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基础回顾+网络构建+走进高考题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42277747
资源大小:698.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基础回顾+网络构建+走进高考题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试题(含解析).doc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填表)时间实例(实验)结论(假说)19世纪末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欧文顿认为膜是由_组成的20世纪初将膜分离提纯,并进行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_和_1925年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_1959年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_三层结构构成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细胞膜具有_1972年经不断观察及实验数据分析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_想一想: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能举出哪些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例?解惑:(1)糖蛋白分布在膜的外表面,细胞识别主要与膜外侧的糖蛋白有关。可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2)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如动物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而植物细胞膜中含量很少或没有。,(3)细胞在不同时期,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如癌细胞的糖蛋白减少,则在细胞膜上产生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答案:脂质脂质蛋白质连续的两层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流动性流动镶嵌模型想一想提示:变形虫的运动、胞吞与胞吐、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质壁分离和复原等。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结构模型(填图)。2结构特点(填空)。(1)特点:具有一定的_。(2)原因:组成膜的_和_大多是运动的。想一想:如何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图判断细胞膜的内外?答案:1糖蛋白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2(1)流动性(2)磷脂分子蛋白质想一想提示:有糖蛋白的一侧为外侧;提供ATP的一侧为内侧。三、物质运输的方式(连线)解惑:(1)物质跨膜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的胞吞、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2)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分子的大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2013·浙江卷,2)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细胞内浓度(mmol·L1)细胞外浓度(mmol·L1)K140.03.0Na18.0145.0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解析:根据表格,神经细胞外Na浓度较高,细胞内K浓度较高,K和Na经过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属于被动运输,A项、C项错误;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运输方向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项错误;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运输方向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项正确。答案:D2(2013·北京卷,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将其分泌到胞外,A可以发生;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B可以发生;老化受损的细胞器与溶酶体融合完成细胞内消化,C可以发生;O2是通过自由扩散跨膜的,D不会发生。答案:D3(2013·新课标全国卷,3)关于植物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解析: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细胞学基础是膜上有特异性的离子载体,不同植物细胞上离子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一样,所以吸收离子的种类和速率不同,A错误;低温条件下呼吸酶活性下降,呼吸速率下降,产生的ATP少,影响主动运输,B错误;主动运输过程除了需要载体还需要能量,能量供给必须是活细胞,C正确;叶肉细胞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矿质元素离子,也可以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离子,D错误。答案:C4(2013·福建卷,1)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解析:VLDL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复合物,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VLDL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穿膜运输,必须是胞吐,B错误;肝细胞内肝糖原的合成会降低血糖浓度,分解成葡萄糖进血液会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浓度的,应该是促进肝糖原分解而非合成,D错误。答案:C5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上图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2)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需要_的参与。(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_,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增加的原因是_。解析:(1)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可推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2)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原尿中葡萄糖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可推知原尿中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分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原尿中葡萄糖未能被完全重吸收,会使原尿渗透压增加,水分重吸收减弱带走大量水分。答案:(1)高于(2)主动运输载体蛋白和ATP(3)渗透吸水肾小管腔中液体的浓度高于正常水平,渗透压高,水分重吸收减弱,造成尿量增加综合实验探究6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地变化(如右图)。请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尿素含量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的产物。(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作用,为细胞提供_。(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细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的特性。解析:由图可看出培养液中氨基酸和葡萄糖下降,尿素是细胞中脱氨基作用后的产物,通过细胞代谢生成;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主要作用分别为合成蛋白质和呼吸供能;因为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不会排到细胞外,一旦在细胞外检测到,必然是膜受损,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答案:(1)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代谢)(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呼吸(分解)能量(ATP)(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