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0年电大《财政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doc

    • 资源ID:4263713       资源大小:208.5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年电大《财政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doc

    好文档,好知识2020年电大财政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1、创造性支出: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2、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或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的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3、政府支出乘数: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所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关系。4、分税制:是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以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职能的顺利实现。5、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6、税收饶让:是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在国外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同样给予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规定的税率补征。7、公债承受发行法:是指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一般是认购量较大的认购者)就公债出售条件进行谈判的发行方式。8、税收适应原则:是指以税基的宽窄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税基宽的税种归中央政府,税基窄的税种归地方政府。9、国际重复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统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10、预算预备费:是在预算编制时预留的资金,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济支出以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支出。我国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预算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11、紧缩性财政政策:是用于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的财政政策。其内容是: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12、财政事后监督:是指政府预算和单位财务收支事项发生后,对执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分析。13、私人个别需要:就是普通意义上的社会成员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它建立在个人或家庭的基础上,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需要。14、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集合的需要。它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基础上,是以整个社会为单位提出的需要。15、私人物品或服务:是指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16、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可简称为政府的收支活动。17、资源配置:指的是通过对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其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18、政府支出:政府为提供或生产公共物品或服务而出资、拨款以及进行各种支付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支出。19、政府收入:政府为筹措满足提供或生产公共物品或服务所需的资金而征税、举债、收取国有企业利润以及各种费用的过程,表现为政府的收入。20、稳定经济:就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上的经济政策手段有意识的影响、调控经济,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地经济增长。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的认识基础之上的。21、财政支出:也称为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22、购买性支出:又称为消耗性支出,是政府购买物品或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物品或服务的支出。23、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等方面的支出。24、预防性支出:是指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25、创造性支出:是指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26、可控制性支出:是指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以由政府部门根据每个预算年度的需要分别决定或加以增减的支出。27、不可控制性支出:是指根据现行法律和契约所必须进行的支出,也就是说,在法律或契约的有效期间内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准时如数支付,不得任意停付或逾期支付,也不得任意削减其数额。28、科技文卫支出: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项支出的简称,主要包括科技支出、教育支出、文化事业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科教文卫诸项事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决定作用,但它们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公共需要。因此,从总体上说,为了促进这些事业的发展,政府和社会公众应当共同出资。29、特殊利益支出:指的是对社会中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30、普雷斯特法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特曾经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支出经济性质结构进行了比较。从其统计的数据来看,发达国家政府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而发展中国家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比发达国家同类指标高出许多。31、边际财政支出倾向:是指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间的比率。32、财政支出弹性: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33、效益:从经济学的一般意义上讲,就是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34、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是指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经济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35、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是指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社会效果的对比关系。36、微观效益:是指每一笔财政支出项目所带来的具体的效果。37、宏观效益:是指通过对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安排与调整所产生的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人民整体、长远利益的效果。38、贴现率:指任何一笔资金相隔一年之后平均增值的百分比率。39、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40、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41、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身份,以利润上缴、租金、利息、股息、红利和权益转让等形式取得收入的一种形式。42、公债:是国家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43、政府收费:是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44、无偿收入:主要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收的税收收入。45、有偿收入:主要是指债务收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支出。46、中央财政收入:是指按照财政和预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由中央政府集中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47、地方财政收入:是指按照财政和预算的相关法律、法规或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划归地方政府集中筹集和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48、经常性收入:是指在连续的财政年度里均可获得的稳定的收入。49、临时性收入:是指非连续的不稳定的收入。50、绝对规模:就是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收入的实际数额。51、相对规模:是指财政收入实际数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比重。52、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53、负税人: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承担者。54、税源: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已经形成的各项收入。55、税本:是税收收入来源的根本,是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各项收入的来源地。56、税率:是所课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也就是课税的尺度。57、统一比例税率:同一比例税率是比例税率的一种,即对一个税种只规定一个税率。58、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是比例税率的一种,即对一个税种规定不同比例的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产品差别比例税率。2)行业差别比例税率。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59、边际税率:是最后一单位税基适用的税率,也就是税额增量与课税对象数额增量之比。60、平均税率:则是实际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61、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统一比例的税额。62、累进税额: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63、全额累进税率:是指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同一征税。64、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按级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然后进行加总,得到最终的应纳税额。65、超率累进税率:是指当征税对象体现为计税基数的一定比例时,把这一比例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级距,对每个级距分别设计的税率。66、累退税率:是按照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低。67、定额税率: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68、税收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必须按照法律实现规定的标准,明确税收的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或税额以及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等征税规范。这些事先规定的事项对征纳双方都有约束力,征收机关和纳税人均不得随意变更标准。固定性是无偿性和强制性的必然要求。69、财产税:是对纳税人的财产按数量或价值额课征的税收。70、流转税:是对商品或服务买卖的流转额课征的税收。71、从量税:以计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积、面积等作为计税依据,按预先确定的单位税额计征,也称为“从量计征”。72、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格作为计税依据,按一定比例计征,也称为“从价计征”。73、价内税:凡是税款构成商品或服务价格组成部分的,属于价内税。74、价外税:凡是税款作为商品或服务价格以外附加的,则属于价外税。75、经常税:是用以保证国家经常性费用的支出需要的。它每年按法律规定连续地课征,除非税率或其他税制规定需要变动,一般不需要再经立法机关审议。76、临时税:是出于某一特定目的,或者国家出于非常时期而特别征收的税。它只是在规定年度内才能课征,必须由立法机关审议通过。77、公债依存度:是指当年的政府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78、公债偿债率:是指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与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79、公债负担率:是指当年公债累计余额与当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80、居民应债率:是指公债余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关系。81、规费:是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82、使用费:是政府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一般发生在公路、桥梁等设施的使用上。83、财政承债能力指标:财政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从考察政府财政对公债还本付息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的规模,主要包括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两个具体的指标。84、社会应债能力指标:社会应债能力指标主要是从考察社会经济对公债的承受能力以及公债购买者对公债购买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的规模,主要包括公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率两个具体的指标。85、税收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收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86、收益原则:即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中获得收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获得效益多者应多纳税,获得效益少者可以少纳税,不获得效益者则不纳税。87、支付能力原则:根据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判定其应纳多少税或其税负应为多大。支付能力大者应多纳税,支付能力小者可以少纳税,无支付能力者则不纳税。88、税收效率原则:就是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89、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90、税收归宿: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91、前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92、后转: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93、消转: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94、税收成本:是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支出。95、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按一定的政策、原则构建的税收体系。96、抵免法:是指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允许其用国外已纳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收,从而实际征收的税款为该居民应纳本国税款与已纳外国税款的差额。97、营业税:是对规定的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全部收入征收的一种税。98、关税:是海关依法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99、个人所得税:是对本国居民的境内外所得和非居民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100、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队境内企业(外商企业除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101、资源税:是为了体现国家的权益,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采应税资源产品征收的一种税。102、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以城镇土地为征税对象,对占用国家和集体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按提地使用面积征收的一种税。103、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104、耕地占用税: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按其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一次性征收的税种。105、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为城市建设和维护筹集资金,而向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征收的一种税。106、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征收的一种税。107、车船使用税:是对行驶于我国境内公共道路的车辆和航行于境内河流、湖泊或者领海的船舶,按其种类定额征收的一种税。108、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使用和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109、契税:是在房屋买卖、典当、赠与或交换订立契约时,由承受人缴纳的一种税。110、国际税收: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财税利益的税收活动。它反映着各自国家政府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111、税收管辖权:是国家在税法领域中的主权,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所行使的管理权力及其范围。112、地域税收管辖权:即国家对来源于该国境内的全部所得以及存在于本国领土范围内的财产行使征税权力,而不考虑取得所得收入者和财产所有者是否为该国的居民或公民。113、居民税收管辖权:即国家对该国居民在世界范围内的所得和财产行使征税权力,而不考虑该纳税居民的所得是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114、公民税收管辖权:即国家对具有本国国籍的公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全部所得和财产行使征税权力,而不考虑该公民是否为本国居民,也不考虑该公民的所得是来源于国内还是国外。115、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统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116、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来规避或减轻其国际纳税义务的行为。117、国际逃税:是指跨国纳税人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各种非法的税收欺诈手段,以达到逃脱或减少其国际纳税义务的违法行为。118、国际税收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处理税务方面的问题,通过谈判所签订的书面协议。119、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是指在公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120、公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是指在公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公债的发行率或实际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升降,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121、财团包销:即财政部门与银行、信贷机构和证券商等组成的金融财团通过谈判并签订合同,由后者对公债实行包销。122、中央银行包销:即由中央银行负责包销公债。123、外债:就是政府部门及其相关机构对外举借的债务,在我国是指“境内机构对居民承担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124、收益拍卖:即固定公债的出售价格,认购者对固定价格的利息率,也就是投资收益率进行投标。125、竞争性出价:即财政部门事先公布公债的发行量,认购者据此报出愿意接受的利率和价格。发行机构按认购者所报的价格和利率,或从高价开始,或从低利率开始,依次决定中标者,一直到完成预定的发行数量为止。126、非竞争性出价:即一般小额认购者或不熟悉此项业务的认购者,可以只报出拟购买公债的数量,发行机构按当天成交的竞争性出价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平均价格将公债出售给他们。127、分期逐步偿还法:是对一种公债规定几个还本期,每期偿还一定比例,直至公债到期时,本金全部偿清。128、抽签轮次偿还法:是在公债存在期限内,通过定期按公债号码抽签对号以确定偿还一定比例的公债,直至偿还期结束,全部公债皆中签偿清为止。129、公债的发行价格:就是公债初次买卖的出售价格或购买价格。按照公债发行价格与其票面值的关系,可以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溢价发行三种发行方式。130、以新偿旧偿还法:是政府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兑换到期的旧债券,以此达到偿还公债的目的。131、公债市场:是指政府债券得以发行并完成转让所依存的市场。132、外债的期限结构:是指在一国所借的外债中,短期债务和中长期债务的构成。一般把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务称为短期外债,把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务称为中长期外债。133、公债流通市场:是指转让已经发行公债的市场。134、交易所交易:是指公债的转让是通过专门设立的证券交易所来进行交易。135、柜台交易:是指公债的转让通过公债经销商或中介机构设立的交易柜台来完成,经销商或中介机构可以与公债持有者或资金持有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易。136、电子系统交易:实际上是通过一种无形市场来完成公债的转让的,这种交易方式不像交易所交易和柜台交易那样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可以使公债交易更加高效、便捷。137、主权外债:是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或其授权机构代表国家举借的、以国家信用保证对外偿还的外债。138、非主权外债:是指除主权外债以外的其他外债。139、政府预算:是指政府在每一个财政年度全部财政收支结构的一览表,也就是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140、预算年度:是指编制和执行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时限,也就是预算收支起止的有效期限,基本上为一年。141、历年制预算:即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把公历年度的起止日期作为预算收支的起止日期,我们称之为历年制。142、跨年制预算:即从某年某月某日起至次年某月某日止,我们称之为跨年制。143、单式预算:指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格来反映。144、复式预算:指的是政府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145、增量预算:指的是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根据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146、零基预算:指的是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新预算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而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情况。147、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148、预备费:是在预算编制时预留的资金,主要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支出以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支出。149、预备周转金:是指各级政府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150、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政府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状况,进而影响经济活动水平的指导原则以及所采取的相应措施。151、政府支出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所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支出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152、政府税收乘数: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的政府税收的变动量之间的比率。153、平衡预算乘数定理: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增加,对国民收入仍有扩张作用,其扩张的规模救市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量;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同时等量减少,对国民收入仍有收缩作用,其收缩的规模救市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减少量。154、财政政策的目标: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或者所要产生的效果。155、充分就业:并非指所有有工作能力而又要求工作的人都能得到一个有一定工资报酬的工作机会,而是指扣除了季节性失业、摩擦性事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充分就业。156、消费价格指数:又称零售价格指数,是衡量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指标,是许多种消费品和服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数。157、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活动而造成的失业。158、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工人不能很快活完全适应新结构的要求而造成的失业。159、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周期性爆发的经济衰退而造成的失业。160、物价稳定:并不是指物价稳定不变,而是要求将价格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上。161、经济增长:就是要求经济的发展保持一定的速度,不要停滞或下降。16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163、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就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164、货币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经济水平的指导原则以及所采取的相应措施。16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在吸收到存款之后并不应该也不可能将所有资金全都放贷出去,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这里所说的“一定比例”实际上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66、再贴现率:当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时,可以用手中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实际上就是向中央银行申请的一种贷款。当然这种再贷款并不是无偿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支付的利息比率就称为再贴现率。167、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性。168、财政监督:是指各类财政监督主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实施的全方位的监察和督导。169、专业监督:是指财政专职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查、审计和监督。170、群众监督:是指各部门、各单位及广大职工群众对财政及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171、一般监督:指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书面报告和统计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比,判别存在的问题中哪些市客观原因造成的,哪些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172、重点监督:指在对通过一般监督措施而发现的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后,进一步找出主攻方向,抓住影响全局的或带有普遍性重点地区、部门或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173、事前监督:是指在各级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成立之前,对预算编制、审核和批准的过程进行的检查监督。174、事中监督:是指在财政总预算、单位预算和各项财务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175、事后监督:是指政府预算和单位财务收支事项发生后,对执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分析。176、财政监督职能:是指财政在分配和调节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与规范制约的客观功能。177、专项监督:是针对财政管理中的某一方面进行的专门性监督。178、财政监督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监督客体,即监督对象的外延。财政分配和调节的宏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财政监督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179、分割税额:是指先统一征税,然后再将税收收入的总额按照一定比例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加以分割的税收收入划分方式。180、分割税率:是指按税源实行分率计征,即由各级财政对同一课税对象按照不同的税率征收的税收收入划分方式。181、分割税种:是指在税收立法权、税目增减权和税率的调整权等税收权限主要集中于中央的条件下,针对各级政府行使职能的需要,综合考虑主体税和辅助税中各个税种的特征以及收入量等因素,把不同税种的收入分割给各个级次的政府财政,即按税种划分收入范围,确定哪些税种归中央,哪些税种归地方,哪些税种由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收收入划分方式。182、分割税制:是指分别设立中央税和地方税两个相互独立的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体系,中央与地方均享有相应的税收立法权、税种的开征和停征权、税目的增减权和调整权,并且有权管理和运用本级财政收入的税收收入划分方式。183、分税制:就是将国家的全部税种在中央和地方之间进行划分,确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入范围,以保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职能的顺利实现。184、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彼此之间在既定的职责范围、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所进行的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185、税收寄征:是指上级政府在对某一税基采用资金的税率对统一税基课征,而后将这种税款发给下级政府,它是分割税率的一种方式。186、一般性拨款:是指一种不附带使用条件或没有指定资金用途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形式。187、配套性拨款:是指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施转移支付时,同时也要求下级政府拿出相应的配套资金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形式。188、非配套性拨款:是指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实施转移支付时,并不要求下级政府拿出配套资金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形式。189、事权与财权相对称原则:是指要求先明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然后依据各自的权责确定相应的财权,不应有大于财权的事权,也不应有小于财权的事权。190、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那些与国家整体有关的、各位社会成员均可享用的物品和服务。1、衡量财政支出规模时,采用相对指标有哪些优点?1)反映出了政府经济活动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2)相对指标便于国际比较。3)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实际规模,与以前年度的财政支出规模也具有了可比性。2、简述财政监督的必要性。1)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2)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的客观要求。3)是市场经济中法制化的内在要求。4)是市场经济中实现政府理财目标的现实要求。5)是市场经济中强化财政职能的必然要求。3、简述政府间财权划分时税收收入划分的原则。1)效率原则。该原则以征税效率的高低作为标准来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宜于中央集中征收的归入中央收入,相反,则划为地方收入。2)适应原则。该原则以税基的宽窄为标准来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税基宽的税种归中央政府,税基窄的归地方政府。3)适当原则。该原则以税收负担的分配是否公平作为标准来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收入。4)经济利益原则。该原则以增进经济利益为标准来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4、试述公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1)公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是指公债管理上通过调整公债的发行利率或实际利率水平,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升降,从而对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的影响。2)具体为相机决定公债发行利率的策略和相机调整公债实际利率水平策略。相机决定公债策略为:当经济形势需要扩张性经济政策时,可以调低公债的发行利率,以诱导整个金融市场利率下降,从而有利于刺激投资,提高经济活动水平。当经济形势需要紧缩性经济政策时,可以调高公债的发行利率,以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从而抑制经济,是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当经济形势需要实行刺激时,可以在公债管理上采取买入公债的措施,公债的价格会因需求增加而上升,(公债的实际利率水平下跌),市场利率水平会随之下降,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在经济形势需要实行紧缩时,可以在公债管理上采取抛售公债的措施,公债价格会因供给增加而下跌(公债的实际利率水平上升),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5、论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内容。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不是政府斟酌经济形势变化后所决定的。而是一种非人为的自动调节,也被称为“内在稳定器”。1)自动变化的政府税收(累进税制)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一般采用累进税率,在萧条时,个人收入会减少,适用较高税率的税基会相对缩小,税收会自动减少,由此产生一种推力,防止消费与投资需求过度紧缩,收到刺激经济复苏之效。在经济膨胀时期其作用恰好相反。公司所得税的作用原理同个人所得税。2)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转移支出)失业救济金。经济萧条时期,失业人数增加,救济金的发放就倾向于自动增加,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衰退的进一步严重化。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恰好相反。各种福利支出。6、简述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统一;3)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7、各国政府对国际避税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哪些方面?1)完善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2)签订针对国际避税行为的国际税收协定。3)制定转让定价税制。8、简述决定一个国家预算年度起止日期的因素。1)立法机构召开会议的日期。2)因政府预算需要经过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机构)审议通过后才能组织实施。3)收入旺季。4)预算年度开始时为收入旺季,可使国库较为充裕,便于新的预算执行。5)历史原因及风俗习惯。6)如原殖民地国家的预算年度沿用原宗主国的预算起止日期;一些国家将确定预算的最高权力机构的开会日期选在重要的宗教纪念日等。9、试述公债管理痛财政货币政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1)公债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同一性:财政政策主要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等内容组成,这些政策作用的发挥都与财政平衡状况密切相关。财政出现赤字后,相比较向银行借款、增发货币、增税等方式来说,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方式。所以,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式,是财政政策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和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三大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对象就是公债,即通过买卖公债控制金融市场,调节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是以较大规模的政府债券的存在为前提的,可以说公债管理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传导器。2)公债管理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差异性:就作用范围而论,公债管理不能直接使税收和财政支出的规模及流量发生变化,也不能直接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只能是面对既定规模的公债,采取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管理活动。就政策目标而论,公债管理的直接目标会与财政、货币政策有矛盾之处。就操作手段而论,公债管理主要是通过公债种类的设计、发行利率的决定、应债来源的选择完成,与上述财政、货币政策手段有所区别。10、试论税收转嫁与归宿和商品供求弹性的关系。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转嫁与归宿状况的关键因素:1)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愈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小;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弹性愈小,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大。2)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愈大,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大;反之,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愈小,税收前转的可能性愈小。3)如果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没有弹性,税收将会全部向前转嫁;反之,如果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完全没有弹性,税收将会全部向后转嫁。4)如果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由弹性,税收将会全部向后转嫁,反之,如果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完全有弹性,税收将会全部向前转嫁。5)如果商品或生产要素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如果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收向前转嫁的可能性较大。11、如何理解国际税收的定义?国际税收是指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国家财税利益的税收活动。反映着各自国家政府对跨国纳税人行使征税权力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对国际税收的定义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1)国际税收是一种税收活动,不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2)国际税收是涉及国家间财权利益的有特定含义的税收活动。3)国际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12、简述公债市场及其功能。公债市场是指政府债券得以发行并完成转让所依存的市场,包括公债交易柜台和公债电子交易系统。功能: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2)为社会投资者提供一条有效规避风险的投资渠道。3)公债市场的存在使政府贯彻某些经济政策成为可能。4)公债市场市场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指示器。13、简述政府间事权划分原则。1)受益范围原则。受益范围原则是指将各项事权项目受益的对象和范围大小作为各级政府履行职责的依据。2)事权与财权相对称原则。一级事权必须有一级财权作保证。3)效率原则。指应该考虑某项事务交由哪级政府办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4)法律规范原则。14、试论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有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1)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是指政府征税需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包括两个方面:横向公平。即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即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能力强的缴纳税收更多一些。2)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其标准时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是指税收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状况,其标准时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最小。15、试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内容及对经济的影响因素。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随着经济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的作用。2)自动变化的政府税收。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内在稳定机制主要表现在累进的所得税制度上,个人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公司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3)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失业救济金的自动稳定作用,各种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因素:1)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和免征额越低,自动调节作用越大。2)税率的累进程度。累进程度越大,税收对收入的调节能力越强,自动稳定的作用越大。3)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取得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越低,转移性支出水平越高,自动稳定的作用越大。16、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社会公共需要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所谓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会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相比之下,其突出的特征在于:1)它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它是由所有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提出,或者说大家都需要,而不是由哪一个或哪一些社会成员单独或分别提出。2)它的集中性。也就是它要由整个社会集中执行和组织,而不能由哪一个或哪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分散的活动来加以满足。3)它的强制性。也就是它只能依托政治权利、动用强制性的手段,而不能依托个人意愿、通过市场交换的行为加以实现。易于看出,社会公共需要实质就是不能通过市场得以满足或通过市场

    注意事项

    本文(2020年电大《财政学》考试考前复习资料汇编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doc)为本站会员(wei****01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