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所得税-强化版讲义.doc
-
资源ID:4213979
资源大小:328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所得税-强化版讲义.doc
2016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 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六章)第十六章所得税本章简介考情分析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知识点讲解考情分析2016年本章教材内容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既可以客观题形式出现,也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本章既可以单独出题,也可以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等结合出题。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重点内容是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等的核算。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题型2015年2014年2013年考点计算题1题12分1题12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确认;暂时性差异的分析;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及应交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合计1题12分1题12分注:2014年本章涉及考点为综合题,在第19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列示知识点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及相关概念()【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历年考题经常会涉及本知识点,主要为客观题,是以后各个知识点的基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核算过程:(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二)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三)计算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四)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税率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税率(五)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发生额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发生额=本期末余额-上期末余额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发生额=本期末余额-上期末余额(六)计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知识点二:资产、负债计税基础()【历年考题涉及本知识点情况】本知识点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综合题。考点是计算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计算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余额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余额,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且本知识点是以后知识点的基础。(一)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中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1.固定资产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不同产生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如可以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也可以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计提折旧。税法一般会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除某些按照规定可以加速折旧的情况外(例如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基本上可以税前扣除的是按照直线法计提的折旧。另外,税法还会规定每一类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而会计处理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折旧年限是由企业按照固定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期限估计确定的。因折旧年限的不同,也会产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持有固定资产的期间内,在对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以后,因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下降,但计税基础不会随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因此,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也会产生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税前利润为10000万元。2014年6月30日以1000万元购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一项固定资产,甲公司在会计核算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按照适用税法规定,按照10年计算确定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假定会计与税法均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均为零。所得税会计核算如下:2014年末:资产账面价值=1 000-1000/56/12=9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1 000-1 000/106/12=95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950-900=50(万元)【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025%=12.5(万元)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2.5-0=12.5(万元)2014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12.5(万元)2014年应交所得税=(10 000+会计折旧1 000/56/12-税法折旧1 000/106/12)25%=2512.5(万元)2014年末确认所得税费用=2 512.5-12.5=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 500递延所得税资产 1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 512.52015年末:资产账面价值=1 000-1 000/51.5=7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1 000-1 000/101.5=850(万元)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50-700=150(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5025%=37.5(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37.5-12.5=25(万元)2015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25(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 000+会计折旧1 000/5-税法折旧1 000/10)25%=2 525(万元)2015年末确认所得税费用=2 525-25=2 500(万元)【例计算分析题】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3月31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成本为50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2015年12月31日,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3500万元。税法规定,使用年限10年,该固定资产应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各年A公司实现的利润总额为10000万元。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2014年末:资产账面价值=5 000-5 000/109/12=5 000-375=4 625(万元)资产计税基础=5 000-5 0002/109/12=5 000-750=4 25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625-4250=375(万元)【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7525%=93.75(万元)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93.75(万元)2014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93.75万元2015年末:2015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5 000-375-5 000/10=4125(万元),该账面价值大于其可收回金额3 50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提625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账面价值=5 000-375-5 000/10-625=3 500(万元)资产计税基础=5 000-750-(5 0002/103/12+4 0002/109/12)=3 400(万元)累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0025%=25(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5-93.75=-68.75(万元)2015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收益68.75万元2015年末应交所得税=(10 000+会计折旧5 000/10+减值准备625-税法折旧850)25%=2 568.75(万元)2015年末确认所得税费用=2 568.75-68.75=2 500(万元)2.无形资产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1)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有关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中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计算每期摊销额。如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按照所得税准则的规定,不确认有关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自2014年1月1日起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专利技术。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14年与2015年实现利润总额均为10 000万元。税法规定,研究开发支出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1)2014年度研发支出为1 500万元,其中费用化的支出为500万元,资本化支出1 000万元。至2014年末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2014年年末:研发支出账面价值=1 000(万元)研发支出计税基础=1 000150%=1 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研发过程中资本化研发支出在会计与税法上的差异,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故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14年末应交所得税=(10 000-50050%)25%=2 437.5(万元)(2)2015年发生资本化支出1 400万元,2015年7月1日该项专利技术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权。甲公司预计该项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均与税法规定相同。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2015年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400-2 400/106/12=2 400-120=2 280(万元)无形资产计税基础=2 400150%-2 400150%/106/12=2 280150%=3 420(万元)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420-2 280=1140(万元)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确认时,既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也不影响会计利润,故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15年末应交所得税=(10 000+2 400/106/12-2 400150%/106/12)25%=2 485(万元)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要求摊销,在会计期末应进行减值测试。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在一定期限内摊销,即税法中没有界定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因摊销规定的不同,会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在对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下,因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也会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例多选题】乙公司于2015年1月1日取得某项无形资产,取得成本为1500万元,取得该项无形资产后,根据各方面情况判断,乙公司无法合理预计其使用期限,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2015年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表明其未发生减值。公司在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10年的期限摊销,摊销金额允许税前扣除。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乙公司2015年末正确的会计处理有()。A.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为1350万元B.“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37.5万元C.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为37.5万元D.应交所得税为212.5万元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500(万元);无形资产计税基础=1500-1500/10=135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0-1350=150(万元);2015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5025%=37.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37.5-0=37.5(万元);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为37.5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150)25%=212.5(万元);2015年所得税费用=212.5+37.5=250(万元)。验算:若不存在税率变动和非暂时性差异,则所得税费用=税前会计利润所得税税率。3.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于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税法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该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的波动在计税时不予考虑,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从而造成在公允价值变动的情况下,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有关业务如下:(1)2014年11月20日,甲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权益性投资,支付价款1000万元,2014年12月31日,该权益性投资的公允价值为1100万元。假定2014年期初暂时性差异余额为零,不考虑其他因素。则2014年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10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0(万元)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0025%=25(万元)同左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25(万元)确认其他综合收益=-25(万元)应交所得税=(10000-100)25%=2475(万元)2014年所得税费用=2475+25=2500(万元)应交所得税=1000025%=2500(万元)2014年所得税费用=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75 借:所得税费用2500其他综合收益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递延所得税负债25(2)2015年12月31日,该投资的公允价值为80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80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25%=5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50-0=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0-25=-25(万元)同左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50-25=-75(万元)确认其他综合收益=75(万元)应交所得税=(10000+300)25%=2575(万元)所得税费用=2575-75=2500(万元)应交所得税=1000025%=2500(万元)所得税费用=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00递延所得税资产50递延所得税负债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75借:所得税费用2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0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25递延所得税资产50贷:其他综合收益75 【例单选题】(2012年考题)2011年12月31日,甲公司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分别确认了1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20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甲公司当期应交所得税的金额为15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列示的金额为()万元。A.120B.140C.160D.18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所得税费用=150-10=140(万元),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140递延所得税资产10其他综合收益2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0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50(2)以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投资性房地产,其于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例计算分析题】A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各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1)A公司于2014年1月1日将其某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该房屋的成本为150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使用4年,企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转换日该房屋的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均为12000万元(15000-15000/204)。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后,A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企业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零。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014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8000万元。正确答案账面价值=18000万元计税基础=15000-15000/205=1125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8000-11250=6750(万元)2014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675025%=1687.5(万元)2014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687.5-0=1687.5(万元)2014年应交所得税=(10000-6000-15000/20)25%=812.5(万元)2014年所得税费用=812.5+1687.5=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00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687.5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12.5(2)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在2015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7000万元。正确答案账面价值=17000万元计税基础=15000-15000/206=10500(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累计余额=17000-10500=6500(万元)2015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650025%=1625(万元)2015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625-1687.5=-62.5(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0+1000-15000/20)25%=2562.5(万元)2015年所得税费用=2562.5-62.5=2500(万元)2015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1625-1687.5=-62.5(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0+1000-15000/20)25%=2562.5(万元)2015年所得税费用=2562.5-62.5=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00递延所得税负债6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62.54.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有关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以后,其账面价值会随之下降,而按照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在转化为实质性损失之前,不允许税前扣除,即其计税基础不会因减值准备的提取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例计算分析题】2015年有关科目的资料如下:(1)应收账款年初余额6000万元,年末余额10000万元;坏账准备年初余额600万元,本年计提400万元,年末余额1000万元。(2)库存商品年初余额25000万元,年末余额300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年初余额2000万元,本年转回400万元,计提100万元,年末余额1700万元。(3)商誉年初余额4000万元,年末余额4000万元;商誉减值准备年初余额0万元,本年计提500万元,年末余额500万元。(4)长期股权投资年初余额18000万元(初始投资成本18000万元),年末余额18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年初余额0,本年计提300万元,年末余额300万元。(5)该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计算2015年有关所得税的金额:期末账面价值=应收账款(10000-1000)+库存商品(30000-1700)+商誉(4000-500)+长期股权投资(18000-300)=58500(万元)计税基础=应收账款10000+库存商品30000+商誉4000+长期股权投资18000=62000(万元)期末账面价值=应收账款(10000-1000)+库存商品(30000-1700)+商誉(4000-500)+长期股权投资(18000-300)=58500(万元)计税基础=应收账款10000+库存商品30000+商誉4000+长期股权投资18000=62000(万元)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62000-58500=3500(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50025%=875(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875-期初(60025%+200025%)=225(万元)2015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收益=225(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0+400-300+500+300)25%=2725(万元)2015年所得税费用=2725-225=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2500递延所得税资产2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7255.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可以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税法中对于投资资产的处理,要求按规定确定其成本后,在转让或处置投资资产时,其成本准予扣除。因此,税法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并没有权益法的概念。长期股权投资取得以后,如果按照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则一般情况下在持有过程中随着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份额的变化,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会产生差异。如果企业拟长期持有该项投资,则:(1)因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不会转回,对未来期间没有所得税影响,不确认递延所得税。(2)因确认投资损益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果在未来期间逐期分回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是免税的,也不存在对未来期间的所得税影响,不确认递延所得税。(3)因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在长期持有的情况下预计未来期间也不会转回,不确认递延所得税。因此,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思考问题1】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需要纳税调整?(税法规定,我国境内居民企业之间取得的股息、红利免税)项目需要纳税调整?递延所得税?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调整减少不确认【思考问题2】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需要纳税调整(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项目需要纳税调整?递延所得税?对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产生营业外收入调整减少不确认确认投资收益(确认投资损失)调整减少(调整增加)不确认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不调整不确认因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不调整不确认6.广告费【例计算分析题】A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A公司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2015年发生1700万元广告费支出,发生时已作为销售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允许向以后年度结转税前扣除。A公司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0万元。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假定一:价款已经支付假定二:价款尚未支付资产账面价值=0负债账面价值=1700资产计税基础=1700-1000015%=200(万元)负债计税基础=1700-(1700-1000015%)=15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20025%=50(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200)25%=300(万元)2015年所得税费用=300-50=25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0递延所得税资产 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007.未弥补亏损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在会计处理上,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处理相同,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思考问题】假定2015年末亏损500万元,预计未来5年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为25%。2016年末实现利润120万元,2017年末实现利润150万元。(二)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一般情况下,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但是,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现就有关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举例说明如下:1.预计负债(1)因计提产品保修费用而确认的预计负债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有关的支出应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则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例单选题】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各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2014年末“预计负债”的科目余额为500万元(因计提产品保修费用确认),2014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125万元(因计提产品保修费用确认)。甲公司2015年实际支付保修费用400万元,在2015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6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负债。2015年度因该业务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为()万元。A.50B.-50C.2500D.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负债账面价值=500-400+600=700(万元);负债计税基础=700-700=0;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700(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70025%=175(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175-125=50(万元);递延所得税收益为50万元。【拓展】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0+600-400)25%=2550(万元)2015年所得税费用=2550-50=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00递延所得税资产5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50(2)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如果税法规定其支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例如因债务担保引起的未决诉讼,其产生的损失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因此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不产生暂时性差异。如果税法规定未决诉讼实际发生时可以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相同,产生暂时性差异。【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2015年12月31日涉及一项诉讼案件,甲公司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为60%,如败诉,估计赔偿金额很可能为100万元。假定甲公司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假定一:假定涉及一项担保诉讼,税法规定担保涉及诉讼不得税前扣除假定二:假定涉及一项违反合同的诉讼案件,税法规定违反合同的诉讼实际发生时可以税前扣除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负债账面价值=100(万元)负债计税基础=100-0=100(万元)负债计税基础=100-100=0(万元)无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2015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25(10000+100)25% 借:所得税费用2500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25(10000+100)25%【归纳】暂时性差异和非暂时性差异,会计核算异同:2.预收账款企业在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时,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将其确认为负债。税法中对于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与会计规定相同,即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亦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某些情况下,因不符合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未确认为收入的预收款项,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有关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0,即因其产生时已经计算交纳所得税,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例计算分析题】A公司各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1)A公司于2014年12月20日自客户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100万元,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作为预收账款核算。假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该款项应计入取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为0。会计处理如下:账面价值=100万元计税基础=100-100=0(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0万元2014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0025%=25(万元)2014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25-0=25(万元)2014年应交所得税=(10000+100)25%=2525(万元)2014年所得税费用=2525-25=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00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25(2)2015年会计确认收入100万元。会计处理如下:账面价值=0计税基础=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累计额=02015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02015年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0-25=-25(万元)2015年应交所得税=(10000-100)25%=2475(万元)2015年所得税费用=2475+25=2500(万元)借:所得税费用2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475递延所得税资产253.应付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所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如果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因超过部分在发生当期不允许税前扣除,在以后期间也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例计算分析题】甲公司2015年度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全年应付职工薪酬为3000万元,税法规定允许本年税前扣除的金额为2800万元,超过规定标准部分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正确答案(1)负债的账面价值=3000(万元);(2)计税基础=3000-0=3000(万元);(3)不存在暂时性差异;(4)当期应交所得税额=(10000+200)25%=2550(万元)。4.其他负债如企业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损益,同时作为负债反映。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能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零之间的差额,即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不产生暂时性差异。【例计算分析题】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A公司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0万元。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税法规定,企业因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支付的罚款和滞纳金,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税前扣除。2015年12月接到下列处罚书面通知书:(1)因违反当地有关环保法规的规定,接到环保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300万元。至2015年12月31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2)因违反税收法规的规定,接到税务部门的处罚通知,要求其支付罚款200万元。至2015年12月31日,该项罚款尚未支付。负债账面价值=500万元负债计税基础=500-0=500(万元)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借:所得税费用2625(10000+500)25%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625【例多选题】(2010年考题)下列各项资产和负债中,因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有()。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B.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C.已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滞纳金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选项A,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会计上不计提摊销,但税法规定会按一定方法进行摊销,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选项B,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发生实质性损失之前税法不承认,因此不允许税前扣除,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选项C,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税法上也不承认,会形成暂时性差异;选项D,因违反税法规定应缴纳但尚未缴纳的滞纳金是企业的负债,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