津卷理22)在数列中,且对任意,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若=2k,证明成等比数列();()若对任意,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i)设1.证明是等差数列; (ii)若,证明【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析】()证明:由题设,可得。所以=2k(k+1)由=0,得于是。所以成等比数列。()证法一:(i)证明:由成等差数列,及成等比数列,得当1时,可知1,k从而所以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证明:,可得,从而=1.由()有所以因此,以下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设n=2m()若m=1,则.若m2,则+所以(2)当n为奇数时,设n=2m+1()所以从而···综合(1)(2)可知,对任意,有证法二:(i)证明:由题设,可得所以由可知。可得,所以是等差数列,公差为1。(ii)证明:因为所以。所以,从而,。于是,由(i)可知所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故。从而。所以,由,可得。于是,由(i)可知以下同证法一。13. (天津卷文22)在数列中,=0,且对任意k,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2k.()证明成等比数列;()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记,证明.【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析】(I)证明:由题设可知,。从而,所以,成等比数列。(II)解:由题设可得所以 .由,得 ,从而.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或写为,。(III)证明:由(II)可知,以下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当n为偶数时,设n=2m若,则,若,则 .所以,从而当n为奇数时,设。所以,从而综合(1)和(2)可知,对任意有14. (上海春卷23)已知首项为的数列满足(为常数)。(1)若对于任意的,有对于任意的都成立,求的值;(2)当时,若,数列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请说明理由;(3)当确定后,数列由其首项确定,当时,通过对数列的探究,写出“是有穷数列”的一个真命题(不必证明)。 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