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docx
-
资源ID:43441619
资源大小:130.54KB
全文页数:1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舟山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docx
泓域咨询/舟山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舟山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9一、 行业技术水平特点9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9三、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11四、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12第二章 项目概况17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7二、 编制原则17三、 编制依据18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8五、 项目建设背景19六、 结论分析2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3第三章 市场预测25一、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25二、 行业发展情况27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32一、 项目选址原则32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2三、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35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6第五章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划38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8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8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8第六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4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41二、 建设方案4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43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43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45一、 优势分析(S)45二、 劣势分析(W)47三、 机会分析(O)47四、 威胁分析(T)49第八章 发展规划53一、 公司发展规划53二、 保障措施57第九章 运营管理60一、 公司经营宗旨60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0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1四、 财务会计制度64第十章 劳动安全评价70一、 编制依据70二、 防范措施71三、 预期效果评价74第十一章 进度规划方案75一、 项目进度安排7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5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6第十二章 项目环保分析77一、 编制依据77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78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8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9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0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0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81八、 清洁生产81九、 环境管理分析83十、 环境影响结论84十一、 环境影响建议85第十三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86一、 人力资源配置86劳动定员一览表86二、 员工技能培训86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计划89一、 编制说明89二、 建设投资8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90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1建设投资估算表92三、 建设期利息9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4四、 流动资金95流动资金估算表96五、 项目总投资9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7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8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分析100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0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4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6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08五、 偿债能力分析10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09六、 经济评价结论110第十六章 项目风险分析111一、 项目风险分析111二、 项目风险对策113第十七章 总结评价说明116第十八章 附表11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7建设投资估算表11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19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0流动资金估算表12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3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4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4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5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7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2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30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3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32能耗分析一览表132报告说明智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形成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和技术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5387.5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663.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7%;建设期利息621.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6%;流动资金7103.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07%。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824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9092.26万元,净利润9717.2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11%,财务净现值13297.5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06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行业技术水平特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综合应用了新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技术,这些技术与电力系统专业知识相结合,具有跨学科特点,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领域。近年来,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不断研制和开发出满足下游产业发展新要求的产品。根据下游行业对产品特性要求的不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适用性、稳定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同时降低产品损耗、噪声,并向小型化、紧凑型、少(免)维护型、智能型、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以实现高效满足项目运行需要、提高设备运行质量、节省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由于供电可靠性关系到国计民生,电力系统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十分苛刻,对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新技术或新产品在开发完成后需要在通过电力行业权威检测机构的严格认证之后才可向市场推广。二、 影响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行业事关国家供电安全和能源战略,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我国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促进本行业的发展,使得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能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扶持从而做大做强。同时,国家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智能电网投资拉动行业需求增长国家政策明确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其中智能电网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领域。根据国家电网的规划,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总投资预计为3.45万亿元(包括基础建设投资及智能化投资两个部分)。随着智能电网投资建设的加快推进,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终端、高低压费控系统、智能电能表、智能化高低压开关及成套设备等产品将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3)新能效产品将逐步替代原有老旧设备目前我国运行中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部分已使用多年,其能耗水平、元器件质量以及绝缘性能与现行产品相比均有较大差距,设备老旧严重,有待更新换代。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指出“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为输配电领域新旧设备更替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受国家政策影响,今后输配电设备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工艺落后、能耗高又污染环境的产品将逐渐退出市场,节能环保型产品未来将有更大的市场需求。2、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研发投入不足电网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涉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技术领域。因此,该行业的技术发展依赖于其他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具有综合技术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国内相关行业的研发投入不同步,技术发展不平衡,而且复合型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导致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限制了行业的发展。(2)区域壁垒影响行业发展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行业原有的条块分割、地区分割的格局虽然不断被打破,但行业区域壁垒和行业垄断现象依然存在,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竞争性发展。三、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智能配电网建设、微电网及综合能源管理、智慧泵站业务所涉及的电力工程行业、微电网行业、公共事业智慧能源管理(智慧泵站)行业均是围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展开。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可具体划分为电网市场与用户市场两部分。其中,电网市场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各省级电力公司发起的招投标市场组成,电力公司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年度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采购,并对竞标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后续产品质量跟踪;用户市场是指由政府、企业、房地产公司等投资主体进行采购的市场,这部分市场相对分散,并有较强的地域性。据统计,近3年来参与电网市场投标的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每个大类产品的参标企业数量在100-200家,且企业的产品线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即以往只参与开关类产品的企业,也开始参与变电类产品的投标;甚至有二次设备企业参与一次设备投标的情况。用户市场由于较为分散,各地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四、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总体目标,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增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一)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保持制造业比重稳步提升,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1、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全面建成鱼山绿色石化基地,确保一、二期项目安全运行,加快三期项目前期工作。围绕炼化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绿色石化基地(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拓展扩容,布局发展高性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重点包括特种功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改性树脂、医用高分子材料等一批高附加值化工中下游产业。聚焦电子化学材料,着力引进发展光刻胶、聚酯醇膜、环氧树脂、气凝胶、电子气体、柔性玻璃、工程塑料树脂、量子点材料、感光材料、生活日用化学品等领域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围绕炼化一体化项目及下游配套需要,发展炼化非标重型装备、公用工程装备、环保处理装备等相关装备产业项目。石化及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500亿元。2、船舶与临港装备产业。加快行业整合力度,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与央企、外企合作,盘活做强存量企业,革新工艺技术,推动向集装箱船、特种船、豪华邮轮、电动船舶等高端产品方向以及海上生产(生活)平台、海上风电、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等临港装备方向发展。抓住甬舟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发展大型钢结构等非船业务。不断完善船舶设计、融资租赁等产业链环节,推进产业数字化,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智慧装备产业。积极推广漆雾回收、超高压水除锈、水雾砂除锈等新型绿色技术装备,树立“舟山绿色修船”品牌,打造国际绿色修船基地。以舟山打造国家高端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为契机,重点发展高精度监测预警产品、高可靠风险防控与安全防护产品、重大消防救援产品、事故灾难抢险关键装备。实现船舶与临港装备产业产值300亿元。3、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产业。推动海洋生物加工产品精细化多样化,重点向冻品定制化、休闲食品品牌化、海洋生物高值化方向发展,提升精深加工比例和产品附加值。拓展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农用制品、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产业方向。实现水产品精深加工与海洋生物工业产值180亿元,精深加工率达到65%以上。4、现代航空产业。依托朱家尖航空产业园,以大型干线飞机总装交付为龙头,沿产业链发展大部件与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等配套制造业,大力引进通航制造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强通航制造和通航服务深度融合,配套发展试飞交付、售后保障、维修改装及飞机融资租赁、航空特色文化旅游、航空会展、航空教育培训等特色航空服务业。(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依托“智慧海洋”舟山试点示范工程和国家级海洋电子产业基地创建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装备深度结合,重点发展船舶导航设备、通讯设备、操舵系统、控制系统等船舶电子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电子半导体、LED等海洋电子元器件、海上无人装备、海洋感知监测设备等。2、新能源产业。依托丰富潮流能、风能等海洋新能源优势和示范性项目,联动开展海洋新能源研发创新、成果转化、高端制造、应用示范、运营维护,打造全国特色海洋新能源制造与应用示范基地。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低成本制氢、氢燃料电池、氢能制备储运装备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制造,建设六横岛氢能全产业链示范试点,建设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氢能海洋应用示范城市。推动风电设备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潮流能等新能源设备制造。3、.生命健康产业。着眼生命健康与信息科学融合发展新方向,推动数字医疗、互联网医疗设备、生物芯片、基因检测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壮大健康装备、海洋生物等多元化的生命健康产业。此外,加快推进粮油加工、塑机螺杆、机械、汽配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特色制造业小微企业园和工业小镇。贯彻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民参军”企业倍增计划,重点引培军民融合海上应急设备、深海装备、船舶配套装备、无人船艇等产业发展。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舟山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二、 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三、 编制依据1、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确定建设条件与项目选址。2、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3、项目实施进度建议。4、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5、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 项目建设背景电网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涉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多技术领域。因此,该行业的技术发展依赖于其他领域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具有综合技术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国内相关行业的研发投入不同步,技术发展不平衡,而且复合型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导致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限制了行业的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2%,增速居全省首位。到2020年底,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12.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59亿元。进出口总额1667亿元,其中出口总额588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65%以上。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71亿吨。国内首屈一指的鱼山石化基地一期全面投产,波音完工和交付中心项目顺利完成;港口航运、远洋渔业、船舶装备、滨海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稳固增长,智慧海洋、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重大战略取得新突破。新区、自贸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系列国家战略加快推进,综合实力在国家级新区中处于中上水平。获批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26条措施;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161项,其中全国首创77项;跃升全国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外轮供应、海事仲裁、船舶管理、检验检测等航运服务企业机构加快集聚;率先研发应用系列江海直达船型,推动建立技术规范,江海联运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搭建世界油商大会等国际产业合作平台,油气领域开放合作日趋深化,呈现龙头引领、链条延伸、辐射带动的溢出效应。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甬舟一体化,洋山区域合作、油气交易期现合作、跨港区供油、人才飞地建设、政务服务异地通办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品质较大提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五年累计提高3.1个百分点。重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甬舟铁路开工建设,舟岱大桥主体贯通,鱼山大桥、秀山大桥、富翅门大桥、舟山本岛东西向快速路建成通车,百里滨海大道顺利推进,500千伏联网工程竣工投用,大陆引水三期工程加快建设。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整治改造一批断头路、瓶颈路,完成新城核心区亮化工程,实施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品质河道”建设。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覆盖率近60%,完成社区村体制改革,全面实现“一村一经合社一本账”,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等指标顺利完成省下达任务,空气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97.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x套输配电控制设备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5387.5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7663.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17%;建设期利息621.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6%;流动资金7103.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07%。(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5387.5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2711.43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2676.12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82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9092.2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717.29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11%。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06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5911.12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4667.00约97.00亩1.1总建筑面积103490.921.2基底面积37506.861.3投资强度万元/亩276.512总投资万元35387.552.1建设投资万元27663.162.1.1工程费用万元23849.902.1.2其他费用万元2997.392.1.3预备费万元815.872.2建设期利息万元621.132.3流动资金万元7103.263资金筹措万元35387.553.1自筹资金万元22711.433.2银行贷款万元12676.124营业收入万元82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9092.26""6利润总额万元12956.38""7净利润万元9717.29""8所得税万元3239.09""9增值税万元2927.95""10税金及附加万元351.36""11纳税总额万元6518.40""12工业增加值万元21825.25""13盈亏平衡点万元35911.12产值14回收期年6.0615内部收益率20.11%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3297.54所得税后第三章 市场预测一、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1、技术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综合应用了电力系统和高压电气设计、电磁场分析技术、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技术、机械加工和制造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多项技术。由于客户要求产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对研发技术水平和应用服务水平提出极高的要求,一般从研发、型式试验到产品市场化推广需要23年时间,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另外,企业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及集成应用能力是保证企业产品研发制造水平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向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部分客户根据自身需要提出个性化要求,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新产品研制、创新性改进,并为客户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2、人才壁垒行业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新进入者必须要有充足的研发人才储备,才能保证公司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同时,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智能化、精密化,对管理人才尤其是生产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形成了本行业的人才壁垒。3、资质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质量和技术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出于对输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的考虑,国家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类产品实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准入制度。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须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生产,并须经过国家认可的试验室进行型式试验。产品通过型式试验并取得型式试验报告和型号证书后,才具有进入电力系统的资格,这对拟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形成一定的资质壁垒。4、资金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主要客户是各省市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等单位,客户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销售回款时间较长,对营运资金占用较大。另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内通行的质量保证金制度要求供应商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保证生产和销售的可持续性。同时,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不断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没有一定资金积累或支持的公司将难以参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拟进入企业必须拥有较多的营运资金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5、品牌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的主要客户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下属各省市电力公司和供电局等,在招投标采购制度下,行业企业大多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合同,企业的技术水平、经营业绩、产品质量、市场信誉和售后服务等综合因素所形成的企业品牌是企业获得订单的重要因素,形成了行业的品牌壁垒。6、规模经济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差异较大,种类较多,生产企业普遍采用定制加工的方式购买零部件,因此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毛利受原材料成本影响较大。而规模经济能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较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盈利状况,从而对试图进入行业的潜在竞争者形成壁垒。从国家电网历年招标项目中标情况看,众多中标数量较大的厂家也多是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生产厂家。二、 行业发展情况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发展建立在电力工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工业水平飞速发展,现已跻身全球电力工业强国之列。纵览我国电力工业70余年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发展至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政府将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逐步建成基础的电力设备制造体系及电力生产供应体系,大部分地区都已用上电力,但相对而言电力工业基础还较为薄弱,电力损耗严重、电力供应不稳定,地区间供电不平衡等问题较为明显。从电力建设规模来看,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只有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至1978年末,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年发电量2,566亿千瓦时,基础建设方面已取得较大突破。1978年至2000年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国家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推动电力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至2000年,全国发电机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37万亿千瓦时,较1978年分别增长了5.58倍和5.34倍,推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步入世界前列。2001年至2012年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主辅分离”。2002年,国务院对国家电力公司资产进行重组,组建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五大发电公司以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个辅业公司,电力行业至此形成电力供给侧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电力工业产业由垄断经营全面走向市场化竞争,有力地推动了众多市场主体参与电力行业的建设,电力工业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至2009年,我国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98万亿千瓦时。同期,我国电网网架体系不断完善,电力输送能力大幅提升,特高压输电工程逐渐投入商业运营;水电等清洁能源建设力度不断增强,装机容量规模快速攀升,并建成三峡输变电工程,推动全国电力网络系统不断完善;电力工业在产业规模、装备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工业在本阶段的飞速发展下,基本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的充足供应,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2013年至今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第四阶段,电力工业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力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电力体制改革、电网改造、电网升级工程不断推进,同时鼓励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节能增效,切实提升用户用电质量。2013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2.01亿千瓦,年发电量7.63万亿千瓦时,全国电力供需形势继续呈现总体平衡态势。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作为电力行业的配套设备,其产业发展与电力工业同步发展,随着电力工业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技术迅速进步,产业规模快速扩张。1、电力需求增长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创造巨大市场需求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在电力传输和使用中处于不可或缺的环节,电力需求的增长直接驱动电网的建设,带动对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成套设备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需求。全社会用电量的持续增长极大的推动了电网产业的发展,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41,923亿千瓦时,至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5,110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0%。其中,2015年由于受电力消费需求放缓且非石化能源发电高速增长影响全年用电量增长较低,其余年份全年用电量均保持较为稳健的增长。2、电力投资建设拉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市场规模增长电力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用电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国家对电力建设投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10至2020年间,我国发电总装机量从2010年的9.66亿千瓦增长至2020年的22.01亿千瓦,整体容量翻了一番,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8%。电力建设规模的稳步发展极大的拉动了电线电缆、开关设备、变电设备等电力工程配套设备产业的发展,推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0年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规模为17,306.15亿元,至2018年,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0,863.40亿元。2010至2018年间,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1.34%,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行业经济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输配电设备企业总营业收入达28,645.82亿元。尽管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电力建设造成一定影响,但国家对新基建、智能电网、特高压的投资力度加大,对输配电设备行业发展带来一定促进作用,输配电设备代表性企业营收均有一定增长,预计未来几年行业规模仍将逐步扩大。第四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坚持节能、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效统一,土地利用最优化。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舟山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洋面上。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3O123°25,北纬29°3231°04之间,东西长182千米,南北宽169千米。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辽阔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较强的地缘优势,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与长江水道交汇枢纽,是长江流域和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通道,与亚太新兴港口城市呈扇形辐射之势。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在综合实力、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生活品质、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四个舟山”和“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建设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经济总量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GDP、人均GDP分别达到2500亿元、20万元,海洋经济占比达到70%以上,舟山港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世界级油气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石化产业基地成型,航空、临港装备、海洋生物、港航物流、海岛旅游等海洋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本岛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设长三角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区域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创新链产业链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海洋电子信息科创高地、海洋生物科创高地、石化新材料科创高地、海洋智能制造科创高地,在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前列。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提高到2.7%,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5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建设长三角对外开放新高地。积极争创国家自由贸易港。与宁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以数字化牵引全面深化改革,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浙沪海上合作示范区和甬舟一体化。积极参与共同构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取得新进展,现代化江海联运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枢纽节点。到2025年,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000亿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9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8亿美元。建设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自贸试验区“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和油气全产业链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以油气为主的大宗商品交易储运、船用燃料油加注保持全国领先,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建设美丽中国海岛样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空气质量全国领先,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以上,地表水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91%以上。建设品质高端独具韵味的海上花园城市。城市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岛群优势功能显著,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山海呼应、城岛交织的海埠风华全面彰显。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社会民生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8岁。三、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扩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发挥港口通江达海、商品大进大出、制度先行先试等优势,打造对接国际市场规则、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海上枢纽节点。(一)积极扩大内需推动消费迭代升级。积极实施消费新政,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促进乡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二)加快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发展高质量落实26条改革赋权扩区改革举措,深化“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持续深化油气等大宗商品领域差异化改革探索,加快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建成油气全产业链集群和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三)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江海联运枢纽港,全面优化江海联运物流体系,率先建成国家江海直达运输示范区,江海联运规模和物流组织水平大幅提升,增强对长三角和长江沿线经济发展支撑。江海联运量突破3.6亿吨。(四)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树立区域发展共同体理念,推进舟山与长三角城市在港口发展、基础设施、产业联动、资源配置、旅游健康、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