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答案.docx
2021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题答案1-5 DBBAC 6-10CCCBB 11-15CDDCD 16-20ABABA 21-25BAABB 26-30ADABA 31-32CC33【答案】(1)原因: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人性化较强,与人文主义相适应;西方中世纪人文精神饱受压抑;文艺复兴运动需要借助希腊神话弘扬人的个性,表达反封建思想。(6分)(2)不同:与农业文明有密切联系;具有异于常人的道德。(4分)内涵: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推崇仁爱;注重道德;重视主观人格力量,自我节制。(6分)(3)晚明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对艺术作品产生影响;艺术作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4分)34【答案】示例一: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明末清初,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书立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法治、民权、工商皆本等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更加务实。与此同时,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以薄伽丘、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学者,通过文学作品批判基督教神学,揭露教会腐败,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歌颂人性。由此可见,在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的产生。示例二: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上实行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使得中国的科技仍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而同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产生了牛顿经典力学等近代科技果。综上,中国和西欧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科技发展的巨大差距,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35【答案】(1)主题:用来研究中国沙糖的历史。(2分)信息:第一则史料,北宋时期,普通人日常使用的糖,是糖浆状态;第二则史料马可·波罗行纪记载,证明了直到元代,一些重要制糖产地所生产的糖,仍然是黑稠浆,即沙糖;第三则史料农桑辑要中展示了“熬沙糖”的技术过程,稠浆是沙糖的最终形态。(9分)(2)真实。(1分)第一则源于笔记文笑话集,反映了一个时代日常生活状态,有着重要的史料意义。宋代以史料笔记一类为最发达。其主要特点在于多就“亲历”、“亲见”和“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内容较为切实,不乏第一手资料。(2分)第二则马可·波罗行纪是元代马可·波罗的长篇游记,世界学术名著之一,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典籍。记载沙糖是黑稠浆,印证了沙糖是液态糖。(2分)第三则农桑辑要属于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认为沙糖是流质的,正与前两则信息吻合。(2分)这三则史料相互印证,符合历史孤证不立的一般原则。所以关于沙糖的叙述是真实的。(2分)欢迎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