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2(7页).doc
-
资源ID:43190381
资源大小:22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2(7页).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陈情表教案2-第 7 页河南省安阳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五第8课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抒情散文的文体、语言特征;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说理、叙事与抒情的浑融的手法;把握作者的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孝敬长辈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文言常识的掌握;作者真挚情感的体验。【教学难点】 作者两难处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提问法与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提问,通过回答进行点拨。2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 讨论法:教师引导讨论和自由讨论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章字词读音;整体感知文章;2、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中张本等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长辈的辛勤劳苦。教学重点:第一段内容的作用的理解;文言常识的掌握;教学难点:时代背景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密的陈情表。宋代学者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司马迁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感受李密的孝情。文体介绍 表:又称“奏议”,是古代臣属给帝王所上的陈述己见的文书。二、朗读与整体感知1、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诵录音,注意字音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播放录音)2、提问:陈情表,那么是谁陈情?明确:李密,字令伯,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曾任蜀汉尚书郎,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司马炎建立晋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提问:向谁陈情? 明确: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废魏称帝,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3、提问:陈的是什么情呢? 明确:孝情。(引导)具体说是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以期尽孝的由衷之情。4、那么李密通过什么方式向晋武帝陈述孝情的呢?(引导学生)明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应该先动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提问、引导)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容易引起同情。三、文本分析那么李密是如何动之以情的呢?下面分析第一段。1、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段,依据书下注解自行疏通文意。2、重点字词:臣以险衅:表原因;鲜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夙婴疾病:被动;见背:宾语前置,见,我; 古今异义:不行;成立; 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词类活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3、下面我们齐读,这一段。翻译,以句为单位。4、提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明确:总摄作用。它总摄了哪几个方面?下面同学们4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想想应该如何归纳?(学生讨论) 讨论总结: 第一:半岁丧父,母亲改嫁; 第二:年幼多病,伶仃孤苦; 第三: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5、提问:请同学们迅速自读课文,想想应该如何归纳本段主要内容?引导、讨论、总结:自诉家境困顿,祖孙更相为命。6、提问: 第一段有什么作用?提示:与下文有什么联系?明确: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张本。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适时运用铺垫、张本的方法。7、下面我们按照第一段的结构以及内容,尝试背诵一下第一段,不熟悉的地方可以看书。8、结语:第一段的悲苦说辞,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陈情表,看看李密是怎样陈述的。作业:背诵第一段。复习字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文言常识的掌握;理解文章逻辑;2、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的逻辑;体会融情于叙事中的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生活的艰辛。教学重点:文章逻辑的理解;教学难点:对魏晋人士“气节”的理解。教学过程:1、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不幸,是怎样说的呢?我们来复习一下,下面我们齐读第一段,会背诵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李密是如何一步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的。2、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二段,依据书下注解自行疏通文意。3、重点强调:以供养无主:表原因;具以表闻:在,用;古今异义:告诉;上、日:名词作状语;急于星火:状语后置。4、下面我们齐读,这一段。翻译,以句为单位。5、提问:察、举、拜、除等一系列举荐、授官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引导、明确:与下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相照应,表明自己所言不虚;同时也是表明一种辞不就职的态度。6、提问: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自读课文,进行讨论,思考这个问题。 讨论后总结:明写感激朝廷,实则表明屡不奉诏的苦衷。9、提问:既然是诉苦,李密是怎样的态度呢?明确:词意婉转,(引导)实则坚决的态度。10、提问:那这种态度带给李密怎样的处境?明确:尽忠与尽孝相矛盾的狼狈处境。点拨:这是第二段的主要目的。11、阅读前两段,通过李密的叙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回答:哀伤的情感)这就是作者融情于叙事中的手法。也就是动之以情。同学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够真正的打动他人,才是好文章。下面我们回忆第二段的内容,尝试背诵一下第二段,不熟悉的地方可以看书。我们之前一直在说李密如何动之以情,那么我们来看李密又是如何晓之以理的。12、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段,依据书下注解自行疏通文意。13、重点强调:以孝治天下:用;但以刘日薄西山:因。是以:因此。历职郎署:名词作动词。远:形容词作动词。14、下面我们齐读,这一段。翻译,以句为单位。15、提问:为什么李密以孝来说理?提示:原文中有没有可以回答的语句? 引导、明确:原文“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将自己的困难纳入统治者的政治伦理中,为了增加认同感。16、古代的名士在政权更迭之际往往被逼表明政治态度,并与统治者合作,否则往往会被认为别有用心,招来杀身之祸。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在晋王朝建立的前后,掌权的司马氏更是以此为由杀戮名士。例如西晋大音乐家、“竹林七贤”头面人物嵇康宁可被斩首洛阳东市,也不为司马氏王朝所用,始终忠于曹魏。临刑前还当众演奏了广陵散。晋武帝同样会认为李密矜守名节。李密如何为自己辩解的?讨论、明确:本来“少侍伪朝”,“本图宦达”早就不想矜守名节却“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身份下贱可是朝廷仍然“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以礼相待那么自己肯定是感恩戴德,“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李密这些话都是真话,而且也是非说不可的。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误会,他确有必要郑重声明,自己并不是讲究什么名节,完全是因为祖母尚在,需要照顾。李密本是蜀汉的官员,历任要职。晋王朝建立后,鉴于他是著名的孝子,多次请他出来当官,先征为郎,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又征为太子洗马。他却因要为祖母养老送终而一再推辞。这样很容易被误解为不肯与新兴的晋王朝合作,“有所希冀”,那就很危险了。事实上在李密一再推辞任职之后,已经出现了“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严重局面。所以赶紧上表陈情,恳切地再三声明自己之所以一再推辞的理由,以免遭杀身之祸。17、提问:那第三段的重点在哪?提示:转折词是什么?明确:转折词“但”。重点是“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还是表达辞不赴命的态度。而这种态度,恰恰又符合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纲领的。18、我们尝试背诵本段,不熟的地方可以看书。19、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讨论)讨论后总结: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结语:虽然李密陈述的很有道理,又符合晋朝的政治纲领,但是为了尽孝而弃终,多少让人有些不舒服,而且自古就有“夺情启用”的说法。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李密为了让晋武帝彻底释疑并同意他的请求,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作业:背诵二、三段,复习文言字词。【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文言常识的掌握;了解典故;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的逻辑;掌握说理技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孝敬长辈的自觉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文章高超的语言逻辑技巧的体会。教学过程:1、我们昨天学习了二三段,请同学告诉我,二三段分别讲了什么?串通大意:明写感激朝廷,实则表明屡不奉诏的苦衷;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李密为了让晋武帝彻底释疑并同意他的请求,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我们来看第四段。2、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这段课文,然后依照书下注解,自己尝试疏通文意。3、 重点强调:古今异义:辛苦;庶:或许。词类活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结草典故;乌鸟私情。4、下面我们齐读这段课文,翻译,以句为单位。5、提问:李密提出的办法是什么?明确:先尽孝再尽忠。尽孝之日不多,而尽忠朝廷时日尚久,并通过发誓,再次表明自己并非不想尽忠,只想暂时尽孝。6、提问:这样做有什么作用?组织讨论。讨论、总结:一方面,和上文呼应,表明自己辞不就职并非矜守名节,只是暂时尽孝;二来让晋武帝打消疑虑,并同意他的请求,且不失台面。7、提问:同学们自读课文,想想应如何总结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总结:解决忠孝矛盾,提出终养请求。8、阅读后两段,对李密的说理,你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回答:逻辑清晰,且充满真情)这就是作者融情于说理中的手法。也就是晓之以理。9、下面我们尝试背诵一下。10、同学们自读全文思考:应从哪几方面体会本文融情于事的结构特点和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提示:几个字为主?描述特点?遣词造句特点? 明确:(1)作者自己的 “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 “陈”之中,晓畅、通达、浑然一体,时时在述事,又处处在抒情。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2)本文四字为主,夹以杂言;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陈情表创造了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好文章。(3)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语势连贯紧凑,畅通自然。11、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组织讨论)提示:对“孝”的理解;孝敬长辈;忠孝矛盾;办事周到;语言艺术;逻辑思维等。12、乌鸦尚能反哺,何况人呢?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祖父母为了我们不知自己吃了多少苦,我们也应当传承这种美德,报答养育之情。13、我们就怀着李密的心情,体会一下文章的艺术特色,尝试背诵全文。14、文言常识总结(多媒体展示)。读音险衅(ì)闵凶()门衰祚薄(ò)期功()强近之亲()应门(ì)茕茕孑立(ó ó é)床蓐(ù)猥以微贱()陨首()逋慢()优渥(ò)拔擢(ó)盘桓(á)矜育()词类活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则刘病日笃;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名词作状语历职郎署:名词作动词具以表闻:使动用法。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解释多义词的意义。臣以险衅;以供养无主;但以刘日薄西山(表示原因,因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是以,即“以是”,因此。)臣俱以表闻。(用,在,介词。)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与“无”连用,组成固定句式,意为不能,没有的办法。)除臣洗马。(任命,授职。)攘除奸凶。(清除。)(诸葛亮出师表)道路除道。(修整。)(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小小。)(贾谊过秦论)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诚挚。)(孔雀东南飞)则区区与诸君,论此于荒山寂寞之滨。(自谦的词。)(归有光山宿示学诗)保卒余年。(终。)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过秦论)卒成帝业。(终于。)(史记)卒然边境有急。(通“猝”,突然。)(论积贮疏)古今异义词成立 告诉辛苦成语及四字熟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通假字闵悯 零丁伶仃 蓐褥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洗马15、作业:1、背诵全文;2、参照课文,写一段对自己父母辛苦的认识以及表达自己孝心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