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分子生物学问答题O .pdf
分子生物学问答题1 什么是中心法则?答:是指遗传信息从DNA 传递给RNA,再从RNA 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 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 自我复制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 为模板逆转录成DNA 的过程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2 什么是分子生物学?答:广义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的现象与规律的学科。狭义核酸化学(DNA,RNA)。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 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3 试举出20 世纪三例分子生物学发展中的重大发现答:1950 Chargaff 提出 Chargaff法则:A+G=T+C 1953 Waston&Crick提出:DNA 双螺旋模型1954 Crick 提出:中心法则1958 Meselson等提出:DNA 的半保留复制1961 Brener 等提出三联体密码假说1961 Jacob&Monod提出操纵子模型1972 Berg 第一次实现体外DNA 的重组第二章1、简述DNA 复制的基本法则及复制过程中涉及的酶和蛋白质(以E.coli 为例)。答:1)1DNA 的半保留复制:DNA 复制是产生的新链中一条单链来自母链(模板链),另一条是新合成的(新生链有一半的母链被保留下来)即半保留复制;2DNA 复制的半不连续性:DNA 复制时其中一条单链(3 5)先复制,是连续的,即先导链,另一条链的复制滞后一步且是先合成一段段的冈崎片段,通过连接酶形成完整子代单链。2)酶和蛋白质:DNApol 包括 DNApolI、DNApolII、DNApolIII三类 TopI,解旋酶、SSB、RNA 聚合酶、引发酶、DNA 连接酶。2、基因有哪些存在形式、真核生物DNA 序列有哪些种类?答:1)割裂基因,重叠基因,跳跃基因,假基因,重组基因等;2)高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单拷贝序列。3、DNA 超螺旋的计算(如果一段400bp 的环状 dsDNA,经测定其螺旋数为32,有没有超螺旋结构,如果有,超螺旋数是多少?)。答:L=T+W(定)T:双链 DNA 的缠绕数,即DNA 螺旋应有的螺旋数(变)L:双链 DNA 的交叉数,即DNA 螺旋改变后的螺旋数W:超螺旋数(负值或正值)4、简述线性和环状双链DNA 复制的方式。答:1 环状 DNA 复制:a、复制如 E.coli Oric起始复制b、滚环复制如 F 质粒phage c、D环复制mtDNA(动物线粒体DNA)2 线状 DNA 的复制:DNA 复制需 RNA 引物提供 3-OH 才能起始。5、试说明DNA 损伤的类型及其修复机制。答:1)1 细胞内源性的损伤复制错误,碱基脱氨氧化;2 环境因素造成的损伤辐射(TT)致癌物质(烷化剂、EB 亚硝酸等)如碱基的损伤、错配,碱基的缺失,碱基的交联等。2)1 错配修复系统恢复错配;2 碱基切除修复系统切除突变碱基;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1 页,共 7 页 -3 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修复被破坏的DNA;4DNA 直接修复系统修复嘧啶二聚体或甲基化DNA。6、DNA 重组的种类、同源重组的基本过程、相关的酶及其功能。答:1)同源重组:重组酶同源序列;位点特异性重组:特异性位点,特异性位点的核酸内切酶;转座重组:转座元返座元转座酶、区域性;异常重组:不需同源序列和重组酶。2)配对切刻交换(单链从5 向 3 侵入同源DNA 中)分枝迁移Holiday 拆分重组DNA;3)重组酶:1RecBCD 具有解螺旋核酸内切酶活性,能拆分Holiday 结构;2RecA 能促进同源DNA 单链的结合,具有单链、双链结合活性,NTP 酶活性。7、简述原核及真核生物转座元的种类及其结构。答:1)原核生物转座元 1 插入序列(IS)长约 kb,存在 ORF,编码转座酶 2 复合转座元(Tn):由抗性基因与两侧的IS 或类 IS 构成;3TnA 家族:无IS 两端为 IR 序列,含有转座酶和抗性基因编码区。2)真核生物的转座子:1 玉米的转座因子:结构类似IS,转座方可造成DR,成对出现;2 果蝇的可转移因子:A、的 Copia 元件和酵母中的Ty 元件:结构类似反转录病毒结构,Copia 末端存在长末端倒转重复序列;Ty 元件:其 tyA 和 tyB 存在重叠序列,两端存在短的正向重复序列;B、果蝇的PC 元件。8、果蝇杂种败育的机理是什么。答:果蝇中有很多转座子,P 因子可非复制型转座插入W 位点,引起杂种败育.在生殖细胞中,内含子1、2、3都被剪接掉,所形成的mRNA 翻译成转座酶,导致 P 因子转座,插入 W 位点引起配子败育。在转座子切离时可以是准确的,也可能不准确,准确的切离,导致插入位点所在基因的回复突变,即恢复功能。不准确的切离,导致插入位点基因的突变,由此发生的突变有白眼、焦刚毛、黄体等。9、转座元的应用及其遗传学效应。答:1)1 通过转座子标签定位和克隆功能基因;2 利用转座子的IR 结构作为基因转移载体。2)1 引起插入失活;2 引起染色体畸变、缺失和倒位;3 生物进化的动力:引入新的基因。10、生理状态下DNA 有哪些二级结构,其特点如何?答:1)BDNA:相对湿度在92%时 DNA 的存在形式,右手螺旋;CDNA:相对湿度小于75%时 DNA 的存在形式,右手螺旋;ADNA:相对湿度在75%时 DNA 的存在形式,右手螺旋;ZDNA:左手螺旋,比BDNA 更细、无小沟。第三章1 转录的基本原则:以 D.S.DNA 中的一条单链作为转录的模板,某一基因只以一条单链DNA 为模板进行转录(不对称转录)按 A=U,C=G 配对的原则合成RNA 分子,模板单链DNA 的极性方向为35,而非模板单链DNA 的极性方向与RNA链相同,均为53。转录复制的比较:转录模板是dna 当中的一条链,复制的时候两条链都是模板。转录不需要引物,复制时需要引物。转录用rna 聚合酶,复制时有专门的复制酶体系。转录底物是核糖核酸,复制是脱氧核糖核酸。产物当然不一样了,转录的产物是rna,复制的产物是dna。2 转录的基本概况过程:模板识别转录起始延伸终止,模板识别:RNApol 与启动子相互识别并结合的过程,转录起始:启动子区解链,转录起始(封闭的二元复合物开放的二元复合物三元复合物),终止: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2 页,共 7 页 -在终止子(terminator)处停止转录。3 promoter基本结构原核生物 1)RNApol 识别位点(R 位点)2)RNApol 结合位点(B 位点)3)转录起始位点(initiator、I 位点)真核生物1)RNApol:启动子分为两部分远启动子区(决定转录频率);近启动子区(决定转录的精确起点)2)RNApol:内部启动子(位于编码序列内部)3)RNApol:核基因的转录。4 终止子的种类结构:不依赖 因子的终止子,包括茎环结构区和poly(U)序列;依赖 因子的终止子,茎环结构区G/C%减少,3紧接着poly(U)结构减少或缺失。抗终止作用:因子的作用可以被抗终止因子所抵消,这样,RNA 聚合酶便可通过终止子(依赖于 因子的)继续转录后面的基因。极性效应:基因突变对同一转录单元的下游基因表达所产生的效应,发生的基础无义突变:编码aa 的密码子突变形成终止密码;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的同步进行。5 真核生物RNA Pol 种类及各自转录产物:Pol,28s,18s,5.8s rRNAs;Pol,hnRNA,mRNA,某些 SnRNAs;Pol,tRNA,5SrRNA,某些 SnRNAs。6 原核生物RNA Pol 基本构成及各亚基的功能:1)构成:核心酶 2)全酶(holoenzyme)2 :核心酶组建因子,启动子识别;:RNA 合成的活性中心;:与 共同构成活性中心;:识别启动子,增加酶与DNA 的亲和力;:参与转录终止。7 真和生物原核生物mRNA 的异同:原核生物没有内含子,DNA 复制和转录相对较容易也比较简单,调控几乎完全由基因上游的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控制;而真核生物由于内含子的存在,有了“可变剪接”的可能,内含子也可以调控部分DNA 合成的问题,比如针对环境变化调整转录出的蛋白质的结构、组成等;另外,真核原核生物的核糖体也是不一样的,其中蛋白质和核糖体RNA 都有显著的区别。原核生物在拟核区发生转录,而真核生物则在细胞核内。8 hnRNA的加工:5加帽,加尾(切除3部分序列然后加上poly(A)),剪接(去除内含子),编辑(某些碱基的添加、删除或替换),修饰(甲基化)。rRNA 的加工:切除5末端的前导序列,从41S 的中间产物切下18S 的片段,部分退火,修正。tRNA 的加工:斩头 形成 5末端,去尾形成3-OH 末端,前体tRNA 一些专一部位的碱基需要通过修饰成为特殊的碱基。第四章1.遗传密码的特性:答:(1)遗传密码是三联体密码;(2)遗传密码无逗号(连续排列)(3)遗传密码是不重迭的;(4)遗传密码具有通用性(某些体系如mt.例外);(5)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degeneracy,synonyms);(6)密码子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起始密码子:AUG(有时也可是GUG 或 UUG),终止密码(标点密码子、无意义密码子):UAA(赭石密码子),UAG(琥珀密码子),UGA(乳石密码子)(7)反密码子中的“摆动”(wobble)。2.蛋白质中稀有氨基酸的形成方式有哪些?答:硒半胱氨酸是Cys 结合 tRNA 后再加以修饰后直接通过核糖体进入多肽,更多的稀有氨基酸则是通过多肽合成后的修饰加工产生的。3.叙述发生在氨酰tRNA 合成酶上的两个反应。答:在 ATP 存在下使氨基酸活化,并与tRNA 的 CCA 末端结合。4.叙述蛋白质合成三个阶段的主要事件答:1 翻译的起始:核糖体与mRNA 结合并与氨酰tRNA 生成起始复合物;2 肽链的延伸:(进位、转位、移位)在 EF 的作用下合成多肽(核糖体由 mRNA5 向 3 移动,多肽由 N 向 C 合成);3 终止:在 RF(release factor释放因子)作用下识别终止密码,使核糖体解体,并终止多肽合成。5.试比较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翻译过程中的异同(起始方式、涉及的蛋白质因子的作用、起始氨酰tRNA 等)答:1、起始因子不同;2、翻译过程(肽链延伸)因子不同;3、终止因子不同。6.判断下列过程发生在蛋白质合成的哪个阶段/A 核糖体亚基与mRNA 结合起始B 多肽被正确合成终止?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3 页,共 7 页 -C 核糖体沿着mRNA 移动延伸D 核糖体解离成亚基终止7.估计一下原核生物中合成200 个 AA 需要多少个ATP 和 GTP?答:合成二肽需10 个高能键,其后每加一个a.a 需 4 个高能键。例:合成200 个 a.a 残基的多肽:10+198 4=802(4n+2)=4 200+2=802 8 翻译因子中GTP 的作用答:1)EF-Tu 结合 GTP 和氨酰 tRNA 并进入核糖体A 位点,然后水解释放;2)促使转位(形成肽键);3)EF-G结合 GTP 并进入核糖体,水解 GTP 释放能量使核糖体向mRNA3 移动,空载 tRNA 退出核糖体.注:消耗 2GTP形成一个新的肽键需要消耗ATP 和 GTP 各两个。9.举例说明翻译后的氨基酸修饰答:胰岛素的翻译后加工:包含信号肽的胰岛素前体称为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去掉信号肽的胰岛素的前体称为胰岛素原(proinsulin)。这种前体形成二硫键后进一步切除称为C 链的连接肽并形成活性形式的胰岛素(insulin)。10.SD 序列和 30S 亚基的配对为原核提供了识别起始密码子和Met 密码子的机制,那么真核如何办呢?答:扫描:真核生物没有SD 序列,故需扫描,即40S 亚基在 mRNA 上扫描 AUG 起始密码子,并且需要有正确的上下游序列(5-CCRCCAUGG-3)。11.描述 SRP 的结构和功能答:结构:信号识别结构域,延伸制动结构域,受体结合结构域。功能:包含信号肽的多肽被合成一部分时,信号肽识别体(SRP)就识别信号肽并结合到核糖体上,翻译暂时停止;SRP 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停泊蛋白,docking protein)结合,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SRP 离开。12.假设一个典型的分泌蛋白要被分泌到胞外,描述一下细胞内的加工过程。答: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13.要用一个多肽的一级结构来预测它的高级结构,主要的困难和问题在那里?答:即使主要结构,最终决定一种蛋白质的构象,三维形态,很难完全预测的基础上的氨基酸序列。这是很难找到规则的蛋白质折叠,因为:大多数蛋白质通过若干中间阶段的折叠过程;知识的最后构不揭示了折叠过程需要创建它。A 蛋白的原构可能是动态的,轮流在几个形状。14.叙述分子伴侣在蛋白质折叠中的作用。答:结合蛋白质折叠时暴露的疏水残基,使其不发生聚集;帮助初生多肽正确折叠;使错误折叠蛋白恢复正常或加速其降解;协助蛋白质的运输。化学分子伴侣可能的机制:减小错误折叠蛋白的稳定性,防止蛋白质聚集,活化伴侣蛋白。15.保证准确翻译的关键是什么?答:氨基酸与tRNA 的特异性结合依靠氨酰tRNA 合成酶的特异识别作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特异结合,依靠互补碱基配对结合实现,也有赖于核糖体的构象正常而实现正常的装配功能。18.mRNA的结构如何影响翻译的调控(P81)答:1 位于 AUG 之前的 5 上游非编码区-先导序列,作为核糖体的识别和结合位点:S-D 序列(原核生物):5-AGGAGG-3 ;5-cap;扫描序列(GCCA/GCCAUGG)(真核生物Kozak 顺序)。注:mRNA 的二级结构容易对其翻译起作用;2 拖尾序列位于终止密码子之后不翻译的3下游非编码区;3 编码区从起始密码子AUG 开始直至终止密码子,对第一个顺反子,一旦mRNA 的 5端被合成,翻译起 始 位 点 即 可 与 核 糖 体 相 结 合,而 后 面 几 个 顺 反 子 翻 译 的 起 始 就 会 受 其 上 游 顺 反 子 结 构 的 调 控mRNA 的次级结构有可能控制翻译的其始。19.简述蛋白质剪接的基本过程及其应用。答:非功能片断的切除典型的情况包括切除N-端甲硫氨酸、信号肽序列和切除部分肽段将无活性的前体转变成活性形式;二硫键的形成。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4 页,共 7 页 -一些酶的前体或无活性的多肽前体只有切除特定的肽段后才能从无活性形式转变成活性形式。20.(综合)如果得到一个真核生物的基因的ORF,现需要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为达到最佳的表达效率,应考虑对该ORF 做哪些改造?如果是原核生物基因在真核表达体系中表达呢?(如B.T 杀虫蛋白在棉花中表达)答:区别:原核生物mRNA 的 5无帽子结构,3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结构。21.蛋白质折叠的研究有哪些意义?答:蛋白质折叠机制的阐明将揭示生命体内的第二套遗传密码,这是它的理论意义。折叠机制的阐明对包涵体的复性会有重要帮助,深入了解蛋白质折叠与错误折叠的关系对于这些疾病的致病机制的阐明以及治疗方法的寻找将大有帮助。另外,我们对于蛋白质相互作用、配体与蛋白质的作用等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也有赖于蛋白质折叠机制的阐明,随着蛋白质折叠研究的深入,人们会发现更多疾病的真正病因和更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设计更有效的药物。第五章1 原核生物表达调控:操纵元模型:结构基因:功能相关的基因相互连锁;调节基因:编码调节蛋白(反式作用因子)包括控制区结合结构域、小分子物质结合位点;控制区:能被调节蛋白结合。半乳糖操纵子(gal operon)特点:双启动子;双操作子;无35 顺序;OE 在 CAP 位点内,OI 在 gene E内阿拉伯糖操纵子(ara O)调节蛋白具有正负调节功能的调控元(regulon)。转录后翻译翻译起始的调控RBS(核糖体结合位点):保守序列(S-D seq.),距离(9nt),二级结构(5-UTR),稀有密码对翻译的影响:高效表达的基因基本上没有稀有密码,重叠基因的影响:保证翻译效率的一致(1:1)。严谨反应(Stringent reponse)指细菌在不利的生长条件下自动减少tRNA 和核糖体合成的能力。反义 RNA 的作用 micRNA干扰 mRNA 的互补 RNA,是指能与被调控的RNA 或 DNA 互补的小分子RNA,通过碱基的互补配对与目标RNA 或 DNA 形成双链复合物,影响RNA 的修饰、翻译、转录等过程,封闭或抑制基因的正常表达。因子的替换,因子控制着转录的起始。2 lac-O 存在哪些调控方式?其调节基因的效应物分子是什么?1)repressor对 lac-o 的调控(可诱导的负调控)无诱导物时(lac/IPTG 等):repressor结合 operator 并导致转录的阻遏;存在诱导物时:诱导物使repressor 变构2)CRP 对 lac-o 的正调控。3 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中没有操纵子,调节基因中调控序列有许多能结合动中调控蛋白的元件叫顺式作用元件,它们往往与结构基因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4 调节蛋白阻遏蛋白活性阻遏蛋白(可被诱导物钝化),可诱导负调控;无活性阻遏蛋白(可被辅阻遏物激活),可阻遏负调控。诱导蛋白活性诱导蛋白(可被辅阻遏物钝化),可阻遏正调控;无活性诱导蛋白(可被诱导物激活),可诱导正调控。5、真核生物活跃转录染色质的结构特点如何?活跃转录的DNA 的特性:处于常染色质区,通常和小体结构已经解体。如:灯刷染色体(lamp brush);通常具有DNase 超敏感位点(DNAase hypersensitive sites)。6、甲基化对真核生物DNA 的转录活性有什么效应?钝化启动子、使染色质异染色质化:可能是使DNA 由 B 型构象转变成Z 型构象。雌性两条X 染色体中的一条就在胚胎期发生异染色质化(嵌合体)。基因印迹(gene imprinting):哺乳动物双倍体细胞中有一套基因来自父系,一套来自母系,在某些情况下基因表达仅限于一个亲系来源的基因版本。不同亲本的同源染色体甲基化水平不一样。9、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如何?试说明其基本流程,及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基本原理许多疾病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能否导入正常基因或干扰性的核苷酸序列(装配在真核表达载体上)校正这种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病毒感染。基本流程选择靶细胞,目的基因的获取。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5 页,共 7 页 -转入真核生物表达载体,选择合适的方式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中,In vivo,观察导入外源基因的细胞表型,选育转化细胞(通过抗生素抗性基因neor),回输入患病组织。7、RNAi 的作用特点如何?是 dsRNA(not ssRNA)在起干扰作用;对作用目标有序列特异性要求;作用于Exons(而非 Introns);高效(少量dsRNA molecules/cell effective);持久(影响到下一代);这种效应可穿越细胞屏障(饲喂或浸泡都有效)。8、癌症发生学说有哪些?二次突变学说1971 年 Alfered Kundson年提出癌症的“二次突变假说(two mutation hypothsis)”,指出癌症是由于同源的抑癌基因发生双突变产生的。单克隆起源假说癌细胞是由单个突变细胞增殖形成的无性细胞系。同一个体的癌细胞都是一种细胞类型(女性都是嵌合体,存在两种细胞类型)。多步骤损伤学说1983 年 Land 提出癌症的发生是多基因互作、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可能是转录水平的改变(过量表达或表达量下降);也可能是点突变或基因重排。现在的一些观点:细胞周期调节因子与癌;PCD(apoptosis)与癌(受损细胞不能正常启动PCD,导致细胞癌变)。10、转录因子由哪两部分构成?DNA 结合结构域/转录活化结构域。11、反式作用因子的DNA 结合结构域有哪些结构?DNA 结合结构域的类型:锌指,链亮氨酸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螺旋-环-螺旋。12、组蛋白的修饰有哪些?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很明显,也最保守。如乙酰化(类旋转酶活)、磷酸化、甲基化、ADP 和糖基化等。13、RNA 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功能?mRNA 的功能就是把DNA 上的遗传信息精确无误地转录下来,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完成遗传信息传递过程。tRNA 根据 mRNA 的遗传密码依次准确地将它携带的氨基酸连结起来形成多肽链。rRNA 一般与核糖体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核糖体。反义 RNA(antisenseRNA),它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snRNA 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 剪接体的主要成分。上述各种RNA 分子均为转录的产物,mRNA 最后翻译为蛋白质,而rRNA、tRNA 及 snRNA 等并不携带翻译为蛋白质的信息,其终产物就是RNA。第六章1、DNA 复性时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一过程决定于单链DNA 分子的随机碰撞,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阳离子浓度:0.180.2M Na+可消除 polydNt 间的静电斥力。复性反应的温度:增加分子的扩散运动,通常是 Tm-25 (60-65),以消除。2、Tm 值的影响因素有哪些?G+C%,G+C%越大,Tm 值越大(相同长度的dsDNA)。G/C 分布,G/C 分布越均匀,Tm 值越大;G/C 分布不均匀时,A/T-rich 区域容易形成变形中心,出现增色效应的跳跃现象。盐浓度,阳离子能有效屏蔽dsDNA 内部的静电斥力。如果 DNA 片断 100bp,长度越长,Tm 值越大。3、试说明DNA chip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DNA 芯片就是以杂交为基础,应用现代高科技将包含特定信息(特定序列)的 DNA 集成到一块小的支持介质上,这些固定的DNA 能与标记的样品特异性结合,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信号检测,这样就可以在这一介质上实现常规杂交检测的目的。应用表达谱芯片检测人正常肝细胞与肝癌细胞中差别表达的基因。10、试说明酵母双杂合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由于转录因子是由DNA 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激活结构域共同构成的,将这两个结构域的编码基因拆分,分别与其他蛋白质ORF 融合,这种融合基因的产物中未知蛋白质能相互作用,则转录因子能正常行使功能,最终是报告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6 页,共 7 页 -基因表达。本系统就是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4、核酸分子杂交的应用及其种类有哪些?可通过特定序列的探针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与之同源的核酸序列。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制作,基因组中特定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基因突变分析,疾病的诊断、微生物病原体检测。根据杂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DNA 与 DNA;RNA 与 DNA 另外:Western blot,根据杂交对象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固相杂交,液相杂交,原位杂交。5、Southern blot的基本流程如何?应注意些什么?分离样品(提取DNA)对样品进行凝胶电泳,DNA转膜、固定,制备标记探针(同位素标记、荧光标记等)经预杂交后用探针与尼龙膜上的单链DNA 相互杂交,洗膜去除非特异性杂交显影(如果是同位素,需要自显影,如果是荧光标记,可直接观察)。为了减少探针与广泛存在的非互补核酸或支持介质的非特异性结合,在杂交前可用封闭物将这些非特异位点封闭。在杂前的这些处理过程称为预杂交。6、PCR 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基本流程如何?基本原理:在模板、引物、4 种 dNTP 和赖热 DNA 聚合酶存在的条件下,特异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的酶促合成反应。基本步骤:变性:加热使双链DNA 变为单链;退火:降温使引物和互补模板在局部形成杂交链;延伸:耐热 DNA 聚合酶按5 3方向催化以引物为起始点的延伸反应。7、PCR 反应体系有哪些组分?其功能如何?10扩增缓冲液10ul 提供PCR 反应所必需的合适的酸碱度和某些离子4 种 dNTP 混合物各 200umol/L 引物各 10-100pmol 模板 DNA Taq DNA 聚合酶2.5 单位Mg21.5mol/L 保证DNA 聚合酶具有良好的活性加双或三蒸水至100ul 8、PCR 有哪些应用?定点诱变:设计引物时对引物进行修改,使其在某些位点上与扩增模板不相配对,但是又不影响引物与模板的退火,这种引物扩增后的到的产物就是在这些不配对区发生了定点突变。分子标记的鉴别:RAPD 扩增的片断是引物之间的区域,不同个体引物之间的序列长度不同,可以作为物种或个体的一种标记,这是分子水平的标记,也称分子标记。基因克隆:反向PCR。9、DNaseI 足迹法的基本原理如何?其作用是什么?原理:DNA 被蛋白质结合后,由于蛋白质的构象保护,DNaseI 不能降解这一结合位点,如果对该DNA 进行一端的末端标记,并控制好 DNaseI 的酶量和作用时间,可将该 DNA 切割成大小不等的DNA 片断而蛋白质保护区域不被酶解,这段区域到标记末端的片断是缺失的,对其电泳,可找出蛋白质结合位点的精确位置。作用:确认蛋白质结合位点的大小、位置等。11、DNA Sequencing 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其基本原理如何?1)Maxam-Gilbert化学修饰法基本原理:将末端标记的DNA 用 专一性化学试剂在A,T,G,C 处进行部分降解,由此得到含有各种长度的具放射性末端标记的四组片断;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不同长度的片断;从它的放射自显影图谱上可直接读出DNA 的序列。2)Sanger双脱氧终止法基本原理:以待测序的DNA 作为模板,在DNApol 的作用下可进行DNA 复制,如果在反应体系中添加双脱氧底物,则DNA 复制可能发生定点随机终止,即在确定的位点随机终止复制,对这些复制的产物进行电泳可根据片断大小与末端的碱基依次排列最终得到模板DNA 的序列。3)DNA 杂交测序法基本原理:基于数学上的推测对于一个确定长度的单链DNA,它与一组随机排列的八核苷酸探针(88)完全杂交的可能组合是12+1-8=5,根据杂交的情况可推测其序列。是一种基于DNA-chip的测序技术。名师资料总结-精品资料欢迎下载-名师精心整理-第 7 页,共 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