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之常见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 .doc
-
资源ID:41761272
资源大小:39.0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全教育》之常见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 .doc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常见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 一、填空题 1.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违反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 2.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 3.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无意识的、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 4.组织的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在技术和设计上没有完善的安全措施;(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安全生产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没有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整改。 5.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是指与个人的基本素质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的性格)(责任心)(技能水平)(生理周期)等,这些与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受的教育)有关。外因主要指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因素。 10.家用门铃、电推子禁止用220V电源电压,应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 11.个体的不安全行为不久受人的思想、动机的支配,而且受(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又与行为人的工作经验、(技术水平)、(安全素质)、身体条件等有关。 12.家庭用电设备应装设带有(过电压保护的)、经调试合格的漏电保护器已保证使用安全 13.全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 14.绝对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电器火灾 15.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冷却法、隔离法、抑制法、窒息法) 16.正确佩戴安全带的方式是(高挂低用) 17.有毒物质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18.家用电器失火的主要原因有(电器短路、超负荷、漏电、线路接触不良) 19.不安全行为按行为的主体来分类可以分为(组织的不安全行为)和(个体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按照意识的动机可以划分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20.建筑施工中要严格要求按规定使用安全“三宝”,即:(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 二、 判断题 1.无论是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或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人的心理个性有密切的关系() 2.在带电的家用电器上或破旧的电线周围,能用钢卷尺和夹有金属线的皮尺,线尺进行测量工作(×) 3.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应立即切断电源或应用干木棒或其他绝缘物将电线挑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易燃、可燃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5.燃气泄露时要杜绝一切火种,禁止开关电器() 6.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 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7.有毒有害岗位员工无故不参加定期职业健康体检的行为属于环保管理方面的不安全行为(×)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不安全行为 8.迟到、早退、中途溜号、串岗、脱岗、打盹、看与本岗位技术无关的书刊杂志、岗前饮酒等行为属于综合管理方面的不安全行为() 9.重大生产方案调整时,主管处室未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组织制订措施的行为属于关键装置(要害岗位)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不安全行为() 10.私自使用民工清扫设备或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行为属于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管理方面的不安全行为 11.家用电器在使用时,应有良好的外壳接地,室内可设可不设公用地线(×) 12.高层着火时应立即乘电梯逃生(×) 13.距离消防栓20米以内地段不准停车() 14.高处作业时衣着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 15.在发生硫化氢泄露且硫化氢浓度不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器材(×) 16.设计不良的机器是指产生了事故的机械设备。 (×) 17.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不幸,容易引发岗位上的不安全行为。 () 18.未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 () 19.对于所有人来说,机器设计得当就会减少失误。 (×) 20.领导者不应该根据性格特征安排作业类型,应该一视同仁。 (×) 21.员工是安全工作的关键 () 22.严禁危险化学品装卸人员擅自离岗,违者予以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 (×) 23.对于外向型性格者适宜单独作业。 (×) 24.越是生理、心理及技术素质好的工人,越不敢冒险违章。 (×) 25.一切事故都可以防止。 () 26.对于不同的工种,其安全培训及考核方法基本相同。 (×) 27.机动设备的运转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 28.工作中经验越多,训练程度越高,发生差错的概率越小 () 29.禁止撑伞、撒把、带人及高速骑自行车 () 30.随着年龄、专业工龄和操作经验的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安全行为事故率相对增加 (×) 三、 单项选择题 1、以下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中,属于客观原因的是(D) A、心理原因 B、生理原因 C、技能原因 D、管理原因 2、企业工伤事故的主要根源是(A)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设备的不稳定性 C、环境因素 D、缺少安全教育 3、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B) A、即时更换设备 B、改善人的行为方式 C、改善工作环境 D、抓好生产质量 4、人的本质安全化素质不包括:(A) A、安全知识 B、安全心理 C、安全技术 D、安全文化 5、人的本质安全化素质中最不稳定的是:(C) A、安全生理 B、安全技术 C、安全心理 D、安全文化 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在方便的情况下,应该用手代替工具工作来确保安全 B、机器防护装置是保护手或手指不再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 C、检查工具、看他们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及使用起来是否安全 D、在自动运转的设备上工作时一定要首先切断动力,消除自动启动的可能性 7、工作环境(设备、容器、井下、地沟等)氧含量必须达到(B)以上,方能进行工作。 A、15% B20 C25 D30 8、以下关于安全生产十大禁令,说法错误的是(C) A、严禁在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违者予以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 B、严禁无操作证从事电气、起重、电气焊作业,违者予以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C、严禁工作中无证或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给予行政处分并离岗培训;造成后果的,予以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 D、严禁钻井、测录井、井下作业违反井控安全操作规程,违者给予行政处分并离岗培训;造成后果的,予以开除并解除劳动合同 9、以下关于UAC检查表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错误的是(D) A、UAC是Unsafe Acts and Condition的英文缩写,意思是不安全行为/状况。 B、UAC检查表目的在于降低事故发生率,为员工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C、每一位公司的员工和承包商都被授权填写UAC并上报所在部门经理。 D、可以用UAC来跟主管部门反应自身身体健康或薪金等问题。 10、以下关于生产现场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起因分析错误的是(A) A、生产作业现场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具有心理或生理上的个性因素,是不可控制的 B、操作人员在疲劳时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会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 C、存在侥幸心理的操作人员有意漏掉某项安全操作程序,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D、信息接受人没有对信息进行确认而出现遗漏,造成不安全的行为发生 11、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建设中的关键是:(C) A、机具本质安全化建设 B、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建设 C、人员本质安全化建设 D、安全管理制度化建设 12、以下关于防止中毒窒息十条规定,不正确的是:(A) A、对各类有毒物品和防毒器具必须由使用者管理,并定期检查 B、在有毒场所作业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并有人监护 C、发生人员中毒、窒息时,处理及救护应及时、正确 D、工作环境氧含量必须达到20%以上,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规定时,方能进行工作 13、以下UAC流程正确的是:(D) A、发现不安全行为或状况消除危险停止工作完成填写 B、发现不安全行为或状况完成填写停止工作消除危险 C、发现不安全行为或状况停止工作完成填写消除危险 D、发现不安全行为或状况停止工作消除危险完成填写 14、关闭低压电源控制柜开关的作业,正常作业程序是:(B) A、断开电源控制柜刀闸开关断开电源控制柜内开关断开用电设备的电源开关 B、断开用电设备的电源开关断开电源控制柜内开关断开电源控制柜刀闸开关 C、断开电源控制柜内开关断开用电设备的电源开关断开电源控制柜刀闸开关 D、断开电源控制柜内开关断开电源控制柜刀闸开关断开用电设备的电源开关 1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 A、石化企业发生的大量事故中,绝大一部分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B、不安全的操作动作主要包括习惯性动作、无意动作和操作难度动作 C、人际关系不良的车间班组,不会影响生产效率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D、疲劳通常是指作业者在持续作业一段时间后,其生理、心理发生变化而引起作业能力下降的一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