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游园【皂罗袍】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ppt
,游园,汤显祖,学习目标,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 2.品味戏曲语言,提高鉴赏戏曲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 “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今江西临川)。代表作: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主要情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 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剧作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过程,批判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歌颂了杜丽娘和柳梦梅追求自由爱情和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剧作,与西厢记、窦娥冤、 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游园惊梦“皂罗袍”这段唱词是本折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情绪变化。 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文体知识 从戏剧形式上看牡丹亭属于传奇。 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 (1)杂剧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相比,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影响 牡丹亭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以至“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可见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赏心乐事:晋宋时期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 谁家:哪一家。后句意为自己家的庭院花园里没有赏心乐事。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 忒:过于。韶光:大好春光。,游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皂罗袍”这段曲词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 音韵美: 一韵到底,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凋,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 对偶、对比、用典手法的运用。对偶、对比,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用典,“赏心乐事”化用晋宋时期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而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景美: 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这幅图画富于诗情画意,表达了杜丽娘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进而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情美:面对此景,少女心事如何 ? 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在这绮丽如画的游园场面里,杜丽娘年轻貌美,打扮俏丽,含情脉脉,顾影自怜。她缓缓步入花园,顿感美好的自然景色,与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自己一向辜负了韶光年华。面对着姹紫妈红的百花与断井颓垣的残景而形成的鲜明对照,她不由得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燕语莺声如此动听,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情,引起了她对年华在深闺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这巧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委曲地透露了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情画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姹紫嫣红美丽娇艳的鲜花开遍的迷人春色;断井颓垣井干涸、回填,院墙坍塌,残缺不全,一片破败的景象。“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断井颓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明媚的春光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这无限哀怨。“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姹紫嫣红”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对仗工整,语言华美。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这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正是女主人公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锦屏人”深闺中人;“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这句意是,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总评:杜丽娘出生于官宦家庭,从小受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盛开的百花,绚烂的色彩,开启了他的心扉。这段曲词细腻生动地描摹了一个少女青春萌动时的微妙心理,情真意切。,课外拓展:诗歌鉴赏之赏析诗句妙处,解题步骤 1、解读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2、抓住特点:抓住诗句写法或内容上突出的一点简析 3、点出情境: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4、整合答案:按照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 赏句类鉴赏答题模式: 描绘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表达技巧、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表达效果,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赏析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答案】(1)听到喧闹声知道洗衣女子归来,荷叶晃动知道渔舟顺水而下。 (2)未见其人先问其声。以动衬静 (3)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也写出了山民的勤劳、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