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doc
-
资源ID:4318884
资源大小:1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故都的秋》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doc
教案:故都的秋一、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 了解写作背景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以情叙景,以景显情的写作特色3.情感目标:分析故都的秋,初步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二、重难点重点:1、朗读,有情感的朗读,深入体会语言和语感。 2、联系背景,深入的理解文章主旨。难点:1、文章结构分析。2、 体会作者的情感三、导入:1、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请问同学们在到哪些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并一起积累一些关于秋天的诗句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太平御览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4、 讲解新课1、作者简介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代表作品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迟桂花等,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2、 代表作:小说: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出奔 散文: 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3、 写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1934年月 ,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故地的。他“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散文故都的秋。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三岁丧父,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呢?又到日本去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4、 检查预习(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点缀 ( ) 辍学( ) 槐树( )混沌( ) 馄饨( ) 平仄( )萧条( ) 笙箫( ) 一椽( )(2)朗读课文 5、问题一:解题从标题看,文章的落脚点是什么?秋什么地方的秋?故都“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问题二:故都的秋色是什么样的?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文眼问题三: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1、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2、分写(3-12) 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3、总括(13-14)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5、 五幅秋景图:秋晨小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果奇景问题四:如何理解“悲凉”?“悲凉”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请你把它找出来。“悲凉”:郁达夫将个人的不幸遭际、动荡的现实及腐败的当局都融入到故都的秋姿、秋色、秋味中去了。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6、 课堂小结5、 课后练习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清静 清净 静土 耳根清静 B缓慢 慢待 曼妙 轻歌慢舞 C领略 策略 掠夺 攻城略地 D浪废 悠闲 幽远 枉费心机2.思考: 郁达夫笔下的秋在哪里?(仿句练习)秋,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 在 , 在 , 在 , 在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做练习册1-5题 3、仿写课后反思: 1、这是第一课时,通过学生们的提前预习和课上的讲解,已经完成了学习目标;2、这是一篇散文,学生对散文阅读理解难度还是比较大,对散文中蕴藏的情感难以把握,所以在朗读时情感还有所欠缺,并且学生对作者表现出的“悲凉”特点难以理解和掌握;3、本人认为此次课上缺乏课外拓展这一块,所以今后尽量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