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

    • 资源ID:4305602       资源大小:277.50K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

    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目 录1 总则61.1编制目的61.2 编制依据61.3适用范围61.4预案体系71.5工作原则81.6事件分级82六安市基本情况及环境风险源分析92.1六安市概况92.1.1行政区划92.1.2自然环境概况92.1.3社会经济概况122.3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及其风险特性142.3.1突发环境事件类型142.3.2各类环境风险事件引发因素及后果分析143组织机构与职责213.1应急组织机构213.2应急组织机构成员213.3职责214预防预警机制264.1信息监测264.2预防工作264.3预警发布274.4预警行动274.5预警支持系统285应急处置285.1先期处置285.2扩大应急处置措施285.3应急处置措施295.3.1突发水污染事件295.3.2突发大气污染事件315.3.3土壤污染事件335.3.4放射源泄漏污染事件355.4应急监测355.4.1监测组织355.4.2监测方式355.5应急物资储备365.6应急物资征用366应急响应376.1应急响应程序376.2分级响应机制376.3信息报送与处理386.3.1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386.3.2突发环境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396.4指挥和协调416.4.1指挥和协调机制416.4.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426.5信息发布426.6应急终止426.6.1解除应急的条件426.6.2应急解除的程序437善后工作437.1善后处置437.2社会救助437.3后果评估448应急保障448.1通信保障448.2装备保障448.3队伍保障448.4交通运输保障458.5资金保障458.6技术保障459监督管理459.1预案演练469.2宣传和培训469.3奖励和责任469.4事故调查4610附则4710.1 名词术语4710.2预案管理与更新4810.3预案解释部门4810.4预案实施时间48 5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进一步建立健全六安市人民政府突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以下简称“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快速、科学地进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和社会影响,确保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因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由危险化学品泄漏、废水事故排放、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事故排放、水体富营养化等事件引发的水环境污染事件,包括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造成的污染饮用水源事件,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以及因自然灾害和人为投毒而造成的污染饮用水源的事件。(2)由危险化学品燃烧(或爆炸)、工矿企业废气事故排放、大型建筑工地扬尘等事件引发的大气环境污染事件; (3)由危险化学品泄漏、废水事故排放、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事故排放、自然灾害等事件引发的土壤污染事件; (4)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 (5)放射源因管理不当、遗失或被盗等原因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人群健康的事件。 1.4预案体系 构建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各有关部门负责制定本系统的相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市应急管理局备案。 (2)各县(区)及工业园区根据应急工作实际设置相应指挥机构,应急预案以各县(区)及工业园区红头文件的形式公布,报市生态环境局备案。 (3)企事业单位制定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存在环境风险源的重点单位,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市生态环境局和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主管部门备案。重点单位名单由市生态环境局确定并实施动态管理。对六安市范围内可能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新建项目,在环评阶段应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市生态环境局审核备案。 1.5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宣传普及环境污染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环境污染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告。 (2)属地负责。发生突发事件由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各县(区)及工业园区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3)分级控制。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危害情况,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四个等级进行预警,并实施分级控制。突发环境事件时,启动相应级别的处置方案。 (4)快速反应。建立预警和环境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财力、物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处理、善后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启动应急预案。 (5)有效应对。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种类,环境危险源理化性质,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迅速采取相应对策,及时准确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6)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预警机制、应急响应、善后工作等实行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1.6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预警信号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详见附件1。 2六安市基本情况及环境风险源分析 2.1六安市概况 2.1.1行政区划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四县和金安、裕安、叶集三区,设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全市130个乡镇、8个街道、106个城市社区、245个农村社区,1831个行政村。总面积15451平方公里,居全省第一。总人口580.5万人,居全省第五。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7%,以回族居多。 2.1.2自然环境概况 (1)地理位置六安地区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东邻省城合肥市和巢湖市;南接安庆市和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河南省商城、固始毗连;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市隔河相望。东起舒城县舒三乡的太平村、西至金寨县西河乡余家湾,宽176公里;南自霍山县太平乡的挂龙尖、北至霍邱县朱港,长179公里。(2)地貌六安大地构造位置,隶属秦岭褶皱系(东端)和中朝准地台(南缘)两个级构造单元,自南向北跨武当淮阳隆起、北秦岭褶皱带和华北断坳三个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则为大别山复背斜、佛子岭复向斜、合肥六安凹陷等次级构造单元。六安位于大别山北坡面向淮北平原的斜面上,西南高,东北低,由南向北呈阶梯状分布,大体分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四个类型。六安地区的山脉,均属大别山脉及其支脉。大别山脉自鄂、豫、皖三省交界的棋盘山入境,为长江、淮河分水岭,将全市分为长江、淮河两个流域。境内山脉分为两段:一是西南段,历史上称为皖山;二是东段,历史上称霍山,也称淮阳山脉。(3)气候、气象六安地区地处北亚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季风显著,雨量适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光、热、水配合良好。但由于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暖冷气流交会频繁,年际间季风强弱程度不同,进退早迟不一,因而造成气候多变,常受水、旱灾害的威胁。气温: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l4.615.6,白东北向西南随地势抬高而递减。地温:平均地面温度自北向南在1819,均高于平均气温。与平均气温具有同样特点,7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无霜期:全市无霜期平均为211228天,初霜出现在11月2日至ll日,北部地区早于南部地区;终霜在3月27日至4月3日,南部地区早于北部地区。山区无霜期较短,海拔500米以上仅有190天左右。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9602330小时,沿淮地区最多,六安为2256小时;金寨、霍山两县中山区,日照时间短,全年只2000小时。全市年日照百分率在46.052.8%,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全市年太阳辐射总量在109.7124.5千卡/厘米,地区分布是北多南少,平原多山区少,季节分布是夏季多、冬季少。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600毫米,具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夏春季多、冬秋季少以及年际间降水悬殊过大等特点。蒸发:全市年平均蒸发量13001500毫米,从西南向东北递增。西南山区,蒸发量与降水量基本相等,或降雨量略多于蒸发量。风向、风速:全市风向,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是风向转换季节,全年最多风向为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23.4米/秒;中部地区年平均风速为1.72.5米/秒;西南部霍山、金寨山区、沙谷盆地,年平均风速为1.31.6米/秒。全年各月以静风为多。(4)水文情况 河流:六安市河流隶属于两个流域,即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其中一级支流7条,二级支流21条。境内流域面积在1001000km2之间的河流有40条,10003000km2之间的河流8条,5000km2以上的河流1条。全市平均河网密度0.14km/km2。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由六安市霍邱县临水镇入境,于寿县郝家圩出境,流经六安市河道长达125km,约占淮河总长度的12.5%。主要支流有:淠河、史河、汲河、沣河、东淝河;长江在六安市境内主要支流有:杭埠河、丰乐河。湖泊:六安市域内较大湖泊有城西湖和城东湖,均位于淮河一级支流的下游入淮口附近。水库:六安市境内的大型水库主要为梅山水库、白莲崖水库、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和龙河口水库6个。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本区地下水类型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淠河等河流沿岸两侧;碎屑岩类空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中南部丘陵;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南部低山区。地下水补、径、排特征表现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直接补给地下水,补给受岩性和降水强度以及降水过程影响,河谷地带补给较快,低山丘陵区补给较慢。本区地下水径流方向分为两个方向:淮河流域为南-北向,长江流域为南西-北东向。由于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的不同,河谷地带径流较快,低山丘陵区径流较慢。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天然蒸发排泄,次为居民开采地下水。 2.1.3社会经济概况 交通方面:六安依山襟淮,承东接西,区位优越。东与省会合肥市相连,南与安庆市接壤,西与信阳市毗邻,北接淮南市、阜阳市。贯淮淠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沿淮经济区的中心城市。312、206、105等3条国道,宁西、合九、阜六及沪汉蓉快速铁路通道等4条铁路,沪陕、沪蓉、济广、合阜、合安等5条高速公路纵横全境,距新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半个小时车程,被国家交通部确立为陆路交通运输枢纽城市。矿藏方面:主要矿藏有有铁、钼等,其中霍邱铁矿探明储量20亿吨以上,远景储量30亿吨,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金寨钼矿探明储量220万吨以上,开采潜在价值达1万亿元。 工业方面:主导产业为铁矿冶金、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服装轻纺、能源电力、建筑建材等,形成了与本地资源开发相适应和配套的工业体系。 农业方面:六安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盛产110多种名特优稀农副产品,粮、油、麻、栗、茶、茧、肉、禽、水产等农副产品产量居安徽省前列。2.2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分析 对六安市行政所辖区域内所有涉及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包括工矿企业、大型建筑工地、交通主干线以及六安市范围内涉及的其他具有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 对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18年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版)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中的附录B,对六安市区域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企事业单位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根据调查结果,对六安市范围内的环境风险源涉及危险化学品、废水、废气、危险废物、辐射源等风险源的具体分布情况分析如下: (1)涉及危险化学品。市内涉及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酸类、碱类、工业气体、燃气、油类物质、毒性物质等。 (2)涉及危险废物。目前,六安市内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包括电镀污泥、有毒工业废渣、废矿物油、医疗废物等。 (3)涉及废水。六安市境内涉及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中生活污水产生于各个社区居民集中区和企业生活区,现由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工业废水为各生产企业产生,主要污染因子为SS、重金属、酸、碱等,经企业污水处理站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4)涉及废气。区域内产生扬尘的企业主要为大型建筑工地,污染因子包括PM10、PM2.5。其他大气污染源以生产型企业产生为主,产生的废气污染因子有PM10、酸雾等。 (5)涉及放射源。目前,市区域内涉及放射源储存及使用的企业均已办理相关手续,其中使用类放射源1家(安徽华晶新材料有限公司)、使用类放射源1家(安徽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使用类放射源2家(六安市人民医院和六安市中医院),其他均为使用类和类放射源企业。 2.3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及其风险特性 2.3.1突发环境事件类型 根据对六安市范围内环境风险源的调查和风险分析结果,目前存在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包括:突发水污染事件、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突发土壤污染事件、辐射污染事件。 2.3.2各类环境风险事件引发因素及后果分析 2.3.2.1 水污染事件引发因素及后果分析 (1)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辖区域范围内企业贮存的主要危险化学品包括酸类、碱类、工业用油、医疗废物等物质,在使用、贮存、交通运输过程中因操作失误、管理不当、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一旦处理不当致使有毒有害泄漏物进入水体,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辖区内有加油站、液化气配送站、工业企业生产用油库等涉及油类物质贮存的场所和设施,一旦加油站储罐、液化气储罐、企业油品储存设备发生破裂或运输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油类物质泄漏,随地势流入地表水体,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尤其是对饮用水源地,其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油类物质进入水体后会形成一层厚厚的油膜。油膜降低了光的通透性及水气交换能力,从而减少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水生生物窒息而死,油类中的有害物质还可通过食物链最终富集在人体,从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火灾、爆炸:当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如液化气、油类等)发生火灾爆炸事件时,处置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大量消防废液,一旦消防废液进入地表水体,废液中的有毒有害或油类物质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2)废水事故排放 工业废水:辖区内企业类型众多,其中占比较大的是装备制造业、医药、电子和建材行业,该类废水的主要污染特征包括SS高、酸性或碱性强、重金属离子种类多、有机物浓度高等。一旦工业废水发生事故外排进入周边地表水体,可造成周边区域水体受到污染;污染物质还可能经地表径流或地下暗流的转运作用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其危害后果及严重程度随排放物质的种类和排放数量的不同而变化。部分具有毒性的污染物,会给水生生物带来灭顶之灾,一旦污染物进入饮用水水源地,将会对人群、动物健康乃至后代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共有14家)进行处理,当突发停电、设施故障、操作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厂外水体,将对受纳水体水质造成污染,甚至形成跨区域污染事件。 医疗废水:医疗机构产生的污水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其中一些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对人的健康有较大危害,严重的会引发各种疾病,或导致水介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事故排放。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两类。 工业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在暂存、管理、转运或处置过程中,因人为或自然不可抗力等原因发生泄漏,使废物暴露于环境中,在雨水淋溶或水体浸泡下极易溶解出有毒有害污染物质,并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或渗入地下,会对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一旦事件发生在饮用水水源地汇水区范围内时,受污染的地表径流或河水进入饮用水水源补给区或直接流入饮用水源地,会给供水服务范围区的居民健康带来威胁。 矿山尾矿库溃坝造成尾矿砂下泄,淹没下游农田、破坏农作物、阻塞河沟,造成地表水污染,还可能对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与日俱增,若清运不及时,大量堆积的垃圾可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其渗滤液或雨水淋溶液随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或深入地下,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垃圾清运过程中垃圾的散落进入水体也会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特别在饮用水水源地汇水区范围内的居住区,一旦大量散落垃圾污染饮用水水源地,会诱发各种疾病,给人群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排入封闭或半封闭湖库,在春秋季节温度适宜时,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爆发式繁殖,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死去的藻类和生物又会在水内进行氧化作用,这时水体也会变得很臭,水资源也会被污染的不可再用。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2.3.2.2大气污染事件引发因素及后果分析 (1)危险化学品燃烧(或爆炸)。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贮运过程中受高温、撞击、电火花等因素作用,达到着火点易发生燃烧或引发爆炸事件,会出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以烟气的方式扩散到空气中,会对事发地下风向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危化品燃烧产生的副产物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产物-剧毒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成分非常复杂,对动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PAN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染物。人和动物受到主要伤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植物受到臭氧的损害,开始时表皮褪色,呈蜡质状,经过一段时间后色素发生变化,叶片上出现红褐色斑点。PAN使叶子背面呈银灰色或古铜色,影响植物的生长,降低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2)大型建筑工地扬尘。建筑施工空气污染一般是粒状污染物,也就是所谓的“扬尘”。施工中产生扬尘的环节包括:基坑开挖阶段,机械挖土时会造成尘土飞扬;护壁喷锚阶段,喷锚会造成严重的泥浆颗粒物;模板制作阶段,电锯切割会产生大量木屑;混凝土打磨阶段;楼层清理阶段;油漆工程阶段等。因监管不力、防控措施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大面积扬尘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 建筑工程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从宏观角度考虑,空气污染的影响广泛而深远,例如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雾霾,施工扬尘污染是形成城市雾霾天气的最大因素之一。雾霾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进入人体呼吸道深处和肺部,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接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雾霾天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间接导致环境污染事件。 (3)工矿企业废气事故排放。辖区内有多家机械装备制造、电子、建材企业,产生的废气种类主要包括烟(粉)尘、酸雾等,若此类企业的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将会有大量气体排出。烟(粉)尘中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会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进入人体呼吸道深处和肺部,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影响周围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若侵入到肺组织或淋巴结,可引起尘肺。酸雾进入大气后,还会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导致土壤酸化,危害植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减产。 2.3.2.3土壤污染事件引发因素及后果分析 (1)危险化学品泄漏。辖区内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包括酸类、碱类、工业用油、燃油等物质,在使用、贮存、运输过程中因操作失误、管理不当、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危险化学品泄漏,一旦处理不当致使有毒有害泄漏物进入土壤,会被土壤所吸附,对土壤造成污染。 危险化学品中的有毒物质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造成伤害,破坏土壤中的微生态,降低土壤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且危险化学品中的酸、碱、盐类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导致土壤酸化、碱化、板结,影响植物根系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生物的累积作用,许多有毒有机物和重金属会在植物体内富集,最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不易被降解,容易导致土壤缺氧,对植物生长危害很大。 (2)废水事故排放。工业废水成分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外排流经周边裸露地表或通过缝隙渗入地下,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酸、碱等有毒有害成分会被土壤吸附,影响土质和土壤结构,导致土壤的降解功能下降,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事故排放。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两类。工业固体废物由产生单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转运或综合利用,或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至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卫生填埋或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但工业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露天堆存或管理处置不当时,在雨水淋溶或水体浸泡下极易溶解出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毒有害有机物、油类等,会对周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清运不及时的生活垃圾可产生有毒有害渗滤液,渗滤液中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病原菌等,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极易造成周边土壤、水体的污染。 2.3.2.4辐射污染事件引发因素及后果分析 辖区内有不同类型的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涉及工业辐照、工业探伤、医学治疗、检测仪等仪器设备,该类设备配有放射源,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某种无法预料的事故,如:辐射泄漏、放射源丢失等。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放射性射线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应急组织机构 建立健全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简称“应急指挥部”)是在六安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专门负责应急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工作的领导机构,为非常设机构,事件发生时自动成立。 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人民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担任,下设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兼任。 应急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医学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舆论宣传组、社会维稳组及专家技术组等共9个应急工作组。 3.2应急组织机构成员 六安市应急组织机构成员以市直相关职能部门为主,应急组织机构成员单位及主要职责详见附件2。 3.3职责 (1)应急指挥部职责 指挥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人民政府联系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应急指挥部贯彻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省、市有关环境污染应急工作指示和要求,并具备以下职责: 建立和完善环境应急预警机制,组织编制和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部署全市环境应急工作的公众宣传和教育,统一发布环境预警信息,指导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的发布; 负责事故应急的日常准备协调工作,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事故应急的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根据报警信息和现场情况初步判断环境事件等级,决定启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负责指挥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 负责事故应急行动期间发布命令、批示,负责应急救援行动的总体协调。 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市人民政府和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报告有关突发环境事件以及应急处理情况。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范围跨县级行政区的,应急指挥部负责与受影响区域的县级人民政府沟通协调,对接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办公室职责 主 任: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副主任:市生态环境局分管副局长应急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检查、落实应急物资、器材和装备的储备,并监督日常管理工作;了解掌握全市环境污染源的种类、性质、规模、分布及流向情况,汇总风险源分布及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建立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系统;负责接受突发环境事件报警信息及环境事件信息的报告、传递;有计划的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并向企业、居民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的特性、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资料。 (3)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根据突发事故应急响应与处置工作的需要,设立9个应急救援响应小组,分别是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应急监测组、医学救援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舆论宣传组、社会维稳组及专家技术组。各小组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应急响应与处置要求,履行相应的职责。各组成员单位及职责分别如下: 综合协调组组长单位:市应急管理局成员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及其下属相关单位主要职责:对有关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报告,及时传达市委、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指示和领导批示,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协调调配救援人员、物资、设备器材等;联络各应急小组并根据应急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命令,迅速及时地联络救援力量。 应急处置组组长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成员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六安军分区、武警六安市支队、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相关工业园区管委会 。主要职责:对引发环境事件原因进行调查和对事故责任的认定,制定处置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等。 应急监测组组长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成员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市气象局、供水单位。主要职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及时向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报告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结果等情况。 医学救援组组长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员单位:市民政局、六安市人民医院、六安市中医院、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及县区人民医院。主要职责: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对伤员实施救治,对现场进行防疫处理等。 治安警戒组组长单位:市公安局、属地乡镇人民政府 成员单位:市教体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六安军分区、武警六安市支队。主要职责:迅速对事件灾难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实行交通管制,维护事故灾难现场交通秩序,保障道路畅通;负责事故灾难现场群众的防护指导,引导群众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组织好特殊人群(如学生)的疏散安置,维护安全区域内的稳定和治安等。 后勤保障组组长单位:市财政局 成员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 主要职责:落实应急物资、应急通信、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生活方面的保障措施。 舆论宣传组组长单位:市委宣传部 主要职责:统一组织有关新闻单位及时报道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等。 社会维稳组组长单位:市委政法委员会 成员单位:市公安局、市信访局 主要职责:负责对伤亡人员家属的接待、安抚和慰问工作及伤亡人员善后事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消除不稳定因素等。 专家技术组组长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成员:有关专家 主要职责:组织有关专家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等。 (4)成员单位职责。各成员单位要同时按照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突发环境事件预测、预警、报警、处置、终止、善后等环境的相应应急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职责详见附件2。 4预防预警机制 4.1信息监测 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机构中各小组相关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六安市内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市外、有可能对我市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传报。 有关部门负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 (1)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由市生态环境局总体负责,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负责协助处理涉及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相关信息; (2)农业、林地等生态环境破坏事件的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统计分析工作由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林业局负责。 4.2预防工作 有关类别环境事件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各自类别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的污染源和危险物的普查工作,掌握、筛选和确定对环境构成危害的重点污染源,对居民集中区、江河流域沿岸及水源地上游污染事故隐患企业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和意见,加强管辖区域范围内重点潜在环境污染风险源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开展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风险评估管理及应急技术的科学研究,组织环保事故防范和处置的宣传教育,建立第一时间获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有关渠道。 4.3预警发布 (1)预警级别: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四个级别,即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级)、重大环境事件(级)、较大环境事件(级)和一般环境事件(级);预警级别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级共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2)预警发布程序:根据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分为三个层次发布,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升级、降级或解除。预警发布程序为: 一般(级、蓝色)环境事件由应急指挥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 较大(级、黄色)环境事件由市人民政府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在本行政区域内发布; 重大(级、橙色)和特别重大(级、红色)环境事件由六安市人民政府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及安徽省人民政府后,由安徽省人民政府统一发布。 4.4预警行动 进入预警状态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下列措施: (1)发布预警公告; (2)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转移、撤离、疏散并妥善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 (4)指令各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按规定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5)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环境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4.5预警支持系统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建立本管辖区域内重点污染源排污强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 5应急处置 5.1先期处置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得到核实后,在尚未确定突发环境事件级别之前,由事发单位负责先期处置。先期处置可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必要时实施紧急疏散; (2)调配区域内的应急资源用于应急处置; (3)尽快组织开展应急监测,标定污染物性质、浓度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4)波及其他乡镇和街道,要及时相互通报;波及邻县区的,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相互通报。 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应急指挥部尽快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并按照本预案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5.2扩大应急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应急处置措施基础上,根据事发单位和市生态环境局报告情况,达到一般(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本预案,采取进一步措施进行处理。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2)发布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 (3)尽快开展应急监测,标定污染物性质、浓度及可能影响的范围; (4)对事发区域做出具体行动指示,责成市直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5)派出现场工作组和专家组。 (6)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和发展态势,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到现场指挥; (7)向市生态环境局报告应急处置的相关情况,必要时由市人民政府请求省级有关部门给予支持; (8)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指示或批示。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达到较大(级)、重大(级)或特别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条件或事件已得到控制的,市人民政府在按照本预案进行处置的同时,逐级报请启动或解除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5.3应急处置措施 5.3.1突发水污染事件 (1)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事件时,大量含有毒有害污染物排入水体,由应急处置组相关单位负责事故救援,采取向泄漏区投放吸附剂、中和剂、围油索,投放沙袋围堵消防废液等措施进行应急处置; 警戒疏散组相关单位负责组织周围居民、学生及教职工进行疏散并建立隔离区,及时清除路障,对事故发生地主要交通干线实行交通管制; 医学救援组负责事故伤员、中毒人员的救治; 应急监测组对现场地表水、地下水进行取样监测; 事故可能危及饮用水源地时,立即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请求支援。以市人民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市直各有关部门配合。 后勤保障组相关单位负责协调应急物资的供应。如泄漏区域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由市消防救援支队协助市水利局负责对影响区域内居民进行饮用水供应。 社会维稳组相关单位负责受灾人员的安抚、善后和维稳工作。 (2)废水事故排放。由应急处置组负责事故救援,对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生产废水,市生态环境局及时通知污水处理厂排放的生产废水(或医疗废水)类型、提出强化处理的建议措施,要求污水处理厂加强对进出厂水质的监测频率直至应急响应结束。 应急监测组对溢流现场及附近地下水、地表水进行取样监测,根据水体受污染情况通知水务部门协调支流或下游水库调节流量,及时通知河流下游区域注意人畜饮水安全。 后勤保障组相关单位负责协调应急物资的供应和受灾人员的安抚、善后工作。如下游区域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由市消防救援支队协助市水利局负责对影响区

    注意事项

    本文(六安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