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报告模板.doc
. . . . 标签:标题篇一:化学实验报告例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 指导教师:志红 实验员 :丽辉 国跃 凤琼 金旖 普杰飞 宇 时 间: 2003年5月12日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研究显色反应的一般方法。 (2) 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4)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5) 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在未知式样中的含量,掌握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 原理: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一是显色过程,二是测量过程。 为了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适宜的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入射波长,显色剂用量,有色溶液稳定性,溶液酸度干扰的排除。 (1) (2) 入射光波长: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测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的光为入射光。 显色剂用量:显色剂的适宜用量可通过实验确定。 (3) 溶液酸度:选择适合的酸度,可以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加入等量的被测离子和显色剂,测其吸光度,作DA-PH曲线,由曲线上选择适宜的PH围。(4) (5) 干扰。 有色配合物的稳定性:有色配合物的颜色应当稳定足够的时间。 干扰的排除:当被测试液中有其他干扰组分共存时,必须争取一定的措施排除 2+ 4 邻二氮菲与Fe 在PH2.0-9.0溶液中形成稳定橙红色配合物。配合无的 =1.1 ×10 L· mol ·cm-1 。 配合物配合比为3:1,PH在2-9(一般维持在PH5-6)之间。在还原剂存在下,颜色可保持几个月不变。Fe3+ 与邻二氮菲作用形成淡蓝色配合物稳定性教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加入还原剂使Fe 3+还原为Fe2+ 与显色剂邻二菲作用,在加入显色剂之前,用的还原剂是盐酸羟胺。此方法选择性高Br3+ 、Ca2+ 、Hg 2+、Zn2+ 与Ag+ 等离子与邻二氮菲作用生成沉淀,干扰测定,相当于铁量40倍的Sn2+、Al3+、Ca2+、Mg2+ 、Zn2+ 、Sio32-,20倍的Cr3+、Mn2+、VPO3-45倍的Co2+、Ni2+、Cu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 三、 仪器与试剂: 1、 仪器:721型723型分光光度计 500ml容量瓶1个,50 ml 容量瓶7个,10 ml 移液管1支 5ml移液管支,1 ml 移液管1支,滴定管1 支,玻璃棒1 支,烧杯2 个,吸尔球1个, 天平一台。 2试剂:(1)铁标准溶液100ug·ml-1,准确称取0.43107g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 中,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定量转依入5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溶液10ug·ml-1.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溶液10ml,置于100ml容量瓶 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盐酸羟胺溶液100g·L(用时配制) (4)邻二氮菲溶液 1.5g·L-1 先用少量乙醇溶液,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5)醋酸钠溶液1.0mol·L -1-1 四、实验容与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 清洗容量瓶,移液官与需用的玻璃器皿。(2) 配制铁标溶液和其他辅助试剂。 (3) 开机并试至工作状态,操作步骤见附录。(4) 检查仪器波长的正确性和吸收他的配套性。 2. 铁标溶液的配制 准确称取0.3417g铁盐NH4Fe(SO4)·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10mlHCL加少量水。溶解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容量瓶刻度。 3 .绘制吸收曲线选择测量波长 取两支50ml干净容量瓶,移取100 g m l-1铁标准溶液2.50ml容量瓶中,然后在两个容量瓶中各加入0.5ml盐酸羟胺溶液,摇匀,放置2min后各加入1.0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试剂空白为参比,在440540nm间,每隔10nm测量一次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4.工作曲线的绘制 取50ml的容量瓶7个,各加入100.00 ml-1铁标准0.00,0.20,0.40,0.60,0.80,1.00,1.20ml,然后分别加入0.5ml邻二氮菲溶液,2.5ml醋酸钠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用2cm吸收池,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溶液,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并记录各溶液光度,记当格式参考下表: 5.铁含量的测定 取1支洁净的50ml容量瓶,加人2.5ml含铁未知试液,按步骤(6 )显色,测量吸光度并记录. K=268.1 B= -2.205 R*R=0.9945 CONC. =K *ABS+B C = 44.55mol ml-1 6.完毕工作 测量完毕,关闭电源插头,取出吸收池, 清洗晾干后人盆保存.清理工作台,罩上一 仪器防尘罩,填写仪器使用记录.清洗容量瓶和其他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放回原处. 五、讨论: (1) 在选择波长时,在440nm450nm间每隔10nm 测量一次吸光度,最后得出的mix=510nm,可能出在试剂未摇匀,提供的mix=508nm,如果再缩减一点进程,试齐充分摇匀,静置时间充分,结果会更理想一些。 (2) 在测定溶液吸光度时,测出了两个9,实验结果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原因:a、配制好的溶液静置的未达到15min;b、药剂方面的问题是否在期限使用(未知)因从溶液显色的效果看,颜色有点淡,要求在试剂的使用期限使用;c、移取试剂时操作的标准度是否符合要求,要求一个人移取试剂。(丽辉) 在配制试样时不是一双手自始至终,因而所观察到的结果因人而异,导致最终结果偏差较大,另外还有实验时的温度,也是造成结果偏差的原因。(凤琼) 本次实验阶段由于多人操作,因而致使最终结果不精确。(普杰飞) (1) 在操作中,我觉得应该一人操作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2) 在使用分光计时,使用同一标样,测同一溶液但就会得出不同的值。这可能有几个原因:a、温度,b、长时间使用机器,使得性能降低,所以商量得不同值。(国跃) 在实验的进行当中,因为加试样的量都有精确的规定,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是手动操作所以会有微小的误码率差量,但综合了所有误差量将成为一个大的误差,这将导致整个实验的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码率差。(宇) 在配制溶液时,加入拭目以待试剂顺序不能颠倒,特别加显色剂时,以防产生反应后影响操作结果。(金旖) 六、结论: (1) 溶液显色,是由于溶液对不同波长的光的选择的结果,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必须选择适宜的测量条件,如:入射波长,溶液酸度,度剂使用期限 。 (2) 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关,不同浓度的溶液吸收都很强烈,吸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成正比关系,从而可以根据该部分波长的光的吸收的程度来测定溶液的浓度。 (3) 此次试验结果虽不太理想,但让我深有感触,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懂得不少试验操作方面的知识。从无知到有知,从不熟练到熟练使用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丽辉) 附录: 723型操作步骤 1、 插上插座,按后面开关开机 2、 机器自检吸光度和波长,至显示500。 3、 按OTO键,输入测定波长数值按回车键。 4、 将考比溶液(空白溶液)比色皿置于R位以消除仪器配对误码率差,拉动试样架拉杆,按ABS。01键从R、S1、S2、S3,逐一消除然后再检查12次看是否显示0。000否则重新开始。 5、 按RAN按3键,回车,再按1键,回车。 6、 逐一输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值,每输一个按回车,全部输完,再按回车。 7、 固定考比溶液比色皿(第一格为参比溶液)其余三格放标准试样溶液,每测一值,拉杆拉一格,按START/STOP全打印完,按回车 8、 机器会自动打印出标准曲线K、B值以与相关系R。 9、 固定参比溶液比色皿,其余三格放入待测水样,逐一测定。 10完毕后,取出比色皿,从打印机上撕下数据,清扫仪器与台面关机。 AC T/A 721型分光度计操作步骤 1、 2、 3、 4、 开机。 定波长入=700。 打开盖子调零。 关上盖子,调满刻度至100。 5、 参比溶液比色皿放入其中,均合100调满。 6、 第一格不动,二,三,四格换上标液(共计七个点)调换标液时先用蒸馏水清洗后,再用待测液(标液)清洗,再测其分光度(浓度)篇二:化学实验报告 班级同组人指导教师 史老师 日期:实验题目:观察和描述一对蜡烛与期燃烧的探究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 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 分析与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班级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史老师 日期:实验题目: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目的: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 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 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 分析与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班级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史老师 日期:实验题目: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 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 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 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与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班级同组人指导教师 史老师 日期:实验题目:制取氧气与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 2、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 现象: 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与结论: 1、C?O2?CO2,CO2使石灰水浑浊 2、Fe?O2?Fe3O4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点燃点燃 班级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史老师 日期:实验题目:氧气的制取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木条、棉花、高锰酸钾 实验步骤: 一、制取O2 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注意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将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于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开始收集。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再熄灭酒精灯。 二、检验O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现象: 伸入集气瓶口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分析与结论: 1、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的生成。 ?篇三:基础化学实验报告格式 院(系)年级专业 学号 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院(系)年级专业 学号 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由海盐制备试剂级NaCl 实验报告 院(系)年级专业 学号 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氧化还原与电化学 实验报告 院(系)年级专业 学号 课程名称基础化学实验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地点 指导老师化学实验报告模板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