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_5.docx
2022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汇总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老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实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共享。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9加几。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内容。它包括课本96-98页的例1、例2以及课后的“做一做”。一、说教材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相识了11-20各数,能够精确的计算10加几何相应的减法。这些学问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数的进位加法打下了基础。二、说学习目标在仔细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化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指定了以下学习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运用自身已有的学问阅历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在比较、视察的过程中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题目;同时,学生在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打打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爱好。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活动驾驭“凑十法”,因此,我确定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一年级的孩子相识事物时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肯定的抽象概括实力,并且中我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的进行推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品总的来说还很低,思维过程往往只依靠详细的表象,带有很大的依靠性和仿照性,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三、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更高效的完成本节课预设的各项学习目标,我在教法和学法上也做了细心的支配。教法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品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他们供应充分的参加与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旋律,结合好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视察、探讨、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学问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世间中获得胜利的喜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子。学法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再加上他们入学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充溢约束的课堂简单产生烦感,虽然孩子们身上有这些小缺点,但是他们的表现欲和新奇心是值得我们惊异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记忆与仿照,动手实践、视察比较以及合作沟通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纳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活动得出极端9加几的各种方法,然后通过视察、比较、探讨、小组合作沟通等活动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四、说教学打算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凑十法”,本节课我打算了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打算18根小棒。五、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称个,是真个教学活动的呈现。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设疑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应当体现“身边的数学”这一特点。因此,我以学生熟识的运动会情境为切入点,利用课件展示我校学生在运动会上精彩表现的照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好。然后在追问孩子们是否想接着参观,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新奇心。此时的学生肯定都是心情高涨的,在剧烈的新奇心驱使下让学生接受挑战,假如挑战胜利便可接着参观。挑战的目的就是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件复习旧学问的重要性。复习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口算卡片展示9+( )= 10和有关计算10加几练习,然后以天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一个数可以分成1和几”,最终,让学生口算9 + 1 + 1 =( ) 9 + 1 + 5 =( ) 9 + 1 + 3 =( )。这三项挑战内容的设置层层递进,为本节课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做好了打算。顺当闯关的孩子们肯定很兴奋,适时用语言对学生的心情加以限制,让孩子们用数学的视角去参观运动会的场景。其次个环节:自主尝试,探究算法这一环节是获得新知的过程,教学时我将例1和例2结合起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来教学。第一步是探讨沟通,得出方法。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须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须要特殊剧烈。在这一步骤中,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组织学生探讨“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过程,由于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敬重学生的选择,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并依据学生的回报结果适时赐予激励和确定。学生汇报的状况可能会有三种:(1)数数法,即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3)先将外面的4盒分成1和3,将一盒放进箱子里和原来的9盒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10 + 3 = 13。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我支配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的起先,我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来视察例1的主题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包含的数学信息,并依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例如: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9 + 3 =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9 + 7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归纳算法,巩固记忆,这也是本环节的最终一个步骤。依据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深刻理解“凑十法”的过程是有难度的,必需将这个抽象的过程形象化、转变成自身的时间,才能达到希望的效果。此时,我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与例2的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活动后进行汇报,请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并描述操作的过程。最终引导学生小结:在计算9 + 3时,可将3分成1和2,1和9凑成十,10 + 2 = 12;同样的,计算9 + 7时,可将7分成1和6,1和9凑成十,10 + 6 = 16。(板书)这时黑板上已经有了三个算式,引导学生说出这三个算式都是关于9加几的加法,从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产生“分小数”的想法,对这种敢想敢说的行为要加以激励,可以让学生采纳像板书上呈现的方法来验证“分小数”的想法是否可行。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敏捷运用。通过本环节的巩固练习,老师可以真实的驾驭学生对于新授学问的理解状况,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教学部属。一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高,但自制力较差,留意力不够集中。依据这一特点,我支配了3个练习。首先,用课件展示菠萝、苹果的实物图,色调艳丽的水果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通过此题培育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实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其次个练习时依据图意写算式,先让学生相互说题意,然后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处理第三个练习时,我将简洁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再把他们放在“梯子”的剪贴画背景中,让学生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再让学生找寻规律,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加数都是9,每个算式中和的个位上的数都比这个算式中的其次个加数少1,适时追问这个1到哪里去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1和9凑成了十,从而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第四个环节:全科总结,完善提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充当着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对于本节课的小姐,我也尝试着让学生来参加。学生通过说本节课的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做一总结,便利日后复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总结、概括的实力。六、说板书本节课的板书已经都呈现在黑板上,在设计板书时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简洁易懂。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相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二、教法学法数学应当是学生生活中不行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觉,从发觉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学问,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视察力,概括力。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主观须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胜利,培育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学问与实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三、教学过程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1.导入部分: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多、比45少”,谁能猜一猜我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生留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2.新课部分现在科学认为“学问并不能简洁地由老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相识以及本课的学问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视察、比较、探讨、实践等方法探究新知,详细设计如下: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让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学问阅历,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再出示“红金鱼48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在描述的过程中,培育了学生的视察力和概括力。3.练习部分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留意力的时间短,易疲惫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嬉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实力主动参加,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4.总结部分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学问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找寻数学学问,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留意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加意识,引导学生参加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究求知的过程中,获得学问,培育创新意思,熬炼动手操作,应用学问的实力。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加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讨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学问的实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非常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多年的实践阅历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爱好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亲密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商店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课是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也就是课本第86-87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学问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相识,进一步驾驭人民币的换算及简洁的计算。教材借助“小小商店”这一学生熟识的背景,采纳现场模拟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商店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好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在商店的中间,教材设计了一些与活动有关的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是人民币的计算的进一步提高,须要学生逆思索,第三个问题的开放性比较大,激励学生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解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相识,进一步驾驭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力。此外,教材还激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二)、说教材重点和难点:依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二、说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学问、实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相识,进一步驾驭人民币的换算及简洁的计算。2、实力目标:培育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沟通的意识和实力。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加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勤俭节约的教化。三、说教法、学法:从素养教化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动身,依据综合学习活动课的课型特点,我采纳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渗透教化为原则,以训练实践实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四、说教具、学具打算: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须要,我打算了:1、媒体课件一套。2、用实物把教室布置成临时的小小商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现场进行交易活动。3、回收站所需的牌子。学生每人打算一个钱包(自制),学具人民币若干。五、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说一下整个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我先说一下整体设计。国际教化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听了,但是你忘了;你看了,把它记住了;你做了,你理解了。”如何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是我们老师面临的新课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主导下,我们现在的课堂已不能象以前那样传统的一味的传授学问,我们要让学生从"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学问的乐园。因此,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根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践操作,探究问题-联系实际,创新应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探讨方法、模拟购物活动、沟通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学问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第一层:创设情境,激发爱好。(约5分钟)。由电脑演示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导入新课,使他们开心地进入购物情境,进入角色。其次层:模拟表演,实践体验。(约20分钟)老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须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废品回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相互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第三层:活动汇报,体验沟通(约10分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奇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阅历方法。同时,老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须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支配的好学生。最终评比最佳消费者。第四层: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化。(约5分钟)。(二)说局部设计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诱思探究教学论"为先导,以教学内容为载体,详细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激发爱好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起先,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放一段喧闹喜庆的音乐:今日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的“小小商店”顺当开张了。(出示课题)熊猫经理特殊欢迎小挚友去“小小商店”逛一逛。这时,我引导学生视察画面:小挚友,从屏幕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对同学们说什么?(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发言),让学生沟通物品名称和它们各自的价钱重点是说清晰画面上每一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刚好作以小结,大家说得特别好!那么,你们自己有零用钱吗?父妈给你的零用钱,你平常怎样运用的?分组沟通如何运用零用钱。然后小组汇报沟通。老师因势利导,对运用比较合理的学生赐予确定表扬,对花费不恰当的学生赐予订正引导。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商店”这一情境,通过生动好玩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欢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起先就变得生动好玩,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其次个环节:2、模拟表演,实践体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学问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育实践实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详细的我是这样设计的:(1)进入角色,若干名售货员进场。(2)分发购物登记卡、现金记帐卡。让学生把所购买的“商品”的名称其金额、购买理由等记入购物登记卡和现金记帐卡上。(3)分组合作进行模拟体验。活动要求:1、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2、卖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同学要检查废品回收员有没有算错一共应当付多少钱。3、售货员要看清顾客付款对不对。4、可以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可以合伙购买。老师留意调控场面,诸如“顾客”进入“商场”的先后依次,购物的时间限制。老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须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废品回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相互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留意视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学问,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常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关注学生所购物品的趋向,激励学生仔细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把钱正确合理的运用,并指导学生填好“两卡”以便沟通。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欢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特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纳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特性得到了发展,创建欲望得到了满意。而这,无不得益于老师对学生的敬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三个教学环节:3、分组沟通,共享欢乐。1)、沟通在活动中,各自购买哪些物品。(介绍购物登记卡)2)、沟通买东西过程应当留意什么事项。3)、谈一谈,在购物中,自己有哪些阅历。4)、沟通购买物品的意图。5)、沟通买东西中应考虑到什么?6)、沟通如何合理正确地运用零用钱。这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支配零用钱的奇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阅历方法。同时,老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须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支配的好学生。最终评比最佳消费者。4、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化。详细的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平常你喝完了饮料之后会怎样处理用完的易拉罐或矿泉水瓶呢?(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电脑播放好孩子源源的故事:源源是个特别勤俭的孩子,他常常将家里用完以后的废旧物品,如:易拉罐、矿泉水瓶等,送到回收站换钱,然后把这些钱攒起来捐给希望工程和贫困山区的小挚友们。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化。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惜人民币的教化。通过设立“回收站”,可以让学生明白易拉罐和矿泉水瓶都是可回收的废弃物,帮助小挚友从小树立爱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六、说板书设计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详细的实践操作活动尝试,基本上不须要板书,所以此部分略写。七、在课改试验中,如何运用"诱思探究"教学论进行教学最终,我说一下,这节教学设计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和"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的。总览整节课,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生活阅历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来完成。切实变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新课程标准中特殊提出了情感与看法的发展目标,本节课的设计,我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主动的尝试。集学问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通过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相识,进一步驾驭人民币的换算及简洁的计算。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使学生爱学、乐学。整节课洋溢着开心的学习气氛。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主动的去探究,去操作实践,去体验沟通。在经验了之后,学生获得了学问,提高了实力,思维得到了熬炼,并获得了胜利的愉悦,探究的欢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子!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找规律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2.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相识了20以内数及2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问题,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视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觉事物中隐含的简洁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同时,教材内容是学生常常看到的一些现象,有利于吸引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究意识,增加对数学的相识,提高学数学的乐趣。教学内容是发觉生活中熟识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态、大小的改变规律及图形的排列规律。2.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洁图形的改变规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依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相识。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简洁的规律说明现实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在与他人的合作沟通中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视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能够视察出事物的规律是找规律这个学问点最基本的基本。2)、教学难点:发觉图形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二、说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楚。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敏捷,这就须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爱好。找规律这个学问点相对来说很简洁,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学问,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爱好,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根据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洁的颜色规律到形态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觉规律,最终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三、说教法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漂亮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许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究事物的规律供应了许多素材。所以在教学时,特殊要留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另外,还留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视察、试验、揣测等活动去发觉规律。“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子,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日制义务教化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纳了情景导学法,并构建了这样的教学模式:1.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爱好2.引导探究,进一步相识规律3.联系生活,发觉规律4. 动手操作,摆出规律,巩固发展5.教学总结四、说学法本节课要让学生发觉生活中熟识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其中有颜色、形态、大小的改变规律,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学生在学的时候主要采纳以下几种方法1、视察比较法;2、探讨沟通法;3、练习法;4、动手操作法。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导入师:小挚友们喜爱看魔术表演吗?(喜爱)今日老师来变个魔术,猜猜老师今日会变什么?学生说()说完后,老师先从口袋里变出一朵红花,又问:猜猜老师还会变出会什么?(生猜)接着老师从口袋里变出一朵紫花,接着让学生猜猜老师下面一朵是什么花?学生说,老师出示,并说说自己的理由。接着让学生猜下一朵是什么,接着把花全部拉出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花是怎么排的(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师:看来规律能告知我们接下来的花的颜色。那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这部分设计是依据儿童爱猜的心理,首先让学生猜没有规律的东西,学生猜不准,接着让学生猜有依次的花朵(即有规律),学生一片兴奋,这样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让学生对比揣测中意会,积累感性阅历,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动身,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爱好,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供应了思索、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二)新授师: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呀?(六一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挚友的节日,有一个一年级小挚友正在布置教室,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布置得美丽吗?出示课件:师:谁能说一说天花板上有什么?是怎么排列的?1、出示主题图,引导视察:小花是怎样放的?灯笼是怎样放的?小旗是怎样放的?同学们站得有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师: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来探讨它的规律呢?生1:红旗按红黄、红黄这样排列的。花是按绿紫、绿紫排列的师:他是从生:颜色上视察的。生2:他们都是一种一个的。师:哦,你是从数量上来视察的,也就是XXX对吗?(老师边说边板书:XXX)2、小结:小挚友真厉害,发觉了这组图形不仅在形态、颜色上有规律,而且在数量上也是有规律的。3、讲解例1,课件出示例1,后面一个应是什么?师:小挚友们,你能猜猜后面一个应当是什么吗?请在你的书上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说说理由4、师小结:像这样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红一个黄这样的称为一组,像这样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我们就把它称为有规律。让学生练习说“红旗是一面红一面黄重复排列,花是一朵绿一朵紫重复排列”5、闯关嬉戏(小挚友们真聪慧)师:你能应用你刚才学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闯关嬉戏吗?看看谁闯关又快又好,老师就送给他一个红苹果。(1)第一关,摆一摆课件出示例2,先让学生说说哪些图形为一组,它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小组探讨后汇报。(2)其次关:涂一涂课件出示例3,同桌沟通,并说一说它是按什么规律重复排列的,应当怎样来涂?(3)第三关,猜一猜课件出示做一做,把题目改成,猜一猜是什么颜色的?先让学生猜,再独立完成。6、生活中的数学(1)先小组探讨再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比如说:我们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图案。(2)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摆放的,请看(播放动画)7、小结师:小挚友们,能说说你今日学到了什么吗?8、拓展练习师:小挚友,你们说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学到的学问来设计你的作品吗?用打算好的圆片按肯定的规律摆一摆,可以摆成条形的,也可以摆成正方形的。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边展示边说:我设计的是xxx的图案按一个x一个x依次重复排列。板书设计:找规律一组组重复三次以上称为有规律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5相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学问的起先,主要从形态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相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相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相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相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意学问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在活动中学习学问,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驾驭学问。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实力还特别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3人),分组活动不简单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相识过这些图形,但许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视察,使学生初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分辨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及视察实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相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提出一个要求:把形态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挚友放得又快又好。(二)、活动,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1)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把形态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2)揭示概念。老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2、摸一摸,感知特征。(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沟通。(2)在班上汇报沟通。(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学生通过视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相识,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态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3、记忆想像。(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3)嬉戏:猜一猜学生闭上眼,摸一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推断它的形态。(四)、嬉戏1、看一看2、摸一摸3、猜一猜板书:相识图形:正方形 长方形 圆柱 球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3页 共33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第 33 页 共 3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