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1).doc
-
资源ID:42901201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 (1).doc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句的含义,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2.辨析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初步理解文本。2.反复诵读,深入感知孟子的政治思想。3.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探究孟子的论辩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和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及师生对话,使学生领悟孟子“与民同乐”思想的内涵及其价值和现实意义。启发学生要有大的关怀,树立远大的理想,胸怀天下。教学重点了解孟子的思想,理解“与民同乐”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体会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教学方法引导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这位齐宣王,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故事“滥竽充数”中那位喜欢音乐、每次要请三百人的吹竽队伍为其演奏的齐宣王,这位君王有一次和孟子交流自己所精通的音乐问题时,最终竟然还是为孟子所制。这又是为什么?二、知全文(一)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落实字音 2.请学生朗读课文,全体关注字音字形和节奏3.学生质疑,师生指正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二)疏通全文1.利用注释,疏通文本2.质疑问难,去窦解惑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3.关注重点词语幻灯片:暴见于王 有以 庶几 诸 直耳 不若 今王田猎于此 举疾首蹙三、品中心(一)“独乐乐”读音之辨 1.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据 提示:要关注上下文,要联系全文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参考:(1)(lè)(lè)直接谈论“快乐”,跳转突然;若置于全篇最后,则顺理成章。(2)(lè)(yuè)变成谈论音乐,那么交流的中心就发生转移了。(3)(yuè)(lè)联系上下文,更合乎说理的逻辑层次,也易于为齐宣王所接受。(4)(yuè)(yuè) 第一个词要活用,已然带有“欣赏音乐”的含义。4.联系上下文,明确读音参考:上文由“音乐”引入,下文再联系“鼓乐”举例,所以比较的对象应为“独乐(yuè)”与“众乐(yuè)”。(二)借由对比,领会主旨 提问:1.孟子用“鼓乐”的例子来说明什么? 2.在“鼓乐”之外,还举了什么例子?用意是什么?引导:百姓为什么为君王担忧,甚至关心其身体健康状况?引导:本段开头由“臣请为王言乐”,那么这个例子是在解说什么是“众乐乐”吗?在“鼓乐”之外,还举了“田猎”的例子,为了增强说服力,由宫廷内的娱乐又扩展至宫廷外的娱乐活动。当君王不顾及百姓生活境况的时候,特别是百姓生活痛苦不堪时,君王的娱乐活动只会使之更怨声载道。孟子所谓的同乐,不是说君王要跟百姓一同欣赏音乐(或一同打猎),而是说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那么,百姓必然以君王之乐为乐,以君王之忧为忧。王鼓乐、田猎3.板书(独乐) 民疾首蹙(同乐) 民欣欣然喜与民同乐4.全班齐读课文设计意图:感知主旨,增强语感。小结:与民同乐,也即与民同忧。上古圣王看到百姓吃不饱,就好像自己挨饿;看到百姓穿不暖,就好像自己受冻。与百姓一条心,体会百姓的感受,国家才可能太平昌盛。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果真的以百姓之乐为乐,以百姓之忧为忧,恐怕人们也用不着再向他提更高的要求了。第二课时一、 导入 60分的第一名 小孩子放学了,一进门跟妈妈说,“今天考试”。“你考几分啊”?“六十分”。“啪”一巴掌,小孩一边哭一边说,“全班只有一个人及格”。“你得了,你还有话说”?“啪”又是一巴掌。小孩真倒霉,不过也怪他不会讲话,如果他换个次序,一进门先跟妈妈说,“今天考试好难哦,全班都不及格,只有一个人及格”。“谁啊”?“我”。“几分啊”?“六十分”,你说就说的话是一样的,效果差很多啊。就算他妈妈还是觉得分数少才六十分,也不至于一巴掌啊,搞不好后来想想孩子其实拿了第一名耶,还嘉奖一番呢。二、探究孟子论辩艺术 缩写:孟子见齐王: 孟子见于齐王,曰“王之好乐甚,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古今之乐,一也。今王独乐,百姓举疾首蹙頞,窃为王忧之。今王与民同乐,百姓举欣然而喜,则齐国之政治毕通,王当王天下矣。”王无以对。(一)论辩艺术第一点:巧接话题,偷换概念问:请找出文中其他孟子偷换概念的地方。明确: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内容) 古之乐与今之乐(时代) 独乐与与众乐(形式) 独与与众(人数)(二)论辩艺术第二点:欲擒故纵,请君入瓮1.理解体会关注点(1)暴未有以对(2)王变乎色(3)古今一也(音乐然,道理亦然)2.总结论辩层次板书:引入话题 王好乐,甚转换话题 与众乐乐切入正题 为王言乐得出结论 与民同乐3随机请学生分角色扮演“齐宣王”与“孟子”,演绎孟子的论辩过程4.全班齐读课文用意:感受孟子的机智,增强语感。 三、总结 孟子之人,仁义机智;孟子之文,寓意深刻。孟子的“仁人之心”,激励着无数后人要有放眼万物,关照他人的大胸怀,大志向,大气魄。愿我们,秉持仁心,兼善天下。四、布置作业联系生活,自选话题,借鉴孟子的论辩技巧,写一段文字。板书设计: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引入话题 王好乐,甚转换话题 与众乐乐(悲惨景) 民疾首蹙(痛恨)切入正题 为王言乐 与民同忧乐(安乐景) 民欣欣然喜(祝祷)得出结论 与民同乐 仁爱之心,兼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