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思辨性议论文写作的有效路径.docx
-
资源ID:42762963
资源大小:18.44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思辨性议论文写作的有效路径.docx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思辨性议论文写作的有效路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辨性写作列为教学重点。其中学习任务群的第六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明确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这些能力在中学生的思辨性议论文的写作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思辨性议论文写作尤其要抓住论说文的说理特性,强调论说过程中逻辑思维的培养应成为将来论说文的主要训练方向。这一部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高三年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请同学们说说半个多学期以来在思辨性议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有: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剖析与解读不够精准;抓不住关键词内在的逻辑关系;立意不够高,立意没法全面、尽善;思维混乱、逻辑牵强,条理不清晰;找不到谋篇布局之法;找不到思辨的角度。把这些问题统合起来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找不到进入思辨性议论文写作的有效路径。有老师曾经总结过一条相对比较简便的路径:“思辨性议论文写作的过程就是用正反合的辩证思维,盘活内心储存。”我们可以把“正反合”比喻成登山的路径,而“盘活内心储存”是为登山准备必备的精神食粮。有了路径和食粮,我们就有可能征服思辨性议论文这座山峰。“正反合”的过程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可尝试把整个过程拆分为四个部分。一、理性相信,形成主张任何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都有其合理性。我们首先要从材料中确立一个观点,正面证明材料中所陈述的观点的合理性。须知,只有观点是远远不够的,理性相信不是盲目相信,正如余党绪在思辨的力量一书中所说:“公共理性”,意味着理性所赖以建立的事实、知识、逻辑和价值,应该是公共的,而非个体的只有经过“实证”与“推理”的,合乎“公共理性”的,有公信力的,才算是“合理”的。也就是说,理性相信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实证”和“推理”的过程,“实证”需要事实,需要素材,“推理”需要逻辑,需要判断。以上海市2021年秋考作文题为例: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材料的观点很明确:“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的确,从整个人类的历史长河来看,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的确有很多是最有价值的事物。有些事物的价值在当时的社会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之后,才慢慢被人们认同。比如屈原的品格及其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可谓是明珠蒙尘,但是,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长河中,屈原的价值慢慢被发现,前有司马迁盛赞屈原“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后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出“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样的诗句。通过盘活这些素材,不难发现,时间的沉淀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尤其对于新的事物来说,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接受,时间的确在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略的作用。二、合理怀疑,辩证分析除了相信并证明材料的合理性,学生还需要有批判与怀疑的能力。所谓思辨性,至少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不盲从、不轻信;二是对话意识,兼听则明。思辨性写作中的理性思辨不仅要求追求合理性,更要保持开放性。我们在对材料观点保持理性相信之余,还要学会用多元化思维进行辩证分析,对自己的判断和论证进行合理怀疑。而怎么证明自己的怀疑的合理性,这就是孙绍振老师所说的第二步“选择与论题相反的素材”,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反面解析。还是以上海市2021年秋考作文题为例,对于材料中的观点:“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我们完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或疑问:时间沉淀真的是认识事物价值的唯一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吗?我们可以盘活鲁迅先生写阿Q正传的素材,阿Q正传在1921年12月的晨报副刊上开始连载,一经连载,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了批判国民性的力作。由此可见,对于认识事物的价值来说,时间的沉淀既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条件。如果盲目相信材料中的观点,那就很有可能陷入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之中。三、深化论点,解决问题经过前两个步骤的分析论证,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作文的中心论点,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来的,而是在理性相信和合理怀疑的辩证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的,这就是孙绍振老师说的“合”的过程,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合就是将论点作层次性的深化”。对于议论文写作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有了立论之后,还需要明确一点: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在深化了论点之后,就要提出明确的主张和建议去解决问题。在上海市2021年秋考作文题中,我们在正反推理之后,才可以确定中心论点和核心问题:既然时间的沉淀只是一个条件,又并不是唯一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事物的价值又必须要得到人们的认识,如果不能得到人们的认识,可能就被埋没在了时间的长河里,毕竟被埋没的价值太多了。那我们该怎样去认识事物的价值呢?其中的必要条件并不是时间的沉淀,而是人的能力和意愿。比如要有动态观察事物的能力,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所能接受的事物的价值都可能在不断变化的,比如我们小时候读红楼梦,最爱黛玉的率真,而长大后再读红楼梦,才能够理解宝钗的为难。所以,如何解决问题,也要把我们内心的储存盘活,从我们的人生阅历、我们读过的书中来找到方法,才能切实力行地解决问题。四、省察明辨,成为自己在正反合的过程完备之后,为了保证逻辑的周全与严密,我们还要反思自己的思考,即对自己的论述做一个自我省查:我的论述是否完整?是否还有要补充的内容呢?是否还有被我忽略的关键词或者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是否还可以从别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在完成了2021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的“正反合”三个步骤的分析之后,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对于事物的价值,我们只要认识就完了吗?认识之后呢?如果自己的价值不能被现在的时代认可该怎么办?时间在人类认识事物价值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把韩愈的师说盘活,韩愈认识到了师道的价值,并没有止步于认识,更身体力行通过写文章和培养人才去践行师道,韩愈因此被士大夫之族耻笑挖苦,但他依然相信师道的价值,也相信自己的价值。韩愈的一生,只有短短的56年,但是他克服时代弊病的勇气和能力,却启发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有限的时间,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去认识价值、创造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思辨性议论文写作的目的,也绝不仅仅是写作,而是在辩证思考中获得成长。 “您的思想变成您的语言,变成您的行动,变成您的习惯,变成您的性格,变成您自己。”掌握了登山的路径,我们的学生就要运用多年来储备好的精神食粮,在攀登思辨性议论文这座山峰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思维品质,在理性思辨中得到锻炼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