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组合逻辑电路 (4)精选PPT.ppt

    • 资源ID:42765235       资源大小:1.83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组合逻辑电路 (4)精选PPT.ppt

    关于组合逻辑电路(4)第1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本章内容提要本章内容提要重点:重点:(1)组合逻辑电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组合逻辑电路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3)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数值比较器 等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应用。等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及应用。难点:难点:(1)互斥编码器与优先编码器的功能区别;)互斥编码器与优先编码器的功能区别;(2)用)用3/8线译码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线译码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3)用数据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用数据选择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4)组合逻辑芯片的功能扩展。)组合逻辑芯片的功能扩展。第2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1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设计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设计方法8.1.1 组合电路的特点组合电路的特点1.功能特点功能特点 组合电路在任意时刻的输出仅仅取决于该时刻输入信号的状态,而与该时刻之前电路的状态无关。简而言之,组合电路“无记忆性”。图8-1所示是一个有多输入端和多输出端的组合电路框图,其中A1、A2、Am为输入逻辑变量,Y1、Y2、Yn为输出逻辑变量,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Y1=f1(A1、A2、Am)Y2=f2(A1、A2、Am)(8-1)Yn=fn(A1、A2、Am)图图8-1第3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2.结构特点结构特点 组合电路之所以具有以上功能特点,归根结底是由于结构上满足以下特点:(1)不包含记忆(存储)元件;(2)不存在输出到输入的反馈回路。需要指出的是,在第7章介绍的各种门电路均属于组合电路,它们是构成复杂组合电路的单元电路。第4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1.2 组合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组合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分析组合电路,就是根据已知的逻辑图,找出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确定电路的逻辑功能。分析组合电路,通常遵循以下步骤:(1)根据给定逻辑图写出输出变量的逻辑表达式;(2)用公式法或卡诺图法化简逻辑表达式;(3)根据化简后的表达式列出真值表;(4)根据真值表所反映的输出与输入变量的取值对应关系,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例例8-1 试分析图8-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解解(1)从输入端依次写出各门电路输出信号的逻辑表达式:第5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2)列出逻辑函数真值表,如表8-1所示。(3)逻辑功能分析 由真值表可知,当A、B、C中有多数个为1时,F即为1。因此,图8-2所示电路具有多数表决的功能,是一个多数表决电路。第6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例例8-2 分析图8-3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解解(1)写逻辑表达式。(2)化简。图图8-3(或 )(3)由化简后的表达式列出真值表如表8-2所列。(4)分析逻辑功能。由真值表可知,只要A、B、C的取值不一样,输出Y就为1;否则,当A、B、C取值一样时,Y为0。所以,这是一个三变量的非一致电路。第7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例例8-3 试分析图8-4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解解(1)写出图8-4的逻辑表达式。(2)由逻辑表达式得真值表如表8-3所列。(3)分析逻辑功能.由真值表可知,当4个输入变量中有奇数个1时,输出为1;否则,输入变量中有偶数个1时,输出为0,这样根据输出结果就可以校验输入1的个数是否为奇数,因此图8-4所示电路是一个4输入变量的奇校验电路奇校验电路。表表8-3 例例8-3真值表真值表 A B C D Y A B C D Y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0 1 0 1 1 0 1 0 0 0 0 1 1 0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0 0 0 0 1 0 1 0 1 1 0 1 1 0 1 1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1 1 1 1 0 图8-3第8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1.3 组合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组合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 组合电路的设计与分析过程相反,它是根据已知的逻辑问题,首先列出真值表,然后求出逻辑函数的最简表达式,继而画出逻辑图。组合电路的设计通常以电路简单、所用器件最少为目标。前面介绍的用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就是为了获得最简表达式,以便使用最少的门电路组合成逻辑电路。但是由于在设计中普遍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一片集成电路包括几个至几十个同一类型的门电路,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减少所用器件的数目和种类,这样可以使组装好的电路结构紧凑,达到工作可靠的目的。组合电路的设计可遵循以下步骤:组合电路的设计可遵循以下步骤:(1)设定输入、输出变量并进行逻辑赋值;(2)根据功能要求列出真值表;(3)根据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并化成最简;(4)根据最简表达式画出逻辑图。第9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例8-4 设计一个三人表决电路,要求实现:大多数人同意时,结果才能通过。解解(1)设定变量并进行逻辑赋值。用A、B、C表示三个人,即输入变量;用Y代表结果,即输出变量。且采用正逻辑赋值,A、B、C为1表示同意,为0表示不同意;Y为1表示结果通过,为0表示不通过。这种用字母表示特定事物的过程叫做设定变量,用二进制代码0和1表示事物两种相反状态的过程称为逻辑赋值。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一般均采用正逻辑进行赋值。(2)根据题目要求列真值表,如表8-4所列。(3)由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并化简。(4)画逻辑图。若用与非与非门实现,则先求最简与非与非-与非与非表达式第10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逻辑图如图8-5所示。图图8-5第11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例8-5 设计一个燃油锅炉自动报警器。要求燃油喷嘴在 开启状态下,如锅炉水温或压力过高则发出报警信号。要求用与非与非门实现。解解(1)设定变量并进行逻辑赋值。将喷嘴开关、锅炉水温、压力分分别用A、B、C表示;A=1表示喷嘴开关打开,A=0表示喷嘴开关关闭;B、C为1表示温度、压力过高,为0表示温度、压力正常。报警信号作为输出变量用F表示,F=0表示正常,F=1报警。(2)根据题意列真值表,如表8-5所示。(3)根据真值表写表达式并化为最简。由于要求用与非与非门实现,所以需将表达式变换成与非与非-与非与非式。即(4)画逻辑图。用与非与非门实现的逻辑图如图8-6所示。第12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第13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例8-6 设A、B、C为某保密锁的3个按键,当A键单独按下时,锁既不打开也不报警;只有当A、B、C或者A、B或者A、C分别同时按下时,锁才能被打开,当不符合上述组合状态时,将发出报警信息,试分别用与非与非门和或非或非门设计此保密锁的逻辑电路。解解(1)设定变量并进行状态赋值.设A、B、C为三个按键,按下为1,不按为0。设F和G分别为开锁信号和报警信号,开锁为1,不开锁为0,报警为1,不报警为0。(2)根据题意列真值表,如表8-6所示。(3)根据真值表写表达式并化为最简。若用与非与非门实现,需将表达式变换成与非与非-与非与非式。即第14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若用或非或非门实现,需将表达式变换成或非或非-或非或非式。根据第1章介绍的求或非或非-或非或非式的方法,可得(4)画逻辑图。用与非与非门和或非或非门实现的逻辑图分别如图8-7和图8-8所示。第15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2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介绍常用组合逻辑电路介绍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数据分配器、函数发生器等电路是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它们经常、大量地出现在各种数字系统中。为了使用方便,已经将这些逻辑电路制成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产品。在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也经常调用这些模块,作为所设计电路的组成部分。下面就分别介绍这些电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8.2.1 编码器编码器1.什么是编码什么是编码 一般地说,用文字、符号或者数字表示特定事物的过程都可以叫做编码。例如,人一出生就要起名字,入学后被编上学号,运动员身上带的号码布等等,都属于编码。而数字电路中的编码,是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不同的事物。能够实现编码功能的电路称做编码器。第16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n位二进制代码可以组成2n种不同的状态,也就可以表示2n个不同的信息。若要对N个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则满足 N 2n (8-2)n为二进制代码的位数,也即输入变量的个数。当N=2n时,是利用了n个输入变量的全部组合进行的编码,称为全编码,实现全编码的电路叫做全编码器全编码器(或称二进制编码器);当N 2n时,是利用了n个输入变量的部分状态进行的编码,称为部分编码部分编码。2.二进制编码器二进制编码器 二进制编码器也叫全编码器,其框图如图8-9所示。框图中,输入信号I1、I2I2n为2n个有待于编码的信息,输出信号Yn、Yn-1Y1为n位二进制代码,其中Yn为代码的最高位,Y1为最低位。例如,当n=3时,称为3位二进制编码器;当n=4时,称为4位二进制编码器。图图8-9第17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编码器的编码特点:编码器的编码特点:对于编码器而言,在编码过程中,一次只能有一个输入信号被编码,被编码的信号必须是有效电平,有效电平可能是高电平,也有可能是低电平,这与电路设计有关,不同编码器,其有效电平可能不同。例如,某个编码器的输入有效电平是高电平,表明只有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才能被编码,而输入为低电平时不能被编码。对于输出的二进制代码来说,可能是原码,也有可能是反码,这也取决于电路设计中所选取的门电路的种类。例如,十进制数“9”的4位原码是1001,而反码是0110。二进制编码器讨论:二进制编码器讨论:二进制编码器又分为普通编码器和优先编码器。(1)普通编码器)普通编码器 以3位二进制普通编码器为例。表8-7是该编码器的真值表,由表可以看出: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有效,因此输入信号“I”上面带有反号;输入信号之间互相排斥,即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同时为有效电平,因此,这种普通编码器又称作互斥编码器。输出信号为原码,所以“Y”上面没有反号,这种二进制编码器又可称作8线-3线(8/3线)编码器。第18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根据真值表可以写出输出变量Y2、Y1、Y0的表达式为:第19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由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如图8-10(a)所示,图(b)是该3/8线互斥编码器的逻辑符号。图图8-10第20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2)优先编码器)优先编码器 与普通编码器不同,优先编码器允许同时有几个输入信号为有效电平,但电路只能对其中优先级别最高的信号进行编码。同样以8/3线优先编码器为例,设输入信号I7I0为高电平有效(“I”上不带反号),输出为原码(Y2、Y1、Y0上也没有反号)。若输入信号的优先级别依次为I7、I6、I1、I0,则可以得到表8-8所列的真值表(表中“”表示取0取1均可)。显然,表中输入信号允许同时有多个为有效电平1。第21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由表8-8可分别写出Y2、Y1、Y0的表达式如下:若用与或非与或非门实现且反码输出,即输出为 、,则上面的式子可写成:第22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如果输入为低电平有效,即 反变量输入,则根据 、的表达式可画出8/3线优先编码器的逻辑图,如图8-11所示。特别地,当输入低电平有效时,常将反相器的“o”画在输入端,如图中G1G7。另外注意,图中为隐含码,即当输入信号 均无输入时(即 均为1),此时,、均为1,此即的编码。图图8-11 第23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3)集成)集成8/3线优先编码器线优先编码器 图8-12(a)是集成TTL 8/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的引脚排列图,图(b)是其逻辑符号,在理论分析中,采用的都是集成电路的逻辑符号。而集成电路的外部引脚排列图多用于实际连线中。表8-9是它的真值表。74LS148除了具备表8-8所示的8/3线优先编码器的功能外,还增加了一些功能端 、和 。图图8-12第24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即当 =0时,电路才处于工作状态,对输入信号进行编码。否则,当 =1时,编码被禁止,输出为无效的高阻态,用1表示。和 分别称作选通输出端和扩展输出端,它们均用于编码器的级联扩展。级联应用时将高位片的 端与低位片的 端连接起来,可以扩展编码器的功能,并且要使 =0,必须 均为无效电平1。在级联应用时可作输出位的扩展端。第25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例8-7 试用两片8/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级联,构成16/4线编码器。解解 连线图如图8-13所示。图图8-13第26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是编码输入信号,低电平有效,优先级别最高,优先级别最低;组成4位二进制反码作输出信号。当高位片无输入而低位片有输入时(即 全为1,中至少有一个为0时),高位片的 =0,低位片工作,=1,输出为 的编码10001111(反码)。当高位片有输入时(即 中至少有一个为低电平时),高位片的 =1,低位片停止工作,=0,输出为 的编码00000111(反码)。第27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3 十进制编码器十进制编码器 将10个输入信号I9I0分别编成对应的8421BCD码的电路称为十进制编码器,也称为二二-十进制编码器或8421BCD码编码器。计算机的键盘输入逻辑电路就是由编码器组成。图8-14所示是用十个按键和门电路组成的8421BCD码编码器,其中 代表10个按键,即对应十进制数09的输入键,低电平有效;A、B、C、D为输出代码,组成4位8421BCD码,且为原码,A为代码的最高位,D为最低位。GS为控制使能标志,高电平有效,GS为高电平时,表明有信号输入,编码器工作,否则,GS为低电平时,无信号输入,编码器不工作。图图8-14第28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集成十进制编码器中,常见的是10线-4线优先编码器74LS147,图8-15(a)所示为74LS147的引脚排列图,图8-15(b)是它的逻辑符号。74LS147的输入端为 ,低电平有效,优先权从 到 依次降低;输出为 、,组成4位8421BCD码,为最高位,为最低位,且输出为反码。图图8-15第29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例8-8 某医院有一、二、三、四号病室,每室设有呼叫按钮,同时在护士值班室内对应地装有一、二、三、四号指示灯。现在的情况是,四个病室的按钮可以同时按下,但值班室一次只有一盏灯亮,一号病室的优先权最高,四号病室的优先权最低。试用优先编码器74LS148和门电路设计满足上述要求的控制电路。解解 选取输入变量B1、B2、B3、B4分别表示一、二、三、四号病室的按钮,按下时变量为0,否则为1。用输出变量L1、L2、L3、L4分别表示一、二、三、四号指示灯,变量为0表示灯亮,否则表示灯灭。因为只要控制4盏灯,故用二位输出即可。选用74LS148的低4位输入端 和低二位输出端 、即可。控制电路的功能可用表8-10来描述。第30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由功能表可得L1L4的表达式为:由表达式画出逻辑图如图8-16所示。第31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2.2 译码器译码器1.什么是译码什么是译码 译码是指将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输出高、低电平信号或另外一个代码的过程。能够实现译码功能的电路叫作译码器。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编码器是将N个输入信号用n变量的不同二进制组合表示出来,而译码器则是将n变量的不同二进制组合所表示的状态一一反映出来。若译码器有n个输入信号,N个输出信号,则应有N2n。当N=2n时,称为全译码器全译码器,也叫二进制译码器;当N2n时,称为部分译码部分译码器器。常用的译码器有二进制译码器、十进制译码器和显示译码器。2.二进制译码器二进制译码器 图8-17是二进制译码器的框图。图中A1An是n个输入信号,组成n位二进制代码,An是代码的最高位,A1是代码的最低位,代码可能是原码,也可能是反码,若为反码,则“A”字母上面要带反号;Y1Y2n是输出信号,可能是高电平有效,也可能是低电平有效,若为低电平有效,则“Y”字母上要带反号。图图8-17第32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图8-18是集成3/8线译码器74LS138的逻辑图和引脚排列图,其中S1、是使能端,只有当S1=1且 =0时,译码器才工作,否则,译码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图图8-18第33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表8-11示出了74LS138的真值表。真值表能够全面清楚地反映电路的工作原理。由74LS138的真值表可以看出,其输入信号为原码,A2是最高位;输出为低电平有效,译码过程中,根据A2A1A0的取值组合,中的某一个输出为低电平,且 (i=0,1,2,7),mi为最小项。这一特点是全译码器所共有的。据此,我们可以用集成译码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第34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例例8-9 用集成译码器并辅以适当门电路实现下列组合逻辑函数解解 要实现的是一个3变量的逻辑函数,因此应选用3/8线译码器,用74LS138。(1)将所给表达式化成最小项之和形式。(2)确定译码器输入逻辑变量。令 A2A1A0=ABC(3)写出译码器输出逻辑表达式。(4)把逻辑函数Y与译码器输出逻辑表达式相比较得:第35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5)由表达式可知,需外接与非与非门实现,画出逻辑图如图8-19所示。图图8-19第36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例8-10 设X、Z均为3位二进制数,X为输入,Z为输出,要求二者之间有下述关系:当3X6时,Z=X+1;X3时,Z=0;X6时,Z=3。试用一片3/8线译码器构成实现上述要求的逻辑电路。解解(1)按题意列出真值表,如表8-12所示。(2)由真值表写出输出Z的表达式。第37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3)确定译码器输入逻辑变量。令 A2A1A0=X2X1X0(4)写出译码器输出逻辑表达式(从略)。(5)把Z2、Z1、Z0与译码器输出逻辑表达式相比较得:第38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6)画出逻辑图如图8-20所示。第39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例8-11 试用两片3/8线译码器74LS138构成4/16线译码器。解解 级联图如图8-21所示。其中D3D2D1D0为4位代码输入端,D3是最高位,当D3=0时,译码器()工作,D3=1时,译码器()工作。因此,可用D3作为选通信号,分别控制两个译码器轮流工作。74LS138是计算机微处理器电路中最常用的地址译码器。典型的8位微处理器Intel8085A或Mototola6809有16根地址线(A0A15),微处理器通过地址线A0A15确定存储器的存储单元或外部设备,以达到交换数据的目的。图图8-21第40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3.十进制译码器十进制译码器 将8421BCD码翻译成10个对应的十进制数码的电路称为十进制译码器,也叫二-十进制译码器,它属于4/10线译码器。图8-22示出了集成4/10线译码器74LS42的引脚排列图。它的输入为4位二进制代码A3A2A1A0,A3为最高位,A0为最低位,并且是原码输入;输出信号是,共10个信号输出端,低电平有效。图图8-22第41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4.显示译码器显示译码器 在实际中,被译出的信号经常需要直观地显示出来,这就需要显示译码器。显示译码器通常由译码电路、驱动电路和显示器等组成。常用的显示译码器将译码电路与驱动电路合于一身。(1)显示器)显示器 在数字系统中,广泛使用七段字符显示器,或称七段数码管显示器。常用的七段显示器有半导体数码管显示器(LED)和液晶显示器(LCD),这里仅介绍半导体七段显示器。图8-23(a)是七段显示器的示意图,它由a g七个光段组成,每个光段都是一个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根据需要,可让其中的某些段发光,即可显示出数字015,如图8-24所示。图图8-23图图8-24第42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注意:注意:七段显示器分共阴极接法和共阳极接法。当共阴极接法时,若需某段发光,则需使该段(a、b、g)为高电平;当共阳极接法时,若需某段发光,则需使该段(a、b、g)为低电平。如下图所示。第43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2)集成)集成4线线-7段译码器段译码器 4线-7段集成译码器74LS247的输入是8421BCD码A3A2A1A0,并且是原码;输出是 、,低电平有效,它要与共阳极接法的显示器配合使用。表8-13和图8-25分别是74LS247的功能表(真值表)和引脚排列图。下面对其中的几个功能端作一下介绍:图图8-25 为灯测试输入端,低电平有效。当 =0时,无论A3A0为何种输入组合,的状态均为0,七段数码管全部发光,用以检查七段显示器各字段是否能正常发光。第44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第45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为灭零输入端,当 =0时,若A3A2A1A0=0000,则所有光段均灭,用以熄灭不必要的零,以提高视读的清晰度。例如03.20,前后的两个零是多余的,可以通过在对应位加灭零信号(=0)的方法去掉多余的零。为消隐输入/灭零输出端(一般共用一个输出端)。为消隐输入端,它是为了降低显示系统的功耗而设置的,当 =0时,无论 、及数码输入A3A0状态如何,输出 状态均为1,七段数码管全灭,不显示数字;当 =1时,显示译码器正常工作。正常显示情况下,必须接高电平或开路,是级别最高的控制信号。第46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为灭零输出端,它主要用作灭零指示,当该片输入A3A2A1A0=0000并熄灭时,=0,将其引向低位片的灭零输入 端,允许低一位灭零。反之,=1,说明本位处于显示状态,就不允许低一位灭零。将灭零输入端 和灭零输出端 配合使用,即可实现多位十进制数码显示系统的整数前和小数后的灭零控制。图8-26示出了灭零控制的连接方法,其整数部分是将高位的 与 后一位的相连,而小数部分是将低位 的与前一位的 相连。第47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图图8-26第48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在图8-26所示电路的整数显示部分中,最高位译码器的 接地,端始终处于有效电平,一旦此位的输入为0,就将进行灭零操作,并通过 端将灭零输出的低电平向后一位传递,开启后一位的灭零功能。同样,在小数显示部分,最低位译码器的灭零输入端端始终处于有效电平,一旦此位的输入为0,就将进行灭零操作,并通过 将灭零输出的低电平向前传递,开启前一位的灭零功能。依此方法,就可把整数前和小数后的多余的零灭掉。例如,若七位数为0042.300,则显示42.3;若为9113.101则显示9113.101;若为0513.072则显示513.072;若为6103.140则显示6103.14。第49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2.3 加法器加法器 在数字电路中,常需要进行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而减法和乘、除运算均可化做若干步加法运算来实现。因此,加法器是构成算术运算的基本单元。1.半加器和全加器半加器和全加器 加法器分半加器和全加器。所谓半加,是指两个1位二进制数相加,没有低位来的进位的加法运算,实现半加运算的电路称半加器。全加是指两个同位的加数和来自低位的进位3个数相加的运算,实现全加的电路叫全加器。例如,两个4位二进制数A=A3A2A1A0=1011,B=B3B2B1B0=1110相加,A、B两数的最低位(最右边一位)进行的是半加运算,即只有A0和B0两个数相加,没有低位来的进位;而高三位都是带进位的加法运算,都是三个数相加,是全加运算。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符号分别如图8-27(a)、(b)所示。图图8-27第50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若用Ai、Bi表示A、B两个数的第i位,用Ci-1表示来自低位的进位,用Si表示全加和,用Ci表示送给高位(第i+1位)的进位,那么根据全加运算的规则便可以列出全加器的真值表,如表8-14所列。根据真值表可得:第51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若用与与门、或或门实现,则可根据上述Si和Ci的表达式直接画出如图8-28所示的逻辑电路图。图图8-28第52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若要用与或非与或非门实现,则需先求出 和 的最简与或与或表达式,再取反得到最简与或非与或非表达式,然后画出逻辑电路图。在表8-14中,合并函数值为0的项并化简即可得到 和 的最简与或与或表达式 再取反后,得:第53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用与或非与或非门实现的逻辑电路图如图8-29所示。图图8-29第54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2.集成全加器及其应用集成全加器及其应用 74H183、74LS183是集成双全加器,它是在1个芯片中封装了两个功能相同且相互独立的全加器,功能表同表8-14,引脚排列图如图8-30所示,图中“NC”表示没有用的“空引脚”。把4个全加器(例如两片74LS183)依次级联起来,便可构成4位串行进位加法器,如图8-31所示。串行进位加法器电路结构简单,工作过程的分析一目了然,但工作速度教低。为了提高工作速度,出现了超前进位加法器。图图8-30图图8-31第55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2.4 数值比较器数值比较器 比较两个二进制数A和B大小关系的电路称为数值比较器。比较的结果有3种情况,AB、A=B、AB,分别通过3个输出端给以指示。1.1位数值比较器位数值比较器 1位数值比较器是比较两个1位二进制数大小关系的电路。它有两个输入端A和B,3个输出端Y0(AB)、Y1(A=B)和Y2(AB)。根据1位数值比较器的定义,可列出真值表如表3-18所列。根据表8-15可得 第56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画出逻辑图,如图8-32所示。图图8-32第57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2.4位数值比较器位数值比较器 4位数值比较器是比较两个4位二进制数大小关系的电路,一般由4个1位数值比较器组合而成。输入是两个相比较的4位二进制数A=A3A2A1A0、B=B3B2B1B0,输出同1位数值比较器,也是3个输出端。其真值表如表8-16所列。由真值表可以看出:(1)4位数值比较器实现比较运算是依照“高位数大则该数大,高位数小则该数小,高位相等看低位”的原则,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进行比较而得到的。(2)I(AB)、I(A=B)、I(AB)是级联输入端,应用级联输入端可以扩展比较器的位数,方法是将低位片的输出Y0(AB)、Y1(A=B)和Y2(AB)分别与高位片的级联输入端I(AB)、I(A=B)、I(AB)相连。不难理解,只有当高位数相等,低4位比较的结果才对输出起决定性的作用。第58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第59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3.集成数值比较器及其应用集成数值比较器及其应用 74LS85(74HC85)是集成4位数值比较器,图8-33是它的引脚排列图。用多片数值比较器级联,可以实现更多位数的数值比较器,即实现功能扩展。例例8-12 试用两片4位数值比较器74LS85组成8位数值比较器。解解 根据以上分析,两片数值比较器级联,只要将低位片的输出Y0(AB)、Y1(A=B)和Y2(AB)分别与高位片的级联输入端I(AB)、I(A=B)、I(AB)相连,再将低位片的I(AB)、I(AB)接地,I(A=B)接高电平即可,如图8-34所示。图图8-33图图8-34第60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例8-12实际是采用串联方式扩展数值比较器的位数,当位数较多且要满足一定的速度要求时,可以采取并联方式。图8-35所示为16位数值比较器的原理图。比较方法是:采用两级比较方式,将16位数按高低位次序分成4组,每组4位,各组的比较是并行进行的。将每组的比较结果再经4位比较器进行比较后得出结果。显然,从数据输入到稳定输出只需两倍的4位比较器的延迟时间,若用串联方式,则16位的数值比较器从输入到稳定输出需要4倍的4位比较器的延迟时间。图图8-35第61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2.5 数据选择器数据选择器 根据输入地址码的不同,从多路输入数据中选择一路进行输出的电路称为数据选择器,又称多路开关。在数字系统中,常利用数据选择器将多条传输线上的不同数字信号按要求选择其中之一送到公共数据线上。图8-36是数据选择器的结构框图。设地址输入端有n个,这n个地址输入端组成n位二进制代码,则输入端最多可有2n个输入信号,但输出端却只有一个。根据输入信号的个数,数据选择器可分为4选1、8选1、16选1数据选择器等。图图8-36第62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1.4选选1数据选择器数据选择器 图8-37(a)是4选1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图,图(b)是其框图。图中D0D3为4个数据输入端,Y为输出端,A1A0为地址输入端,S为选通(使能)输入端,低电平有效。图图8-37第63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分析图8-37(a)所示电路,可写出输出信号Y的表达式:当S=0时,Y=0,数据选择器不工作;当S=1时,此时,根据地址码A1A0的不同,将从D0D3中选出1个数据输出。如果地址码A1A0依次改变,由000110 11,则输出端将依次输出D0、D1、D2、D3,这样就可以将并行输入的代码变为串行输出的代码了。4选1数据选择器的典型电路是74LS153。74LS153实际上是双4选1数据选择器,其内部有两片功能完全相同的4选1数据选择器,表8-17是它的真值表。是选通输入端,低电平有效。第64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4选1数据选择器的典型电路是74LS153。74LS153实际上是双4选1数据选择器,其内部有两片功能完全相同的4选1数据选择器,表8-17是它的真值表。是选通输入端,低电平有效。第65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74LS153的引脚排列图和逻辑符号分别如图8-38(a)、(b)所示。图图8-38第66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2.8选选1数据选择器数据选择器 集成8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1也有一个使能端 ,低电平有效;两个互补输出端Y和 ,其输出信号相反。其表达式可写为:当ST=0时,Y=0,数据选择器不工作;当ST=1时,根据地址码A2A1A0的不同,将从D0D7中选出一个数据输出。图8-39所示为74LS151的引脚排列图和逻辑符号。图图8-39第67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3.数据选择器的典型应用数据选择器的典型应用(1)数据选择器的功能扩展)数据选择器的功能扩展 利用选通端及外加辅助门电路可以实现数据选择器的功能扩展,以达到扩展通道的目的。例如,用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可选1片74LS153)通过级联,构成8选1数据选择器,其连线图如图8-40所示。当A=0时,选中第一块4选1数据选择器,根据地址码BC的组合,从D0D3中选一路数据输出;当A=1时,选中第二块,根据BC的组合,从D4D7中选一路数据输出。图图8-40第68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再如,用两片8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1)通过级联,可以扩展成16选1数据选择器,连线图如图8-41所示。图图8-41第69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2)实现逻辑函数)实现逻辑函数 用数据选择器也可以实现逻辑函数,这是因为数据选择器输出信号逻辑表达式具有以下特点:具有标准与或与或表达式的形式;提供了地址变量的全部最小项;一般情况下,输入信号Di可以当成一个变量处理。而且我们知道,任何组合逻辑函数都可以写成唯一的最小项表达式的形式,因此,从原理上讲,应用对照比较的方法,用数据选择器可以不受限制地实现任何组合逻辑函数。如果函数的变量数为k,那么应选用地址变量数为n=k或 n=k-1的数据选择器。例例8-13 用数据选择器实现下列函数 解解 函数变量个数为4,则可选用地址变量为3的8选1数据选择器实现,这里选用74LS151。将函数F的前三个变量A、B、C作为8选1数据选择器的地址码A2A1A0,剩下一个变量D作为数据选择器的的输入数据。已知8选1数据选择器的逻辑表达式为:第70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比较Y与F的表达式可知:D0=D1=D D2=1 D3=0 D4=D D5=D6=1 D7=0根据以上结果画出连线图,如图8-42所示。用74LS151也可实现3变量逻辑函数。图图8-42第71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例例8-14 试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F=AB+BC+AC。解解 将函数表达式Y整理成最小项之和形式 比较逻辑表达式F和8选1数据选择器的逻辑表达式Y,最小项的对应关系为F=Y,则A=A2,B=A1,C=A0,Y中包含F的最小项时,函数Dn=1,未包含最小项时,Dn=0。于是可得:D0=D1=D2=D4=0 D3=D5=D6=D7=1 根据上面分析的结果,画出连线图,如图8-43所示。图图8-43第72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2.6 数据分配器数据分配器 根据输入地址码的不同,将一个数据源输入的数据传送到多个不同输出通道的电路称为数据分配器,又叫多路分配器。如一台计算机的数据要分时传送到打印机、绘图仪和监控终端中去,就要用到数据分配器。根据输出端的个数,数据分配器可分为 1路-4路、1路-8路、1路-16路数据分配器等。下面以1路-4路数据分配器为例介绍。图8-44所示为1路-4路数据分配器的结构框图。其中,1个输入数据用D表示;两个地址输入端用A1A0表示;4个数据输出端,用Y0、Y1、Y2、Y3表示。图图8-44第73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令A1A0=00时,选中输出端Y0,即Y0=D;A1A0=01时,选中输出端Y1,即Y1=D;A1A0=10时,选中输出端Y2,即Y2=D;A1A0=11时,选中输出端Y3,即Y3=D。根据此约定,可列出真值表如表8-18所列。由表8-18所列真值表,可直接得到:第74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根据上式可画出如图8-44所示的逻辑电路图。第75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数据分配器可以用唯一地址译码器实现。例如,用3/8线译码器74LS138作数据分配器,可以根据输入端A2A1A0的不同状态,把数据分配到8个不同的通道上去,即实现1路-8路数据分配器的作用。用74LS138作为数据分配器的逻辑原理图如图8-45所示。图中,将S3接低电平,S1作为使能端,高电平有效,A2、A1和A0做为选择通道地址输入,S2作为数据输入端。例如,当S1=1,A2 A1A0=010时,由74LS138的功能表可得 而其它输出端均为无效电平1。因此,当地址A2 A1A0=010时,只有输出端Y2得到与输入端相同的数据波形。图图8-45第76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8.3 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组合电路中的竞争冒险8.3.1 竞争冒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竞争冒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在图8-46(a)所示电路中,若输入信号A、B的波形分别如图(b)和(c)所示,理想情况下,输出Y的波形分别如图(b)和(c)所示,Y=0。图图8-46第77页,讲稿共81张,创作于星期二 竞争竞争:实际门电路是有延迟的。当输入信号A经反相器G1成为B信号时,这个过程需要经过G1的传输延迟时间,B信号的变化落后于A信号的变化,当A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B还处于高电平状态,这一瞬间,Y出现了过渡干扰脉冲(又称毛刺)。如图8-47(a)所示。一般来说,当有关门的输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信号发生改变时,由于这些信号是经过不同路径传输来的,使得它们状态改变的时刻有先有后,这种时差引起的现象称为竞争。图图8-47 冒险:冒险:但是,有竞争现象的电路不一定产生毛刺。仍是图8-46(a)电路,若信号A、B的变化如图8-47(b)所示,虽然两个信号同时向相反方向变化了、门G1、G2具有同样的延迟时间、B信号的

    注意事项

    本文(组合逻辑电路 (4)精选PPT.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