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商不变的规律》.doc
-
资源ID:4277544
资源大小:2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商不变的规律》.doc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商不变的规律一、说教材商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中的内容,这是一节新授课。“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才能不变,这是一种函数思想,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这个规律不但是被除数,除数末尾有零的除法的简便运算的根据,也是以后学习小学除法的依据,也有助于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课本之前已经掌握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法则,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知识铺垫和思想孕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用商不变性质,对口算除法进行简便运算。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同时渗透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根据前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其中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二、说教学思想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稿商不变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商不变性质,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三、说教学流程第一环节:激趣设疑,提出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两个步骤,分别是激趣设疑和提出问题,我用“狐狸兄弟烧饼广告”展开:小白兔最爱吃烧饼了,这一天,它来到森林里的“小狐烧饼公司”,想买到好吃又便宜的烧饼。但狐狸兄弟们的广告,把它难住了,不知该买哪一家的吃。狐狸大兄弟的广告:“240元可以买40个!”狐狸二兄弟的广告:“480元可以买80个!”狐狸三兄弟的广告:“4800元可以批发800个!”狐狸四兄弟的广告:“60元可买10个!”狐狸五兄弟的广告:“24元可以买4个烧饼!”通过这五道算式的计算,学生发现烧饼的单价都是6元。这时狐狸六兄弟又贴出了广告:“烧饼每个:(2413)(413)=( )元”,用“算式设疑”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欲罢不能,在学习行为中遇到障碍时,让学生观察之前的5个算式,引导提出“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在什么情况下会不变?”等数学问题,明确学习目标,起到目标定向的作用。第二环节: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先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然后验证规律,最后是深化理解规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故事情境中的前5个算式,以“24040=6”为标准,观察其余算式中的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并将他们板书:24040=648080=(2402)(402)=64800800=(24020)(4020)=66010=(2404)(404)=6244=(24010)(4010)=6变 不变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单组同学探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的情况,双组同学研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倍数的情况,再由集体概括出“商不变性质”,同时强调“同时”、“0除外”来完善概念。当然,根据不完全归纳提出的猜想不完全可靠,而对小学生来将,对提出的假设也只能另举例子来检验。于是,我通过让学生写例子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最后我针对学生易错、易漏之处让学生通过“判一判”、“填一填”等即时练习深入理解规律。判一判35050=(35010)(5010)7525=(754)(254)36090=(360+10)(90+10)9113=(912)(133)填一填20040=(2004)(400 )=(200 )(405)=(2007) ( )= 50=20第三环节: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运用“商不变性质”来解决“3600600=”等被除数、除数末尾同时有0的除法,让学生所有学用,在口算是寻找最佳方法,提高口算速度。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扩展应用共三道练习,第一道是口算,让学生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进行简算,其中象“750050=”等学生易错的题目,通过学生提醒学生的方式,提醒学生在简算时,被除数和除数末尾要去掉相同个数的0。第二道练习是解决课刚开始时狐老六提出的问题:烧饼每个:(2413)(413)=( )元。第三道练习属于开放性练习:24040=(200 )(40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第五环节:归纳总结,完善认知通过询问“你有什么收获?”“这些收获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进一步系统完善认知。第六环节:拓展延伸,孕伏新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