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doc
-
资源ID:42284390
资源大小:6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京师大附中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doc
北京师大附中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第I卷 (选择题 共30分)一、基础知识(18题,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汗涔涔chén 戕害 qing 昭告 zhào 矫揉造作 jioB、蹩脚 biè 专横 hèng 冠冕堂皇 gun 杀一儆百 jìngC、孱头 chàn 愚妄 yú 休戚相关 qì 戎马倥偬 kngD、罪愆 yn 脑髓 su 咄咄逼人 duó 扪心自问mn2、下列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烦文缛节 礼上往来 垂暮之年 枯燥无味B、燥动不安 阿谀献媚 万恶不郝 残羹冷炙C、闻过饰非 轻歌慢舞 声名鹊起 挺而走险D、待价而估 良辰美景 不径而走 厝火积薪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某银行主管在任职期间贪污数亿美元,成为建国以来我国银行系统最大的贪污犯。东窗事发后,这件事在整个银行系统如雷贯耳。B、他们根据受害者提供的线索,先找到王某,再按图索骥,最终找到了制造假酒的黑窝。C、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湿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立刻回到温暖的家里。D、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反倾销行动都针对中国,更为严重的是,在反倾销调查期间,许多中国企业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更不愿与有关国家对簿公堂。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D将于2020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自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西厢记等。B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C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他的四大悲剧是指奥瑟罗李尔王哈姆莱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D、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其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历来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6、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相如奉璧奏秦王 上奏举孝廉不行 选举B、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失意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祭祀C、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抵押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庆幸D、惠等哭,舆归营 坐车再迁为太史令 第二次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空自苦亡人之地B、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C、为武置酒设乐 子卿尚复谁为乎D、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8、下列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杖汉节牧羊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B、空以身膏草野 单于壮其节C、毕礼而归之 且庸人尚羞之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宁许以负秦曲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5题。(每小题2分,共14分)精骑集序 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见辄能诵 每阅一事B比数年来 比读齐史C然负此自放 掩卷茫然D把卷无几日 庶几以此补之10、下列各句中,分别表明作者认为“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中“二物”的一组是A一见辄能诵 暗疏之,亦不甚失B喜从滑稽饮酒者游 颇发愤自惩艾C把卷无几日 辄复不省D掩卷茫然 聪明衰耗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为古文选本题名为精骑集是出于对北齐孙搴“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一语的激赏。B作者认为年少时如果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记忆力减退,即使比年少时勤苦也无济于事了。C精骑集是作者自编的选本,所选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取材于经典、传记、诸子、史书中。D作者编辑精骑集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长而善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曰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禪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选自史记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C王必用臣 必:如果D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以便宜置吏 B多间谍 C厚遇战士 D大纵畜牧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B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C李牧多为奇阵 D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阉竖恐终为其患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A B C D第II卷(共40分)三、把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译文:_四、古诗词鉴赏:(1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3分)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3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每题2分,共4分)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l、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诗句相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B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绝望之情。C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D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己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五、默写(每题1分,共13分)1、念去去、千里烟波,_。2、人生如梦,_。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 。4、_,水随天去秋无际。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6、薄雾浓云愁永昼,_。7、三杯两盏淡酒,_!8、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_,而位居我上。9、蔺相如固止之,曰:“_?”10、天也,_!11、子曰:“见贤思齐焉,_。"12、子曰:“贤哉回也,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贤哉回也。1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_。六、阅读下文,完成1-4题。(14分)乱世中的美神梁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文章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_)。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二是(_)。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三是(_)。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岁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词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行,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拨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如果李请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地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艾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文章有删改)1、请结合语境,分别在第段的三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内容连贯,语言流畅。(3分)答:一是:_;二是:_;三是:_。2、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两段中各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4分)答:陆诗_王诗_3、文章题为“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3分)答:_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通过分析声声慢的词句,鲜明地揭示了李清照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动人情怀。B文章多次运用对比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抒发对其独特性格、坎坷命运的感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C自从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彪炳史册的佳句诞生后,千百年来,没有任何人敢于再攀“写愁”高峰。D文章以引用开篇,接着从李清照的生命追求、悲剧命运、艺术成就等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仍以引用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E文章用“千年孤独”来形容李清照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结尾鲜明生动的画面描写巧妙地加以照应,给人极深的印象。七、作文:(50分)据说英国人宁愿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不要莎士比亚。这话虽然有些夸张,却说出了一种文化象征的极端重要性。经典的意义即文化的意义。文学大师所缔造的文学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也是一代代人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精神源泉。请以“文学经典”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试题答案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6分)1. D 2. C 3. B4. D 【解析】D项是正确的句子。 A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5. B 6. B 7. C 8. A二、古文阅读 (14分,每小题2分)9、B(A:副词,“一旦”;数词,“一” B:都是介词“等到”、“及”C:连词,表转折,“然而”;形容词、副词词尾 D:数量词,“多少”;副词,“几乎”)10、C (作者主要指“少而不勤”和“老而善忘”两个方面)11、B12、C (赵王屡次请,最后强令李牧带兵,“必”根据上下文义,应为“一定”、“非得”)13、A (A古义为“因利乘便,见机行事,读作biàn yi 今义为价钱低,读作pián yi )14、B (A:连词,即使、即便;连词,虽然, B:都是副词,坚持、坚决C:动词,设置;动词,成为 D:副词,于是、就;副词,才)15、D三、翻译(3分)翻译:秦国大量(多多)送给赵王的宠臣郭开黄金,(让他)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造反。四、古诗鉴赏:(1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阐释、语言1分(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阐释、语言1分(二)(4分) l、D 2、B五、默写(每题1分,共1 5分)l、暮霭沉沉楚天阔2、一尊还酹江月3、一蓑烟雨任平生4、楚天千里清秋5、人道寄奴曾住6、瑞脑销金兽7、怎敌他晚来风急8、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9、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你错勘贤愚枉做天1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2、一箪食,一瓢饮,1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六、阅读下文,完成1-4题。(14分)1、一是寻觅国家民族的前途。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 (3分)2、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 (4分)3、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 追求人格的超俗;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3分)4、B E (4分)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