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管资料-总要比别人好一点——天下人字最难写.docx
-
资源ID:42161776
资源大小:120.20K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企管资料-总要比别人好一点——天下人字最难写.docx
天下“人字”最难写 “人”字是汉字中最简单的字之一,也是最难写的字之一,人的第一划撇的起笔必须是竖,接着是撇下来。第二划是对称的写好捺,这样,“人字”才能写得工整好看。这似乎昭示着做人首先须正直,然后才谈得上才能的发挥。 作为文字符号,“人”,只有一种写法,即一撇、一捺。象人的形体一样,都是一个脑袋,两条腿。但是,由于人生观的不同,人的最终社会定位的差别却大得很!有的人,被尊为伟人;有的人,被称作杰出者;而有的人,却被看成是平庸之辈;更有的人,则被视为势利之徒所以说,尽管“人”字的写法相同,但人的活法却不相同。 人与社会、与企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汉字的结构看,“社会”的“会”字,是以“人”字来打头的。写不好“人”,就无法写好“社会”。“人”的问题不解决好,“社会”就会乱了套。企业的“企”字,也是以“人”字来打头的,它是由“人”和“止”构成的。我常说:“企业是自人始到人止的。一个企业如果写不好这个人字,那你这个企业也就必然发展不下去,存在不下去,就要止了”。所以我认为,人的一生都在面临着做人的考验。有的人一生都“写”不好这个“人”字。 “仁”者爱人 从做人来说,一个人要爱自己从事的事业,爱朋友,爱同事,爱自己的家庭,这样你才能得到来自自方面的爱。人生在世,凡事当对得起从事的事业,对得起周围的朋友,对得起自己的家庭。这是做人的起码准则。 不尊重别人的人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不知道自重的人就做不到自爱。就一个企业来说,厂长必须做到尊重、理解、关心职工,才能真正地依靠职工,建立一个命运共同体,使职业做到与厂长荣辱与共,同舟共济。 我认为“仁”的根本含义是承认别人和自己是同类,自己要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我在厂里的管理方面是以“严”著称的,批评起人来,山呼海啸,没有谁能挡得住。但是我又常常把“严”和“情”结合起来,我也曾给犯错误的职工开过绿灯,留过情面。为什么?一是他本质上并不坏,二是我不把他看作坏人,他是可以改造的。“严治”与“情治”的结合成了我管理的一个特色,也的确收到极好的效果。 “爱人”与“孝道”是难以分开的。作为一个人,你应该遵守孝道,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在世时,我除了出差以外,一年五十二个星期天的中午,我一定要和我的父母在一块吃午饭。因为平时我的工作忙,没有时间和他们呆在一起,更谈不上尽孝道了。到了星期日,那就没有理由不和老人们聚一聚,尽一点孝心。这看似生活琐事,但绝不是一件小事。 而作为一个厂长,就要效忠于企业,效忠于职工。有的厂长,一提起效忠,都是讲职工的,要职工对企业的效忠,对厂长的效忠。实际上效忠必须是“双向”的,在要求职工对企业、对厂长效忠的同时,厂长也必须对企业对职工效忠。单向的效忠必然是短命的,职工会不服气的。 有悟性,才有人生闪光点 多年来,我一直推崇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限”的观念,其旨所望,是强调“悟性”。做人,必须要有“悟性”,经营企业也必须有触类旁通的“悟性”。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任何一个智者在这充满机遇和风险的社会里沉浮,都需要广阔的思维和外来的冲击力。在目前的形势下,谁想做得精彩些,高明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悟性”。一个人没有“悟性”,就没有人生的闪光点。这种悟性里既有思想的内涵,也有工作的方法。任何人所表现出的悟性都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是一个人知识与经验的沉淀和凝结。生活与工作中不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就“悟”不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就会出错招,走错路,办错事,就不会有创新的“灵感”。 就国情而论,当今中国需要的企业家应该是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既懂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既是理想主义者,又是现实主义者;既是理论家,又是实践家的卓越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才,仅仅靠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既要学会读书中字里行间写出来的东西,又要学会读社会生活造就的“无字书”。而要做到这些,就更靠一个人的“悟性”了。 要保护自己,更要突破自我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然后是不断地突破自己。保护自己不是自私,而是为了获得发展和突破的条件。那些“壮志未酬身先死”者,就是没有学会保护好自己。人死了,还谈什么事业?什么突破?什么报效祖国? 如何保护自己?首要的一条就是要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我们的国情、省情、市情、厂情。不懂得、不了解这四“情”,举手投足,都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死才怪哩! 再一个,就是要加强学习,了解国家的各种政策,掌握国家的法律规定,不要踩到“地雷”,不要跨入“禁区”。同时要利用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抵御来自各方面的进攻和诱惑,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然而保护自己的目的,在于不断地发现和突破自我,从而成就一番事业,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否则就是活得再安稳,又有什么意思? 突破自己,关键要认识自己。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而认识自己的艰苦性又超过了认识其它事物,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可以直接获得各种资料和信息,而认识自己则经常要靠他人的反映,这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掺杂大量虚假的成份。因而,人们经常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人对自己的评价越是接近客观事实,失败的概率就会越小,取得的成就也就会越大。 突破自己的办法同样在于学习和思考。不读书不行,死读书也不行。要把掌握的知识与自身的实践结合起来,指导和检验自己的实践,这样你才能得到一步步的提高,才能不断地有所突破。 企业也是一样。首先是保护好企业已有的条件和基础,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突破。 我刚当厂长时,为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保住国家名酒牌子,二是获得一块国际金牌。现在看来,这两个目标都已经实现了,而且可以说,古井今天的发展已大大超过了我当初所预期的高度。因此,我更感觉到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因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时,在持续发展中保持在这个高度上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困难的。不少企业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迅速下滑,下场很惨。所以,我目前的目标就是要保护好古井,使她能够保持她已有的高度,然后在此高度上,继续向上攀登。 一个企业的兴衰是有规律可循的。唯有长于分析,不被业绩所“拖累”,不断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使企业实现“自我突破”,更上一层楼。 企业家是一种职业 企业家是一种职业,而不是官衔。企业家的地位和价值不在于他的级别。应该是他们领导下的企业的规模、实力和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 世界经济与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而且不断发展创新的学问。厂长作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是真正懂得企业管理科学的人,必须是真正翅从事企业管理当作自己的职责的人。 中国的市场经济需要大批职业型的厂长。企业家要淡化当官意识,不要去争级别,级别的大小并不能是企业家的实力的衡量标准,要避开拥挤的官道,以经营企业、发展企业为己任。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和领导魅力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人。只有心正,才能把企业家当作一种职业而不是一个“跳板”,才能把“赚钱”当作太阳底下光明正大的事业,才能脱离“越干越蠢”的轨迹;只有己正,才能正人,才能运用企业家人格和智慧的魅力去征服一切,才能将做厂长的学问发挥到极至。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己身正,才能无所畏惧,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竞争状态,才能有所成就;己身正,才能正人。“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己身正,才能给下属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下属自然会效仿。当集团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能舍弃个人私利,而不是把“马列主义装在手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有些人台上堂而皇之,台下乌七八糟,台上是人,台下是鬼,你认为你那一套能够长久?你认为大家能服你?这不可能。 我常说,要老老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有的人说,老实人吃亏。从局部和时段看,这句话是反映了一种客观事实。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最终取得成功,就必须真说实做,真想实干,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靠说假话得意于一时的人,最终要受到惩罚。 在目前形势下,一个企业家的领导能力与人格魅力应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一、从性格方面来说,要坦荡真挚,容易跟人交流,善于吸引人与自己一道去工作。二、从品质方面来说,要品行端正,处事公道,不是单纯地依靠手中的权力来开展工作,而是运用他的领导能力与人格上的魅力来推动工作。三、从智慧方面来说,要知识渊博,业务精通,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关于企业家的领导魅力的组成因素中,我感觉到,我们中国企业界的厂长经理们最缺乏一条就是理论修养。在市场经济中,不懂得一定的宏观理论,就无法认识事情的发展趋势,就无法作出正确预测。市场好了,就兴高采烈,忘乎所以,到处去做报告,而好在什么地方却说不出个道道来;产品卖不出去,就垂头丧气,都归结为市场疲软,找不到事情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发生,就是因为理论修养差,缺乏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所致。因此我认为,只有用理论武装起来的企业家,才真正具有领导的魅力,其人格也才高尚。 当今中国对企业家的选择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界曾出现三种类型的企业家并存的局面;而在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今天,历史无情地作出了它的选择。 这三种类型的企业家分别为: 政治型。这种类型的厂长,不熟悉业务,不了解经济规律,只知道发号施令。在新形势下,他们多已下台或退出。 学者型。学者型的厂长大多是在前一时期唯学历论的风潮中,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大多长于理论,而缺乏实际经验,对大至“国情”,小至“厂情”都不甚了了。尽管其中不乏在实践中通过摸索学会管理者,逐步进入了角色,但多数人却因为或力不从心,或长进无门而败下阵来。 综合型。也就是前两种类型的互相渗透和补充,而不是简单的相加。从一定程度上衡量,这种厂长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既懂自然科学,又懂社会科学;既是理想主义者,又是现实主义者;既知理论,又能实践;既懂生产管理,又懂市场营销。他们一般都具备大市场、大生产、大流通的观念,懂得并灵活运用“买得贱,卖得贵,中间环节不浪费”的经营法则;能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上看待历史和现实,熟悉国情、省情、市情乃至厂情,进而以自己的创意去实现切合实际的企业管理。这样的厂长才能领导企业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使命,这类企业家才是当今中国市场经济需要的必然选择。 让政策出来说话 厂长必须时时关注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和新精神,并认真领会,准确把握,一旦遇到对企业不利的事情发生,就让政策出来说话。 我刚当厂长的时候,有人不服气,借故出来反对。也有的人在财政上、税务上找我的麻烦。还有的变着法的要收我单位的这钱那钱。对于这些,我的对策是让政策说话。有一次,有个单位来收我厂的消防经费,我告诉他,如果要我赞助亳州市的消防事业,我可以考虑出些钱,但如果要收什么消防经费,那就不要再谈了,因为国家已经废止这种做法了!来人说,国家废止了,我们阜阳地区没有废止。我说你看看文件的日期,国家文件是新近才颁布的,而阜阳地区的文件是过去的老文件了。来人无话可说了。一九九四年全国推行新税制前,我厂从一九九三年十月份就开始对新税制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等正式文件下达,我们已经在思想上有了准备,认识就更加清晰了。一月中旬,亳州市召开贯彻新税法的会议,税务局长要我在会上讲话,我大体地讲了讲新税制的基本内容、要点,学好新税制的意义以及我对新税制的认识和理解,然后重点讲了企业如何适应新税制、如何抵制不合理的税收,进行合理的避税;如何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问题,即既要考虑国家的利益、遵守国家法规,又要站在地方和企业的角度,利用新税制所给予的权力,保护企业,发展企业。会后,税务局的几位局长对我说:你对新税制的研究比我们干税务的还透彻哩!我说,这是一个厂长必须具备的知识和素质。 将躺倒的知识“立”起来 企业家不能只是实干家,而应当学理论,懂理论,形成指导自己实践的理论性套路。正确的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就可以化作无尽的力量。 作为一个国营大型企业的厂长,我深有“船大调头难”的体会,没有深厚的文化和理论功底,就无法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就不可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出新思想、新措施。因而对于学习,我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我的知识积累源于三个阶段:第一是在学生阶段及下放时间,这期间我读了大量的哲学、历史书籍、文学名著及许多成功人物的传记,这些学习,提高了我的文化修养,增强了我洞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是在县经委工作以及后来到深圳大学进修和参加“厂长经理培训班”时,这期间我重点阅读了关于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这对我从事厂长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第三是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在担任厂长的过程中,我坚持边工作边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使原本“躺倒”的知识“站”了起来。另外,为了实践中系统化的学习,我还在“古井”组织了一个信息研究中心,让各种专业人材帮我读书,并注意把读罢的东西化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就把固定意义上的知识用活了。 不能当太平厂长 我在决策时,经常用“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的古训提醒自己。作为一个厂长一定要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和危机意识,当“太平厂长”、坐在安乐椅上是不行的。 一九九一年二月,厂务委员会办公会开了一整天,晚上还加了班。会上,我对名酒厂谁家扩建、有多少能力上市,不见经传的小酒厂谁能上市,规模有多大,对古井以及酒类市场会带来多大的威胁等,都一一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又从国民经济的发展上,预计到一九九三年在宏观经济上将会又一次出现资金困难。经过讨论分析,大家一致认识到一九九三年白酒包括白酒的销售市场肯定要出大问题。为了迎接挑战,厂务会议讨论并制定了关于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宣传工作、销售工作等四项工作的调整战略,简称战略。实施中,特别强调产品结构的调整,要贯彻于广告宣传阶段、质量阶段、价格阶段、服务阶段的全过程。在质量上则要求提高名酒得率,提高古井贡酒的质量,提高全部酒的品质,同时培养中、低档拳头产品。决议案中每一知举措都经过详细的论证,并制定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在生产结构调整上,我明确提出一个观点: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依靠发酵提高名酒得率的路子;第二要从曲的工艺上进行突破。销售针对一九九三年可能出现的不规范竞争的局面,我们又制订了要保证能乱中取腾。同时注意完善第三次代理商制的实施计划。到了一九九三年,当资金出现困难时,由于我们早有准备,而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我们能在一年半之前就预测到一九九三年的困难,这就是一个决策问题。用“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来说,就是有了超前意识和危机意识,就能够做到“预则立”,赢得工作的主动,促进事业的持续发展。叫“外行听起来很内行,内行听起来不外行” 对于一个企业的领导来说,我认为并不一定要行行都精通,但必须行行都要懂一些。也就是说,企业家应该是一个通才、杂家。那么,企业家的知识要达到什么程序呢?我总结出来就是:外行听起来内行,内行听起来不外行。 厂长经理,集领导、管理、技术于一身,应该有丰富的知识来处理发生的各种事情,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知识积累,应该是杰出的组织领导者、有效的经营管理者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这种三位一体的身份,决定了厂长经理应该具有多种业务能力,包括使企业不断前进的创新能力,运筹帷幄的决策能力,统筹全局的指挥能力,调动上下的组织能力以及维持关系的协调能力。不然,大家向你请示工作,或意见出现分歧,你如何拍板呢?所以,厂长经理应吸收多方面的知识,并将知识融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当然,对有些知识你不可能,也不必要太精通。但总要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一时记不清楚的东西,马上找书来翻翻就行了。 作为一个企业家应该是一个通才、杂家,但他的领导班子中却不能都是杂家,而应该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一个通才的结构。这个结构包括五个方面,即帅才、将才、管家、参谋、监察,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领导企业走向成功的坦途。 通才是市场经济对企业家的必然选择。勤学敏思是成就通才的唯一捷径。 把决策与操作统一起来 一个好的企业家,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决策,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决策如何贯彻和执行,要把理论和操作统一起来。说到底,这是一个“知”与“行”的问题,也是个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性问题。 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他们会因为自己处在一般人、一个群体之上的特定位置,即站得高,看得远,而提出一般人所无法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可行性意见。相反,在具体的操作技术方面,又会因为不可能样样都通,而缺乏战斗在第一线的工人师傅及基层干部所具有的实干经验与切身体会。这就需要领导者在决策之后、慎重物色具体的操作者,把自己的理论简化、通俗到操作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使操作者真正理解你的意图,悟出你的道理,在操作中正确地贯彻执行你的决策,并能加以创造性的发挥。所以,一个企业家的行为从决策到实施,既要有理论、有高度,又要善于把理论化作实际操作的技巧付诸实施,并在实际的操作中完善自己的理论,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决策者所应具备的真功夫,也才能真正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 运用最佳决策法 企业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决策。而在决策中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无疑也是同样重要的。实践告诉我,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正确”决策,只有“最佳”选择的可行性方案。 按什么样的原则进行决策,决定了决策本身的正确与可行。也就是说,是按绝对“正确”的原则,还是按“最佳”选择的原则进行决策,将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这里所说的“最佳原则”,指的是在诸多决策方案的相比较中,选择一条在常理上看不一定“正确”、不那么“完美”,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最佳”、“最有效”、“最可行”的决策的一种取舍原则。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伐木工人,独自进山伐木,不慎一条腿被倒下的树压在下面。他一次次地从昏迷中醒来,一次次挣脱的努力都失败了。两天后,他意识到这样下去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于是他果断地举起手中的锯子,锯下了一条腿,而保住了一条命走出了森林。这个伐木工人遵循的就是“最佳原则”。因为按常规来说锯下自己的腿当然不是正确的,但在当时“只能如此”,这就是“最佳”的。 作为企业家,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敢于“高位截肢”,舍局部而保主体,这种做法,我把它称为“最佳决策”法。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厂长必须学会此法,善用此法。 做“吕端”和“郑板桥” 现代化的大企业事情千头万绪。企业的首脑,日理万机,每天都要处理许多事情。即使他是个通才和杂家,也不可能对企业的事“包打天下”。不仅能力“包不了”,而且精力也不可及。因此,我为企业家设计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吕端,另一个是郑板桥。 厂长也好,经理也好,董事长也好,都要学会做好吕端和郑板桥这两个人。也就是说,要把吕端和郑板桥的行事原则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做到“大事不糊涂”,又做到“小事装糊涂”。如果大事“糊涂”了,企业也就完蛋了。如小事放不下,那么大事也必然“清醒”不了。这里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善于分辨“大事”和“小事”。分清后,还要注意把握办事的原则:即有些事,可以只说不做;有些事,可以只做不说;而有些事,则要求既做、又说。就处理方法而言,有些事可以从糊涂始,到糊涂终;有些事则万万糊涂不得。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的职责就是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要学会从繁处思考,自简处入手。这就要求企业家具备必要的理论前提,同时在思维方式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单项思维,要会超常思维,求异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多作变位思考,以变应变。 那么如何区分“大事”和“小事”呢?这是一门大学问。我认为要对“大事”、“小事”作出准确的判断,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二是要对国情、省情、市情、厂情有足够的了解;三是要少从“我”字出发。我敢说我对大事、小事的判断,对什么事该糊涂,什么事不该糊涂的判断,虽然不能说每次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我相信也是八九不离十。 当“裁判长”,不当“消防队长” 许多企业的领导常常抱怨被一些繁琐的事务缠身,搞得精疲力尽。这其实是因为他没有摆正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他当了“消防队长”,而不是“裁判长”。 在这样的企业里,厂长经理一上班,就呼啦啦挤满一屋人,张三李四,甲乙丙丁,工作等指派,凡事待定夺。这样一来,不是厂长(经理)支配部属,而是厂长(经理)被部属牵着鼻子走。状若消防队,不是唯火警是从,而是听凭人的摆布。 怎样才能摆脱繁琐的事务,集中精力抓好企业的大事?关键的一点,就是做到“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搞活”。我把这叫做“当裁判长,不当消防队长”。 “当裁判长”,关键是个用人问题。要充分发挥部属的作用,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当好这个“裁判长”,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要懂得“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凡事要有“思想”,要用“思想”影响人,影响企业,要出“思路”,用科学的决策统率企业;第二,要坚持用而不疑,疑而不用的用人原则,要充分调动部属的工作积极性,增强部属的责任感和为厂长分忧的意识。在自己当“裁判长”的同时,还必须择好、用好各级“裁判”,给予他们应有的权力,让他们充分“放开搞活”;第三,要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制定一套总的“裁判规则”,在此基础上,发动各级“裁判”们分别制定具体的章法,依法裁决,层层评判,从而达到“管住管好”的目的。 我们“古井”在全国到处都在精简机构的时候,却在厂部与科室之间增加了一个管理层“三部一室”,其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的那一套大一统的集权模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改变过去那种事无巨细都找厂长的做法,厂长只当“裁判长”。事实证明,这个做法很好。 学会划“句号” 有人问我:王先生,你当了十年的“老板”,请问你是怎样取得成功的?我说这个问题说复杂特别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关键是凡事学会划句号。 所谓划句号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在成功的时候划句号;二是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划句号。 一个厂长,尤其是一个大型企业的厂长,在取得成绩时,如果不会划句号,头脑发热,居功自傲,唯我独尊,不思进取,将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替未来。只有擅划句号,不断把自己重新放在起跑线上,才能保持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企业也才能在他的带动下走向新的天地。 当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一个成功的厂长不会敷衍了事,拖拖拉拉,议而不决,而是把问题迅速解决,划上句号。“古井”这些年来也遇到许多风风雨雨,但我们始终坚持遇到困难时迅速划句号的做法,这样不仅使我们摆脱了一个又一个困境,而且使我们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 划句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一个企业从人到事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厂长取得成功的法宝。“古井”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句号中崛起、奋进、腾飞的。 精通“人学” 管理学、说到底也就是“人学”,是人际关系学。一个好的企业家,必须了解“人学”,研究“人学”。只有了解人际关系学并掌握它,才能掌握企业管理学。 有人总是爱把人际关系学和种种歪门邪道以及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这是没有道理的。在社会活动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管理能力,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就是指善于处理各种因素,善于通过调节人的情绪,使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的能力。 在实行厂长负责制之前,党委书记处于企业的中心位置。由书记的负责制向厂长的负责制转换过程中,当时有人提出要做“开明书记”的倡议,这无疑是正确的。你当书记的,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特点,权无大小,统统揽在自己的怀里,那还能没有权,生产就上不去。生产上不去,企业还不垮下来? 在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后,厂长便处于全体职工的中心位置上,厂长的前后左右、上上下下都是人,厂长要实现科学的管理,就不能不和他前后左右、上上下下的人打交道。如何去打交道?打好交道?这就是管理学了。 可任何事物都是会转化的,企业里实行了一个时期的厂长负责制以后,厂长的权越来越大了,书记们站到了“保证、监督”的位置上了,这时,就应该提出当“开明厂长”的口号了。你当了开明厂长,就是掌握了管理学;你愿意开明,就能把企业管理好了。 开明也好,不开明也好,都属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范畴。开明了,人际关系变得和谐;不开明,就会出现紧张局面。厂长和书记一斗,这个企业十有八九要走下坡路。厂长带一批人,书记带一批人,企业成员被一掰两半,还怎么能同心同德搞企业呢? 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字。这个“度”,是一个“化境”,是一个“黄金分割点”。要处理好各种关系,都无一例外地要达到或尽可能接近这个“度”。什么时候要“较真”?什么时候要“马虎”,什么时候“聪明”,什么时候“糊涂”,这都是个“度”问题。 当厂长,要有自律意识 当厂长要有自律的意识,要自己给自己“约法三章”。我琢磨着,至少要做到: 一、不贪财,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大凡干得好的企业,厂长绝少有富裕户,富裕的只是他的精神。我在这方面是毫不含糊的。不仅如此,我还严格要求我们的中层干部也要做到不贪财,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希望。 二、效忠企业,要有坚贞不渝的敬业精神。厂长是一种职业。他的工作是把企业搞好,而不是为自己捞取钱财。厂长要讲究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有敬业精神,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那种认为企业是国有的,干好干坏一个样,大不了拍拍屁股挪个位子的人,根本就不配当这个厂长。 三、不贪色,要有高尚的情操。许多企业的垮台都与厂长经理的好色有关。沾染女色,不仅要花钱,更主要的是丧志,沉缅其间,只能给企业和本人都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人才增长不能滞后企业发展 在影响改革的各个要素中,人是最根本的因素。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需要也就更加迫切,不仅从数量上要求不断增长,而且从素质上也要求不断提高。没有不断增长的人才数量和不断提高素质的人才,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蓬勃发展是不可能的。尤其象我们古井集团这样从传统工业逐渐向现代高新技术、服务、商贸、房地产等新兴行业不断拓展的企业,更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才的问题。 从发展观的角度来审视人才问题,也是人才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人才的不断增长,与企业的不断发展互为关联。在一个企业中,人才多了,企业就要扩展,如果企业不继续扩展,人才就会因为过多,而发生内耗现象。形象地说,如果一企业里有两个可以担任厂长的人才,这个企业就要考虑兴一个工厂,让多余的人才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 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大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创造性,尤其是管理层的创造性智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古井”的改革,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做法。过去,我没有意识到增强管理层的创造性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可能与我在机关长期工作有关,与我的工作作风、思维方式有关。“古井”如果存在隐患的话,那无疑就是管理层缺乏创造性。 “古井人”都是执行指令的一把好手,把工作指令贯彻、执行得淋漓尽致。执行到位,管理层中不乏其人,但他们的创造力差。刚开始当厂长时,我一个月开一次副科级以上干部会,每项工作都交待得清清楚楚,只要按我交待的办法,就算执行不到位,“古井”的工作也不会太落后。“古井”干什么事都喜欢研讨得比较透,事情没办之前,文件、资料都早已准备好了,接着就是贯彻文件,只要按着文件去做,事情就不会离谱。长期以来干部们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盲目地执行指令,不动脑子去想,创造性及创造性思维相对来说就差了些。一位退休的党委办公室主任曾对我说过,如果厂长每项工作都具体指导,“古井”的干部层以后怎么办?他特别强调了“大树底下难长发苗”的道理。最近几年我改变了过去那种工作作风,提出一种思路让大家谈,如果大家能在一种思路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工作,就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主观能动性。但我们的步子迈得并不大,现在虽然不采取大会形式布置工作,但我仍召见部门的负责同志对工作进行指导,从大安排进入小安排。如果说完全放手不安排,就必然会出问题。这涉及到“古井”的干部素质问题,或者说是企业的素质问题。这是“古井”存在的问题,也是我的忧虑之所在。可能这些问题不单是在“古井”存在,别的地方可能也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必须花大气力。 企业要建立一支自己的职业化企业家队伍 就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我深深感到,钱、项目、技术没有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有人才,没有管当这个“一把手”的人,没有一支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如果不形成一支企业家队伍,不完成投资主体的人格化,我们的经济要想振兴,我们的企业要想发展是不可能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搞好“班子”建设,建立一支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无论是一个集团性企业还是一个单一的公司、单一的工厂,都要有一支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有一个企业家阶层。因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投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它的、命运往往就系于那一两个、两三个人身上。综观企业界,凡是好的企业,都有几个比较知名的人在那里运筹,都有几个干得好的人在媾拼搏、奋斗。 应该说,古井酒厂是完成了资本积累,进入良性循环的一个企业。但是,在有些项目的投资上,也出现过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如集团内部的一些企业,长时间扩展不起来。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没钱,不是没项目,也不是没技术,根本的原因是缺少合适的人出来干。一个好的项目,必须由一个合格的企业家才能干好、干成功。否则,项目再好,资金再充足,也不可能搞出大的名堂。我们企业界的同行经常谈论一句话,说企业要有向心力、凝聚力。凝聚到哪里?就古井酒厂而言,说“凝聚到古井”这话是对的,但太空了。实际上,这个向心力、凝聚力就凝聚在那个“一把手”身上,就凝聚在那个领导集团身上。但是,如果这个“一把手”本事不大,一出手都是“败笔”,都是亏损,你说叫人家跟着你干,不大可能的。他们肯定会说,你“古井”的牌子虽好,但跟着你干没希望。那么这个向心力、凝聚力根本就是空话。所以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完成一支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的塑造。特别是对于一些大的企业集团,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要有一个领导集团,要有一支队伍。因为你那个集团必然要发展,特别是跨行业发展,很多东西你都不熟悉,你发展了,谁来干?我在“古井”一直致力于抓班子,抓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工作。从一九八七年我当古井酒厂的一把手起,我就着力于企业各层领导班子的建设。然而我认为这项工作还远远没有做好。在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班子”占有决定性的地位。因此,抓班子建设,建立职业化、高素质、高效率的企业家队伍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时时刻刻都不能放松。 老实说,当今中国的企业界还缺少真正有影响的、社会公认的名牌企业家。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发展、要长盛不衰,必须有一批名人,一批企业明星。 古井集团要成为中国知名的企业,要从名牌产品中创造出名牌企业,不能只有一个古井贡酒,其它什么都没有了。要涌现出一批名人,而不仅仅是我王效金一个。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三名效应”。 企业和企业家的知名度在市场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古井酒厂能培育出一批名人(当然也包括我在内)。我之所以要成为名人,并不是我要争地位、要名份,为给自己树碑立传,而是为“古井”的未来考虑,这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既然我走到企业坐到厂长这个位子上了,就必须为古井酒厂来考虑,要从软件建设上促进古井酒厂的发展,创造并发挥“古井”的“名人效应”。以前我曾与我们厂里的人一起编写了一本王效金的企业思维和经营艺术,这本书出来以后,在中国糖酒界引起了轰动,各名酒厂争相研究这本书,许多糖酒界的经理看了四五遍,纷纷表示:难怪你古井酒厂干得这样好,果然有你们自己的特色!有这本书作媒介,我和这些老板们就有了一座沟通的思想桥梁,做生意也就非常顺手了。 企业名人是从企业中产生出来的,反过来企业名人又会带动企业的发展,尤其在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这样的名人,企业就形成不了核心,就难以吸收社会股份。企业名是企业价值观与无形资产的体现,是企业形象的亮点,他将会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而长期发挥作用。因此,企业需要名人,且越多越好。 我所定位的“古井人” 许多有志青年向往“古井”,立志奉献“古井”,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理想、抱负和青春才华挥洒于这片土地上。我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做一个合格的“古井人”。那么什么是“古井人”?它包含哪些基本素质? 我认为,“古井人”的概念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古井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对于个体而言,“古井人”是古井酒厂的一名员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螺丝钉。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出色地完成“古井”赋予你的职责、义务,保证古井酒厂这个庞大的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你必须先是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而不能好高鹜远,急于求成。 二、“古井人”是一个具有崇高奉献精神的群体。就整体而言,“古井人”是指生活于“古井”、工作于“古井”的所有人的群体,“古井”是个大家族。每个成员要有自觉地维护这个群体形象的责任感和义务,要以其为荣,与其同乐,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更要以“古井精神”为行动指南。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团结创业,求真务实,奉献进取,敢为人先”的“古井精神”,还是“效忠古井、业绩报国”的精神;无论是对这个群体的责任感,还是对“古井”大业的执着追求,这个群体是优秀的,这个组织是优秀的。古井酒厂这几年创造出巨大的业绩是五千多名古井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古井酒厂决不片面追求高额利润,更重要的在于对人才的培养,在于干部队伍和人才技术方面的建设。只要这个队伍不垮,人心不散,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并能创造出非凡的业绩。所以,一个高效、精干的队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它能使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古井”发展到今天,我深深体会到培训优秀人才的重要。 三、追求第一、追求卓越是“古井人”永远的目标。如果没有追求第一的精神,古井酒厂不会渡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不可能四次夺取中国名酒金牌,也不可能有今天连续五年进入中国五百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的壮举。“古井”要成为中国白酒界的“航空母舰”,这种精神要发扬、创新。作为“古井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实干精神,要踏实苦干,追求功绩,追求卓越。 “古井”的成功是全体“古井人”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层以上干部更是“古井”的中坚。我的决策,要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他们去创造性地执行。而他们的工作呢,除了要得到部属的支持以外,很大程度上,又要得到他们家属的支持和理解。广大的干部家属们默默地承受着家庭的重担,为“古井”大业作出了牺牲,作出了贡献,可谓军功章上应有她(他)们的一半。所以在春节到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古井”的家属们,我把她(他)们请到古井大酒店,向她(他)们深深地道一声谢,问一声好,介绍一下“古井”取得的新业绩以及“古井”在新一年的新打算,使她(他)们更加理解“古井”的事业,更加支持亲人的工作。每年的“家属招待会”都是在一个非常祥和热烈的气氛中度过的。通过这个招待会,家属们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安慰,受到了鼓舞,增强了她(他)们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她(他)们与“古井”更贴近了,我们的干部工作起来就更放心了。 各级干部是“古井”的重要依靠。每年十月份,是“古井”进入“旺季”的时候,是收获的关键季节,所以我把对干部的招待会放在这一时候。在交杯问盏的同时,了解一下干部的思想情绪,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商讨一下采取的策略和步骤。所以历年的干部招待会,实际上成了“旺季”到来之前,对班干部们的一次检阅会、鼓劲会、战略部署会,它使全厂干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