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真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
1 1/7 7 江苏省淮安市 2019 年中考试卷 化学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B【解析】解:A、汽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化学变化;B、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苹果腐烂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D、糯米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B。【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2.【答案】C【解析】解:A、加铁酱油中含有铁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故 A 正确;B、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故 B 正确;C、在密闭的房间用煤取暖,会生成一氧化碳,生成煤气中毒,故 C 错误;D、劣质家具中含有甲醛,有强烈的致癌性,家庭装修时应使用环保材料,故 D 正确。故选:C。【考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3.【答案】B【解析】解:A、24K SO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B、24KH PO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C、43NH HCO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D、242Ca H PO()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化学肥料。4.【答案】D【解析】解: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钨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2)40 x,则6x 价。故选:D。【考点】元素化合价。5.【答案】A【解析】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 2 2/7 7 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故选:A。【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6.【答案】D【解析】解: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发生燃烧,如果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错误;B、将木柴紧密堆积不利于燃烧,错误;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不能用水浇灭,错误;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有利于保护图书,正确;故选:D。【考点】物质的燃烧条件。7.【答案】A【解析】解:A、食醋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溶液显酸性,故正确;B、淀粉不溶于水,其为中性,故错误;C、白糖溶于水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显中性,故错误;D、豆油不溶于水,其为中性,故错误;故选:A。【考点】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8.【答案】C【解析】解:A、香草醛分子由碳、氢、氧原子构成,而香草醛由碳、氢、氧等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81 816 3)152,单位不是 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香草醛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883 19 ,该选项说法正确;D、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 8:1()()83):(1612:1: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考点】化学式的意义。9.【答案】D【解析】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水反应,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灼热的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铜、银与稀硫酸均不反应,不能比较铜、银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火焰上灼烧,有白色固体出现的是氯化钙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考点】物质的制备、检验、鉴别。10.【答案】C【解析】解:A、氧化镍作为载氧体,使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大,甲烷燃烧迅速,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故 A 正确;B、氧气和没有和甲烷直接接触,没有形成混合气体不会发生爆炸,故 B 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消耗等质量甲烷,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也不变,故 C错误;D、反应生成的气体冷却后,水变成液体,剩下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故 D 正确。故选:C。【考点】燃料及其利用。3 3/7 7 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2)(3)【解析】解:(1)可用于面粉发酵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故填:。(2)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氧气,故填:。(3)可用于配制医用消毒剂的是酒精,故填:。【考点】化学与生活。12.【答案】(1)B(2)耐磨(或强度大、硬度大等)(3)232Fe O3CO2Fe3CO高温(4)置换反应【解析】解:(1)A、生产高铁车头的玻璃钢是复合材料;B、制造高铁车身的镁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C、制造轨道枕木的聚氨酯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D、建筑高铁路基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故填:B;(2)高铁刹车制动盘使用合金锻钢制作,刹车需要摩擦,说明该合金具有耐磨性,故填:耐磨。(3)工 业 上 用 赤 铁 矿(主 要 成 分 是 氧 化 铁)和 一 氧 化 碳 反 应 冶 炼 铁,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232Fe O3CO2Fe3CO高温,故填:232Fe O3CO2Fe3CO高温。(4)高铁轨道焊接时,可用铝热反应:23232AlFe O2FeAl O高温,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类形是置换反应,故填:置换。【考点】金属材料,高炉炼铁原理,常见化学反应类形。13.【答案】(1)34NaNONH ClKCl、(2)饱和(3)3KNO(4)52.4%【解析】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80 时,KCl、4NH Cl与3NaNO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4 4/7 7 34NaNONH ClKCl、;故答案为:34NaNONH ClKCl、;(2)20 时,50 g 水中加入 20 gNaCl,充分搅拌后,形成饱和溶液,并且试管底部有固体析出;故答案为:饱和;(3)60 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NaCl、4NH Cl与3KNO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3KNO,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大;故答案为:3KNO;(4)60 时,配制3KNO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最高不会超过:110g100%52.4%210g;故答案为:52.4%。【考点】溶解度曲线。14.【答案】吸附(2)肥皂水(3)化学 1:2【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2)区分硬水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肥皂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填:肥皂水;(3)工业上常用水制取水煤气,原理为:22H OCCOH高温,该反应过程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由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可 知,CO和2H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反 应 生 成 二 甲 醚 和 水,化 学 方 程 式 为:22622CO4HC H OH O一定条件,该变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和2H的分子个数比是2:41:2;故填:1:2。【考点】水的净化,硬水和软水,能量的转化,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15.【答案】(1)乳化(2)加热(或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3)2442CuOH SOCuSOH O(4)固体质量不再增加 5 5/7 7 【解析】解:(1)洗洁精在除去油污的过程中起乳化作用;(2)“碱溶”步骤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搅拌、加热或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等;(3)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442CuOH SOCuSOH O;(4)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锌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锌,所以“灼烧”完全(已充分反应)的判断依据是:固体质量不再增加。故答案为:(1)乳化;(2)加热或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3)2442CuOH SOCuSOH O;(4)固体质量不再增加。【考点】化学实验流程。16.【答案】(1)锥形瓶(2)22222MnO2H O2H OO BC 磨砂面(3)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或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解析】解:(1)仪器是锥形瓶;(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2222MnO2H O2H OO;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这个实验对氧气的纯度要求高,用排水法收集,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BC;防止氧气从集气瓶中逸出,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3)装置 F 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 B 装置其主要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答案为:(1)锥形瓶;(2)22222MnO2H O2H OO;BC;磨砂面;(3)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考点】化学实验。17.【答案】(1)不断运动 吸收氨气,减少污染(2)钢铁锈蚀需要水(或水是钢铁锈蚀的必要条件)在盛有凉开水的 U 形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或在凉开水的表面滴加植物油)(3)U 形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 4 处 6 6/7 7 【解析】解:(1)借助 U 形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 1 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氨气进行空气会污染环境,所以要用湿棉花吸收氨气防止进入空气,污染环境;(2)由于钢铁锈蚀的条件是钢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所以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钢铁锈蚀需要水;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有少量氧气进入了凉开水中使钢丝生锈,为了控制变量-氧气,在盛有凉开水的U形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可以防止氧气进入凉开水中;(3)借助 U 形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 3 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U 形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 4 处。故答案为:(1)不断运动;吸收氨气,减少污染;(2)钢铁锈蚀需要水(或水是钢铁锈蚀的必要条件);在盛有凉开水的 U 形管两端液面上滴加植物油;(3)U 形管左侧液面上升到刻度 4 处。【考点】分子的热运动,钢铁锈蚀条件和空气组成。18.【答案】(1)2(2)红(3)22322NaOHCONa COH O.50.0 解:设23Na CO的质量为x。2322Na CO2HCl2NaClH OCO106441.1g106441.1g2.65gxxx 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20.60%6.6%405gg。答:氢氧化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6.6%。.使碳酸钠与熟石灰粉末充分反应,把碳酸钠完全除去(4)2CaCl【解析】解:(1)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他需从 2 号柜中取出。7 7/7 7 (2)23Na CO与NaCl两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23Na CO,则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3)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2NaOHNa COH O。.设需要盐酸的质量为m 2HClNaOHNaClH O36.5407.3%40g 10%36.57.3%4040g 10%50.0gmmm 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 1.1 g,说明生成了 1.1 g 二氧化碳气体。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2322Na CO2HCl2NaClH OCO106441.1g106441.1g2.65gxxx NaOH溶液中23Na CO的质量分数为120.60%6.6%405gg。.充分搅拌,能增大接触面积,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使碳酸钠与熟石灰粉末充分反应,把碳酸钠完全除去。(4)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沉淀应为碳酸钙;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溶液显中性,可能会发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钙,溶液中还可能含有氯化钙。故答案为:(1)2;(2)红;(3)2232CO2NaOHNa COH O;.50;NaOH溶液中23Na CO的质量分数为 6.6%;.使碳酸钠与熟石灰粉末充分反应,把碳酸钠完全除去;(4)2CaCl。【考点】物质分类,酸、碱、盐的性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试卷 第 1 页(共 6 页)化学试卷 第 2 页(共 6 页)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淮安市 2019 年中考试卷 化 学(满分:6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Na23 Cl35.5 K39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2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燃烧 B.石蜡熔化 C.苹果腐烂 D.糯米酿酒 2.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 B.合理摄入油脂有益身体健康 C.密闭的房间中可燃煤取暖 D.家庭装修时应使用环保材料 3.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24K SO B.24KH PO C.43NH HCO D.242Ca H PO()4.用黑钨矿主要含钨酸亚铁4(FeWO)可制得金属钨。钨酸亚铁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为 ()A.2 B.2 C.4 D.4 5.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加入块状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6.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发生燃烧 B.将木柴紧密堆积有利于其完全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后应立即用水浇灭 D.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7.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或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A.食醋 B.淀粉 C.白糖 D.豆油 8.香草醛883(C H O)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添加剂。下列关于香草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52 g C.一个分子中有 19 个原子 D.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8:8:3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目的 主要操作 A 制取少量熟石灰 将石灰石加入足量的水中 B 除去氮气中少量氧气 将混合物通过灼热的木炭 C 比较铜、银金属活动性 取样,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 D 区别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后在火焰上灼烧 10.“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A.能量损耗少、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共 40 分。)11.(3 分)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氮气 氧气 酒精 干冰 小苏打(1)可用于面粉发酵的是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班级_ 姓名_ 得分_ _ 化学试卷 第 3 页(共 6 页)化学试卷 第 4 页(共 6 页)(2)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3)可用于配制医用消毒剂的是 。12.(4 分)2019 年底,徐宿淮盐铁路将建成通车,淮安人可实现高铁出行。(1)高铁在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新材料,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填字母)。A.生产高铁车头的玻璃钢 B.制造高铁车身的镁铝合金 C.制造轨道枕木的聚氨酯材料 D.建筑高铁路基的钢筋混凝土(2)高铁刹车制动盘使用合金锻钢制作,主要利用该合金耐高温、等特性。(3)在高铁站的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冶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高铁轨道焊接时,可用铝热反应:23232AlFe O2FeAl O高温,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13.(4 分)如图是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80 时,KCl、4NH Cl与3NaNO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 。(2)20 时,50 g 水中加入 20 gNaCl,充分搅拌后,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3)60 时,分别将相同质量的NaCl、4NH Cl与3KNO饱和溶液降温至 20,析出晶体质量最大的是 。(4)60 时,配制3KNO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最高不会超过 (精确到 0.1%)。14.(4 分)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较多杂质,净化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2)天然水具有一定的硬度,日常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 。(3)水作为原料,可获得多种产品。工业上常用水制取水煤气,原理为:22H OCCOH高温。该反应过程中,热能转化为 能。利用CO和2H制取二甲醚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变化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和2H的分子个数比是 。15.(4 分)胆矾42(SO)Cu5H O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含铜和锌)为原料制备胆矾。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查阅资料:氧化锌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1)废旧电池铜帽的表面常有油污,可用洗洁精预先除去,洗洁精在除去油污的过程中起 作用。(2)“碱溶”步骤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搅拌、等。(3)“酸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灼烧”完全(已充分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16.(5 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相关问题。A B C D E F(1)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是 。化学试卷 第 5 页(共 6 页)化学试卷 第 6 页(共 6 页)(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此方法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从AE中选择,填字母),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的 (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3)装置F可以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比B装置其主要优点是 。17.(5 分)U 形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图 1(1)借助 U 形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 1 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 ,湿棉花的作用是 。(2)借助 U 形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 2 所示:图 2 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 。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3)借助 U 形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 3 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图 3 18.(11 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 1、2、3、4 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 号柜中取出。(2)小刚发现盛放23Na CO与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23Na CO,则观察到溶液变为 色。(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有23Na C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测定NaOH溶液中23Na CO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取 40.0 g10%的NaOH溶液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处理】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 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 g。如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 1.1 g,计算NaOH溶液中23Na C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 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班级_ 姓名_ 得分_ 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