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7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大气环境教案.doc

    • 资源ID:42830188       资源大小:81.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7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大气环境教案.doc

    第三节大气环境三维目标一、知识及技能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二、过程及方法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运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2.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析图能力。3.充分对比,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冷锋及暖锋,低压及高压,气旋及反气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4.大气活动中心及季风环流。5.常见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天气状况。教学难点1.热力环流及大气的水平运动。2.全球的气压带及风带。3.西南季风的成因。4.天气系统的形成。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图片。课时安排5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 ,夜晚温度则降至183 。及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生 这是因为地球除自转周期较短外,还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师 回答得非常好。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环境板书:第三节大气环境推进新课师 (投影图片)身背氧气筒的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图。师 (提问)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背着氧气筒呢?生 (思考后回答)因为登山时,越向上,空气越稀薄。师 (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投影:“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师 (提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生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师 激励性评价,并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问题探究:读上图(1)及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2)飞机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该层最适合飞机飞行?生合作探究并回答师 (1)及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因此,该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也是及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2)飞机飞行在平流层,这是因为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板书: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师 (提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哪几种形式?生 (看书后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和反射。投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太阳辐射总体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7%(包括X射线和射线)50%43%波长(微米)小于0.750.1750.400.400.76大于0.76经过大气层时发生的情况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为大气分子所散射,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和吸收一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提问:在太阳辐射能中,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哪几类光?各波段能量分别占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各类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多少?生 (读表后回答)按波长由短到长分别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为7%,波长范围是040微米以下。可见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50%,波长范围是0.400.76微米之间。红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43%,波长范围是大于0.76微米。 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并提问)这些光线在经过大气时被大气削弱的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生 (合作讨论后回答)不相同。紫外光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可见光绝大部分能直接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易为大气分子所散射。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师 激励性评价,并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问题探究:(1)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各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生 (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1)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择性,对流层的反射作用不具有选择性。师 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呢,请同学们结合投影图片思考回答。投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图生(观察图后回答)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师 (激励性评价并出示巩固训练)投影:1.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都有选择性B.大气的反射、散射无选择性,吸收具有选择性C.大气的吸收和反射无选择性,散射具有选择性D.大气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吸收相当数量的 光,波长较短的 光易被大气分子所散射。参考答案:1. D2.略太阳辐射经过厚厚的大气被削弱后,仍有47%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同时,地面在增温的同时又把热量向外辐射加热大气,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也要向外辐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板书:(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师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就越长。因此,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称为长波辐射。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收了呢?生 大气层。师 回答得很好。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所以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投影:“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示意图”(提问)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生 (自主学习: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及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师 非常好。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大气吸收了地面的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线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因辐射方向及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师 (承转)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大气逆辐射的强弱程度是不同的,请同学们分析探讨以下两个问题。(问题探究):(1)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2)每年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其原理是什么?生 (合作讨论并回答)(1)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少,因而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就弱,进而导致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就弱,所以,容易出现霜冻。(2)用人造烟幕,主要是为了增加大气中的烟尘,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因而使地里的蔬菜免遭冻害。师 (进行激励性评价,出示巩固训练)投影: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辐射名称:A ,A1 ,B ,C 。(2)图中的 和 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3)图中A2仅占A的很少部分,是因为大气对A的吸收具有 性。(4)图中A1要比A少的原因是 。(5)图中C1比A2大的原因是 。师 (承转)地表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而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陆地和海洋之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并不一样,这主要及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有关。板书:(三)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师 (提问)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哪几个?生 (阅读教材后回答)纬度位置和下垫面。师 回答得非常好。投影:“不同太阳高度辐射强度变化示意图”(下图)师 (提问)纬度位置是如何影响太阳辐射的呢?生 (自主学习)师 纬度不同的地区,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各异,尤其是太阳光线照射水平地面的角度不同,这是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的重要原因。太阳高度角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愈短,被大气削弱的愈少。这样,同样性质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所产生的地面辐射就越强。投影:“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师 不同性质的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是否相同?生 不相同。师 不同的下垫面,为什么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同呢?生 (合作讨论)并回答:下垫面不同,其地表性质就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下垫面的热力状况就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下垫面,其地面辐射也就出现了差异。师 非常好。由于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的比例不同,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及纬度的变化相一致。师 除上述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吗?生 看书后回答:有,如气象因素等。师 激励性评价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训练题。投影:下图表示海陆上气温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是指气温的 变化,它体现了 之间出现气温 值和 值。(2)这种变化是由于 的变化而造成的。(3)比较图中两条曲线:A线表示 ,B线表示 。(4)海陆表面上气温日变化的不同特点是: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而反射不具选择性,大气逆辐射对地表能起到保温作用。同时还了解了影响地面辐射的两个重要因素,即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板书设计活动及探究探究课题:逆温现象探究内容:1952年12月59日,英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伦敦烟雾事件,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酿成了四五千人死亡的“世界悲剧”。1955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有近400人因污染造成心脏衰竭死亡科学家发现,这些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除因污染严重外,还及一个无形的杀手逆温有关何为逆温?逆温对大气运动有何影响(逆温为何妨碍污染物的扩散)?逆温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当逆温经常出现或持续较长时,人们能采取什么措施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探究过程、方法: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详细情况,组内合作讨论。探究结果:组内交流发言。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创设情境)除夕之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吃火锅,这时桌子上方的日光灯却在不停地晃动。请同学们考虑这是为什么?生 由于受到热力作用,大气便会运动。师 那么造成这种运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又会对气压产生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板书: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推进新课师 假设地面上有A、B、C三地,且具有在高空的平直等压面:由下往上依次是1010(百帕)、1005(百帕)、1000(百帕)。此时,同一水平面气压相等,等压面及地面平行(图1)。试问:此时三地的大气处于什么状态?生 大气稳定状态,如图2所示。师 据图讲解,如果我们在A地放一个大火炉,则显然A地近地面受热,处于冷热不均状态,A地大气膨胀上升到上空积聚起来,上空空气密度增大,那么这里的气压就会高。为什么我们说密度大,气压就会高呢?其实很明显,在中学物理已学到:P=gh,这里为同一高度,是不变值,因此大,P也大。那么在A高空由于增大,就形成了相对于同一高度的B、C两地高空的高气压。另外在B、C两地放一些大冰块,B、C两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上层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了在同一高空A处相对大密度,B、C两地的小密度(图3)。也就是形成了B、C两地高空的低气压。而A地的空气上升后,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地区低,成为低气压;B、C两地则为高气压。就形成了如图4的等压面。上空的空气便从A地分别向B、C两侧扩散;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其上升的空气。这样就形成了环流,这种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图5)。师 在上述热力环流中,A处近地面为低气压,高空为高气压。是否近地面的气压比高空低?学生讨论回答。师 我们所说的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这里的气压高低是指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也就是要么同在高空,要么同在近地面的气压比较。而对同一地区,气压总是近地面要比高空高。(画图示范)因为某点的气压就是该点至大气上界的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显然a点比b点的空气柱要长,因此,也就是说越靠近地面气压就越高,在同一地区就不需要比较气压,而我们讲的气压的高低指的是不同地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因此上图中A点是近地面的气压,也就永远大于高空的气压。师 举例联想印证上述结论:初中物理课上,我们做过一个演示实验,即观察量筒壁不同高度小孔的水喷的远近的实验,实验结果是什么?生 实际是最下面的孔水喷的最远。投影:列举实例,巩固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生 完成教材P48活动。师 (提问)检查学生答题情况。引导点拨,突破难点:师 第3题中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东南风,若不考虑盛行风向的影响,仅考虑上海本地区的气温分布和气压的关系,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如何呢?投影:“城市热岛图”,引导学生绘图分析。师 讲解:由于城市中工厂、家庭和机动车辆的热量排放,以及城市建筑物高而密集的原因,使城市和郊区相比,气温偏高,这样城市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岛屿“城市热岛”。在上海市观测到热岛强度(即城乡温差)为68 (1979年11月13日)。由于“热岛”的存在,城市中盛行上升气流,而在郊区为下沉气流,这样在城市及郊区之间便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除以上我们分析的城市风外,海陆风、山谷风都是热力环流在自然界的具体体现。下面请你再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对海陆风成因的分析。投影:“海滨地区海陆位置图”,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学生自主获取结论。生 (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在图中标出:图A中,陆低,海高;图B中,陆高,海低。(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3)标出环流风向图。(4)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师 通过以上自主学习我们知道,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水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则较快。从而在一天之中形成了海陆风。师 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将夜间换成冬季,情况又会怎样?如果地球上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存在热力环流,这个热力环流应该怎样呢?关于这些问题,请大家课后慢慢思考。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为什么会运动,接下来我们也更想搞清楚大气怎样运动?师 大气既然要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肯定会有力的作用。那么到底是什么力促使大气运动的呢?板书:(二)大气的水平运动生 阅读教材插图,找出水平气压梯度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师 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呢?生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师 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那么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生 只要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会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是沿垂直于等压线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师 在这里我们已经找到了能使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假想的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若仅受这个力的作用大气将怎样运动?生 分析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大气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师 大气运动的速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生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师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由谁决定?生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反之越小。师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生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师生总结得出结论:风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风速: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也就越大。板书: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以上我们分析了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的大气运动,然而现实中大气的运动并非只受一个力的影响,当物体运动时,马上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大气将如何运动呢?师绘制或投影板图,引导学生分析受两个力作用时,大气的水平运动方向。如下图:图中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于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在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做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的稳定的风。这种风在高空平直等压线的状况下是实际存在的,按照这种规律,我们可以对高空飞行的物体进行风向及气压之间的判断,即北半球,人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板书:师 近地面的风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其风向还能及高空大气的风向相同吗?生 不能。师 那近地面的风又会是怎样的呢?投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北半球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师 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哪几个力的作用?生 在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师 摩擦力的方向及风向是什么关系?生 永远和风向相反。师 摩擦力对风速有没有影响?生 有影响。师 大气的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时,风向及等压线平行。那么北半球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同时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时,风向又会发生怎样的偏转呢?生 风向及等压线之间有一个夹角。师 风向及等压线是否一定有一个夹角呢?我们可以用反证法来推证。若不斜穿等压线,则可能有一种情况,即垂直于等压线或平行于等压线,而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使三个力达到平衡。事实上,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及等压线平行。此时若再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一定不再及等压线平行,而是斜穿等压线吹的。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的风向都斜穿等压线。摩擦力愈大,风向及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夹角愈小。(投影总结)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知道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了不同地区的气温不同,继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区的气压差异,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并最终引起了大气运动。逐步了解了在大气水平运动的过程中,高空风及低空风的最大差异在于高空风的运动摩擦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里的空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而近地面的风向,则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板书设计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二)大气的水平运动活动及探究探究课题:证明生活中热力环流的存在 探究内容:虚拟实验当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外气温较低)时,如果将门稍稍打开,只留一条空隙,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在门的下沿处和上沿处,观察烟雾的流向。你会发现在门的下沿处,烟雾飘向室内,同时也会感觉到凉风嗖嗖地往室内钻;而在门的上沿处,烟雾则是飘向室外的。而且室内外温差越大,这一小实验效果越明显,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手做一做。尝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探究过程、办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弄清烟雾流向(风向)及气压高低的关系;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指导学生画出气流运动示意图辅助分析。探究结果:学生合作探究,组内交流,作出图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第3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复习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热力环流?2.近地面和高空大气的风向分别受哪些力的影响?运动方向有何特点?生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具体过程可叙述为高空大气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大气的运动及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大气运动方向及等压线有一个夹角。地球上的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我们前面所学的最简单的热力环流,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板书:(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推进新课师 那么导致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生 阅读教材,并回答(主要是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投影:“理想状态下赤道及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北半球部分)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赤道及极地间的空气会怎样运动呢?生 思考回答,并绘出赤道及极地间热力环流图。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地流动,近地面的空气由极地向赤道流动。师 这种因不同纬度冷热不均,而使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形成高气压带的影响因素,被称为热力因素。师 借助投影图(或板图)总结分析:以上情况的出现,只局限于地球不动、地表均匀,形成的是单圈环流。但实际上赤道及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现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大气运动的情况。首先要了解低纬环流和信风带的形成。板书:1.低纬环流和信风带师 投影“三圈环流图及低纬环流示意图”,展示以下思考题:低纬环流圈形成的纬度范围;在赤道和北纬30°的地面气压高低的状况及形成原因;在北纬30°和赤道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在赤道和北纬30°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师 借助立体图讲解,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解答所提问题:赤道和北纬30°之间。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北纬30°的地面形成高压的原因是: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偏转变成自西向东的西风,导致“堆积效应”;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这种空气“堆积效应”就是气压带形成的动力因素。信风带:在近地面,空气则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右偏成为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同理,在南半球,则形成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及东南信风带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这样,在赤道及副热带地区之间形成两个低纬环流圈的同时,又形成了南北半球的两个信风带。赤道地区为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北纬30°地区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生画低纬环流的形成图,填写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师评价学生绘制板图及填写情况,继续投影三圈环流图,引导学生分析“中纬环流及西风带”“高纬环流及极地东风带”的形成。师提出问题:中纬环流及高纬环流的纬度范围分别为多少?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各自是如何形成的?在北纬30°60°和北纬60°90°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是什么?在北纬60°及北纬90°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各小组根据讨论情况,选派代表回答:小组代表1:中纬环流形成于北纬30°60°,高纬环流形成于北纬60°90°。小组代表2:低纬环流使副热带地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而在北纬90°,由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了极地高气压带;在两个高气压之间的北纬60°,则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它的形成及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有关。由于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轻的气流便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到高空后即向南北分流,其中向低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上空,随后转为下沉气流,这样便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纬环流。而向高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在极地地区下沉,于是便在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形成高纬环流。致使北纬60°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小组代表3:在北纬30°60°盛行从副高吹来的西南风,形成西风带;在60°90°盛行从极地高气压带吹来的东北风,形成极地东风带。小组代表4:因为在北纬60°有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形成锋面,所以容易产生降水。北纬90°因为盛行下沉气流,因此不容易产生降水。师 由此可看出,北半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带,并盛行不同方向的风。在南半球,同样也存在着低、中、高纬三个环流圈,但由于受不同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环流的方向及北半球不同。师 在黑板上画出南半球的半球图,让学生到黑板上标注出各纬度形成的气压带,及各气压带之间盛行的风向。生 讨论并画图,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熟练画出气压带、风带分布的简图,并记住其名称。如下图:地球上的风带和气压带师 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这些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且高低气压相间排列。上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形成是在地球自转但不公转、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形成的。实际上,地球不仅自转,而且公转,地表也不均一,所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会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板书:(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师 读教材P51“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图”,观察思考完成活动P52第1题相关内容:当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移动时,是什么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什么季节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什么季节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在什么位置?生 生看书讨论回答:春季和秋季,直射赤道。夏季,直射北回归线。冬季,直射南回归线。师 设上述各气压带宽度大约为10个纬度,画一幅以北极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并将夏至日时的气压带、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相应位置上。生 绘图如下:师 动画演示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的过程图,教师总结精讲: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师 如果黄赤交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吗?生 不会。因为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就一直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没有了南北向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就没有了季节移动。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地表均质的地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并且这些气压带和风带还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做南北向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由于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且较抽象,希望同学们要注意及时巩固,以便更好地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板书设计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高低纬度受热不均水平气压梯度力赤道及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地球在自转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地球在公转太阳直射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表不是均一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实际大陆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活动及探究探究课题:制作气压带和风带模型探究内容:根据制作的模型,分析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在形成原因上有什么不同?用语言描述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成因。探究过程、方法:(1)搜集资料:一个地球仪、透明胶布、硬纸条;(2)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近地面气流;(3)制作出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每个环流圈各用34个纸条做成环流图模式,并在球面上标上气压带和风带。探究结果:将各小组制作的气压带和风带模型班内评比交流。第4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由此产生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现象,这种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给地球某些地区的气候带来什么影响呢?板书: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推进新课师 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教材P52活动1、2题。生 活动1,南北纬10°20°之间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而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因在不同季节分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活动2,填表:(学生填完后逐一显示)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温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0°附近热力因素上升湿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近动力因素下沉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因素上升温湿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因素下沉冷干分布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及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中纬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湿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以上是气压带、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而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在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前提下的理想模式。事实上,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复杂得多。板书:(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及大气活动中心生 阅读教材,了解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分布的影响。师 同纬度的大陆及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变化小,相比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那么,冬季和夏季,大陆会形成何种类型的气压?生 冬季,大陆会形成高气压,因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冷而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夏季,大陆会形成低气压,因为,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比海洋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暖而轻,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师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填表,显示表格中的内容:夏季冬季原因气温气压气温气压陆地高低低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低高高低师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带状分布。那么7月(夏季)和1月(冬季),海平面被哪些气压中心所切断呢?师 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哪个气压中心所切断呢?为什么?生 阅读教材,回答:被亚洲大陆的低压切断。因为夏季陆地气温高,所以副热带高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师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哪个气压中心所切断?为什么?生 回答:被亚洲大陆的高压切断。因为冬季陆地气温低,所以副极地低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上。投影:图示内容待提问学生后逐个显示。生 (回答填表)亚洲大陆太平洋大西洋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师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及北半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生 阅读教材及地图册,回答,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海陆性质差异小。师 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冬季的亚洲高压(也叫西伯利亚高压)和夏季的夏威夷高压(也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就很大。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其势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的影响。板书:(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及季风环流师 阅读教材插图,结合活动要求,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完成下列问题。何为季风?甲乙两幅哪幅是1月?哪幅为7月?为什么东亚地区的季风最典型?为什么东亚形成的是东南季风而南亚形成的是西南季风? 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生 (合作讨论后,回答)生1季风概念: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图中甲图为1月份,乙图为7月份。生2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都比其他任何地区显著,所以季风现象最突出。生3由于海陆热

    注意事项

    本文(7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大气环境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叶***)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