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自学考试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串讲讲义.doc

    • 资源ID:4258750       资源大小:346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学考试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串讲讲义.doc

    串讲讲义脚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应考指导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是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方智范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本教材选编先秦至唐五代时期的文学作品,按照历史朝代顺序编排,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自学者感知、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掌握不同时期主要作家作品,大致了解文学体裁、风格和流派,为继续学习中国文学史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自学者角度来说,本课程难点知识较多,需要考生理解、记忆内容较多,并多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考核较高。学习起来如果方法得当,保证一定的复习时间,辅之以老师讲授则可以通过考试。本课程的教材是2013年新版教材,是针对2014年4月全国统考课程启用的新教材(含新考试大纲)。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徐中玉、金启华主编的同名教材不再使用。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是减少了精读、泛读作品,并新换了部分作品。例如在先秦文学部分,诗经中的君子于役仍是泛读作品,但去掉了硕鼠、将仲子两篇,换为采薇;精读作品仍然是蒹葭和氓;左传中的精读作品由晋楚城濮之战更换为郑伯克段于鄢,原泛读作品烛之武退秦师则换为秦晋崤之战;战国策中的精读作品冯谖客孟尝君则换为鲁仲连义不帝秦,泛读作品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则仍然保留。(二)题型与分值从题型与分值来看,本课程共有五种题型模式: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阅读理解题。题型与分值情况如下: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简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阅读理解题(1小题,共10分)(三)知识点分布从2013年7月以前的考题分析,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五代文学四个部分的全部内容。知识点分布具有如下特点:1.从题型看,单选题覆盖面最广,基本上每章都能涉及。多选题则主要依据知识点的可考性而定,即全是适合出多选题形式的考点。简答题基本上是每部分1题,论述题知识点的分布基本与简答题不重复,即一章中一般不会同时考简答和论述两种题。这样的话,简答和论述加起来的分布就很广。2.从文学发展各历史阶段的作品内容看,知识点分布不均匀,但基本覆盖了从先秦到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各历史阶段,其分数比例一般为先秦30%,两汉15%,魏晋南北朝20%,唐五代35%。3.从精读篇目与泛读篇目的比例看,两者为7:3,命题以70篇精读篇目为主:先秦文学(8篇精读)、秦汉文学(6篇精读)、魏晋南北朝(14篇精读)、唐五代文学(42篇精读),都是简答、论述和阅读理解题出题范围。53篇泛读篇目相对来说是知识点考查较少,并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4.从文学体裁看,诗歌、散文一直是简答、论述和阅读理解考核的重点,个别辞赋、骈文也会出现在阅读理解题中,诗歌一般不会出现在阅读理解题中。单选、多选题则会涵盖所有的文体,其中尤以诗歌和散文为最,诗经、楚辞和唐诗又是重中之重。5.从知识点涉及的能力层次看,试题在识记、领会、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能力层次方面全面考核。其中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20%,领会30%,简单运用30%。综合运用20%。(1)识记能力层次记忆、背诵要求记忆作品的篇名、所属文体类别、内容和表达方面的要点;作家的姓名、字号、时代、主要经历、文学成就和文集等基本知识;作品中的名句警句;背诵指定的优秀作品。(2)领会能力层次领会、归纳、概括要求了解作家作品有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于作品阅读;运用古代汉语语感和语言知识读懂作品大意,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方法;概括、归纳作品主旨;分清作品的段落层次;认知作品的某些总体特点。(3)简单应用能力层次说明、举例说明、简析要求能够针对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简析简单的说明;针对作品的具体艺术手法进行简单的说明。(4)综合应用能力层次分析、具体分析、评价要求能够运用正确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努力从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感知、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四)试题难度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考试大纲中列出的知识,以中等水平的应考者能在规定时间(150分钟)答完全部试题为度,不会有偏、难、怪的试题。简答、论述和阅读理解等主观性性试题比重大于单选和多选等客观性试题,前者的比例大致为60%,后者的比例大致为40%。当然,对于重要的作家作品,例如诗经、屈原、诸子散文、史记、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比如,2013年的4月和7月考题中,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就两次被考到简答题,一次是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的妙处何在;一次是考简述结尾“轮台东门送君去”四句的意境。还有,要特别注意一些泛读篇目,因为过去的试题中有不少泛读篇目进入到阅读理解题的考核,如2012年4月的考题就把葛洪画工弃市作为阅读理解考核的对象;2009年4月的考题也把晁错论贵粟疏作为阅读理解题来考核,这些都是泛读篇目。在试卷的具体难易区分度方面,容易的题目占20%左右,较容易的占30%左右,较难的题目占30左右,最难的题目占20%左右。二、本课程的学习建议考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通常可分为二个阶段:一是依据教材分章进行作品学习和同步练习阶段;二是总复习阶段,其复习技巧将在下面单独介绍。这里先说学习中的建议:(一)认真阅读和钻研教材考生要以考试大纲和教材作为学习的依据,必须保证已经全部学习完教材内容。建议最好能够阅读教材3-5遍,这样会强化记忆,掌握教材的知识点。从历年命题特点看,认真阅读和钻研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根本。必须在理解重要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来记忆、掌握。具体要求尽量做到:1阅读每一个文学史阶段的学习提示整体把握该时期文学创作情况;2熟悉作品前面的作家介绍作家知识考核点;3阅读每篇作品之后的注释,疏通文字,理解文意;4重点阅读、记忆每篇精读作品后面的【提示】,掌握作品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结构层次、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简答、论述与阅读分析题考核点;5积累作品中的重点段落、名句、警句,背诵重要的代表作。(二)紧扣大纲复习1.最好能够按照大纲中提练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简化成自己的学习小册子。也就是能够对照将大纲中精读篇目的具体要求(P8-17)来复现这些知识点,并写在小册子上,以便加深印象。各部分重要的作家作品都要认真地识记和掌握,尤其是要求背诵的篇目。2.要特别注意总结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易考特性,比如首次(第一个、第一次等),典型,标志,最重要,最早,重要的流派代表等,一些人物性的知识点,作品思想内容知识点,写作艺术特色的知识点都要加以标识,这些知识点都是最容易出题的。(三)加强练习,提升应试能力1.建议考生对照每篇作品后面的【提示】部分和大纲关于精读篇目的具体要求来自我提问,并完成相应的问题。例如学完李斯谏逐客书后,就可以参照教材P102的【提示】尝试回答“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P9大纲要求)这一问题。先自己答题,然后再对照教材答案,看看差别和出入在哪里,从而认真领会考点,揣摩并加以熟练掌握。2.建议考生手中至少有一本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练习,每学完一个文学发展阶段后,做辅导书上相关习题,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的知识点,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分析出题的思路,注意分析总结,自我评价是否达到了做题的目的。3.当学完教材全部内容后要做全套的模拟题,也可以每复习完一遍教材做一套真题,建议将近三年试题认真做一遍。做题时不一定都是闭卷来做,可以一边阅读教材一边做题,从而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最后临考前还是要在规定时间内(150分钟)闭卷完成模拟题,对照答案看看自己的学习和复习将效果如何。注意要把做错的试题重点划出来,认真查找错误原因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四、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一)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通常是考核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绝大部分知识点属于识记和领会层次。因此,要想在单项选择题部分拿高分,甚至拿满分的话,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从近三年的试题情况来看,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需要大家在仔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一些特殊内容(重要作家作品知识)标识出来,专门予以背诵记忆。从难度来看,单选题的难度是所有题型中最容易的,应该说只要熟读教材,不会有不会做的题。例如,2009年4月考卷中的单选题:诗经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的艺术手法是( ) A反喻 B对比 C描状 D比兴【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考核的难度相近,只是多项选择题所考知识点比单选所涉及知识点要复杂,内容要多。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多选题的考点一定是适合考多选的知识点,这一点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这样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的将具备这种特点的知识点加以格外的标识(比如离骚中写到楚王的诗句、关于古诗十九首正确的说法等)。相对于单选题来说,多选题的难度增大,确保答题准确率的方法只能是提高教材的熟练程度。当然,要特别注意多选题中备选项与正确答案的细小变化,如加上否定词(不是、不属于,说法错误的)等。否则,可能由于审题不细导致丢分。例如,2011年7月考卷中的多选题:下列作家文集中,属于初唐的有( )A.王子安集B.幽忧子集C.高常侍集D.王右丞集E.陈伯玉集【答案】A B E(三)简答题简答题用来考核考生对某以作品具体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般只需要直接作答,答要点即可,不需要详细地展开。 例如,2012年4月考卷的简答题:逍遥游在运用比喻和寓言方面有何特点?(四)论述题论述题实际是简答题的拓展,要求能够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充分详细的分析论证,绝对不能只答要点,不展开。那样一定会扣分。例如,2013年7月考卷的论述题:试述诗经蒹葭塑造意境的艺术成就。(五)阅读理解题 阅读理解题考查考生对作品原文的思想内容(作品出处、作家名称、主题内容等)、疑难词语、艺术特色的理解。一般为节选自教材中的散文、辞赋或骈文中的部分段落,提出1-3道小题目,要求考生作答。多涉及作品的出处与作者、内容理解和词语解释。这些都要求考生必须相当熟悉教材,能够一眼就看出出自哪篇作品,并很快浮现出相应的知识点。 例如,2013年7月考卷的阅读理解题: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1)这段文字出自与陈伯之书,作者是谁?这封书信属于何种文体?(2)文中说“人之情也”,指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感平生畴日 岂不怆悢 想早励良规 内容串讲第一章 先秦文学一、本章重点1.诗经的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蒹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重章叠句结构与“在水一方”的意蕴;氓的主题思想与叙事艺术、形象塑造与比兴手法。2.左传的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过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的成功刻画等。3.战国策的有关知识与精读作品分析:鲁仲连义不帝秦中的具体内容、鲁仲连的性格特征、鲁仲连批驳辛垣衍的过程与举史实论证的方法。二、本章难点1.屈原离骚(节选)丰富的思想内容、浪漫主义艺术风格与香草美人的深刻内涵。2齐桓晋文之事的主旨(所体现出来的仁政思想)、论证手法、修辞手法。3.侍坐中的教育家孔子形象的塑造、孔子对曾晳的赞赏。三、要求掌握内容1掌握所选诗经篇目的内容大意,不致混淆。(对精读篇目氓、蒹葭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要具体掌握)2弄清所选屈原3篇作品的出处,掌握精读篇目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成书时代、体例、编纂者及文风要能分清;所选课文分别出自上述哪部历史著作要清楚;要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及韩非子等诸子散文的作者情况(包括名、字,所属思想流派,主要哲学观点等)和文体风格。5本部分精读篇目:蒹葭、氓、郑伯克段于鄢、鲁仲连义不帝秦、侍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荀子劝学、屈原离骚,一共八篇。6注意如下名言、范句、成语出处:信誓旦旦:氓(诗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缘木求鱼。挟太山以超北海。(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楔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舜之救败四、考点复习(一)特别强调的知识点:“第一”、“最”的作品、作家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3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4离骚是屈原最主要的作品。5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6国语是我国第一部按国别编排的史书。7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大的一章。8在先秦诸子散文著作中,庄子的文章最有文采。9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10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对春秋的阐释,擅长描写战争和辞令。(二)需要识记的重要作家作品1风雅颂: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具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有十五国风,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朝廷正声,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大雅中多朝会宴享之作,而小雅则多个人抒情;颂是王室宗庙祭祖用的舞曲歌辞,分为周颂、鲁颂、商颂。2赋比兴:指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毛诗序称“风、雅、颂、赋、比、兴”为“六艺”。后人说“诗之体”和“诗之用”。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铺陈直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和比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托物其兴:一是起象征、联想的作用;二是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三是起协调韵律的作用。诗经往往比喻和起兴连用“兴而比”、“比而兴”。例如诗经卫风氓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来起兴,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女子的痛苦没有边际。3九歌: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沅湘一带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一组诗,共有11首。4九章包括九篇诗歌,并非一时一地所作。这些诗篇西汉时才被编集在一起,加上“九章”之名。5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一首抒情诗。关于“离骚”,古人一般有两种说法。班固解释为遭受忧患,王逸则认为是离别的忧愁。离骚通过曲折的描写,展示了屈原的思想、性格、政治理想和斗争历程,表现了屈原光辉峻洁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离骚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6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西汉以后有人把左传、公羊传、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认为它们都是为配合春秋经文而作的“传”,即解释、阐发春秋意义的著作。7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原名左氏春秋。左传着重记叙历史事实,尤其长于描写战争和记录行人辞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8.国语:是我国第一部按国别编排的史书,汇集了周、鲁、齐、晋等八国的部分史料,取材以记言为主,重在通过人物言论揭示历史事件中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而不注重历史事件本身的具体描述。9.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内容主要记叙战国时一些策士谋臣的活动和言辞。经西汉刘向整理定名,仿国语体例分国编次,列为西周、东周等十二策,共33篇。战国策对两汉以来的史传文和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10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从事易。诗、书等古籍整理,相传为春秋的编者。主张仁义,强调“为国以礼”,“克己复礼”,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论语为语录体散文,今本凡二十篇,为孔门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言简意赅。课文侍坐记录了孔子与学生们进行的一次有关志向抱负问题的讨论。本文善于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记叙来表现人物。11.孟子,名轲,战国邹人,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孔子学说,主张效法先王,推行仁政,宣扬性善,提倡民贵君轻。孟子为孟子与学生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七篇。孟子文章较论语已有进一步发展,除了简短语录外,还有较长的论辩与对话。猛子卜书长于譬喻,气势充沛,感情强烈。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的仁政思想。12.墨子,名翟,鲁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辩逻辑,在我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反对奢侈,重视功利,提倡节俭。墨子一书今存53篇,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有些论说文有明确的标题,中心突出,逻辑性强,标志着论说文发展的新水平。文章“质木无文”。非攻的论点是反对攻人之国,以为攻国是错误而不义的。文章多用比喻。13.庄子,名周,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哲学思想以“道”为本,以变化无常的观点看待万物,主张齐万物、一是非、外生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九篇别篇。常见注释本有清人王先谦庄子集解及郭庆藩庄子集释。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仪态万千,想象丰富而奇特,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理,在先秦诸子散文散作中,最有文采。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主旨在蔑视一切功名利禄,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14荀子,名况,赵国人。儒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李斯的老师。哲学上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提出“制天命而用”的思想,人性论上,持“性恶”论。荀子32篇。与宋玉同时以赋命篇作赋篇。劝学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15.韩非,韩国人,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主张法治,反对儒家学说。韩非子,今存55篇,基本上是韩非本人所著。文章分析透辟,切合事理,冷峭深刻,锋芒毕露。其说林上。下和内外储说,收集整理了大量寓言故事和民间传说。难一第一段批评了晋文公用舅犯之谋而行赏却先雍季后舅犯的错误做法,认为应当实事求是论功行赏。难一第二段批评儒家所赞美的“德化”政治,认为应当用赏罚取代德化。五、典型例题:简答题:简析湘夫人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艺术特征。【答案】主要运用了如下表现手法:(1)直接描写主人公的忧愁情思,如“目眇眇兮愁予”;(2)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捐余袂兮江中”;(3)描写事理颠倒的景象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虑不安,如“鸟何萃兮烦中”;(4)通过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感,如“洞庭波兮木叶下”。简答题:逍遥游在运用比喻和寓言方面有何特点?【答案】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鸟兽昆虫大至鲲鹏,小到蟪蛄 。上古传说人物如唐尧、许由,以及藐姑射山神等人物。 论述题: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中提出的仁政主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怎样评价其“仁政”主张?【答案】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当时的霸道思想是相对立的,他的仁政主张的具体内容是:首先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人民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和他“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战国时期,由分裂趋向统一,战争难以避免。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以为只要国君具有仁心,能推恩于民,即可实现天道政治,未免过于天真、简单。孟子的理想虽然值得赞许,与当时的现实却有很大距离,自然行不通。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1这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答案】这段文字出自离骚,作者屈原。2解释:滋、畦、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答案】滋:培植;畦:分陇栽种;刈:收割;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自己培育、推荐的人才即使遭受摧残打击倒也无妨,最可悲的是他们的变节与堕落。3这一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说明。【答案】这段文字主要用了象征手法。文中“兰”、“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等香草均指君子、人才,“俟时乎吾将刈”,指人才适时起用,“众芳之芜秽”则是人才的蜕化变质。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赞。傲,非也;赞,非也,君子如向矣。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答案】这段文字出自劝学篇,作者荀子。2解释: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傲、赞。【答案】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君子无论是细微的话或者细小的行动,全都可以成为一般人学习的法则。傲:指心气浮躁;赞:指唠叨罗嗦3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答案】这段话主要讲了“君子之学”。用了对比这种表现方法,以“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作对比。第二章 秦汉文学一、本章重点1. 谏逐客书的论证方法与语言特色。2.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性格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3.苏武传中苏武的性格特征以及刻画人物的方法。4.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刘兰芝形象的悲剧意义。二、本章难点1贾谊过秦论的艺术特色;2苏武传中卫律、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感情的差异。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中“双线推进”的情节结构方式。三、要求掌握的内容(一)名言、警句、成语出处1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2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少卿书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破釜沉舟沐猴而冠。衣绣夜行四面楚歌。司马迁项羽本纪4鸿雁传书班固苏武传5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二)本部分精读篇目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上)、司马迁项羽本纪(节选)、班固苏武传(节选)、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迢迢牵牛星。要求掌握:1贾谊过秦论(上)写作特点:(1)论证手法:对比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四个方面的对比:秦统一之前秦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后登峰造极与一介戍卒陈涉起义比;陈涉的起义与六国合纵抗秦对比;秦统一前与统一后声威、力量比。这些对比深刻地说明秦国灭亡主要在于自身不施仁义,发人深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2)语言特色: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如作品第一段“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第二段“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种气势和句式,都使人读起来感觉大气磅礴,文采飞扬,非常酣畅。作品第四段描写陈涉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等,文采飞动,极有感染力。2分析项羽本纪项羽形象的性格特征:(1)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武粗豪的性格。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不可一世,然而,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鸿门宴上由于寡断少谋,轻易放走了敌手,导致日后自刎乌江的悲剧。(2)作者在极写项羽豪霸之气的同时,也未忽略对他内心矛盾与痛苦的刻画。在陷入垓下重围之中,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涕泪并下,这些情节和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显得丰满而有立体感。3分析“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于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1)“霸王别姬”充分表现了项羽面临失败的复杂心情。通过夜饮、吟唱、泣下等细节描写,可见他对难以逆转败局的痛苦,对天时不利的愤激不平,以及对虞姬的依恋不舍。(2)展现了项羽隐于粗豪形表之后的沉重的内心世界,让人看到了项羽性格的另一些侧面,同时也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4分析苏武传中苏武形象: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2)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绝粮相通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3)相对于副使张胜的请降,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5.分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兰芝、仲卿的形象,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差异:(1)兰芝:知书识礼,勤劳能干,忠于爱情,不能忍受无理逼迫,对事情有清醒的认识,有反抗性;(2)仲卿反抗性逊于兰芝,对问题的认识远不如兰芝。6. 分析迢迢牵牛星的内容与主旨:全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四、考点复习(一)特别强调的知识点:“第一”、“最”、“唯一”的作家、作品1.李斯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4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5刘勰评古诗十九首为“五言之冠冕。”(二)需要识记的重要作家作品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O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即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的开创者和典范,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2汉书: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全书记事起于汉高祖,止于王莽末年,体例承袭史记而有所改变,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3汉乐府:乐府原指音乐机关。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直接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汉乐府”即是汉代的乐府诗。汉乐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精神传统,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汉乐府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教材所选作品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通过刘兰芝、焦仲卿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与家长制对人性的摧残,热情讴歌了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追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古诗十九首: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内收录有无名氏古诗多首,题为古诗。这些古诗多为东汉末年社会中下层的文人士子所作,后人将它看作一个整体,称之为“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内容多写游子思妇及朋友间的离情别绪以及士子们的仿惶失意。牢骚苦闷,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而艺术性极高。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五、典型例题简答题:谏逐客书是怎样以对比手法说明主题的?【答案】在说明事实时,作者着重于正面叙说,而略于反而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是非清楚。如列举穆公至昭王进用客卿,终于国富兵强的事实后,只用三言两语设想不用客卿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复如祥举秦王从异国他乡的珍宝声色之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的事实,然后以简要的语言说明秦地音乐之单调原始。如此对比设想,话语不多,却能使秦王深思,由古及今,从物到人,豁然在目,引导他自然联想到逐客之非。简答题:过秦论的主旨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明这一主旨的? 【答案】运用对比手法阐明主旨 ,首先以诸侯国军队之众、谋士之多、土地之广与秦国比,衬托秦国实力之强。继而以秦始皇赫赫声威与陈涉以一介戍卒率众起义对比。复以陈涉起义与诸侯国合纵抗秦对比,证明秦亡绝非偶然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也。论述题:举例分析苏武传中苏武的形象。【答案】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力抗争。2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断粮相逼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卫律以剑相胁,他不为所动;卫律诱以富贵,他直言怒斥,更以两国之安危责之。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主百计自救,奇迹地活了下来。3。针对卫律的软硬兼施,苏武予以驳斥和责骂,而对故人李陵的劝降,苏武不作正面交锋,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使李陵受到感动而无言答对。4.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为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答案】这段话出自项羽本纪(P119),作者司马迁。2解释:(1)自矜功伐:【答案】自己夸耀战功。(2)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答案】认为建立霸王的功业,想要凭借武力来治理天下。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这段话是司马迁对项羽这一人物作的评价。作者既肯定了项羽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推翻暴秦统治的历史功绩,又批评了项羽妄想凭借武力经营天下的过错,评价全面而客观。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本章重点1.“三曹”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抒情手法、艺术特点;2.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风格、艺术特点3.李密陈情表的写作思路与内容理解。(重要作家:曹操、曹植、王粲、陶渊明、谢灵运、鲍照)二、本章难点1.王粲诗歌、辞赋的思想内容与时代意义;2.左思咏史诗、谢灵运山水诗的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3. 每位作家归属时代及每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性。三、要求掌握的内容(一)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别集名称1曹植,字子建,有曹子建集。2王粲,字仲宣,有王侍中集。3左思,字太冲,有左太冲集。4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有西京杂记、抱朴子、神仙传等。5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6谢灵运,世称谢康乐,有谢康乐集。7鲍照,字明远,世称鲍参军,有鲍参军集。8谢朓,字玄晖,和谢灵运并称“大小谢”,有谢宣城集。(二)名言、名句出处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呼。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洛神赋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5.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6.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上兮,岂穷达而心。王粲登楼赋7.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其二)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9.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0.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丘迟与陈伯之书1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民歌西洲曲(三)易考点:“第一”、“最”的作家、作品1曹操观沧海是我国诗史上最早一首描写山水的佳作。2曹丕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3曹植是建安时代最负盛名的作家。4曹植赠白马王彪最早见于魏氏春秋。5在“建安七子”中,王粲的文学成就最高。6谢灵运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7谢朓的一些短诗,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已开唐人绝句的先河。8孔稚硅所作以北山移文最著名。9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说。10.搜神记是我国古代志怪小说的代表。(四)本部分精读篇目曹操短歌行、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登楼赋、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李密陈情表、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咏荆轲、归去来兮辞(并序)、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孔稚硅北山移文、南朝民歌西洲曲。1建安风骨:建安时期的“三曹” 、“七子” 以及女诗人蔡琰,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豪情壮志,大多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文学史上称这一时代特色为“建安风骨”。2南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晋、宋、齐等朝代,大多限于描写相思离情。形式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体制,清新活泼,对后来诗歌形式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最著名的是西

    注意事项

    本文(自学考试专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串讲讲义.doc)为本站会员(小****库)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