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 同步练习高一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一册 (1).docx
1.2:地球的圈层结构北京时间2020年1月29日3时10分,在古巴南部海域(19.46N,78.79W)发生里氏7.7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主要发生在圈层B.火山喷发出现在圈层C.圈层表示岩石圈D.圈层表示地幔2.造成古巴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活动B.人类活动C.火山喷发D.地壳运动读某震源的地震波传播路径图,完成第34题。3.当O处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传播方向有()A.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B.沿地表传播与向上传播C.只有向下传播D.只有沿地表传播4.上图是地震波向下传播的示意图。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A.甲与乙B.乙与丙C.丙与丁D.甲与丁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第56题。5.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度6.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千米处可以表示()A.海平面B.莫霍面C.岩石圈底面D.古登堡面菲律宾当地时间2020年1月12日下午1时左右,菲律宾塔尔火山喷发。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7.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圈层()A.B.C.D.8.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越向下密度越小B.圈层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圈层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D.圈层和圈层物质均为固态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部分),回答910题。9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A生物圈B水圈C圈层D圈层10有关图中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圈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B生物圈孕育于其他圈层中C圈层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D圈层中硅镁层在大洋洋底缺失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依次是()A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12乙圈层的主要特点是()A连续而不规则 B主要由岩石组成C无固定空间位置 D主要由气体组成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314题。1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B圈层C圈层D圈层14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海洋部分的厚度较陆地大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圈层的温度较低,压力和密度较小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516题。15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大气圈、岩石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16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B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C岩石圈包括软流层及其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D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构成的圈层17.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2)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3)当A地发生地震时,B、C两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对B、C两个观测点所测到的纵波平均波速进行比较,平均波速较快的是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4)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1.答案:D 据图可知,圈层表示内地核,地震主要发生在岩石圈;图中圈层表示外地核,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图中圈层表示地幔;根据图中莫霍面可知圈层表示地壳。2.答案:D 地震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是地壳运动引起的。3.答案:A 图中地震发生在地表,地震波传播方向为沿地表传播与向下传播。4.答案:D S波无法通过地核,所以乙与丙检测不到从O处向下传播过来的S波。P波与S波都能够到达的是甲与丁。5.答案:D 两地相对高度是指两地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厚度不同,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度。6.答案:B 莫霍面在大陆之下平均为3040千米,在大洋之下平均为510千米。因此,地壳厚度剖面图中10千米处可以表示莫霍面。7.答案:C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据此分析选C。8.答案:B 根据图示,圈层为大气圈,其越向下密度越大;圈层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圈层为地壳,地壳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圈层为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据此分析选B。9.答案:A 人类属于生物圈的组成部分。10.答案:B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有交错在一起的部分,所以水圈不都分布在海平面以下,A错;生物圈主要分布在这个交错地带,所以说孕育于其他圈层中,B对;圈层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小,C错;圈层中硅铝层在大洋洋底缺失,不是硅镁层,D错。11.答案:B 据图可知,丁圈层具有蒸腾作用,应为生物圈;乙圈层具有下渗作用,因此,乙圈层为水圈;水圈会下渗到岩石圈中,故丙圈层为岩石圈,则甲圈层为大气圈。12.答案:A 结合上题的分析可知,乙圈层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13.答案:B 一般认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图中圈层为地幔,故选B项。14.答案:C 圈层为地壳,大陆部分厚度比海洋大;圈层为地幔,其物质以固态为主,横波可以通过;圈层为外地核,横波不能通过,可能为液态;圈层为内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C项正确。15.答案:D 图中A位于大气层,表示大气圈;B表示水圈,C表示岩石圈。16.答案:B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大气圈的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B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位于软流层以上,不包括软流层;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17.答案:(1)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2)莫霍面古登堡面(3)C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C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所以由A到C的平均波速要大于由A到B的平均波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