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研究.docx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A市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研究学习中心:学 号:姓 名:专 业:指导教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三、工程沉降观测与控制技术应用策略(一)仪器设备和人员素质观测建筑工程沉降情况的仪器设备,直接影响着测量准确度,为充分了解建筑工程 的实际沉降状况,那么应根据相关规定,控制测量误差。再者,为确保测量准确度,通常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会运用沉降观测水准仪。由于仪器设备受温度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所以在运用之初,需先对仪器设备加以检查,了解仪器设备使用性能及测量准确度的实 际变化状况,针对实际情况实施良好的校验,从而保障测量准确度,满足施工的实际要 求。另外,仪器设备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为防止运用不同设备而产生测量误差现象,应 为每一项建筑工程配备专属的仪器设备,尽量杜绝测量误差现象的发生,保障建筑工程 的质量。测量工作人员需具备专业素质及技能,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并能够熟练 掌握各种仪器设备,在测量过程中,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测量方式,确保测 量结果的正确性。为保障测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技能,应以培训的方式来强化测量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技能。另外,针对测量期间所存在的素质问题,也应及时转变测量工作的开展方式,由以 往任意开展的方式,转变为由专门人员进行测量,这样才能够防止因测量工作人员的工 作变动和其他原因,而影响施工测量的准确度,所以务必确保人员的素质及技能等满足 测量工作的要求,从而保障该项工作的质量。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建筑工程的真实 状况来科学制定观测周期,以清楚了解建筑工程的实际沉降情况与规律等。对于一般建 筑工程,可在结束后再进行观测,而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说,那么需在基础垫层时,有效 布设观测点,而后进行观测工作。观测周期应由当地的真实条件和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 而决定。如果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产生沉降不均状况,那么需及时实施沉降观测,以强化 对建筑工程沉降问题的指导与监控,在第一时间解决建筑工程的沉降问题,以保障建筑 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平安性。(二)科学使用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在测量沉降观测点时,应遵守水准测量技术相关规范,明确主要的观测路线,而后 加以标识,以保证观测路线符合一致性需求,如此也能够防止观测数据产生偏差状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在建筑工程中实施沉降观测,应多思考与衡量建筑工程的实际特征、观测标准与周边环 境等诸多条件,以确保观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提高整体工作质量与效率。在观测过 程中还应针对各项技术规范,明确观测点的实际位置,在工程开始之初到工程结束的全 部环节中均需实施沉降观测,及时了解沉降变形状况,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平安性提供 切实保障。在观测期间,还应确保工作点、基准点和观测点等均能够满足稳定需求,全 部人员与仪器设备均需做好充足准备,还需保证仪器设备性能的稳定性,符合使用要求。 现阶段中国建筑领域普遍运用dszO5和dsO5等仪器来开展沉降观测工作,通常均需开展 两次测量工作,而后选择两次工作的平均值,并将其作为最终的沉降参数。应明确的是, 在建筑工程各项数据增多后,也应合理移动观测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三)处理分析沉降数据在施工现场实施沉降观测后,还需分析和统计测量数据。在计算测量数据时,应运 用所有观测点高程数据平差的计算方法,尽可能防止数据出现偏差,对误差问题还应合 理分配,在沉降数据测量这一环节中,还应确保沉降观测后的各项数据满足精准度需求, 对之后的闭合测量线路进行第二次测量,再运用闭合差计算方法有效处理各项数据,同 时需实施测量数据累积误差和准确度的有效测定,把全部数据均精准记录至表格中。沉 降量观测计算期间,还需利用以下方式来进行:细致计算沉降参数。在计算过程中, 可依据上次高程和本次高程二者之间的参数差,明确沉降量参数。计算累积沉降参数。 把此次沉降量和之前沉降量实施累积计算,明确此次沉降量的最终累积数据。利用各 项数据制作沉降曲线图。相关人员需清楚全部的沉降参数值和计算结果,利用各项数据 对时间和沉降量的变动关系,绘制曲线图。绘制等值线图。相关人员应利用精准的计 算沉降参数来实施等值线图的绘制。在处理沉降量参数过程中,观测点不会出现上升的 状况,所以在处理数据时,不可进行强制的参数分配,以防止在沉降观测期间,出现高 程值扭曲这一消极问题。如果数据出现异常状况,那么应开展仪器设备的校对工作,且还 应精准检查数据测量的规范程度,在检查确定满足要求后,才能够进行之后的工作,以 明确沉降量参数。(四)水准观测基点在开展建筑工程工程时,布置水准观测点是尤为关键的,在整个操作期间,应布置 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好水基准控制网,为之后的施工工作提供便利。同时、还应针对现阶段中国所下达的各 项技术标准来布设水准观测基点,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来执行。通常状况下,水准观测点 如果布设在三个以上,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就应保持在约100 m的位置。观测时,仪器 的后视观测点应超过两个,如此才能够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以更好满足施工运用需 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四、工程沉降观测与控制技术分析四、工程沉降观测与控制技术分析以A市高速公路为例(一)软土路基特点分析A市高速公路处在珠江三角洲冲击平原位置上,整体线路位于平坦开阔的地势,处 于水道纵横的三角洲前缘地带,地基为第四纪滨海三角洲相沉积土,全线总长为31千 米,其中有90%以上建设路段的地基为超软弱深厚层软土,含水量最高为100.8%,孔 隙比最大为2.736,最高的压缩系数可到达4.4Mpa-l,天然十字板抗剪强度范围为6 15kPa,渗透系数取值范围10-710-8cm/s, 土质以淤泥粘土和流塑状淤泥土为主,土层 厚度不规那么多在540m之间。总结出软土路基具有以下特点:(1)厚度大:一般的软 土厚度范围在十米到二十米之间,最厚的软土可以达四十米。由于软土又深又厚,会对 底部软土的排水功能运作造成影响,导致固结时间长。(2)含水量高:软土层含水量一 般为40%80%。因为该路段软土层的含水量很高,所以导致土层出现很大的变形,且 变形期长。(3)孔隙比大、压缩性大:广珠段软土孔隙比超过1.5,最大局部的测量数 值高于2.7,对应压缩系数范围是0.53Mpa-l,且与液限呈正相关关系变化。(二)A市高速公路软土路沉降成因1 .公路荷载针A市高速公路软土层路基的外表沉降量与路面载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软土层 路基的沉降速率与路面载荷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在道路施工期间,无论是路基的沉 降速率还是沉降量,对载荷的反响都很强烈。当路面载荷增大时,软土层路基的沉降量 便会增大,图中的曲线逐渐变陡,当路基载荷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路基的沉降量曲线便 逐渐趋于稳定。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沉降速率的变化,沉降速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 在路堤填铺期间,有一个临界填铺高度值,路基的总沉降有一个转折点,当路基的软土 层填铺高度小于该值时,路基的沉降速率将进一步降低,当填铺高度超过这一高度值时, 路基的沉降速率便会持续增大,严重时可能使得路基失去其应有的稳定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图1填土和沉降之间的关系曲线(K36+030断面)图2中所显示的是A市高速公路K36+030断面在一年内的填土与沉降关系图, 从中可以看出路基的沉降量与路面载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能够用太沙基理论 进行分析与阐述。其中饱和性的粘土层在载荷的压力下逐渐将孔隙中的水分排出,使土 层的强度得到增强进而发生固结变形。该土层在受到载荷发生固结期间,不仅使土层中 的孔隙比得到有效降低,而且是土层的抗剪切强度得到有效增强。ooirD.DO-2.00-4 00400人M.00,OODC叩叩 -6.S 1 ?&/耳暨4图3填土高度、时间、沉速之间的关系曲线(K36+030断面)通过图3可以得出,A市高速公路路基承受的载荷越大,土层的沉降速率便越大, 这一现象与沉降量和载荷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同时,在上图中还可以看出, 软土层路基的沉降速率对载荷的反响较为积极。在载荷施加期间,外表土层的沉降速率 持续增加,但当对路面的负载停止增加时,路基的沉降速率便逐渐降低,这种关系主要 是由在施加负载期间路基的固结与侧向变形而引发的。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 .加荷速率针A市高速公路本级荷载Ap与累计荷载p的比值越大,路基的沉降量以及沉降速率 就越大。在K36+030断面中,该断面在一年中共填铺土层4.161m,在土层的填铺初级 阶段,载荷的增加速率较为缓慢,4级共填铺土层0.795m,并于205天内全部完成。可 知每一级的填铺土层高度约为之间。在此阶段内路基的沉降量约为276mm左 右,平均沉降速率约为4.5mm/d。在上述4级填铺后的179天中,又对路基进行了不同 程度的填铺,共计3.66m,每一次土层的填铺约为1.8m,其沉降量约为436mm左右, 在此期间土层的最大沉降速率大于llmm/do对上述软土路基的沉降速率进行数据分析 并得出结论:在对其施加负载初期,由于载荷速率增加期间,土层填铺的速率过大,土 层孔隙中的水分不能及时挤出,因此土层的沉降量较小。但是在此情况下,由于侧向形 变的发生,使得土层在受到负载后的沉降量快速增加。相反,如果土层的填铺速度较为 平缓,软土路基中的孔隙水分缓慢排出,那么孔隙中的水压将转变为土层内部的效应力。 在这种效应力的作用下使得沉降过程中的侧向形变也逐渐减小,因此,软土路基的沉降 量与沉降速率也一并降低。倘假设在载荷增加期间,土层的沉降量出现瞬时增大,那么很有 可能说明路基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形变。3 .软土厚度和沉降量在A市高速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填铺软土的高度越大,着路基压缩层的厚度就越高, 软土在压缩期间的沉降量也就越大。表1中明确指出了工后沉降与软土厚度以及填铺高 度之间的各种系数关系,可以看出,在每一级土层填铺段中,沉降与土层厚度之间的系 数关系均高于沉降与填土高度之间的关系系数。表1工后沉降和填土高度之间的关系系数列表相关系数填土高度3m段4m段5m段工后沉降与软土厚度0.91370.75580.8500工后沉降与填土高度0.41820.0932037064 .地基软土固结情况图4分别为不同时间段内,A市高速公路K36+030断面中分层沉降与深度之间的关 系图。从图中可知,在K36+030断面中的软土填铺高约6.548m, 土层厚度约为40m,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路基中的主页砂井约为20m左右,实施的排水方法为预压固结排水法。从下列图中可知, 在2000年,该断裂面中发生的最大沉降位于地表以上约为3.5m处的地方,此高度恰好 为路基上方的填土层,并在10个月内,该处的最大沉降量为346mm。根据图5中可知, A市高速公路K36+030断面的最大沉降量出现在地表处,在发生断面的292天中,该断 面的沉降量为102mm左右。根据图6可知,在2003年10月以后的534天中,该处的 最大沉降出现在地表下5m左右的地方,沉降量在此期间内最高到达53mm,但是地表 上方也发生了相应的沉降,其沉降量约为23mm。图4断面分层沉降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A市高速公路K34+952断面在2000年以后的两年中,根据土层沉降统计表所示, 在这两年中,该断面位于地表以下约为21m处的地方出现了沉降,并且每年该处的沉 降量分别占据工后沉降总量的45.21%、48.38%以及48.51%。所以,高速公路的工后沉 降不仅要处理沙井内的固结水分,同时在沙井能够触及到的深度中,单位土层中的压缩 量与形变量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因此,软土的固结过程是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的。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图5断面分层沉降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图6断面分层沉降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1-711以上T- 21m以卜图7断面2000-2005年分层沉降曲线图这种现象是由于路基深处淤泥排水的时间较长,效率较低,其深处土层固结的速率1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与其表层相比而言要低很多。当路基外表的软土完全固结之后,深处的土层还未能出现 固结现象。5 .软土土质A市高速公路分别在地表以下10m、16m、19m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均根据深度 的不同逐级递减,由此能够看出这几处深度内的土质与其他地方的土质存在着某些差异, 极有可能在软土层中混杂着一局部砂透镜体。这种土质有着较高的力学性能,并且在排 水方面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这种土质在软土层中加快了孔隙水分的排出,同时砂透镜体 拥有良好的渗水性能,因此在施工初期其中的水分便已经基本蒸发,在发生固结之后的 沉降量也比软土小。由此可以看出,土质对软土沉降具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包含有软土 的沉降时间与结构特性以及固结状态等。0 0020 00 ,- 40 00 -8»6m-10061m-t0277cn41 287mT-心二为时何-8»6m-10061m-t0277cn41 287mT-心二为时何- 60 00 J 80 00 -.100 CO »420 00 440 00 »460 00 -2000 2.16 XDCMJ2g05%W.7J52000.93 2000-10-23 2000 IM?图8地下10米层沉降曲线图t- 44-*-45 2n-*-461950147 474al-18 333m时间20002.36 2XM-6 2COO-5-26 10co»715 2000-9-3 20CO-10-23 2000-12-121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图9地下16米层沉降曲线图图9地下16米层沉降曲线图图10地下19米层沉降曲线图为了分析出路基中的夹砂层对软土的固结程度有哪些影响,对孔压静力触探分布曲 线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对不同的夹砂土层实施了分级处理,根据夹砂量的不同, 共分为五种不同的夹砂等级,分别根据每一处夹砂层中的锥尖阻力与超孔压以及夹砂厚度这3点进行划分,不同因素中的权重总和为100o权重<2020-4040-6060-8080-100等级1级2奴3级4级5级表3各断面砂夹层等级划分结果名称K284410右K28+86O 左K28+860 中K294O75 左表2砂夹层等级划分淤泥厚位(m) 砂夹层等被填土高度(m) 工后沉降 (mm)1316.516.57.81缎2级3级4级5.1 1033453.7286.15926.543.8526.8912.52A市高速路基中的夹砂层对软土的固结现象有着直接的影响。对K28+860断面中的左断面与中断面,均为同一时间内的新断面,两者的软土淤泥厚度相同,然而K28+860 左端面中的夹砂等级要低于中断面,因此该断面在工后的沉降量相对较大,这一现象主 要是因为夹砂层的渗水性能要大于软土层,土层中的夹砂层与砂井排水系统相结合,有 效的提高了软土层的固结程度与效率。同时,由于路基在初期的预压载荷较大,因此导 致夹砂层在工后的土层沉降量较少。1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研 究一一A工程为例,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 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 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 承当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论文作者(签字):日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当地下土层中的淤泥厚度高于20m时,夹砂层对工后的沉降量影响并不大,由于 软土层中的淤泥厚度过大,即使夹砂层的等级再高也不会对后期的沉降现象带来太大影 响。例如在K32+290的左断面与K36+650右断面中,这两处的断面中软土淤泥分布 量较大,分别约为36.5m与40m,并且该两处的工后沉降量均到达了 100mm以上。 然而,在此类淤泥厚度偏大的土层中夹带高等级的夹砂层,对后期的沉降量方面还是有 一定积极影响的,对上述两种断面中,前者的夹砂等级偏高,因此其工后的沉降量也相 对较小。(三)软土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建筑设计方面,对于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基,设计时可采用深基础形式,在提高了 地基承载力同时减少地基总沉降量;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体型设计宜简单,合理控制 长高比,并适当增设沉降缝,可有效增强建筑物整体刚度。结构设计方面,建筑物结构选型时应充分考虑不均匀沉降因素,并采取一定防范措施;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可通过减轻自重有效控制沉降。施工工艺方面,遵照先建重(高) 建筑,后建轻(低)建筑的程序,合理安排工序;基坑开挖应尽可能减少对原土层的扰 动。1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五、结论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荷载作用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沉降现象, 沉降量超过规定的范围,就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平安性与质量。对京珠高速广珠段的路基 软土性质做了相应的测试和分析,通过对实测资料进行研究,对现有的一些软土路基的 沉降理论、变形机理和固结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地基软土固结首先从浅部开始, 接着逐渐向深部扩展,沉降量最大的是表层土,最小的是深层土,这和软土的固结规律 是一致的,在软土中人为添加夹砂层可以确保软土的固结,对软土的沉降具有显著的减 少作用。1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口.王秀春.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应用的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9(21):154-155.滁健.关于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形变研究J.江西建材,2019(10):33-34.3 .郭新艳,孙立祺,丁涛.基于水准测量的建筑物沉降观测研究与运用J.安徽建 筑,2019,26(10):146-147+158.4 .朱军军.公路拓宽改造工程的沉降观测J居舍,2019(27):82.5 .施林铁,张中华,李鹏,何洪强,任光强.针对幕墙类外墙设置的隐形沉降观测点技术J. 建筑施工,2019,41(09):1658-1659.6 .陆永红.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连续性探讨J.地理空间信 >,2019,17(09):106-108+11.7 .聂延垒,葛俊涛.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关键技术探讨J.装备维修技术,2019(03):31.网.王胜.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沉降观测及其数据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87-90.9 .冯东利,杨魁.基于InSAR技术的河道堤防工程沉降观测以天津市环内海河干流 河堤为例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122-125.10 .李秀峰.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及工程应用结果分析J.城市勘 测,2019(02):168-169+172.1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在中国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沉降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平安。观测建筑工程 的实际沉降,为施工的关键组成局部,沉降点为建筑工程真实沉降变化的重要表达。建 筑企业应善于应用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优势作用,及时 观测建筑工程的沉降情况,高效开展施工作业,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论文以A市高速 公路作为研究对象,对软基沉降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结合软基沉降的相关监测资料,通 过与现场实际勘测出的真实沉降数据比照,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比照分析精确掌握观测数 据的变化量,使高速铁路的平安性和正常使用寿命得到了保证,并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能够及时发现平安隐患,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因此,软土路基的沉降观测是保证工 程质量的必要手段。关键词:工程沉降观测、软土路基、成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国外研究现状11 .国内研究现状22二、沉降观测方法3(一)“五定”原那么3(二)布设原那么3.基准点布设原那么31 .工作基点布设原那么3.观测点布设原那么3(三)布设要求4三、工程沉降观测与控制技术应用策略5(一)仪器设备和人员素质5(二)科学使用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5(三)处理分析沉降数据6(四)水准观测基点6四、工程沉降观测与控制技术分析一一以A市高速公路为例8(-)软土路基特点分析8(二)A市高速公路软土路沉降成因8.公路荷载针81 .加荷速率针10.软土厚度和沉降量102 .地基软土固结情况10.软土土质13(三)软土路基路面施工技术15五、结论1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717参考文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效开展,包括交通建设等在内的基础设施 建设工作也在逐步完善,与此同时,交通建设又反过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开展进步提供 了助力。各级政府也将交通建设工作作为开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条件。在这一背景环境下,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得以迅速开展。到2017年7月为止,全国共实现了 13.1万 公里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全球范围内排名首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高速公路 的开展建设工作依然是我国的重中之重,而对局部沿海地区来说,其软土路基的处理效 果会直接影响到全线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软土地基的性质因地而异,因层而异,不可 预见性大,在施工后的一段过程中,对软土路基沉降情况进行多频次的监测及数据预测, 可以提高该段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健 开展及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都使得交通压力不断加大,这便对公路路基的处理方面也提 出了更高的技术型要求,再加上受地形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以 后,路基沉降现象变得十分普遍。业界对软基的沉降经历了多年的研究,相应的研究也在不断完善,早期以简单的理 论计算为主,而且很多都是一些经验公式,现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软基沉降计算中,开 始使用数值计算方法,但是不能说每一种方法都不可靠,只能说每种方法都有相应的适 用范围。现在普遍关心的方法是数值方法,这种方法涉及的参数较多,应用于路基工程 需要对多个参数确定,而获得这些参数不容易,因此在推广上较为困难,需要结合实际 进行选择。论文以沿海高速公路广州至珠海段的软土路基沉降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寻找 一种能用于论文的沉降预测,从而使预测值和实测值的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 沉降预测的精度。(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L国外研究现状在建筑工程实践当中,软土路基一直都是重点与难点所在,这主要是因为软土具备 较大的含水量、较高的压缩性、较差的渗透性以及较低的强度等特征,同时各区域的软 土也有各自的特性,只有对软土的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差值进行严格控制,方能确保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路的正常使用及平安性。伦杜立克(1935)率先提出了 Terzaghi-Rendulic固结理论,从而将Terzaghi 一维 理论推广至了二维或是三维的情况下。不过,伦杜立克所提出的这一理论的假设前提还 不是连续性的,且并未将土体变形所需要满足的几何条件考虑在内,还有待改进。Biot基 于连续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于1940年提出了 Biot固结方程。和上述两大理论相比, 该理论的基本假定要少许多,仅下述3条:土骨架为线弹性变形;变形的发生非常小; 渗流与Darcy定律相符。这是较为完善的三维固结理论,原因在于它将土体固结过程 当中土骨架变形与孔隙水压力消散二者间的耦合作用考虑在内,人们也将其称之为真三 维固结理论。Terzaghi-L.Rendulic固结方程就是由该理论在假定总应力随着固结的变化 而保持不变这一条件所得来的。巴隆(Barraon) 1948年基于太沙基单向固结理论,从 自由应变与等应变两个层面来论述了通过砂井或是塑料排水板预压排水措施来对公路 软基进行处理的固结计算问题。2.国内研究现状现阶段,国内在对软基进行大面积加固处理的技术方面已经越来越成熟,如换填法、 复合地基法等都是比拟常用的地基处理法。比方在处理大面积的路基软弱层时通常会运 用到排水固结法;在稳定、防护及绿化路基方面通常会运用到加筋法;针对路基局部软 弱层及小型构造物地基处理方面那么更多的是换填法等。曾国熙等人1959年分析了各种 情况下怎么样计算砂井地基的总平均固结度问题,同时提出了多种计算砂井地基沉陷问 题的方法,结果显示,侧向变形所导致的砂井地基沉陷量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谢康等人 经研究指出,井阻与涂抹会对竖向固结速率带来严重影响,须予以重视,并提出了相关 的应对策略。固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土的工程形状,同时土的类别、状态、排水条 件等等也都会影响到土的固结与压缩,有着较为复杂的变化规律。因此,理论界对固结 理论的研究虽然较为广泛,不过和实际工程实践之间差距依然比拟大,还须进一步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二、沉降观测方法(一)“五定”原那么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要稳定;所用仪器、设 备要固定且性能要稳定;观测人员要尽量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应大体一致;观测路 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遵守以上原那么,在客观上能尽量减少不确定性的观测误 差,从而保证了观测结果的准确性,使各次观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相比更有可比性, 所观测的沉降量更加可靠。(二)布设原那么基准点、工作基点、观测点为沉降观测“三要素”,其布设分别遵循以下原那么。1 .基准点布设原那么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测量控制的基准。为保证观测数值的可靠性,其布置必须满 足稳固不变、永久保存的要求,应选择远离施工区域并定期进行复测,一般布设不应少 于3个点位。其中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使用过程中宜每半年复测一次。基准点 应采用独立高程基准,各基准点之间应形成闭合环。2 .工作基点布设原那么工作基点是为直接观测变形点而在现场布设的相对稳定的测量控制点,该点受现场 环境影响。3 .观测点布设原那么观测点是反响建筑物局部或者整体沉降特点的测量点,布设时应有良好的通视条件。 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物对地基施加的压力不一样,进而产生的沉降也不同,因此观测点 应布设在受力体上。形状规那么的,宜布设在建筑物四周的角点、转角处、中点;形状不 规那么的,应根据建筑物受力特征适当调整观测点位置。从建筑物开始施工到建成使用, 随着建筑物层数的不断增加,荷载也相应增加,在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下,建 筑物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因此当荷载不断增加时,观测点的数量也应作相应的增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三)布设要求基准点布设:通常为永久性布设,为防止基准点遭到破坏,确保观测的有效进行, 不应将基准点布设在施工范围内,也不应将基准点布设在建筑工程周围的旧建筑物中, 而应在建筑工程四周另外选择布设点。同时,依照相关标准来确定基准点的布设数量。 为确保观测的准确度,被观测的工程和基准点二者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050m的距离 内,或者在三倍基坑深度之外的区域,埋设结束基准点之后,在确保其稳定性与坚固性 后,才可以进行观测工作,稳定期一般大于15do观测点布设:依据中国建筑变形测 量规范中的各项要求,在观测建筑工程沉降情况时,应针对当地的地质状况和建筑物 的实际特征,表达出建筑工程的实际沉降量、沉降速度以及沉降差等,沉降观测点的布 设,需满足通视需求,一般以均匀状态,布设在建筑工程的沿外墙、四角以及大转角的 位置上。必要时,也应在旧建筑物中层、高层、低层建筑物中,建筑物沉降缝与裂缝的 两侧,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交接处等进行布设。依据不同建筑材料及类型,可运用隐 藏性、基础性等诸多形式。不同标志的立尺位置需进行加工,应加工为半球形状,或者 具备突出点,而后涂抹一层防腐剂。在埋设标志时,还需避开软水管、雨水管、开关、 窗台线等位置,同时应针对立尺需求而远离地面,确保二者之间保持良好的距离。隐蔽 性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应根据相关规定来合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