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路六纵线南段(茶园立交 - 峡口立交)工程结构工程设计说明.docx
快速路六纵线南段(茶园立交-峡口立交)工程结构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工程南起内环的茶园立交,北至三横线峡口立交(不含峡口立交),全线长 6. 5km,采用快速路标准,设计车速80km/h,标准路幅宽41nb双向8车道,含互通 立交4座(茶园立交、兴塘立交、白沙立交、接线立交)。本册设计为白沙立交工程:包含六纵线(K8+150-K9+240)段,长1090m,双向8车道,含跨线桥一座(分左 右两幅),左幅长度为150m,右幅长度为185m。东西大道(KO-198. 161-K1+280)段, 长1478. 161m,双向4-6车道,含跨线桥一座,长10(). 5m。匝道A-H共8条,设计时 速35-40km/h,匝道全长3378. 317m,其中A、B匝道标准路幅为9米,单向双车道; C-H匝道标准路幅为8米,单向单车道。本册设计范围主要结构物包括19段挡墙及两座车行地通道;1号地通道设计桩号 为:AK0+54L 075AK0+590,全长48. 925m, 2号地通道设计桩号为BK0+480.00 BK0+692. 0(),全长 212m。2、设计依据及设计规范2.1设计依据1)工程区域规划及红线资料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沿线控规、专项规划、用地红线、储藏地块边界2)地形、地质资料工程所在区域地形1:500 (2015年实测)、地勘报告、附近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区域高压线资料(重庆市勘测院2016年8月26)3)相关道路设计资料4)相关工程批复资料、会议纪要5)现状石油管道资料6)工程所在区域兰草溪水系及兰草溪水库资料7)工程所在区域管网资料8)工程所在区域桥梁资料9)工程所在区域轨道交通资料10)工程所在区域现状建筑资料11)现状踏勘收集资料12)快速路六纵线南段(茶园立交峡口立交)工程方案设计文件 (2016. 09)13)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工程方案设计专家审查意见书(2016. 10. 18)14)重庆市快速路六纵线南段(茶园立交一块口立交)K8+147. 148K9+221.954段(含白沙立交)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2017. 03)2.2设计遵循的主要规范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6)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设计说明4)过程质量管理a、施工场地应平整,不得有积水,在施工段面两侧要有防水设施。堆放材料的场 地四周要排水畅通,监控阴雨天气无积水现象,清理,监控施工现场整洁。b、根据工艺制定各项参数,施工要点,供现场操作人员遵守。严格控制轻质土的 流动值及容重,确保轻质土的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每次检测的流动值及容重必须有 专人记录。c、施工中,应及时、认真地填写原始记录,不允许时候编写。每天资料都应做好 签认,汇总工作,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d、加强资料管理,施工中认真填写有关资料,每次浇灌要按实际产生的数据认真 负责地填写资料,所有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施工中的所 有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并整理归档。e、对成型后的轻质士要每天进行沉降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5)固化后的质量管理一般情况固化后的检测为气泡混合轻质土的28天龄期试件的容重和无侧限抗压 强度是否到达设计要求,试件取样应在浇筑口随机制取,制取时应量测并记录湿容重。试件尺寸:100mm x 100mm x 100mm的立方体,试件3个为1组;试件制作频率:施工现场取样,每施工日制作2组试件;实验仪器要求:量程:40Kn,精度:现;养生条件:试件置于塑料袋中密封,标准环境养生;检测频率:对龄期满28天的试件进行自检; 评定标准:平均强度值在设计要求以上。6、挡墙考前须知及要求1、弃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在坡顶加载;不宜在雨季施工,应遵循先整治后开挖 的施工顺序,疏通坡顶排水工程,防止地面水渗入土体,必须遵循至上而下的开挖顺第10页三序。2、根据边坡的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地质环境条件、结构设计需要、工程 的施工程序与支护方法、工程的重要性及经费的承受能力等综合确定。本次设 计的边坡监测工程根据各个工点的具体需要选定,施工单位应根据边坡情况制 定施工期间监测方案。工程竣工后,由业主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监测机构对边 坡进行监测,以检验边坡岩土工程治理施工及治理质量效果,确保工程经济合 理平安可靠。3、其他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施工中 如出现有关问题请及时与建设方、监理单位及勘察人员、设计人员联系,共同 协商处理。7、边坡监测监测工作是边坡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局部。其目的是为了掌握边坡防护 工程在实施及营运过程中受诸如降雨、开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程度,便于及 时分析边坡的平安状态,进行动态设计,优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平安和施 工质量,确保道路营运期间边坡的长期稳定。监测要求严格按照建筑边坡 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相关规定执行。1、监测工点根据本次工程的特点,对本工程所有支护结构均进行监测。2、监测工程支护结构监测工程根据边坡的复杂程度、地形条件、地质环境条件、结构 设计需要、工程的施工程序与支护方法、工程的重要性及经费的承受能力等综 合确定。本次设计的监测工程根据各个工点的具体需要选定,施工单位应根据 边坡支护结构制定监测方案。3、监测时间及频度边坡及其支护结构监测工作时间主要为施工期和使用初期,总的监测时间片12页设计说明应为工程建成使用后不少于两年。监测频度应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在雨季、边坡开挖(放炮)期间和已出现 变形破坏时应加密观测。连续3日降雨量大于50mm/日时,应连续观测3次,间隔 时间不大于2天。竣工后监测次数可减少。8、主要工程数量表1#地通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开挖(岩石)m(14100. 002回填(碎石土)3 m9360. 003C30防水混凝土 (P6)m(1610. 404钢筋kg289872. 005C20细石混凝土垫层m64. 806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m21470. 007防火涂料m;:780. 008钢钙板装饰m2360. 009C25路缘石混凝土62. 4010C30混凝土路面基层m'294. 001110cm沥青混凝土路面层m'480. 0012边沟(含盖板)C25混凝土m9. 6013边沟(含盖板)钢筋kg1440. 0014中埋式橡胶止水带m90. 0015(1110纵向弹簧排水管m120. 002#地通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序号工程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1开挖土方m354000. 002回填(碎石土)mJ25638. 003C30防水混凝土 (P6)m!3696. 244钢筋kg665323. 205C20细石混凝土垫层3 m120. 966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m"2657. 527防火涂料m'3697. 208钢钙板装饰m21526.409C25路绿石混凝土m197.2010C30混凝土路面基层m3388. 801110cm沥青混凝土路面层m"864. 0012边沟(含盖板)C25混凝土m140. 8013边沟(含盖板)钢筋kg6120. 0014中埋式橡胶止水带m352. 8015dllO纵向弹簧排水管m508. 8016基础换填(块片石)m*7308. 00路基支挡及边坡防护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量备注坛工挡墙(衡重式、重力式)挡墙土石方开挖m328624. 09挡墙回填m38587. 26C20混凝土挡墙墙身m;,14893. 43片石反滤层厚50cmm!2359. 06粘土隔水层m3452. 40排水管(PVC管,软式透水管)m2301.75沉降缝m556. 60气泡轻质混凝土 (CF0.8)m122000.00C25预制混凝土面板(4cm厚)m'2520. 00悬臂、扶壁式挡墙C30混凝土m13251.249HPB300钢筋t17.65654HRB400钢筋t317. 8453挖基m32859. 134TS-50透水软管m1644.189中10cm PVC 管m271. 7147换填3 m6739. 772沉降缝m160. 60桩板挡墙C30混凝土(桩身)m33045. 77C30混凝土(挡板)m3217.21C25混凝土(护壁)m1955. 15铜筋(桩身)Kg375842.3钢筋(挡板)Kg58625. 26铜筋(护壁)Kg689. 3568<t> 5cm透水管m255. 514) lOcmPVC 管m4218. 136挖基3 m689. 3568网格护坡锚杆网格护坡(路望)2 m38912. 50菱形网格护坡(路堑)10807. 50喷搐植草m49720.00第11页共12页设计说明注:本工程量表仅供计量参考,具体以实计发生为准。第12页共12页设计说明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1)30-2015)10)公路桥涵地基及基础设计规范(JTD63-2007)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12)公路桥梁设计规范(JTG D60-2004)1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4)相关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3、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3. 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地面高程 24232()m,相对高差78%由于修建东西大道,将整个场地分成了三个区段,其中六 纵线K8+147. 148K8+516段和K8+820K9+221.951段基本保持原始地貌,地形坡角一 般西南部地势高、地形较陡,基本保持原始地貌,地形坡角一般2030。,顺向坡较缓, 反向坡较陡,相对高差一般2040叱 六纵线K8+516K8+820段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原始地貌已发生改变;目前东西大道和六纵线K8+516K8+820段地形总体较平缓,在 东西大道两侧存在多处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路堤边坡坡角一般2530° ,坡高839m, 路堑边坡坡角一般50、60° ,坡高1025瞑3. 2地层岩性经地面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层和下伏侏罗系 中统沙溪庙组、新田沟组和中下统自流井组地层。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 下 I 第四系(Q)第2页少素填土(Q)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砂岩、泥岩块碎石等组成,碎、块石含量约2545%, 粒径一般20500mg稍湿湿润,厚度一般在315m之间,最大厚度可达23. 4m (4ZC61),堆填一般约23年不等,主要分布在东西大道及其相邻区域。其中, 东西大道路基范围内填土为碾压回填,结构中密密实;其余地段填土以随意抛 填为主,结构稍密。残坡积层(Q严)粉质粘土:黄褐色,暗紫色,软塑可塑状,切口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 强度中等,常夹少量碎石角砾,主要分布在原始地貌区和原始地貌为沟谷的回 填区中,厚度一般23%其中丘包地段厚度小,沟谷地段厚度大。3. 2.2侏罗系(J)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为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由砂岩一一泥岩不等厚的正向 沉积韵律层组成,主要分布在东西大道K0+410K 1+280段和六纵线全线。砂质泥岩:紫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0.804. 50m,强风化岩心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 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砂岩:紫灰色为主,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 为石英、长石。砂岩强风化层厚度一般0. 70-2. 90m,最大厚度可达6. 6m(4ZC36), 强风化岩心多呈黄色,碎块状;中等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完 整,多呈透镜体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为一套还原一一次氧化环境下的淡水湖相杂色碎屑岩建造,其岩性特征为 黄绿色泥岩、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紫红色泥岩。主要分布于 东西大道K0+090'K0+410段。12页设计说明砂质泥岩:以黄绿色、深灰色为主,局部呈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粉砂 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一般较大,为1.73.0m,强风化岩心 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 等级为IV级。页岩:灰黑色深灰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页理发 育。表层强风化带厚度一般较大,为2.03. 0m,强风化岩心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 育;中风化岩心呈短柱状,饼状,局部呈片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砂岩:灰灰黄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 石英、长石。砂岩强风化层厚度0.601.20m,强风化岩心多呈碎块状、质软;中等 风化岩心呈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中下统自流井组_(JtZ)为浅湖相泥岩及半深水湖相碳酸岩盐建造,主要分布在东西大道东西大道改造起 点至K0+090段,以泥岩为主,夹夹粉砂岩、页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泥岩:紫红色为主,局部呈灰绿色、黄灰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 层强风化带厚度较大,岩心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等风化泥岩单轴饱和抗压强 度3.25.7Mpa,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中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沿线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一般1.502. 50m。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 育,岩质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3. 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位于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其倾向120。130° ,倾角 2530。,未见断层通过。根据地面调查,区内岩体有两组构造裂隙存在,为共舸“X” 裂隙;其特征如下:J1:产状为20()215° N6070° ,裂面较平整,微张,间距24m,延伸长3 5m;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差。J2:产状为304312° N5560° ,裂面张开12nmi,间距11. 5m,延伸长2第3页4m,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结合差。区内节理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岩体完整较完整,呈厚层状块 状构造。3.4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场地抗震设防 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3.5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第四系覆盖层在沟谷地段厚度较 大,基岩为砂岩和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相对较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 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地面沟、塘水体渗漏 以及城市地下排水管线渗漏补给,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 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 裂隙水。(2)基岩(红层)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 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 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中下部的中厚厚层块状基岩裂隙中,以层 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 相关。其补给源一般较远,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如溪沟与水库),水量 大小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由 于岩层倾斜,基岩中的裂隙水具弱承压性。钻探结束后,通过抽干钻孔中的循 环水后进行水位观测,水位恢复较缓慢,该类地下水总体较贫乏。3.6 不良地质作用根据调查和走访,拟建场地未发现断层、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12页设计说明空区、岩溶、地裂缝、地面沉降、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作用。3. 7地面重要建(构)筑物根据调查,拟建线路周边重要的建(构)筑物为轨道交通六号线铜锣山隧道工程, 该隧道位于六纵线主线K8+800K8+870段下方,与拟建线路平面上斜交。根据收集相 关工程资料,该隧道采用TBM法施工,单心圆断面,直径6. 00m,采用管片衬砌,围 岩为砂质泥岩,围岩级别IV级,隧道洞顶标高242.6242.9m,与拟建道路路面标高 269. 561n 相距约 27m。3.8 特殊性岩土根据勘察,拟建场地内的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该土层主要分布于六纵线 K8+516K8+820段和东西大道上,主要为修建东西大道开挖回填形成,以抛填为主, 路基段经过碾压处理,主要由砂岩、泥岩块碎石及黏性土组成,骨架颗粒粒径 2()50()mni,含量约25%45%,结构稍密密实,其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级配差,对 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3.9 基岩面及风化带特征根据勘察,场地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其中原始地貌区和东西大道填方 路堤段基岩面及风化带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小,仍随原始地形波状起伏,坡度一般 10°25° ,风化带厚度一般1.52. 5m;东西大道挖方路堑段基岩面及风化带随现状 地形起伏,纵向坡度一般35° ,横向坡度可达50、60° ,风化带厚度一般L2l. 8m。3. 10 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U的3. 2. 1条规定及该规范附录J, 全线土、石工程分级为:松土:场地无此类土分布。普通土:场地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呈可塑状,分级为II级。第4页:硬土:素填土、砂质泥岩、砂岩等基岩强风化带。素填土主要由砂、泥岩 块碎石、粘性土等组成,块碎石较多。风化带岩石呈碎块状,风化强烈,质软, 局部呈土状或土夹石状,分级为III级。软石:中等风化的砂质泥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石单轴极 限饱和抗压强度为4.012. 4MPa,分级为IV级。次坚石:中等风化的砂岩。层状块状结构,裂隙不发育,岩石单轴极限 饱和抗压强度为15. 229. 6MPa,分级为V级。4、车行地通道4.1概述1号地通道设计桩号为:AK0+541.575AK0+590,全长48. 425m, 2号地通道 设计桩号为BK0+480.00BK0+692.00,全长212m。其中1号地通道采用箱型闭 合结构形式,2号地通道结合其覆土厚度采用箱型结构与直墙拱结构两种形式。4. 2主要材料4. 2.1混凝土主通道框架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路面底层铺装采用C20素 混凝土。地通道框架混凝土掺入胶凝含量8%的微膨胀高效抗裂防水剂。4. 2. 2普通钢筋设计采用HPB300 (公称直径VI2mm的钢筋)及HRB400钢筋(公称直径212mm 的钢筋),其质量需符合GB1499. 2-2007、GB1499.2008要求。直径220nlm的 钢筋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I级连接,连接区段内的接头率不大于50%,并满足规 范(DB50/5027-2004)要求。4.3技术标准住12页设计说明(1)设计荷载:填土荷载:填土容重按20KN/n?计算。车辆荷载等级:城一A级。人群荷载:4kN/m2(2)车行通道建筑限界:BXH=9. OmX5. 0m(3)地震设防措施烈度:VI度(按VII度构造设防)。(4)防渗等级:P6。(5)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健宽度不得大于0.2mm。4. 4结构构造设计4. 4.1结构设计1号地通道采用箱型闭合结构形式,2号地通道结合其覆土厚度采用箱型结构与 直墙拱结构两种形式。地通道主体结构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施工。5. 4. 2防排水设计根据地下工程的设防要求及环境条件,以防排结合为原那么对地通道进行了如下防 排水设计:防水:主体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在主体结构混凝土中掺入胶凝含量8%的微膨胀 高效抗裂防水剂,防水等级为P6,外包半封闭式JT02-3C2500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变 形缝设置中埋式钢带橡胶止水带及防水嵌缝材料,施工缝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具体 详见施工缝、变形缝设计图。排水:本工程地通道的排水主要为通道内的边沟排水。地通道内设置灭火器。(详见排水图纸)6. 4.3内装饰设计(车行地通道)第5页升两侧墙面:墙面铺设8nlm厚钢钙板,钢钙板基板应为A级不燃材料,板材 具有易清洁、耐酸、耐碱、抗冻融等特性。地面:同道路进行基层、路面铺筑。顶面:基层喷涂隧道专用防火涂料厚10mm,面层喷涂涂料1mm (黑色)。 防火涂料应做耐火试验,耐火时间不得低于两小时。7. 4.4基坑开挖及回填地通道开挖采用明挖施工,临时边坡可按地质情况放坡,由于本段工程绝 大局部处于填方区,基坑临时开挖坡率应缓于1: 1.25。1号地通道下穿现状道 路,其开挖施工应结合既有东西大道交通组织设计同步进行,临时基坑开挖宜 分段进行,防止中断交通。地通道主要回填材料为碎石土(可利用原路基土),回填应分层碾压夯实, 对称回填。夯实后密实度路槽底面以下080cm范围内不应少于0. 95, 80cm以 下不应少于0. 93O结构顶板标高以上设置50cm粘土隔水层,顶板标高以上1. 5m 内不得采用机械碾压。8. 4. 5 地基地通道底板位于填方段时,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块片石, 换填深度为2m,换填前对原状地基土进行碾压夯实,以到达设计地基承载力要 求。9. 4. 6变形缝变形缝按每隔1015nl设置一道,在地质变化处补充设置,施工时根据实际 地质分界点可进行调整。其中变形缝止水带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施工缝采用遇 水膨胀止水条。10. 4. 7其它设计12页设计说明车行地通道路面自上而下分别为:上面层: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厚4cm中面层: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0C)厚5cm下面层: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5C)厚7cm稀浆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cm厚基层:5.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排水及电照:排水详见排水电照图纸。4.5地通道考前须知及建议(1)施工前,应准确放线,并经业主、监理确认后才能开挖施工。(2)施工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岩、土体的稳定,并量测监控,随时注意可能危及 施工平安和周围建筑平安的情况,并应预先制定应急措施。(3)应注意地基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当不满足时,应通知设计、地勘等各方 进行现场协调处理。(4)基坑开挖后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应保持基础的干燥。地通道防水施工 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文明施工,防止柔性防水层破坏。(5)施工过程中应相互协调各地通道与相近道路的施工方式及施工顺序。(6) e22及以上的钢筋必须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 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7)现浇顶板的支撑必须待混凝土强度到达1()0%后,方可拆模进行上部回填。 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减少外表收缩裂缝。浇注混凝土时,应确保混凝土均匀密实, 平行施工,施工缝留置应合理。(8)地通道侧墙、顶板、挡墙后填土,为减少积水,及方便地下渗水通畅渗排, 要求用碎石土回填。(9)地通道建成后应于地通道外适当位置设置限速、限载(高)等标志(标志第6页: 参照交通部门统一标准设置)。(10)施工应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进行。(11)车行地通道修建完成后应设置“禁止危险品同行”的标识。5、挡护结构设计5.1挡墙防护1、设计标准:(1)挡墙平安等级:I级(2)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4KN/m2o(3)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4)抗震设防烈度:6度(a,,=0.05g),按7度构造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 一组。2、设计原那么本次设计遵循“平安、经济、实用”的指导思想,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 综合经济性等因素确定设计方案。本次边坡的主要设计原那么如下:(1)设计充分结合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 水的作用和风化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边坡的平安可靠。(2)加强地质勘探和现场踏勘,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研判, 增强边坡处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3)边坡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边坡动态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边坡变 形监测数据,及时根据边坡的变形情况调整工程措施。5. 2挡墙设计2.1挡墙布置分段本次设计包括20段挡墙,具体布置见下表:挡墙设置分段表设计说明挡墙 编号起止桩号位置长度 (m)挡墙形式1东西大道 K0+100'K0+454. 954左侧355. 25重力式、衡重式、扶壁式挡墙2东西大道 KO+466. U2“K0+478. 112右侧12衡重式挡墙3东西大道 K0+494. 962K0+504. 759左侧10衡重式挡墙4东西大道 K0+515. 946K0+525. 036右侧9. 09衡重式挡墙5AKO+364. 461-AK0+371. 408左侧7衡重式挡墙6AK0+484. 914AK0+514右侧31.29衡重式挡墙7AK0+590"AK0+608. 437左侧18重力式、衡重式挡墙8AK0+590AK0+600右侧10. 336重力式、衡重式挡墙9AK0+698. 5AK0+813. 745右侧116. 49悬臂式、扶壁式挡墙10BK0+440-BK0+480左侧40衡重式挡墙11BK+460"BK+480右侧20衡重式挡墙12BK+692'BK+752左侧60悬臂式、扶壁式挡墙13DK0+275'DK0+335. 636左侧60. 64扶壁式挡墙14DKO+416. 2741)K0+480. 548左侧63.41II型扶壁式、衡重式挡墙15DKO+415. 422-DK0+460右侧46. 955n型扶壁式、重力式挡墙16六纵线 K8+318. 089K8+449. 599、 AKO+992. 529-AK0+811六纵线左侧、A 匝道右侧182. 1桩板挡墙、折背式挡墙17六纵线 K8+937-K8+955右侧18衡重式挡墙18六纵线 K9+105-K9+125左侧20重力式挡墙19六纵线 K9+142. 19K9+162. 1右侧20重力式、衡重式挡墙20H 匝道 HK0+294. 844HK0+430左侧135.6重力式挡墙重力式、衡重式及折背式挡墙(1)挡墙材料重力式墙体材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片石含量不得超过总体积20%,粒径不得 大于30cm,片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墙面采用彩色砂浆护面,厚度为2cm3cm (具 体由业主确定)。(2)挡墙地基重力式挡墙以强风化岩层或土层作为持力层,假设挡墙基础置于土层,在不 满足设计承载力时,应采取换填措施,换填材料为砂卵石,换填层密实度不小 于95%。地基承载力和襟边宽度应满足挡墙大样图的设计要求。(3)挡墙基坑挡墙基坑应跳槽开挖,分段长度宜大于10m小于20m,基坑土质、强风化岩 质边坡坡比不应陡于1: 1,假设基坑开挖放坡条件受限时,可采用支撑加固开挖 等方法以减少占地。当挡墙地基纵向坡度大于5%时,基底应做成台阶形式,当填方挡墙墙后地 面的横坡坡度大于1:5时,应在进行地面粗糙处理后再填土。挡墙起终点应注 意与边坡的顺接。挡墙基底倒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4)变形缝沿墙长每隔1015m设置变形缝,宽23c鹏 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 边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30cm。(5)墙后排水挡墙脚部应设置泄水孔,就近接入排水系统,泄水孔水平间距2.()明外斜 5%o重力式挡墙背后0.5m内设置片石反滤层,且回填透水性好的粒料,以便于 墙后排水顺畅,并就近接入排水系统。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水端采用渗水土工布包扎,为防止墙背水 下渗至基底,于墙后最低排泄水孔下用粘土回填封闭夯实。当墙后渗水量较大或在集中水流处,为了减少动水压力对墙身的影响,应 加密、加大泄水孔尺寸或增设纵横向地下排水设备(如渗水暗沟等)。其出水口 下部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空基础。(6)墙后回填道路路肩挡墙墙背基坑采用碎石土,回填时应分层碾压,其压实度应满足 路基设计要求。回填范围为结构边缘放坡范围内。共12页设计说明5. 2. 3悬臂式、扶壁式挡墙1、挡墙地基:挡墙持力层基本为土层,挡墙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挡土墙大样图中 尺寸要求,基础应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深度应满足挡土墙尺寸表中要求深度,填料 粒径W30cm,压实度不小于95%。换填以下原状地基土压实度不小于94%。2、挡墙材料:采用C30钢筋硅现浇,混凝土中掺入胶凝含量8%的高效抗裂防水膨 胀剂,垫层采用C20混凝土。钢筋:必须符合GB1499-98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采用 HRB400级、HPB300级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40mm,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应满足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相关要求。3、墙后回填:在距挡墙墙身1m范围内,采用块片石干砌,其余按道路要求进行回 填。墙身3nl范围内,只能采用人工夯实。其余采用机械分层碾压夯实,夯实后密实 度同道路路基设计要求。4、变形缝:扶壁式挡墙每隔15nl设置变形缝,悬臂式挡墙每隔10设置变形缝,在 基底的地层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变形缝和沉降缝可合并设置,缝宽23cm。缝内 填塞麻青沥丝或其他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婕内塞入深度不小于15cm。5、墙后排水:墙背均设置只能采用人工夯实竖向中50mm软式透水管,墙底设置纵 向通长的100mm透水软管,通过100nlmPVC管就近接入道路排水系统。5. 2. 4桩板挡墙本次桩板挡墙采用2X2. 5m桩径,桩间距5m,桩板挡墙首尾用折背式挡墙接顺。5. 2. 4.1 成孔1、挖孔前复核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桩位,开挖过程中应不断检查孔的中心及直 径,做好施工记录,并随时观察地质变化,对照、复核地质报告,出入较大时应及时 与勘察、设计单位联系,当遇到不利土层,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处理措施。2、桩孔的施工容许偏差:(1)桩径±50mm;(2)桩位±150min (沿道路方向)、±50mm (垂直道路中线方向);(3)垂直度0.5%;(4)虚土沉渣清除干净,不允许对超挖局部垫土、垫砂,如有扰动或超挖 应在清理干净后用C30级混凝土垫平。6. 2. 4. 2 护壁1、柱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坍落度为150mm。2、第一节挖深约1.2ni,浇钢筋混凝土护垫,其厚度增加100mm,高度宜高 出地面150-200mm,以防杂物落入孔内,护壁外如出现空隙应用粗砂、砾砂等填 实,必要时浇以水泥浆。3、往下施工时以每节高度1.0m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土后,接 着浇灌一节混凝土护壁,特殊地质下挖速度应视壁的平安情况而定。4、为保证桩的垂直度,要求每浇完三节护壁,须校核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一次。5、护壁混凝土强度到达4MPa以上方可拆模,应尽量使用速凝剂,靠近高 大建筑物或重荷处应在混凝土中加早强剂。7. 2. 4. 3 质检1、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做出试压 结果。2、桩孔开挖过程中,应按相应规范钻取岩芯并做试验,桩孔开挖至设计标 高时岩体强度不得小于地勘报告所提数值。3、应按规范选取相应的桩在其四个角点预埋6 50mm无缝钢管作为超声探测 管,对施工完的桩应进行质量和承载力检验鉴定,采取超声检测等有效方法, 提出鉴定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 2. 5特殊路基段处理结合本工程道路设计特点,局部路段为原填方路基上局部拓宽,受周边地设计说明形条件,建构筑物等诸多因素控制,在以下路段局部采用气泡轻质混凝土进行路基换 填处理。对应道路桩号为:东西大道K0-170K0-030左侧,FK0+475FK0+540右侧, 东西大道K0+870-K1+080右侧。气泡轻质土材料性能及设计施工要点如下:(1)气泡混合轻质土设计要点1)气泡轻质土设计参数a、湿容重:路槽以下80cm内以湿容重等级不大于W6,其余区域湿容重不大于 W5«b、强度等级:路槽以下80cm以内强度等级不小于CF1.0,其余区域强度等级不 小于CF0.8。2)气泡混合轻质填土配合比选择气泡混合轻质土的目标配合比应根据强度等级,容重等级,流动性等要求进行选 择。施工时应参考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5. 1.2条表5常用 参考配合比中对应强度等级的参考配合比,再结合施工现场所用材料试验的基础上确 定施工配合比。(2)技术指标1)原材料a、水泥采用P042.4R水泥,水泥进场应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按1次/500吨的频率 进行检测。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应经过自检后方能进场,进场后的水泥应按批进行报检, 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b、水参照普通水泥混凝土用水标准,可采用一般生活用水,水库水或河道水。c、发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