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乳化剂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工程项目管理).docx
-
资源ID:4349323
资源大小:29.6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机油乳化剂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工程项目管理).docx
泓域咨询/机油乳化剂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机油乳化剂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xx集团有限公司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机油乳化剂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万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公司将依法合规作为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坚持合规是底线、合规高于经济利益的理念,确立了合规管理的战略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合规管理责任。公司不断强化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的合规论证审查,加强合规风险防控,确保依法管理、合规经营。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重点领域合规管理不断强化,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联动的大合规管理格局逐步建立,广大员工合规意识普遍增强,合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三、 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一)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二)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四、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89.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 建筑物建设规模本期项目建筑面积97694.84,其中:主体工程70524.45,仓储工程12466.16,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231.83,公共工程5472.40。六、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0003.9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2058.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14%;建设期利息346.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7598.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9%。(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2058.3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7991.4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52.73万元,预备费1014.18万元。七、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0003.91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4158.1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909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72545.90万元。3、净利润(NP):13431.49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5.14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25.80%。3、财务净现值:20448.27万元。九、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十四、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9333.00约89.00亩1.1总建筑面积97694.84容积率1.651.2基底面积37379.79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46.902总投资万元40003.912.1建设投资万元32058.362.1.1工程费用万元27991.45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052.732.1.3预备费万元1014.182.2建设期利息万元346.872.3流动资金万元7598.683资金筹措万元40003.913.1自筹资金万元25845.813.2银行贷款万元14158.104营业收入万元90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2545.90""6利润总额万元17908.65""7净利润万元13431.49""8所得税万元4477.16""9增值税万元3712.16""10税金及附加万元445.45""11纳税总额万元8634.77""12工业增加值万元28726.04""13盈亏平衡点万元33563.58产值14回收期年5.14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5.80%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0448.27所得税后十、 项目背景分析机油乳化剂外观是浅黄色、浅棕色透明粘稠液体,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削配制乳化油切削液。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削配制乳化油切削液,提高切削效率,降低磨损,因不含皂类物质,固切削液不会出现一般乳化油的析皂、析油现象,更不会出现腐败发臭问题,与半合成、全合成切削液相比更具有成本优势。乳化剂是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组分的混合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一类物质。其作用原理是在乳化过程中,分散相以微滴(微米级)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乳化剂降低了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界面张力,并在微滴表面形成较坚固的薄膜或由于乳化剂给出的电荷而在微滴表面形成双电层,阻止微滴彼此聚集,而保持均匀的乳状液。从相的观点来说,乳状液仍是非均相体系。乳状液中的分散相可以是水相,也可以是油相,大多数为油相;连续相可以是油相,也可以是水相,大多数为水相。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有亲水基和亲油基。为了表示乳化剂的亲水性或亲油性,通常采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反之,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各种乳化剂的HLB值不同,为了获得稳定的乳状液,必须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十一、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框架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的逻辑框架是:以某一区域为评价单元,通过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全面评价和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专项评价,分析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通过影响因素识别,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分析评价方法,集成资源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论,全面反映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结论,提出引导区域资源环境综合开发与合理布局的规划方案,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使区域经济和社会获得稳定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实现区域人地关系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一)资源环境要素基础评价基础评价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单元资源环境要素进行全面评价,对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进行整体摸底。基础评价以土地资源水资源评价为重点,分析区域可利用水土资源的供给能力、已开发利用强度、结构和未来开发利用潜力;以环境容量为基础,分析水、大气、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确定环境本底条件和剩余环境容量;分析主要生态系统的功能条件,确定生态重要性的保护区域范围和重点。在具体工作中,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或评价单元,选取有针对性的基础要素指标进行专项评价。例如,针对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等评价单元,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基础要素进行承载力评价。(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是针对区域综合功能开展分析评价,其重点是采取多种方法集成国土资源禀赋、环境本底和生态条件单项分析评价结果给出综合评价结论,揭示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以及承载力构成的差异。根据基础评价和专项评价结果,针对识别出的资源、环境、生态要素,叠加环境质量、生态功能和资源利用现状,分析支撑要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可利用(配置)上线和主要环境影响要素(大气、水等)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在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分析可利用的资源量和剩余污染物允许排放量。选取符合实际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核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求。(三)制定差别化的资源环境政策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提炼区域限制性资源环境要素,给出其资源环境容量的等级与确定等级的阈值。识别和定量评价超载关键因子及其作用程度,解析不同区域资源环境超载原因。从自然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管理等维度分析超载成因,包括资源环境的自然本底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规模、结构、速度等,以及资源环境管理与政策管理的水平、方式、范围、强度等。根据单要素和综合承载力的高低确定不同地区的重要资源环境利用配额和利用标准,从财政、投融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政策,(四)提出空间开发适宜方向和最终规划方案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同特点和高低,建立资源开发利用“空间准入”制度和“空间开发管制”策略,探索不同管控强度的差异化限制性措施,引导和约束区域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谋划发展。优先安排相关产业向高承载力区域集聚,并对该地区用地指标、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低承载力区域则在土地上实行更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在产业政策上引导转移占地多、能耗水耗大的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逐步以高效低耗、新型产业替代传统产业。十二、 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早在20世纪初期,“承载力”的概念被引入生态学领域,相继出现了种群承载力、土地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资源环境承载力在区域规划、空间开发、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资源环境现状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维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可持续的前提下,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资源环境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生存、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评价主体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既包括单项分类分析,也包括综合集成分析。可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描述发展限制的一个常用概念,不仅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变量,而且已成为区域人口与经济规模和发展方式与速度的刚性约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空间开发的重要基础条件,不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开发必然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传统规划在指导思想上,只追求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忽视了资源保障和环境容量,使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问题。近年来,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正在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2006年颁布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第20章提出“推进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十三、 层次分析法及应用案例(一)基本模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适用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这一多因素、多层次系统中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其具体应用步骤是:首先,找出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各资源、环境主要因素,建立目标、因素和因子层次结构,建立指标体系;其次,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再进行层次总排序,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最后,对各指标打分,计算出评价值。(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对一个区域来说,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承载需满足三个条件:压力作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弹性度、资源供给能力大于需求量;环境对污染物的消化容纳能力大于排放量。由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包含多层含义,因而可采用分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即首先进行区域现状调查,接着进行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状况评估,最后进行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并可给出区域生态系统承载力分区图。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将评价体系分成三级,即区域生态系统潜在承载力评价、资源一环境承载力评价、承载压力度评价三级。一级评价结果主要反映生态系统的自我抵抗能力和生态系统受干扰后的自我恢复与更新能力,分值越高,表示生态系统的承载稳定性越高;二级评价结果主要反映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代表了现实承载力的高低,分值越大,表示现实承载力越高;三级评价结果主要反映生态系统的压力大小,分值越高,表示系统所受压力越大。根据三级计算结果,对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级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明了、准确,更有针对性。如某区域的承载力分级为,低稳定较高承载区”时,说明该区域的现状承载力虽很高,但因该区域为不稳定区,对外界的抵抗和恢复能力较低。分级评价将同类性质的指标归类处理后,可以比较容易地对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将所有承载力指标汇集到一块,必然因指标太多而使结果复杂化,难以对结果给出精确判断。同时,分级可对区域的承载力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与对策。1、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分指标层。2目标层计算3综合评价根据三级计算结果,对生态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每一级的计算结果为0100的分值,根据各级评价指标的内涵,划分各区段分值代表的评价结果。十四、 其他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属于多要素、多属性的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分析评价方法还有系统动力学方法、情景分析法、TOPSIS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能值分析法、资源与需求差量法等。(一)系统动力学(SD)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系统模拟。系统动力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寻优的过程,其最终的目的是寻求较优或次优的结构与参数,以寻求较优的系统功能,系统动力模型在土地承载能力、资源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承载能力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驱动关系明晰,能有效反映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能较好地反映系统本质,适合用于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系统整体协调的角度来对区域生态承载能力进行动态计算。然而,参变量不好掌握,及受地域性限制等原因,系统动力学模型易导致不合理的结论。其应用步骤如下:(1)系统流图设计根据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设计系统流图,目的是反映各因素因果关系、不同变量的性质和特点。流图中一般包含两种重要变量:状态变量和变率。(2)主要状态方程描述与模型构建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及系统要素之间的反馈关系,建立描述各类变量的数学方程,通常包括状态方程、常数方程、速率方程、表函数、辅助方程等。(3)模型的仿真计算将各规划方案确定的不同输入变量,通过仿真运算,得出不同规划方案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资源条件、环境质量等指标,并通过对比分析进行方案比选。系统动力学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综合地研究系统整体运行状况,通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反馈机制,综合协调各要素,从而为制定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案提供指导。该方法适用于空间尺度大、系统较为复杂的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估。(二)TOPSIS法TOPSIS模型即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方法”,它是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决策技术,主要用来解决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是一种运用距离作为评价标准的综合评价法。通过定义目标空间中的某一测度,据此计算目标靠近/偏离正、负理想解的程度,可以评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且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及变化趋势。其步骤如下:(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标准化评价矩阵构建。(3)评价矩阵构建。(4)正负理想解确定。(5)距离计算。(6)计算评价对象与理想解得贴进度。(三)模糊评价法(1)建立评价指标集合。(2)建立评语等级论域。 (3)建立单因素评价。(4)确定评价因素的模糊权向量。(5)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6)对模糊评价结果向量进行分析。(四)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度量多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求得各要素间线性关系的实质上有意义的表达方式,即研究用变量族的少数八个线性组合(新的变量族)来解释多维变量的协方差结构,挑选最佳变量子集,简化数据,揭示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一般通过借助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为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即把二元协方差矩阵转换为对角矩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原坐标系变为新正交坐标系,然后对整个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以较高的精度转换为低维变量系统,同时找出信息涵盖量最大的几个主成分,进而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法就可把研究的问题变得比较简单,而且这些较少的指标之间互不相关,又提供原有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段。主成分分析除降低多变量数据系统的维度以外,还简化了变量系统的统计数字特征。(五)能值分析法由于生态系统中各能量是有质的差别的,所以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能量观点进行承载能力测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奥德姆以能值为衡量单位建立了一套分析理论,一般称为能值分析理论。能值分析是以能值为基准,把生态经济系统中不同能流(能物流、货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等)量纲的能量转化成同一标准的能值,通过计算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来定量分析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与生态经济效益。任何形式的能量均源于太阳能,故常以太阳能为基准衡量各种能量的能值。布朗和尤吉阿蒂首次通过能值分析理论开发出可以实际应用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ESI(能值可持续指标),它被定义为系统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的比值,然后根据ESI的大小评价系统超载状况。能值分析方法采用能值作为统一量纲,简化了生态过程,有更大的应用空间,但该方法本身存在不足,主要是:涉及的因子之间的关系过于简单,数目较少难以体现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特征。针对特定地区,依靠换算率或调节因子同度量处理不同资源、环境因子的做法,显得粗糙,因为转换率或调节因子是通过更大尺度平均计算而来的,它更适合国家或国际范围的承载力估算。对指标临界值的选取缺乏科学的程序。(六)资源与需求差量法区域生态承载力体现了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各种需求(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乐需求)在量(各种资源)与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满足程度。因此,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可以从该地区现有的各种资源量与当前发展模式下社会经济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之间的差量关系,以及该地区现有的生态环境质量与当前人们所需求的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差量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十五、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主要有人口论系列、生态足迹系列、初级资产账户(能值)系列等,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套包括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从单因素分析到综合分析的方法体系,具体分析方法有生态学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法、情景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状态空间法、类比分析法、供需平衡分析法、能值分析法等。(一)从定性到定量随着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不断深人,已从早期定性阐述承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等概念和相互联系逐步发展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依托系统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理论和学科基础,采用空间成像、MATLAB,ARCGIS等各类先进仪器设备和应用软件,借助成熟的评价方法和模型体系(如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复杂网络方法等),计算目标区域各要素承载力指标,并综合分析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二)从单一到综合国内外学者在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过程中,从开始涉及支撑要素、约束要素、压力要素的某一变量或少数变量分析,逐步开始注重要素中各变量以及要素间内在动力关系和交互作用研究,通过多指标综合要素关系模型的构建,评价和分析目标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三)从静态到动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过程中,对于目标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已逐步从早期的基于面板静态数据逐步发展成为基于时间序列、系统动力学及模拟仿真等的动态分析和预测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