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2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趣味导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有何感受?,走近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 。特点:语言通俗易懂,词调优美,富有真情实感,多用白描手法展现画面。,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疏通文意,品析诗歌,常记溪亭日暮,对于“常”字,有学者认为是通“尝”,曾经;有学者认为是“经常”,哪种更好呢?,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写的。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寂寞难耐,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唐宋词选讲: “她喝酒喝得醉醺醺,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的路的程度了。”,你赞同吗?,沉醉不知归路,酒意微醺,陶醉美景,醉上加醉,实乃沉醉,醉而忘返,竟不知道还要回去。,品析诗歌,常记溪亭日暮,通过溪亭日暮四个字,想象一下,作者游玩时可能看到哪些景色呢?,地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误入”后看到怎样的景象?,争渡,争渡,,运用什么修辞?这一争渡,周围有什么变化?,反复,惊起一滩鸥鹭。,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引导人们向往美丽的大自然。,作者要通过鸥鹭意象表达怎样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年少时的天真活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淡泊清雅的情怀。,主旨探究,本词运用多种意象,以美为原点,以情感变化为横轴,以回忆为纵轴,景色迷人,构成了一幅欢乐自然却又简单明了的画面。,小结,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有何感受?,对比阅读,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有何感受?,妙龄少女: 自由快乐 她的词是爽朗活泼的,是无拘无束的,内容多热爱生活、热爱美景,写出少女时代的欢乐。代表作品:如梦令、点绛唇。,嫁作人妇: 离愁别绪 她的词是以一个女性的视角细腻吐露内心的相思之苦。代表作品:一剪梅,醉花阴。,闾阎嫠妇:孤独凄苦 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代表作品:武陵春。,对比阅读,声声慢(节选)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两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同点? 2、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对比阅读,1、两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同点? 语言通俗易懂,生动自然。,2、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如梦令表达了作者年少时的天真活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淡泊清雅的情怀。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因物是人非,家国不同往昔,夫君不在,而愁情伤感。,作业,仿写:如梦令 要求:仿照易安体,语言清新易懂,并能结合景物抒发情感。,溪亭日暮美如画, 无拘无束走天涯。 鸥鹭忘机淡名利, 词苑千载一枝花。 学后随感(打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