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场建设项目建设条件.doc
公共体育场建设项目建设条件1.1地点与地理位置*县地处*省东部,*市西南部,东临*县、*区,西接*县,南界*市*县、崆峒区,北靠*。界于北纬3527至3616,东经10644至10736之间。南北长91.24公里,东西宽78.3公里,土地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69万亩。项目建设用地系政府无偿划拨,地点位于*县县城西区,场地北侧为西新街,东侧为排洪渠,南侧为滨河路。场地占地面积99767.17平方米。1.2场址条件1、地形、地貌条件*县位于*省*市西部、六盘山东麓。东接*区、*县,南邻*市崆峒区、*县,西与*县相邻。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层厚度125220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地形西高东低。区域内未发现断裂构造。本工程位于*县城西开发区内。工程拟建场地为茹河北岸一级阶地,场地及四周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2、气候与气象*县年平均气温为8.3,最高气温为35.30,最低气温-22.60。年平均降水量为552.1mm,最低319.9mm,降水量分布不均匀,5-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左右,最大日降水量148.2mm,最大时降水量41.8mm,10分钟最大暴雨量17.2mm,年平均蒸发量1461.6mm,年平均日照时数2449小时,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0m/s,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最大冻土深度为82cm。3、工程地质条件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市*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0.10g;设计分组为第三组。从场地土的性质初步判定,为中硬场地土。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持力层无饱和粉土或粉砂层且不会产生地震液化现象。由于时间紧迫,本项目未作地勘报告,参照*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综合教学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知: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分布较均一,复杂程度一般,自上而下主要由耕土、黄土状粉质粘土、中砂层构成。分述如下:层:耕土(Q4el)层厚1.001.30m, 浅黄,稍湿,松散,主要为黄土状粉土,土质不均匀,含有树根等植物根系。层:黄土状粉质粘土(Q4al)层厚5.906.30m,浅黄色;稍密,稍湿。孔隙发育强烈。具针孔、大孔、虫孔结构,虫孔内含粘土颗粒;有柱状节理,白色钙质物,沿节理面呈斑状分布;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光泽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风积成因。全场分布。层:黄土状粉质粘土(Q3al+pl)层厚2.803.30m,黄褐色;稍密,稍湿。孔隙发育强烈,具针孔、大孔结构;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光泽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属水流冲积形成。全场分布。层:黄土状粉质粘土(Q3pl)层厚1.9010.10m,暗黄色;稍密,稍湿。孔隙发育微弱,稍密,略具针孔、大孔结构;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光泽度中等,无摇振反应底部含水量较大。风积成因。全场分布。层:中砂(Z)揭露层厚1.902.10m,杂色;稍密中密,稍湿。级配较均,颗粒基本分散,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约占全重的55%;母岩成分以石英、石灰岩,片麻岩,云母为主,局部分布。依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该场地湿陷程度不均匀,该场地综合评价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级,湿陷程度严重,湿陷性土层最大下限深度按18.10m考虑。类,为可进行工程建设的一般地段。1.2.4 环境条件周边环境条件良好,符合*县公共体育场建设条件。本项目场址西街滨河路,南临永泉路,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电力条件本建设项目的用电已与*县电力供应主干线相接,学校现安装有650KVA变压器1台,供电方便,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后的电力需要。2、供水条件本建设项目的供水从北侧西新街的市政给水管道上接入,供水压力为0.30Mpa,水量、水压能够满足建设工程需要。3、采暖条件该项目采暖由*县县城集中供热站供暖,该项目完成后完全能保障项目建成后的供暖性能要求。4、排水条件场地内雨水由雨水箅子收集后经雨水管道排入西侧市政排水管道。5、施工条件对本项目建设施工不会对周边环境构成永久性负面影响,建设区北临西新街,交通便利,便于项目施工建设。项目所用砂、石、原木等材料可在当地就近采撷,其材质状况良好,完全可以满足本项目的建设。钢材、水泥等建材可从*市建材市场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