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数学公式大全(精华版)(14页).doc
-高中理科数学公式大全(精华版)-第 14 页高中数学公式大全§01. 集合与简易逻辑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德摩根公式 3.包含关系 4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 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顶点式;(3)零点式9.真值表 非或且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 10.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都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大于不大于至少有个至多有()个小于不小于至多有个至少有()个对所有,成立存在某,不成立或且对任何,不成立存在某,成立且或 1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12.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则是充分条件.(2)必要条件:若,则是必要条件.(3)充要条件:若,且,则是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02. 函数16.函数的单调性(1)设那么上是增函数;上是减函数.(2)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果,则为减函数.17.如果函数和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也是减函数; 如果函数和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是增函数.18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19.若函数是偶函数,则;若函数是偶函数,则.20.对于函数(),恒成立,则函数的对称轴是函数; 两个函数与 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1. 若,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若,则函数为周期为的周期函数.22多项式函数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是奇函数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多项式函数是偶函数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23.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24.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2)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3)函数和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25.若将函数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将曲线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曲线的图象.26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28.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2)指数函数,.(3)对数函数,.(4)幂函数,.(5)余弦函数,正弦函数,29.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则的周期T=a;(2),或,或,30.分数指数幂 (1)(,且).(2)(,且).31根式的性质(1).(2)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 .(2) .(3).注: 若a0,p是一个无理数,则a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34.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推论 (,且,且,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2) ;(3).§03. 数 列39.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40.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4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或.§04. 三角函数44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则.(2) 若,则.(3) .4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6.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7.和角与差角公式(平方正弦公式);=(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48.二倍角公式 50.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xR及函数,xR(A,为常数,且A0,0)的周期;函数,(A,为常数,且A0,0)的周期.51.正弦定理 52.余弦定理53.面积定理(1).54.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05. 平面向量58.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1) a·b= b·a (交换律);(2)(a)·b= (a·b)=a·b= a·(b);(3)(a+b)·c= a ·c +b·c.60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b=,且b0,则ab(b0).5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b=|a|b|cos 61.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6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b=,则a+b=.(2)设a=,b=,则a-b=. (3)设A,B,则.(4)设a=,则a=.(5)设a=,b=,则a·b=.63.两向量的夹角公式(a=,b=).64.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B).65.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b=,且b0,则a|bb=a .ab(a0)a·b=0.67.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06. 不 等 式71.常用不等式:(1)(当且仅当ab时取“=”号)(2)(当且仅当ab时取“=”号)(3)(5).72.极值定理已知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时和有最小值;(2)若和是定值,则当时积有最大值.推广 已知,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最大时,最大;当最小时,最小.(2)若和是定值,则当最大时, 最小;当最小时, 最大.7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 0时,有或.76.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2)当时,§07. 直线和圆的方程77.斜率公式 78.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 ().(4)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79.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2)若,且A1、A2、B1、B2都不为零,83.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直线:).84. 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则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当与同号时,表示直线的上方的区域;当与异号时,表示直线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当与同号时,表示直线的右方的区域;当与异号时,表示直线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5. 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曲线(),则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上下两部分. 86.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0).(3)圆的参数方程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87. 圆系方程(1)过点,的圆系方程是,其中是直线的方程,是待定的系数(2)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是待定的系数(3) 过圆: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是待定的系数8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8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其中.9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91.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当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斜率为的圆的切线方程为.§08. 圆锥曲线方程92.椭圆的参数方程是.93.椭圆焦半径公式 94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在椭圆的内部.(2)点在椭圆的外部.95.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椭圆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96.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97.双曲线的内外部(1)点在双曲线的内部.(2)点在双曲线的外部.98.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100.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焦半径.过焦点弦长.101.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 P,其中 .102.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焦点的坐标为;(3)准线方程是.106.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弦端点A,由方程 消去y得到,,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 §09. 立体几何109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110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111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112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13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114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115.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数乘分配律:(ab)=ab116.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17.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存在实数使a=b三点共线.、共线且不共线且不共线.118.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共面的存在实数对,使推论 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使,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使120.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推论 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121.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和轴,e是上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点在上的射影,作B点在上的射影,则a,e=a·e122.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b则(1)ab;(2)ab;(3)a (R);(4)a·b;123.设A,B,则124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则125.夹角公式 设a,b,则cosa,b=.推论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127异面直线所成角(其中()为异面直线所成角,分别表示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128.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平面的法向量).131.二面角的平面角或(,为平面,的法向量).134.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B,则135.点到直线距离(点在直线上,直线的方向向量a=,向量b=).136.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分别是上任一点,为间的距离).137.点到平面的距离 (为平面的法向量,是经过面的一条斜线,).146.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其表面积147.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外接球的半径为.148柱体、锥体的体积(是柱体的底面积、是柱体的高).(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10. 排列组合二项定理149.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50.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51.排列数公式 =.(,N*,且)注:规定.152.排列恒等式 (1);(2);(3); (4);(5).153.组合数公式 =(N*,且).154.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2) +=.注:规定. 155.组合恒等式(1);(2);(3); 156.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161.二项式定理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1、12. 概率与统计162.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163.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164.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1A2An)=P(A1)P(A2)P(An)165.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166.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1· A2·· An)=P(A1)· P(A2)·· P(An)167.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168.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2).169.数学期望170.数学期望的性质(1).(2)若,则.(3) 若服从几何分布,且,则.171.方差172.标准差173.方差的性质(1);(2)若,则.(3) 若服从几何分布,且,则.174.方差与期望的关系175.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式中的实数,(>0)是参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178.回归直线方程 ,其中.179.相关系数 |r|1,且|r|越接近于1,相关程度越大;|r|越接近于0,相关程度越小.§14. 导 数191.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点处的导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19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1) (C为常数).(2) .(3) .(4) . (5) ;.(6) ; .193.导数的运算法则(1).(2).(3).194.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设函数在点处有导数,函数在点处的对应点U处有导数,则复合函数在点处有导数,且,或写作.196.判别是极大(小)值的方法当函数在点处连续时,(1)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大值;(2)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小值.§15. 复 数197.复数的相等198.复数的模(或绝对值)199.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2);(3);(4).201.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02.向量的垂直 非零复数,对应的向量分别是,则 的实部为零为纯虚数 (为非零实数).203.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若,则;若,则;若,它在实数集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