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思妇闺怨专项训练.docx

    • 资源ID:4309011       资源大小:38.2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思妇闺怨专项训练.docx

    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思妇闺怨专项训练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 鹧鸪天 元好问(金朝)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注西园:原指铜雀园,三国魏曹植置之,以招文士,这里指文士雅集的庭园。相思树:典出东晋干宝搜神记,后以此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候馆灯昏雨送凉”既点明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也渲染了氛围,体现了传统的诗词开头方式。B. “今夜还如昨夜长”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受着相思的煎熬,故觉夜长;二是夜夜相思,不止一天了。C. 结尾两句意为将像梅花那样熬过寒冬,迎来海棠开放的春天,在自我宽慰中,希望与悲感交织。D. 这首词以闺中女子的视角展开,侧重展现其所见所思,用词绮靡甜腻,语言含蓄绮丽,富有表现力。【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这类综合考查诗歌的题目,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解答】D“用词绮靡甜腻,语言含蓄绮丽”错,本词质朴清纯,用词平实,不事雕琢。故D错。ABC正确。故选D。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8小题,共80.0分)2.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注】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荣:犹“花”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答案】“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诗歌中物常用来象征人,分析时也要由物及人先指出“奇树”的特点,“绿叶发华滋”是关键,可结合结合主注释理解。然后分析人物的形象,诗人始终暗用比兴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思,别等是关键。“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感情,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行路难五首(其三)贺兰进明君不见荒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娥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答案】第一问: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对征人的思念。第二问:抓住细节描写来抒情,写女主人公“下泪”,借此表现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的寂寞和对征人的思念;借表达上的层层递进来抒情,借助“自然”与“况复”这两个词语,将凄楚悲凉之情推向高潮;以“乌夜啼”烘托女主人公的孤枕难眠之悲,使其悲痛之情更具感染力。【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把握诗歌情感及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考生需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如诗歌题目,借以判定诗歌类别,把握诗歌情感;又如作者信息,借以知人论世;再如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典故及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重点词句;也包括命题人添加的注释、题干和选项等重要信息。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合理推断,得出情感。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细读本诗,第一问,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结尾两句中的“独宿”“泪”等关键词即可得出答案。“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独宿:独自夜宿。自然:理所当然,犹当然。堪:能,可以,足以使人,勉强承受。下泪:落下泪水。何况又时常听闻乌鸦夜晚啼叫。表达了一种孤独哀伤的心境。结合这一句的上一句“荡子从军事征战,娥眉婵娟守空闺”可以看出表达了孤独离别之苦。第二问,需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去考虑,也可从典型意象表达典型情感的角度去考虑,还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考虑。如写女主人公“下泪”的细节描写来抒情;借助“自然”与“况复”这两个词语,将凄楚悲凉之情推向高潮;以“乌夜啼”这个夜晚特定的时间来表现女主人公孤独凄凉的心境。4.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注释:选自诗经卫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朅(qi):英武高大。桀:同“杰”。殳(sh):古兵器。适:悦。容,修饰容貌。谁适为容,即谁悦为容,修饰容貌是为了取悦谁呢?其雨,希望下雨。杲(go):明亮的样子。谖(xun)草:萱草,忘忧草。背:通北,此指北堂。痗(mi):忧思成病。伯兮的后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 _【答案】第二章:因丈夫出征无心梳妆打扮,不再顾及自己的外在形象。第三章:盼望丈夫回家,就像盼望天下雨一样艰难,甘心因思念而头痛。第四章:思念日深而导致忧思成病,甚至想借忘忧草来排遣内心的痛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形象的把握、情感的赏析综合能力。这类试题要先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注意把握人物的形象及情感。本题题干问的是:诗歌的后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结合诗句内容概括作答。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以及冲突的辗转递升,既脉络清晰,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5.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写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写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答: _【答案】(1)B(2)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或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儿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悲苦,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诗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愁怨心情。【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解答】B“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错,金诗塑造了一个纯真娇憨、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抒情手法的能力。抒情手法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种。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金诗借事抒情,刘诗借景抒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商妇吟 林景熙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注】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在杨琏真迦发掘宋陵时,他化妆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箩中,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杨琏真迦发陵事在公元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距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佑二年)元兵攻占临安,宋恭帝被俘正好十年。“十年音信隔”一句应写在收葬陵骨前后。寒蛩:深秋的蟋蟀。知不足斋丛书本霁山先生集商妇吟下注云:“此篇以商妇自比而寓思君之意。”请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该注解的理解。【答案】此诗是有所寄托而作,借商妇思念良人来表达诗人在宋亡之后依然不忘故主的忠心。前四句专述思念,一二句借良人出海在外音讯全无,表达对于君王的挂念。中间六句兼写别时和归期,分别之时的依依不舍,分别之后的思念和渴望团聚的迫切心情,从中体现出作者的思君之意、忠君之志。末四句以寒蛩、青灯、孤帏作为思妇的伴侣,可见她独处之孤寂和守节之坚贞,从而表达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决心和对宋朝君主的耿耿忠心。这样构思,把政治色彩浓郁的内容用人情味十足的形式表达出来,产生较强的感染力。7.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祝英台近晚春辛弃疾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宝钗分:前人每以分为两股的钗作为别时留赠之物。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 _ 和 _ 的手法来表达闺中女子的思想感情。这首词的下片表达感情细腻委婉,请简要分析。【答案】【小题1】用典【小题2】借景抒情【解析】(1)首先阅读上片,然后结合注释以及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前三句,写的是送别时的图景,结合注释便知使用了典故,再结合特定意象“烟柳”和关键词“暗”理解离别时的情感;后几句写的是送别后的场景,描绘了一幅南浦烟柳黯淡,一片凄迷,连朝风雨,则芳菲都歇,黄莺不住啼叫的凄凉景象,结合“风雨”“断肠”等词理解诗中情感,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的孤寂愁苦。 (2)首先阅读下片,从手法入手分析,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下片主要在写闺中女子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从“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看,“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取下又簪上,簪上又取下,不知数过了多少遍,是细节描写,表现出女子的痴情;下片既写到了现实,又写到了梦境,所以是虚实结合,“哽咽梦中语”写出了少妇的内心满腹痴情怨语。 答案:(1)用典借景抒情 (2)下片运用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的手法细腻委婉地表达了人物的情感。一个“觑”字,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女子数花瓣卜归期。一瓣一瓣数过了,戴到头上,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从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心酸,充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最后以女子的哽咽梦呓作结,借无理责问表达至深情感。 译文: 在桃叶渡口,我们分钗别离,南浦烟柳黯淡,一片凄迷。从此,我最怕登楼,在十日九风雨的天气。黄莺不住地呜叫,催落飞红满天,也没有人去理会!更不用说去劝劝黄莺:别再啼! 看着鬓边戴的花,取下来仔细端详,用花瓣推算归期。刚戴到头上,又取下重新数一数,这样才心里满意。昏暗的灯光下,还记得梦中哽咽自语:是春天把愁给人带来,春天不知回到哪里,为什么不把愁也带去? 赏析: 此词写作时间无确考。黄苏蓼园词选说是“借闺怨以抒其志”,是可信的。一般认为辛弃疾翼琴词的主要风格是豪放,而这首词表现了另一种委婉。沈谦填词杂说谓“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故自来用此词说明辛词风格的非一。 起调两个三字句,点明分别的地点,是追忆语。“宝钗”、“桃叶”,用了两个典实,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给词着了一层艳彩。分钗赠别,古所习见。自居易长恨歌有句:“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桃叶渡”,原指因晋王献之送别其妾桃叶而得名的一个渡口,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这里是借指,亦以暗示送别的人。“烟柳”句,点明时序的变化。春色已晚,而人尚未归。别离日久,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三句中连用了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最后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自从与亲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横雨狂风,乱红离披,为此怕上层楼,不忍心再目睹那场景。“怕上”两句紧承“烟柳”句而来。三春即逝,更着以连朝风雨,则芳菲都歇,自可想见。但教人肠断的事,尚不在落红片片;而在此凄清时候,无人与共。但词人并不这么直写,而说“片片飞红“都无人管”;芳菲已歇,莺声不住,更无人能劝。萧瑟江关,情何以堪。语极委婉、缠绵,亦以见其人之值得怀念、追慕。故接着便有“断肠”两句和“更谁”两句。“怕上层楼”,最怕的便在这里。这是从心理上写,层次分明,而又一层深似一层伤心春去,片片落红乱飞,都无人管束得住,用一个“都”字对“无人”作了强调。江南三月,群莺乱飞,人们感到莺啼预示春将归去。所以寇准说“春色将阑,莺声渐老”(踏莎行)。更有谁能来劝止喻示春去的莺声呢?“都无人管”与“更谁劝”,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由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转为描摹情态。其意虽转,但其情却与上阕接连不断。换头转写动作。偷视鬓边,把插入发髻的花,取来占卜行人归家的日子。“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维妙维肖。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取下又簪上,簪上又取下,不知数过了多少遍。“试把”两句是觑的结果,动作虽小,极富特色。“飞红垂尽”莺声不止,春归之势不可阻拦,怀人之情如何表达。鬓边的花使她萌发了一丝侥幸的念头:数花瓣卜归期。明知占卜并不可信,却又“才簪又重数”。一瓣一瓣数过了,戴上去,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重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觉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少妇的痴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静,接着深入一笔,以梦呓作结。词至此,写怀远之情可说已到山重水复的境地。而作者却从时间的推移上,引出一段梦语。即以作结。赵德庄鹊桥仙句云:“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李汉老洞仙歌词云:“蓦地和春,带将归去。”稼轩此语陈鹄耆旧续闻以为“善能转换”,是于艺术上有所窥探。王君玉祝英台句:“可堪妒柳羞花,下床都懒,便瘦也教春知道。”张侃拙轩集以为辛词“欲春带愁去”,王词“欲春知道瘦”,“近世晚春词,少有比者”。不知王词乃无病之吟,而辛词则有所为而发。而其语,错杂缀来,如梦中哽咽。其人之如醉如痴,亦可概见。写别愁而至如此凄婉,说是有所托,不为无见。出之以责问,托之于梦呓更显得波谲云诡,绵邈飘忽。虽然这种责问是极其无理的,但越无理却越有情。痴者的思虑总是出自无端,而无端之思又往往发自情深不能控者。因此这恰恰是满腹痴情怨语的少妇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法。从南浦赠别,怕上层楼,花卜归期到哽咽梦中语。纡曲递转,新意迭出。上阕断肠三句,一波三折。从“飞红”到“啼莺”,从惜春到怀人,层层推进。下阕由“占卜”到“梦呓”,动作跳跃,由实转虚,表现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态。 词的上下片分别围绕着一个“怕”字和一个“愁”字写来。江山风雨,怯于登览;而知音不至,愁无可诉。昔人用词来写伤春怀远之情者,不一而足;而写得如此浓烈、深致而又如此委婉者,确不多见。如果联系作者的整个身世来理解,则一脔之尝,其味更堪咀嚼了。(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感情的能力,要从手法入手。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2、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8. 鹧鸪天 元好问(金朝)候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床。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金屋暖,玉炉香。春风都属富家郎。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注西园:原指铜雀园,三国魏曹植置之,以招文士,这里指文士雅集的庭园。相思树:典出东晋干宝搜神记,后以此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浓浓情思”是前人对此词的评价,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的。【答案】对比。“金屋暖,玉炉香”与候馆、小楼的冷清相对,将富家男女的温暖、富足的生活与主人公的孤独况味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浓浓情思”。寓情于景。“候馆”是行人寄住的旅舍,昏灯凉雨是此时与他作伴的凄凉景物。“小楼”是居人所在的闺楼,明月照床衬托出她静夜无侣的孤栖境况,表达“浓浓情思”。运用典故。运用西园、相思树等典故,表达“浓浓情思”。【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类试题经常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考查,在解答本类试题时,要在分析诗句的基础上,依次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浓浓情思”是如何表现的,要从抒情的手法上进行分析,本题采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首先用“候馆灯昏雨送凉”,用环境凄凉来表现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运用典故“相思树”,表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运用对比手法“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多情”“无情”对比;“今夜”“昨夜”对比,表现了作者浓浓的相思之情。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春宫怨杜荀鹤【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注】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早”字仿佛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被误之久。 B三、四句用幽怨的反问语气,进一步写岀了宫女欲妆又罢的心情。 C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永边采莲的欢乐情景。 D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不只是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自况。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答案】【小题1】C【小题2】【解析】(1)C“后四句写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永边采莲的欢乐情景”分析有误,回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永边采莲的欢乐情景的是最后一联,即最后两句。 (2)诗中前面四句重点写宫女的怨恨之情,说自己是因为容貌姣好被选入宫中,换来的却是孤苦寂寞,自己懒得梳妆打扮,因为没有人关注。颔联写可能由于自己不会勾心斗角以至于不受宠,俏丽的容颜不是受宠的关键。这些是宫女的“宫怨”之情。颈联由人转到写春景。“暖”是她感受到的,“鸟声碎”是她听到的,“日高花影重”是其所见。这两句写春景写得极其美好,实则使用乐景来衬哀情,大自然有“春”,有美好,而自己心中无春,衬托出一种空虚寂寞之情,此联景中含情,与前面写“宫怨”情感是一致的。最后宫女回忆起入宫以前美好欢乐的情景,也是以乐景衬哀情,更显今日之哀,宫怨之深。 答案: (1)C (2)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以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是一脉相承的。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 译文: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赏析: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像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 前两句是发端。“婵娟”,是说容貌美好。宫女之被选入宫,就因为长得好看,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因而拈出一个“误”字,慨叹“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于濆宫怨)。此刻,她正对着铜镜,顾影自怜,本想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美貌误人,又不免迟疑起来,懒得动手了。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也很细腻。这两句在平淡之中自有自然、深婉的情致。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如流水直泻,一气贯注,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思想活动。“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宫女说:“既然被皇上看中并不在于容貌的美好,那么,我再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别的方面,例如勾心斗角、献媚邀宠等。 五、六句忽然荡开,诗笔从镜前宫女一下子转到室外春景: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两句写景,似乎与前面描写宫女的笔墨不相连属,事实上,仍然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在欲妆又罢的一刻,透过帘栊,暖风送来了动听的鸟声,游目窗外,见到了“日高花影重”的景象。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 “风暖”这一联设色浓艳,诗人玉屑(卷三)把它归入“绮丽”一格。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所谓“碎”,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死寂的境界相对立;“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越溪”即若耶溪,在浙江绍兴,是当年西施浣纱的地方,这里借指宫女的家乡。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诗的后四句虽是客观的写景与叙事,然而揭开字句的帷幕,却可以听到宫女隐微而又极其伤痛的啜泣之声。 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当时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戕杀。 这首诗以“风暖”一联饮誉诗坛,就全篇而论,也是一首意境浑成的好诗。(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赏析写景诗句,分析使用的表达技巧与分析诗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感情的能力。在仔细赏析诗句的基础上作答。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第13页,共14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一个月精选冲刺试题-古代诗歌阅读内容之思妇闺怨专项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