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分类教案.doc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程度的进步,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WTT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分类教案,欢送大家分享。大班数学分类教案1设计背景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表达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才能,观察,判断才能。活动目的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才能,合作交流才能。3,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开展幼儿逻辑思维才能。重点难点1按标准进展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才能,观察才能。活动准备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活动过程评价等级: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拾掇、整理、分类摆放好。老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拾掇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师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教学反思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展得非常顺畅。开场老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拾掇的欲望。在拾掇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拾掇。这节课较好的表达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表达了动手才能、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到达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大班数学分类教案2活动目的: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展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2、培养幼儿的分析p 、归纳才能和操作兴趣。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教具: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假设干个;水果、蔬菜图片假设干活动过程:一、开场局部: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二、根本局部: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展讨论。2.幼儿讨论答复后,老师选择一种分法进展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局部。在此根底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局部再分成两局部。老师演示分法。3.老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4.幼儿操作。让幼儿观察图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展二次分类。5.复习稳固。老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进一步稳固幼儿的分析p 、归纳才能。三、完毕局部:老师奖评小结,带着幼儿进展户外活动。活动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二次分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敏、有机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更活泼,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我不断地尝试、变换多种活动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大班数学分类教案3【活动目的】1.学习设计分类标志,尝试按一定的标准进展层级分类。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经历准备】1.参观废品回收站,获得局部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经历。2.建立小小回收站,师幼共同搜集可回收的废旧物品,交流各自搜集的废品的名称、性质和用处等。【材料准备】1.各种大小不同的分类箱、筐,白纸皮、笔等。2.亲子手册科学.分一分,拼一拼。【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根据标志进展分类。一讨论确定分类标准。1.提问:这些废品有什么不同?假如要对这些废品进展分类,可以怎么分?2.提问:哪一种分法更快更清楚?启发幼儿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分类标准。二讨论设计分类标志。提问: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志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启发幼儿通过绘画或直接运用材料等方法设计分类标志。三讨论分工合作,并根据标志对废品进展分类。1.幼儿分组操作,老师观察指导。2.分享交流。二、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分成相应的假设干组,分别完成设计标志,并负责该类材料的分类归放。一引导幼儿再次讨论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老师:我们已经把废品进展分类,想一想分好的各种废品还能再分吗?可以怎么分?二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进展分工合作,并根据类别标志对废品进展分类、归放。【活动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类箱让幼儿继续搜集废旧物品,并利用其制作玩具。2.完成亲子手册分一分,拼一拼。大班数学分类教案4活动目的: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理解两集合相交局部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才能。4、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活动准备: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假设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活动过程:一、复习10的组成。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三、学习交集分类。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局部重叠了,重叠的这一局部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3、老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四、运用交集分类经历。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如今请小朋友想一想。)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五、幼儿操作。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局部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六、完毕活动。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2、和孩子一起拾掇活动用具。活动反思: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拟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拟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展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拟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局部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根底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展分类。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大班数学分类教案5设计意图: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拟抽象、枯燥的.活动。在长期的中发现: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形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开场考虑: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 ”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于是,我尝试设计并施行了以下活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活动目的:通过理论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织梦内容管理系统活动准备:事先选择好理论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理论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活动过程:一复习稳固: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3、100以内的随意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理解幼儿在理论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大班数学分类教案6活动设计意图:成人很容易通过视、听去认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对幼儿而言,除了眼、耳之外,还必须借助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亲自操作、尝试、探究,得到详细经历才有意义。幼儿的学习需要老师以及家长的努力与用心,为了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与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承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形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灵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中的分类,即是能把一样属性的东西规定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耕具大班幼儿年龄认知阶段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层分类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能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层次进展分类。活动目的: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2、开展幼儿视觉辨识的才能。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活动准备:1、8个形状板4个红色,4个蓝色。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2、一样规律小鱼卡片10张。3、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假设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假设干组以及记录纸。活动过程: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游戏:"变装大风吹"。老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主持人:大风吹!幼儿:吹什么?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假如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刚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二、单标准分类。老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并请幼儿逐一演示。请幼儿描绘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三、"小猫分鱼"。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做示范记录。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老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四、帮助幼儿积累详细操作经历后,请幼儿分组操作。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展分类,并作出记录。活动反思:教材主题内容是文具商店,假如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承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无异于肚子还没饿就被老师喂了个饱,这样“吃”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挑起学生的食欲,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老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展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泼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们熟悉而又喜欢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动手帮助整理柜子解决问题;最后插上红旗分享成功。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两点: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人人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防止正面否认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分类的含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班数学分类教案7活动目的: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三种)不同特征进展二次分类。2、培养幼儿的分析p 、归纳才能和操作兴趣。3、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第一次操作:颜色2种圆形、正方形图片假设干个,第二次操作:颜色2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每二位幼儿一份。分类图。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能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展二次分类。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合作进展分类并记录。活动过程:一、开场局部:闯关游戏引发幼儿活动兴趣。1、老师带着一起去图形宝宝家做客。2、让幼儿说说图形宝宝家有哪些宝宝。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进展二次分类。1、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图形宝宝扮演这个图形宝宝。2、请图形宝宝们想想怎么样分分家?3、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一种特征进展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老师进展记录。4、观察分完后的图形,看看它们如今都一样嘛?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分分家?5、幼儿进展二次分类,老师进展记录。并对这两次分类进展总结。三、第二次操作:分组操作拓展幼儿思维。1、老师讲述操作要求:两位幼儿一组先两人讨论,一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先进展一次分类,另一幼儿进展分类记录,同前方法再根据其他特征进展分类并记录。2、请幼儿两两分组进展合作。老师个别指导。3、对幼儿操作结果进展集体检查。四、活动延伸:将各种小动物进展二次分类 。1、将各种小动物进展一次分类。(海、陆、空)2、再进展二次分类:海分为鱼类和两栖类、陆分为家禽和野生、空分为鸟类和昆虫类。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先初步接触活动的内容。让幼儿扮演图形宝宝亲身体验图形分类的有趣。让幼儿根据图形不同特征进展二次分类。老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根底。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能更好的分组操作。拓展幼儿思维。活动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究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历。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互相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历。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非常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化,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大班数学分类教案8活动目的:1、学习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展三次分类。2、尝试独立探究新游戏的玩法。3、继续稳固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准备:1、三次分类游戏的学具:小动物图片8张、题板、小筐1份),示范学具一套。2、循环游戏材料:二次分类,找影子,数立方体,10以内组成作业单,填算式,藏宝,看钟面填数字。活动过程:1、复习游戏。(1)拍手数数:一个一个数到50、两个两个数到50、五个数到100。(2)打 (顺数倒数):老师:“叮铃铃,12345”,幼儿:“叮铃铃321”(可请幼儿出题)(3)碰球游戏(10以内):集体一小组一个别。2、新授游戏三次分类:(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知道是(出示范例,小猴子。)(2)介绍游戏情景,幼儿动脑筋初步解决问题。老师:有些小是得很伤心,因为找不着家了,我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反复讨论如何送小猴子回到自己家。(学会看标记)(3)讲解游戏的步骤:每只小猴子都有自己的家,但它应该各自回家呢?就要仔细看标记,进展三次分类,最后才能送它们回自己的家。(4)幼儿尝试一次分类:先看哭脸、笑脸猴子标记,请幼儿上前分类。(5)二次分类:看长尾巴、短尾巴标记,请幼儿针对哭脸猴子进展分类。(6)三次分类:看大、小标记,请幼儿只为哭脸长尾巴猴子分,有两只猴子顺利到家)(7)介绍新游戏。老师:还有猴子没回到家呢,别着急,这就是今天的新游戏三次分类。循环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要玩,把每只猴子都送回家。(8)介绍其他组游戏。老师:另外还有6组游戏,都是我们玩。放在第八组的游戏是从末玩过的,假如你七组游戏都玩好可以去第八组,动脑筋想想怎么玩,然后试一试。(钟面有1数字,把缺少的数字填上。)3、循环游戏,老师重点指导新游戏。第一组:二次分类;第二组:找影子;第三组:数立方体;第四组:数的组成;第五组:填算式;第六组:三次分类;第七组:藏宝;第八组:看钟面填数字。4、小结评价。(1)针对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及时纠正和鼓励幼儿。(2)小结第八组情况。举手表决有多少人玩过,请个别幼儿说玩法。(如有对的,表扬幼儿;如没有,那么下次公布正确玩法。)效果分析p :把这个新授活动设计游戏的形式,请幼儿选择正确的路送葫子回家,形象生动、情节有趣,深得幼儿的喜欢。示范讲解时,并且把所有猴子都送回家,那样幼儿对后面的活动就没多大兴趣了恰恰相反,只送了两只猴子回家,但所有的标记都会看了,后面之间活动,幼儿会认为自己的使命未完成,仍然兴致很高。理论证明幼儿快速承受了新游戏,玩的正确率很高,到达教学目的。专家点评:本活动设计是让幼儿进展分类活动,但巧妙的是老师把分类的要求呈现为动物的某些特点,每次分类以不同的特点为标记,上把标记和分类活动寓于游戏中,幼儿很感兴趣。在幼儿熟悉了以上分类活动的根底上,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提出分类的标记并进展分类活动,相信幼儿会有兴趣。反思与讨论:什么可以作为分类的标记?可由谁来提出分类的标记?大班数学分类教案9活动目的:1.能将物品按用处进展分类。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开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活动准备:1、经历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处的相关经历。2、物质准备:假设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活动过程: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处分类。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四、师幼互动交流。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历。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六、分组练习,稳固按物品的用处分类。1.介绍操作材料。2.提出要求。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活动反思:一、活动开场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究“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习。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才能程度,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假如我先2.3样再渐渐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究时候,孩子刚开场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才能强的孩子和才能弱的孩子有差异,才能强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进展分类,而才能弱的孩子却在那边玩玩具,所以在针对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多去帮助才能弱的孩子进展活动,而不是只顾着才能强的孩子。还有在幼儿探究完成的时候,我的小结不够明了,我只是一句带过,让很多幼儿都懵懵懂懂,他们分玩具是要干嘛。这点很需要反省。三、第一次探究完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探究,第二次探究的物品,我选择的是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这三样水果。在环节开场时,孩子们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兴奋,多开心。好的开场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孩子先认识这3样水果,然后再进展名称分类,并让幼儿学会用_和_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可以参与在活动当中,无论是才能强还是才能弱的,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棒,可是在让他们说是怎样分了?把_和_放在一起?才能强的孩子就会说,但是也没有说的很完好,而才能弱的孩子就不会说了,可见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要更加加强的。四、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乏的地方,我认为假如将第一次探究和第二次探究交换一下会更好些,因为分水果只有3样,而且比拟明了,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状也多,让孩子一开场就探究比拟难的会比拟不合理。总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充分的准备,充实的考虑,是不可以诠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的。在这次的公开课,我将反省我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一名老师。大班数学分类教案10活动目的:1.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既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分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体验类似包含的关系。2.启发幼儿说出图形的两个层次的特征。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4.培养幼儿比拟和判断的才能。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活动准备:教具:二次分类板,特征标记,图形片假设干。学具:二次分类板,图形片,幼儿操作材料,笔,苹果图,点图等。活动过程:1.学习二次分类(1)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上半局部说:“我们会按标记分图形,这是什么标记?谁会按标记来分?幼儿操作第一次分类略作评价。(2)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下半局部说:“看看下面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谁能按这些标记来分?(把红图形、绿图形再按形状标记分到下面的四个空格里)幼儿操作,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幼儿一起说说四个大格子里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层次的特征,如:红的圆的)2.幼儿操作活动(1)二次分类“这个活动和刚刚我们玩的是一样的,分好后说说看每个格子里放得是什么样的图形?”(2)看图列算式“这组的活动谁来介绍?”(3)看实物记录分合老师提示重点,看清楚记录图上的标记,在实物图上按标记找出每种有多少,再记录。(4)分合点图3.活动评价:针对在二次分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分析p 、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层次分类的经历。活动建议:(1)在二次分类的操作中,可根据幼儿的才能差异提供两种形式的分类板,才能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征将图形分到中间的两个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征分到下面的四个格子里;才能较强的提供总的,无须如此。(2)在讲述分类结果时,要让幼儿结合两个层次的特征,说出四个格子里的每一个图形的二个特征,如:红圆、红方、绿圆、绿方等,通过语言的讲述,对二次分类有一个较完好的认识。活动反思: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展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认进展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认进展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