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诗心与如火激情——读王蒙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docx
-
资源ID:42317144
资源大小:137.1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灿烂诗心与如火激情——读王蒙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docx
灿烂诗心与如火激情一读王蒙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猴儿与少年插图马钮涵绘王蒙的长篇小说猴儿与少年(花城出版社2021年12月 出版)沿袭了他一以贯之的灿烂诗心与昂扬蓬勃的如火激情,以 追忆的方式,叙写了始背老人、外国文学专家施炳炎“摊上事儿” 后,下放到农村的一段“热气腾腾”的往事。在这段往事中,猴 儿“大学士三少爷”与“核桃少年”侯长友举足轻重,特别是“猴 儿三少”,王蒙称其是自己作品中的“最爱”。猴儿与少年中的“猴儿大学士三少爷”是王蒙贡献给文 坛的一个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从生物学、生态学、生命学的意 义上,王蒙写活了 “猴儿性”。猴儿三少的伶俐机智、闪转腾挪, 自由自在自如自安自闹自玩,不怕人、不服人、不讨好于人的独 特“个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对猴儿哥二叔耍猴儿、“三少爷照镜子”的描写,简直妙绝一一左照右看,东抓西挠, 前伸后缩,急躁狂乱,猴态百出。从耍猴儿的角度看,实在趣味 盎然。初读猴儿与少年,我对王蒙塑造的“猴儿大学士三少爷” 是颇有点儿困惑的,继而数次读作品,稍有领悟。猴儿在小说中 是否也是王蒙的历史哲学、文化哲学和心理学的意义载体呢?“猴儿照镜子”的细节,凸显了猴儿三少的象征意义。猴儿三少 与施炳炎、王蒙互为镜像,互为“镜中我”,施炳炎身上的那种 自尊、自恋、自怜是否也是猴儿三少镜中的那个“自我”呢?从 人类开展的意义上看,“猴儿”正是人类的原初镜像。从猿到人, 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这也是施炳炎并不反感体力劳动的缘故。 他相信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世界,这是他的信仰和初心。”施 炳炎为自己的劳动史而骄傲,而充满获得感充实感幸福感成功 感!劳动是他的神明,劳动是他的心爱,劳动是他的沉醉,劳动 是他的诗章! ”施炳炎作为王蒙的“镜中我”,他的追忆,他对 历史的看法,自然会得到王蒙的赞许和积极回应。王蒙见证了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 的历史进程,欣逢其时,置身其中,在人生的晚年,回忆当年的 盛况,应该是什么状况呢?用王蒙的话说就是:“我赶上了激情 的年代,沉重的苦难、严肃的选择、奋勇的冲锋、凯歌的胜利, 欢呼与曲折,艰难与探索,翻过来与掉过去,百年一一也许是更 长的时间一一未有的历史变局,千年未有的社会与生产生活的发 展变化,而我活着经历了、参与了这一切,我能冷漠吗?我能躺 平吗?我能麻木不仁吗?我能不动心、不动情、不动声色,一式 36. 5吗? ”从19岁时的“青春万岁”到87岁时的“万岁青春”, 昭示着王蒙激情燃烧的诗人本质。小说设置的“真假宝玉”即施炳炎与王蒙同时出现在小说中, 不是没有用意的。施炳炎作为王蒙的镜像,他的经历和情感指向, 乃至所思所想都可以说与王蒙极为相似甚至相同。从王蒙自传半生多事中可以认证,猴儿与少年的故事正是来源王蒙 生命中的一段真实经历。不过我觉得,施炳炎与王蒙还是不完全 一样的一一王蒙与施炳炎。王蒙作为施炳炎追述往事的倾听者, 实际上也是表达者、品鉴者、审视者、对话者。从读者接受的角 度看,王蒙作为一个大体量的作家、饱学的学者,他与施炳炎的 对话,自然有着思想的广度和认识的深度。因此,我不赞同简单 地把猴儿与少年视为“青春万岁的回响”的说法。猴 儿与少年不仅是激情的歌、青春的歌,而且是对历史、现实乃至未来的省思审视之作,在作品中作为哲人的王蒙的另一面 “冷峻理性的自我”时时闪现。施炳炎的“七个我”一一倒霉蛋、革命人、被责难者、自适 应者、天真乐观者、时代见证者记录员、文学人,实那么是王蒙对 “自我”审视和对“自我审视”的审视。借用美国传播学家库利 的镜像效应理论来看,王蒙手里拿的不是一面镜子,而是多面多 维的镜子。在不同的镜子里映照出不同的“自我”“自我的自我”, 以至无穷,王蒙将其命名为“长廊效应”。如何看待自己亲身经 历过的那段历史,这对王蒙来说,在情感与理智之间的胡黯和悖 反是明显存在的,这在他的活动变人形、“季节系列”等小 说中都有互文。如今在耄耋之年,王蒙回首往事,可以更加自信 与沉着地站在岁月的峰峦上观照历史,他试图以全景式的大历史 观来审视过往。那些带着火热温度的激情岁月,令他迷恋、迷狂、 晕眩,但同样也伴随着哀伤与沉重的代价,乃至荒唐。在猴儿 与少年中,王蒙一如既往地专注于大时代、大历史,他既关注 到了历史大趋势、大走向,同时也关注到历史的褶皱和历史中个 体的命运。他笔下的人物,有着传奇经历和跌宕命运,令人叹为 观止,扼腕唏嘘。然而,大江东去,千古风流,往者已矣,壮心 尤烈,真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天假设有情天亦老,人 间正道是沧桑”!可见,施炳炎与王蒙互为镜像的设置,增加了小说的混沌感、 立体感和浊重度,也拓宽了小说的对话与互文的场域。王蒙不仅 与施炳炎对话,也在与历史、现实乃至未来对话。时间飞速前行, 不舍昼夜;一切都在飞跃,一切也在连续性中断,“生活飞跃, 前所未有,千年变局,稳如泰山”。王蒙在猴儿与少年中既 滔滔不绝又欲说还休,铸就了小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同时又 混沌醇厚、朦胧多义的语体风韵。( 郭宝亮,系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2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