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兼爱》课件.ppt
兼爱,墨子,作者简介,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常被誉为“科圣”。他的军事技术高于其他诸子,在春秋战国时期他和孔子两人被并称为“显学”大师,成为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他一生都在为扶危济困的事业而奔忙。他的思想核心是兼爱 。,主要思想,政治:主张“尚贤”与“尚同”。提出了维护和平,反对侵略的“非攻”的主张。 经济:主张“强本节用”,即重视生产,崇尚节俭,人人参与劳作并分工合作、各尽所能。主张量功分禄,以劳定赏。 伦理:主张“兼爱”。为官的要“兴万民之利,除万民之害”,为民的要相亲相爱,交互得利。 教育:主张教育目的是实现救世济民。重视教授生产、军事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军事:主张“有备无患”,反对侵略战争,主张采取防御战术。主张外交上要“遍礼四邻诸侯”,争取国际上的支持。,背景简介,墨子生活在先秦,那是一个礼制崩坍、王权衰败、诸侯蜂争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关注与思考,映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舍掉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墨子一书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并非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返回,作品:墨子,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注音,相篡(cun) 牂(zng)羊 胁(xi)息 敦(dn)厚 黧(l)黑 练帛(b)之(gun),通假字,贵以敖贱 通 释义: 既以非之 通 释义: 辩其故也 通 释义: 苟君说之 通 释义: 楚灵王好士细要 通 释义: 教驯其臣 通 释义: 破碎乱行 通 释义: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通 释义:,通假字,贵以敖贱 敖 通 傲 释义: 既以非之 以 通 已 释义: 辩其故也 辩 通 辨 释义: 苟君说之 说 通 悦 释义: 楚灵王好士细要 要 通 腰 释义: 教驯其臣 驯 通 训 释义: 破碎乱行 碎 通 萃 释义: 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于 通 迂 释义:,翻译下列语句,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 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析题,看题目及课文思考,什么叫做“兼相爱,交相利”?,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他认为的理想世界是什么样子?,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思考题,孔子说“仁”就是“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二者有什么不同?,两种主张都有人要关爱他人的意思,但是孔子和儒家所主张的爱是有差等的(比如对父亲的爱跟对其他人的爱不同),这就意味着在爱他人中,以亲近自己的亲人最为重要。墨子主张的爱,则是普遍的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的爱。,思考题,墨子认为,人人都只是爱自己而“不相爱”,是社会混乱动荡的原因;而孟子认为,人人眼里只有利而没有“仁义”,必将导致国家败亡。他们二人的观点是否有相通之处?,墨子认为,人们只知道自爱而不知道相爱,会使人只知道自利而不知道利人,种种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意味着超越只知道自爱自利的狭隘,做到爱人利人。孟子把仁义高悬在利之上,目的是要人从追逐私利的偏狭中超脱出来,以具备更高的道义层面上的关怀和和追求。孟子的仁主要意味着对他人的同情和体贴。有超越自爱自利和关爱他人方面,墨子、孟子二家的主张显然是相通的。,比较阅读,小结,相攻、相篡、相贼 不惠忠、不慈孝、不和调,天下之害,不相爱生,兼相爱 交相利,不野战、不相篡、不相贼 惠忠、慈孝、和调,主旨,提出了关于爱的理想,那就是“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也就是“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一词多义 举,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 百里奚举于市 举臣秀才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戍卒叫,函谷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直错诸枉,发动,攻克,尽,完,举荐,被举荐,被选拔,选拔,发动,独,今诸侯独知爱其国 独畏廉将军哉?,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必兴天下之利 天时不如地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利,只,难道,锋利,利益,使变快,便利,便利,利益,经典回顾,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非攻,墨子,(上),2021/5/7,19,析题,非:非难、责怪,非攻:谴责攻打别 国的侵略战争,文言文断句步骤,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2、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3、先易后难,攻破难点。,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也,/,/,/,/,/,/,/,/,/,/,/,/,/,/,/,/,/,/,/,/,/,/,/,/,/,/,/,/,/,/,/,/,/,/,/,/,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朗读,“三分文章七分读”,作者是否开门见山 地谈论侵略战争的 问题?,天下之君子如何 看待“攻国”?,君子到底是什么 样的人?,大为非攻国 誉之谓义,窃人桃李 (不义) 亏人自利,攘人犬豕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取人马牛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杀不辜人 不义又甚 亏人愈多,知而非之,攻 国 大为不义,誉之谓义,杀一人 不义 一死罪,杀十人 十重不义 十死罪,杀百人 百重不义 百死罪,知而非之,攻 国 大为不义 誉之谓义,多见黑曰白 为不知黑白之辨矣,多尝苦曰甘 为不知甘苦之辨矣,生活现象 评判 原因,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结论: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辨义之乱也,27,浅入深出,善于辩论,入人园圃,窃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杀不辜,拖其衣裘,取戈剑,大为攻国,非之,罚之,罪益厚,罪益厚,罪益厚,从而誉之,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正确态度:,说理方法:,运用类比,由小到大, 层层推进,坚决反对,28,非攻的具体内涵: 非:责怪、反对。攻:攻打。 “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 注意“非攻”与“非战”的区别。,29,断句方法:,1、看虚词,定句读。 句首:夫、惟、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句尾:乎、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 句中:以、于、为、而、则、者等词常用在。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2、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3、 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4、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5、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6、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7、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虎 求 百 兽 而 食 之 得 狐 狐 曰 子 无 敢 食 我 也 天 帝 使 我 长 百 兽 今 子 食 我 是 逆 天 帝 命 也子 以 我 为 不 信 吾 为 子 先 行 子随 我 后 观 百 兽 之 见 我 而 敢 不走 乎 虎 以 为 然 故 遂 与 之 行 兽 见 之 皆 走 虎 不 知 兽 畏 己 而 走也 以 为 畏 狐 也,。,,,:“,,,,,,,。,,,,,,,?”,,,。,,,。,狐假虎威,给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然后分别在括号里写上一个成语来概括它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