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把握适度原则 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复习回顾,1、类比推理的方法:,2、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要求:,3、类比推理的作用:,2、辩证思维整体性的作用?,1、辩证思维动态性的必要性、含义、要求、作用?,2、分析思维的种类及优缺点,4、综合思维的方法、目的及优缺点,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作业点评,提示:(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一是数量上的增减,即事物的大小、速度、程度和规模等方面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二是事物总体数量不变,只是由于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语“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本义是说,建筑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成功。 (1)请用逻辑与思维有关知识,分析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2)量变引起质变有哪些形式?,激趣引课,提示: 过犹不及强调的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坚持适度原则,事情做过了头,就和没有做一样,都是不可取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论语先进载: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孔子所说的“过犹不及”,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呢?,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课标素养,课标要求: 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课标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 公共参与: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自主学习,议题一:质量不变规律的含义,1.什么是度?,阅读教材P82-83,自主梳理以下知识。,2.什么是适度?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自主学习,1.什么是度?,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1)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 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3)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2、坚持适度原则 :,知识拓展,水蒸气,水, 100C,冰,(气体),液体, 0C,冰,0C,100C,关节点(临界点),关节点(临界点),度,案例探究,提示:(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在学习生活中,就要根据现实情况而决定多少、快慢,遵循适度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遵循适度原则,如果遵循了适度原则,就能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量体裁衣”或“量力而行”,从而就很可能恰到好处,把许多事情做好。我们做监督工作尤其要遵循适度原则,如果不遵循这条原则,就会批评过火、打击过分、整治过重或软弱无能、隔靴搔痒,从而很可能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或无足轻重。我们遵循适度原则应当重点把握量和质、多和少、快和慢等之间的矛盾关系。 (1)什么是质、量、度?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把握多少、快慢的度?,典型例题,例题1:关于“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量的质的界限 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AB CD,【解析】D。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表述有误,中度不是关节点,度的极限是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D,典型例题,例题2:“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等名言和成语给我们共同的哲学启示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C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D脚踏实地,注重积累,D,【解析】“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说明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故选D。,案例探究,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比如,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过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又如,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道理? 你对学习与娱乐二者关系的把握是否适度?请为自己制订一份适度娱乐的计划。,镇静剂 救人的要变害人的毒,这反映了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要适当、适度,切忌走极端,否则事与愿违。,高中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适度娱乐,可以放松身心,陶冶情趣,开阔视野,促进学习,但如果过度娱乐,则可能耽误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把握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找到学习与娱乐的度,制订自己的适度娱乐计划。,自主学习,议题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什么是适度原则?,阅读教材P83-84,自主梳理以下知识。,2.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是什么?,3.如何正确运用适度原则?,自主展示,1.什么是适度原则?,遵循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适度原则要求: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2.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是什么?,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遵循适度原则,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在处理事情时“得中”而取之。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中”和“得中”的含义:这里的“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3.如何正确运用适度原则?,遵循适度原则,需要“得中”,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 遵循适度原则,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发生质变,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知识拓展,(1)折中主义的含义: 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 (2)特征和表现: 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知识整合】遵循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 遵循适度原则,需要“得中”,就是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就是要保持我们需要的事物的质的状态。 遵循适度原则,不能限于“得中”,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就要创造条件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典型例题,例题3:在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使用化肥为保证我国种植业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过度使用化肥也会污染土壤和水源,侵蚀了农业生产的自然基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量变的积累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的量变必然导致事物的质变 C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前提 D坚持适度原则才能保持事物原有性质,【解析】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C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B错误。,D,典型例题,B,例题4:村支书虽处在治理的“神经末梢”,却管理着国家惠农物资的发放、拆迁、补偿工作等。村支书可插手的机会不少,若对村支书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败。这说明() 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要防止小官巨贪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加强监管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 AB CD,【解析】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正确且符合题意;错误,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并不是量变总会引起质变;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一定是发展。,课堂总结,把握适度原则,什么是度,适度的含义,什么是适度,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遵循适度原则,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该积极促成质变,课堂练习,提示:(1)两则材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5.材料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摘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材料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摘自荀子劝学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