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专题说明文阅读.pptx
专题 说明性文章阅读,知识清单,(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新一代飞船 跟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飞船“长征5B”(俗称“胖五”)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以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舒适、智能、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中考考点突破,【例1】2020 黔西南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新一代飞船由两舱构成,其中返回舱是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负责提供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两个较小的舱之间往返,而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求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外衣”是耐烧蚀的新型轻质防热材料,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 (原载光明日报,2020年5月14日,作者张蕾、代振莹,有删改),1.明确说明对象: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的标题点明说明对象是“ ”。,2.理清说明顺序:通过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明确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介绍新一代飞船的。,文本解读,新一代飞船,逻辑,3.理清文章结构:,4.找准说明方法: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本文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作比较,1.新一代飞船和神州飞船相比,在功能和技术上有哪些进步?简要列出三条。(3 分),审题。明确“新一代飞船”和神舟飞船相比较,在功能和技术上的四个特点。,解题思路,整理表达。分条概括。,航程更远, 更安全,承载能力强, 既可载人, 又可载物,返回舱空间更大,更方便舒适,筛选整合信息。逐段梳理。 从第段可得出: ;从第段可得出: ;从第段可得出: ;从第段可得出: 。,重量 减轻 30%,防热效率更高,答案示例:航程更远、更安全,节约了成本;可一次运送 67 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既可载人,又可载物;返回舱空间更大,航天员工作生活更方便舒适;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答出 3 条即可,3 分),教材同频 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 (八上中国石拱桥) 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八上苏州园林) 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归纳总结,2.科普作品既要准确,又要有趣。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进行探讨。请你以第段画线句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两点的,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3 分), 审题。需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即画线句语言的 和 及其对应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 分析句子。“准确性”体现在列举确切数字及使用修饰限制性词语;“有趣性”体现在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效 果从如何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方面具体作答。,新一代飞船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处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 整合表达。语言简明、流畅。,准确性,有趣性,答案示例:科普作品既要准确,又要生动有趣。画线句运用具体数字“9米”“4.5米”,使用了修饰限制性词语“近”“约”,准确地说明了“新一代飞船”的身高和腰围;用“专车”和“巴士”打比方,生动有趣地说明了“新一代飞船”的承载能力。,教材同频 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八上中国石拱桥) 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归纳总结,如果是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文中典型的一句话为例子。,3.三组组长在总结时提到“科普作品不仅以知授人,还以情感人”。读完本文,你在“知”方面有何收获?在“情”方面有何触动?各用一句话表达。(4 分), 审题。抓住关键词“知”和“情”。“知”指我国航天科技方面的知识,“情”指对我国航天科技发展产生的情感。 两方面各用一句话表达。,解题思路, 理解概括。在“知”方面的收获要对本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情”方 面的触动,可根据文章内容得 出自己的深切感触。, 简明表达。,答案示例:在“知”的方面,了解了我国航天科技飞跃发展的最新情况,增长了知识(2分)。在“情”的方面,为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新成就感到自豪(2 分)。,教材同频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描述一下。(八上苏州园林) 材料二主要写的是什么?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八上中国石拱桥),归纳总结,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例2】2020 江西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 时,这些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a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b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 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侯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岀,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1.明确说明文类别:这是一篇 说明文,文章依次阐释了 ,及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文本解读,塑造地表形态的,事理,2.理清文章结构:,作用力、地表形态塑造的过程,3.明确说明方法: a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b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 画线句a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画线句b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分类别,4.阅读思考:这篇说明文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征。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一例并具体分析吗?,举例子,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地表形态的塑造。 B.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大大小小的城市周围总能发现河流的存在。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山地类型的多样。 D.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详细说明了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 审题。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把握,说明方法及作用。,解题思路,细读文本,筛选信息。A.从标题和文章内容可知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地表形态的塑造。B.从原文最后一段可知选项表述正确。C.根据画波浪线内容判断出C项说明方法及作用。D.说明方法作用的表述错误。联系上下文分析可知:这里使用列数字是为了准确地说明火山规模大小不一的特点。,D,教材同频 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八上中国石拱桥)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归纳总结,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定义准确判断说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对应的作用,具体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见本专题的【知识清单】。,5.阅读说明文一定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时采用了时间顺序,也有人认为是逻辑顺序,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你的理由。(3 分),审题。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聚焦文章中介绍山地形成的部 分,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解题思路,梳理内容。阅读有关山地内容的段落,即第 到 段,可知采用了“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而不是时间顺序。,流畅表达。,答案示例:我认为介绍山地的形成时采用了逻辑顺序(1 分)。首先介绍了山地的类型及其形成的作用力,然后依次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体现出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2 分)。,教材同频 借鉴本文先总说再分别说明的写法,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注意抓住其主要特点,有条理地进行说明。不少于300字。(八上苏州园林) 第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归纳总结,6.科学小知识交流会上,五组同学准备了地表形态的塑造这篇文章,你作为五组代表发言。发言要求:从文中选取一个小知识介绍,比如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山地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准备简单的图表,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介绍。不少于 80 字。 (8 分),审题。从文中选取一个小知识,运用 的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积累进行介绍。,解题思路,选取内容并梳理。选定内容 后,准确理解相关段落内容, 提取关键词,做成简单的图表。,准确流畅表达。语言要得体,语句要通顺,注意情境表达和字数要求。,列图表,答案示例:大家好,今天我简单介绍一下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大家和我一起看循环图。岩浆喷发后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崩解后形成碎屑物质,进而被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在一定的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中经过重熔再生又成为新的岩浆。(简单的图表或思维导图2分,条理介绍内容4分,语言表述流畅2分。共8分),教材同频 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 (八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园林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很早,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园林体系。它们风格各异,“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宗白华语)。查找资料,了解并比较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用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你的认识。 (八上苏州园林,归纳总结,近视漫谈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知道它是怎么工作的吗?打个比方,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的照相机,角膜和晶状体组合成了相机的镜头,眼睛通过这个“镜头”调整焦距,从而看清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物体;反之,则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眼睛近视,主要是这个“镜头”的调焦功能失灵,不能精准地将物体的实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轻则影响正常生活、工作,重则引起视觉疾病,如视力障碍、视网膜脱落等。 据调查,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多达 6 亿,其中青少年占了很大比例,,针对训练,一、2020 杭州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4 题。,视觉健康形势极为严峻。,青少年近视,除了先天性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环境因素:一是眼睛近距离使用时间长、强度大,用眼角度不合理,加重了用眼负荷;二是缺少户外活动。当今大部分青少年学习压力大,长时间看书、写作业,有的还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普遍不足。,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减少用眼负荷、每天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能减少50% 的近视发生风险。物理学中衡量光照强度的单位叫做勒克司,明亮的室内环境,光照水平一般不超过500勒克司,而室外环境即便是阴天,光照水平也可以达到一万多勒克司,大晴天更可高达十几万,这是室内光线根本无法企及的。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延缓近视的加深。另外,户外活动时人,常常会看向远方,一般距离超过 6 米,就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家长、教师应引导孩子在看书学习后休息、远眺,每天进行一定时长的户外活动。 (根据相关资料编写),1.内容理解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生动地说明了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B.为保护视力,中小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用眼行为习惯,参加足量的户外活动。 C.如果每天减少用眼负荷,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那么50%的人将不会发生近视。 D.室外光线强并含有多巴胺,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有利于预防和延缓近视。,B,解析:A 项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眼睛的工作原理;C 项语言表述不准确,原文是“能减少 50% 的近视发生风险”;D 项表述错误,原文是“室外光照还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2.说明方法及作用文中插入两个图表,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4 分),答案:图表一:我国青少年各年龄段近视率高并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图表二 :我国青少年用眼行为习惯的各项数据均不达标。这两个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形式上图文结合,使文章呈现方式有了变化,给读者良好的阅读体验。(图表内容概括各1分,表达效果内容方面1分,形式方面1分。共4分),3.内容理解国外某眼科学会推荐保护视力的“202020”法则,即每看 20分钟电脑或手机,至少看20英尺(6米)远的物体20秒,请结合上文知识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 (4 分),答案示例:文中介绍用眼时间长会增加用眼负荷,法则明确了用眼时长,到了 20分钟就要休息;文中说明远眺距离超过6米就能帮助收缩的眼部肌肉恢复,法则规范了用眼后的休息时长(20秒)和远眺距离(20英尺)。该法则具有合理性。 (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法则的合理性3分;语言简洁准确1分。共4分),解析:解答本题时要细读文本,聚焦原文第段,看清题干要求“解释该法则的合理性”,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4.拓展运用“近视防控的关键在于抓小抓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视光部主任,教育部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成员倪海龙这样说。请你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积累,为预防近视提几条合理性建议。(至少3条,6分),答案示例:近视防控一定要做实、做细、做好。无论学习生活多么忙碌,每天要坚持户外活动超过2小时;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等正确的读写姿势和良好的用眼习惯;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障基本睡眠时间;教育部门可以进行有效干预,比如强调要积极开展室外体育锻炼;规范APP等布置作业的形式等。 (至少提三条建议,每条2分。共6分),北冰洋的“无冰之夏” 叶盛 美国科学家近期在学术期刊气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 北极海冰并非一成不变,一年中会动态变化:夏季持续融化,在9月前后达到最小面积;冬季持续结冻,在3月前后达到最大面积。近几十年来,由于北极地区气温持续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积随之持续减少。 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技术手段的观测和研究都支持了上述结论。以海冰年龄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极海冰持续冻结4年以上,2013年这个比例降到了7%。在过去60年里,北极海冰的厚度也在变薄。通过卫星观测,1979年至2000年,北极夏季最小海冰范围平均为670万平方千米。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一数值在2012年达到最,二、2020 咸宁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 14 题。,低,只有近334万平方千米,又减少了一半左右。 北极海冰减少,直接影响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种生物。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是在北极海冰上换气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极熊在水下的活动能力远远不及海豹。因此,海冰减少严重影响到北极熊的捕猎成功率,导致其种群近几十年来的锐减。此外,海冰的融化虽然对海水体积的影响要小于陆上冰盖的融化,但却直接影响着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这种盐度的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北极海冰减少,还会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由于液态水比冰的热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盖,就会吸收并存储更多的热量,从洋流和大气循环等多个方面扰乱现有的气候状态。 北极上空极低温的气团被一圈极地高速环流围绕着,不会轻易扩散。有研究发现,海冰的消失会削弱这圈极地高速环流,导致北极的低温气团向低纬度地区扩,散。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北极海冰减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运方面,北冰洋航线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然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远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关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北极海冰减少,也与地球倾角等因素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曾比现在更为倾斜,导致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北极很可能在1万年前就出现过无冰之夏。然而,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至少以万年为单位,因而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 根据计算机模型模拟计算,北冰洋出现无冰之夏的时间点可能在2030年至 2040年之间,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气候是非线性系统,对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条件设定非常敏感,科学家们一般都比较谨慎保守。从以往实际发展来看,一般都会比预测提早到来。,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在没有跨越式科技发展的前提之下,这一温度上升幅度将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北 冰洋的无冰之夏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选自人民日报),1.内容理解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北极海冰夏季持续融化,9月面积最小;冬季持续结冻,3月面积最大。 B.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海冰区域的海水盐度显著降低,会改变一些浮游生物的生 存状态,进而破坏整个海洋食物链网。 C.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其根源在于北极海冰减 少。 D.地球倾角的变化使极地接受热辐射更多,导致当下北极海冰面积急剧减少。,B,解析:A项,“9月面积最小”“3月面积最大”表述有误,原文第段为“9月前后”“3月前后”;C项,“其根源在于北极海冰减少”表述有误,原文第段为“近些年来,北美和欧洲冬天不断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实际上是全球变暖的结果”;D项表述错误,原文第段“地质学因素的改变都是极其缓慢的从这一角度无法解释当下海冰面积的急剧变化”。故选 B。,2.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本文由北极海冰的变化讲到北极海冰减少的影响和原因,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第段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北极海冰在持续减少。 C.本文段都是在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D.第段中运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C,解析:C 项表述有误,本文段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第段说明北极海冰减少对人类生活有利的一面。故选 C。,3.标题作用文章围绕北极海冰减少这一中心展开,作者为什么以“北冰洋的无冰之夏”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3 分),答案示例:“无冰之夏”是北极海冰减少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加引号既表特指,又表强调,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文章的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内容上作用1分 ;结构上作用1 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共3分),4.拓展运用文章最后提到“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何减少碳排放的话题在网上疯传。请你以“环保小卫士”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倡导同学们积极地为减少碳排放尽一份力。(不少于150字)(10 分),答案示例: “减少碳排放”倡议书 同学们: 人类的碳排放是过去200年来影响气候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类不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实质性改变,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将上升1.5摄氏度以上。减少碳排放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因此,我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1.生活中坚持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关掉待机的家用电器,如电视、热水器、空调等。 3.向家人宣传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意义。 同学们,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为减少碳排放尽一份力吧! 环保小卫士 年 月 日 (写清倡议的原因和目的2分;分条写出倡议内容4分;格式正确2分;语言流畅2分。共10分。字数不足酌情扣分),解析:首先,学生要读懂原文,从原文中获取相关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给同学们提出倡议。倡议的内容要具体可行。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所提倡议合理即可。其次,学生要注意倡议书的格式。倡议书的写作格式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几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