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学问点总结_高二学问点总结.docx
高二物理学问点总结_高二学问点总结 高二物理学问点总结。 在考试之前,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果,就需要回顾以前学到的学问点,此时就可以回顾总结一下,把学问点总结起来。下面是由工作总结之家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物理学问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二物理学问点总结(一) 一、静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A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S/4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其次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状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安排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动身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其次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打算,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四周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其次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其次册P114等势面见其次册P105。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 3.电阻、电阻定律:R=L/S:电阻(/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r:电源内阻()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三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R串=R1+R2+R3+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I总=I1=I2=I3I并=I1+I2+I3+ 电压关系U总=U1+U2+U3+U总=U1=U2=U3 功率安排P总=P1+P2+P3+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整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103k=106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其次册P127。 三、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其次册P155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视不计(不考虑重力)的状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状况(把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2r=mr(2/T)2=qVB;r=mV/qB;T=2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状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留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把握见图及其次册P144;(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见其次册P150/回旋加速器见其次册P156/磁性材料 四、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沟通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2(导体一端固定以旋转切割):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BS: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t=LI/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I/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 (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其次册P173; (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H. (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其次册P178/日光灯见其次册P180。 五、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 1.电压瞬时值e=Emsint电流瞬时值i=Imsint;(=2f) 2.电动势峰值Em=nBS=2BLv电流峰值(纯电阻电路中)Im=Em/R总 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E=Em/(2)1/2;U=Um/(2)1/2;I=Im/(2)1/2 4.抱负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的电压与电流及功率关系 U1/U2=n1/n2;I1/I2=n2/n2;P入=P出 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纳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削减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见其次册P198; 6.公式1、2、3、4中物理量及单位:角频率(rad/s);t:时间(s);n:线圈匝数;B:磁感强度(T);S:线圈的面积(m2);U输出)电压(V);I:电流强度(A);P:功率(W)。 注: (1)交变电流的变化频率与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的频率相同即:电=线,f电=f线; (2)发电机中,线圈在中性面位置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中性面电流方向就转变; (3)有效值是依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殊说明的沟通数值都指有效值; (4)抱负变压器的匝数比肯定时,输出电压由输入电压打算,输入电流由输出电流打算,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当负载的消耗的功率增大时输入功率也增大,即P出打算P入; (5)其它相关内容:正弦沟通电图象见其次册P190/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见其次册P193。 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高二物理学问点总结(二) 1.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电场力:F=qE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6.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7.电势与电势差:UAB=AB,UAB=WAB/q=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10.电势能:EA=q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A:A点的电势(V) 11.电势能的变化EAB=EBEA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S/4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介电常数)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状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高二物理学问点总结(三) 第一节熟悉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状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转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逝。 其次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外形、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视不计,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四周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四周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假如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全都,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抱负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长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3)几种常见电场线的分布图形 第四节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一、静电的利用 1、依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应植物养分。 二、静电的防止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放电火花,如油罐车运油时,由于油与金属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电的积累,达到肯定程度产生火花放电,简单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铁链拖到地上,以导走产生的静电。 另外,静电的吸附性会使印染行业的染色出现偏差,也要留意防止。 2、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开产生静电。如在可能状况下选用不简单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开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二物理学问点总结(四) 一、静电场 1、两种电荷、电量 (1)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两种物质摩擦后所带的电荷种类是相对的。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在SI制中,电量的单位是C(库)。 2、库仑定律 (1)库仑定律反映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可表示F=kQ1Q2/r2,其中静电力恒星k=9X109N·m2/C2。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 (2)应用公式时,可把q和F的肯定值代入计算,库仑力的方向依据电荷的正负来推断。 3、电场强度 (1)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2)用公式法定量描述为E=F/q,适用于任何电场。 (3)真空中的点电荷的场强为E=kq/r2。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U/d。 (4)用电场线描述时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强弱。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方向相同、距离相等的相互平行的直线。 4、电场力 (1)电场力是电荷间通过电场相互作用的力。 (2)正(负)电荷受力方向与E的方向相同(反)。 (3)用公式表示为F=qE。 5、电势与电势差 (1)电势是反映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用公式法定量描述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为U=/q。 (2)用等势面形象描述,任意两个等势面不能相交。等势面与电力线垂直。任何相邻两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场强大的地方等势面间的距离小。 (3)电势差指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的差值,有时又叫做电压。表示为UAB=UAUB。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值是肯定的。 6、电容 (1)电容定义为C=Q/U。电容是表征电容器特性的物理量。 (2)对于给定的电容器,C肯定。电容只与自身结构、介质性质有关,而与电量q和电势差U无关。 二、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 (1)电流强度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定义为I=q/t。 (2)电流的形成是电荷的定向移动。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导体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要有可移动的电荷;二是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势差。 2、欧姆定律 (1)I=U/R。公式中的I、U、R三个量必需是属于同一段电路的。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质的溶液,不适用于气体。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表示为:I=/(R+r)。适用于包括电源的整个闭合电路。 3、电阻、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是一个试验定律,它揭示了影响导核电阻的因素间的关系。 (2)当温度不变时,导线的电阻是由它的长短、粗细、材料打算的。而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强度无关。电阻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4、电功与电功率 (1)电功是描述电路中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物理量。可表示为W=UIt。 (2)电功率是描述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可表示为P=W/t=UI。 5、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是定量反映电流热效应的规律。表示为Q=I2Rt。在SI制中Q用焦作单位。 (2)对任何电路,只要有电阻R存在,由电流热效应产生的热量都可用该公式计算。 6、电路串并联和电源串并联的特点 (1)电路串并联要留意理解电压安排、电流安排、功率安排的规律。 (2)电源(相同电池)串并联要留意适用条件:当用电器额定电压高于单个电他的电动势时,应采纳串联电池组。 (3)当用电器的额定电流比单个电地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大时,应采纳并联电池组。 (4)必要时采纳混联电池组。 三、磁场 1、磁感应强度 (1)磁感强度是反映磁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用公式定量描述定义式为B=F/Il。 (2)B是磁场的一种特性,与磁场力F、电流强度I、导线长度l无关。B是矢量。它的方向即围场的方向,规定B的方向是磁针N极在该点受力的方向。 (3)用磁感线描述,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2、安培力 (1)F=BIL。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2)L和B垂直。 3、洛仑兹力 (1)f=qVB。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2)V和B垂直。 4、在重力忽视不计的状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状况: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F向=f洛=mV2/r=m2r=mr(2/T)2=qVB;r=mV/qB;T=2m/q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状况下)。 5、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留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四、电磁感应 1、磁通量 (1)为讨论穿过某一个面上的磁场,定义磁通量=BScos。适用于匀强磁场。 (2)其物理意义是穿过磁场中某个面的磁感线条线。为所讨论的平面的法线与B的夹角。磁通量有正负。在SI制中的单位为韦伯(Wb)。 2、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确定 (1)=/t。适用于求平均感应电动势。只与穿过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t有关,而与磁通的产生、磁通的大小及变化方式、电路是否闭合、电路的结构与材料等因素无关。 (2)=Blvsin。该式通常用于导体切割磁力线之时。且导线与磁感线相互垂直。为v与B的夹角。l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即l为导体实际长度在垂直于B方向上的投影。 (3)=LI/t。该公式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推出。适用于自感现象。与电流的变化率I/t成正比。 3、楞次定律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及穿过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增减状况。 (2)依据格次定律确定感生电流的磁场方向。 (3)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要深刻理解“阻碍”两字的含义,阻碍不同于相反。 4、右手定则 (1)用来推断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方向。 (2)左手定律与楞次定律两种推断方法结论全都。当导体和磁场有相对运动时,用右手定则较便利。右手定则可视为楞打算律的特别状况。 更多总结扩展阅读 初二物理学问点总结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转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转变.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留意:肯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其次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状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假如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洪亮,缘由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动身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推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凹凸.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打算.人们依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听见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唱歌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掌握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章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爱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爱护听力应掌握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掌握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掌握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看它的量程,推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精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常考点 1、熔化和凝固 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终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连续吸热.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终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 达到凝固点. 连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的流淌.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肯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猛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连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上升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将衣服绽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衣服挂在通风处.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四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抱负物理模型,建立抱负物理模型是讨论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匀称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不透亮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试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外形与孔的外形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旧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安静的水面,特殊亮.黑板反光等,都是由于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原因.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看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缘由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 转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