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自己能解决》教学设计(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姚春 .pdf
-
资源ID:42651190
资源大小:45.9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自己能解决》教学设计(洪山区南望山小学姚春 .pdf
构建生活化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四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能解决教学课例【教学目标】1、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2、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尊重他人意见,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树立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集体生活中意见不一致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愉快的生活态度。【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将学生分成4 人一组,了解、收集在学生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真实事例。教师与生活委员一起统计出班级卖废品积攒的班费。事先准备一些硬币、纸条、色子,以及为了激励表扬学生制作的“智慧星”、“表演星”卡片。学生排演好一段小品表演体育课上。【设计理念】儿童智慧和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道德品质的发展,是以儿童自身的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儿童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用儿童的语言讲述生活,通过“活动”的形式,在一种特定“场域”,将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浓缩,让其在教室内通过可控制环境下的重演,使学生通过模拟、游戏、表演等形式来思考、判断、选择,使他们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让我们的品德教育真正“生活”起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真正的需要,回归生活成为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鲁洁教授明确指出:“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这门课在原有课程(包括品德课、社会课等)基础上所做出的改革,最主要的(或最根本的)表现在哪里?我们的回答是:回归生活。”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教学成为德育课程追求的目标。【教学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感知解决问题的办法1、师:同学们,这次咱们班开展“回收废品”的活动一共积攒了26 元 7角钱,大家说说可以用这笔钱做什么用呢?生:班上的垃圾桶都破了,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个垃圾桶。生:我觉得还是捐给咱们学校的贫困学生比较好。生:学期末买奖品。生:买一些布置教室的用品,等开展活动的时候用。2、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是就这么一点钱,只能做一样事情,大家意见不一致,该怎么办好呢?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吧!(学生互相讨论,仍没有得到统一意见。)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4 页 -3、师:那好,咱们就用举手投票的方式来做出决定吧!教师分别把学生的不同意见写在黑板上,然后通过举手表决(哪种意见的票数多就同意哪种意见)的方式来决定这笔钱的用法。4、师:通过同学们的举手表决,咱们班的这26 元 7 角钱决定买新书回来放在“图书角”供同学们阅读,大家一起为这个决定鼓鼓掌吧!5、师:看来,当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也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教师板书课题:我们自己能解决)师:请同学们想想,刚才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咱们是怎么解决的呢?生:是通过大家举手投票表决的方法解决的。师:是的。不过同学们可能没注意到,其实在你们刚才发表意见的过程中,还运用了商量、讨论等方法,最后是通过举手表决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但有的时候,通过商讨也能使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教师相机板书:举手投票表决、商量、讨论)活动二:小品表演,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1、学生表演小品体育课上。(一天下午,体育老师带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游戏,可这时却下起了毛毛细雨。老师问大家是回教室还是继续游戏,同学中出现了两种意见:有的同学想回教室,有的同学想继续玩,听谁的呢?于是大家商量决定从这两种意见的同学当中选出两个代表,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做出决定。最后,想回教室的同学赢了,大家只得尊重这个决定,都回到了教室里。有两个不想回教室的学生边走边谈论着,一个说:“真倒霉,好不容易这么一节体育课,想出来活动活动,结果还是玩不成!”另一个说:“那有什么办法呢?规则是我们大家同意了的,定了就要执行呗!”)2、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民主意识。师:有些同学因为不能继续玩游戏了,心里舒服吗?生:不舒服。师:那就让他们留在操场上继续玩游戏,还不是可以吗?生:不行,他们不听指挥,老师会批评他们的。生:当然不行了,老师又要管教室里面的学生,又要管在操场上的学生,那怎么分身呢?生:大家定好的规则,就要一起遵守,那可不能因为他们心里不舒服就违反规则吧。生:他们肯定不能继续留在操场上玩了,那如果是想回教室的同学们输了,他们还不是要淋着雨继续游戏,如果大家都反悔,那定这个规则有什么意义呢?(鼓励学生,奖励“智慧星”)师:是呀,规则是大家定的,都要共同来遵守。你们说的这些话,相信那些心里不舒服的同学们听了,一定会豁然开朗的。3、师:刚才这个小品中,当同学们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是采取哪些办法解决的呢?生:他们是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生:他们在确定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前,还用了“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来确定这个规则的。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4 页 -师:嗯,你会发现,会思考。(教师相机板书:“石头、剪刀、布”和少数服从多数这两种方法)师:同学们想想,除了这些方法以外,你们还有哪些解决办法呢?生:还有“猜硬币”。生:有“抽签”。生:还可以“比手劲”。生:还有“猜单双”。生:还可以用“丢色子”的方法。(教师适时奖励学生“智慧星”)师:同学们真是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不过还有你们没想到的,比如:需要快速做出决定时可使用“鼓掌通过”的办法;在客观条件允许的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折中实施”的办法;还有“分小组一一进行”等办法。同学们要依据当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意见不一致的问题,相信大家都是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把事情处理得很好的。(教师相机板书上述方法)4、教师出示“重阳节的安排”这一情境,学生分组讨论或表演:用什么样的办法能最好地解决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马上到重阳节了,中队长小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下一次主题队会活动的内容。有的说:“我们去帮老人打扫卫生”;有的说:“打扫卫生太麻烦,送点礼物给老人多省事”;也有同学不同意:“我们都是学生,哪有钱给老人买礼物,给老人表演几个节目,让老人开开心心,不是挺好的”;有同学说:“表演节目还要准备,何况有的同学不擅长表演,还不如陪老人聊聊天”。面对这么多的不同意见,中队长小红犯难了,究竟这次主题队会活动该怎么安排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各组代表发言或表演:用什么办法解决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教师适时奖励学生“表演星”)大家评议哪种解决办法最好。教师小结时可让学生明白:这个情境案例的解决办法并非只让大家都统一于一种想法,而是可以让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实施。教师随时抓住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进行指导,比如各组选代表发言时,大家为了选谁而意见不一致时;学生为了分配表演角色而产生不一致的意见时灯,教师可作适当指点,就让他们运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产生的问题。活动三:联系实际,运用解决问题的办法1、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集体生活中,你们曾遇到哪些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最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生:有时候我们几个玩游戏,有的要玩“单脚攻城”,有的要玩“双脚攻城”,于是我们就用“石头、剪刀、布”的办法来决定玩哪一种。生:前几天,一个同学拿来了一本好书,我们几个同学都想先借着看,大家意见不一致,于是就用“抽签”的方法,做几张纸条,一张写上“先看”,其余的都写“后看”,谁抽到了“先看”就给谁。2、师: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急于表达自己遇到的这种情况是怎样解决的,那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4 页 -么就请你们在组内讨论一下,每组确定一种解决办法,先在书上11 页下面的表格中填上你们这组讨论的结果,再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3、全班交流:各组表演小品意见不一致时,我们的办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需要的表演道具,如:硬币、纸条、小石子、色子等)4、评一评,比一比:哪组表演生动、到位?哪组的解决办法最好?(教师及时奖励学生“智慧星”、“表演星”)该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若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或将争议的情境准备好,发给各组,对解决办法给予提示。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班级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安排。5、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用各种好办法灵活恰当地处理好这类问题,大家定的规则大家共同来遵守,让我们都能在集体生活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快乐、和谐,好吗?(教师边叙述边板书:体现民主遵守规则)【板书设计】2、当意见不一致时我们自己能解决解决办法:举手投票表决、商量、讨论、“石头、剪刀、布”、少数服从多数、猜硬币、抽签、比手劲、猜单双、丢色子、鼓掌通过、折中实施、分小组一一进行体现民主遵守规则【课后反思】鲁洁教授曾用“回归生活”来概括德育课程在基本理念上的主要变革。因此,构建生活的课堂,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还学生以儿童”。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本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活动空间:交流、讨论、表演、评价等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活动中去,寻求自我展现才能的机会,真正经历了体验,有所感悟,获得了快乐。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强调“以活动促发展”,主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因为唯有“活起来”、“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体验、感悟。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下,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不再是单纯文本的展示与学生的被动接受,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依托学生个体的构建性组织教学。“要求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在这一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不同的具体教学情境中去体验、感悟,并且实践、内化。情趣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拉近了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参与更积极,感受性更强,这一系列的情境都具有真实的感受性,赋予了课堂教学以生活化的气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