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pdf
-
资源ID:43632451
资源大小:802.6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娄庆松杨静主编).pdf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点: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2.能力点: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本章结构图本章结构图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四、统计整理四、统计整理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第一节 统计调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4.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5.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6.6.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7.7.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误差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3.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4.4.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误差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2 课时课时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二二)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因此统计调查必须到达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三、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三、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行政管理记录等。综上所述,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可归纳见表 2-1。四、统计调查方案四、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是为开展统计调查工作而制定的计划,是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所以,进行统计调查时,首要的问题是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在具体设计调查方案时,首先应该标明统计调查的名称和调查方式,如“全国人口普查方案”、“假设干种家用电器质量抽样调查方案”等。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五、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五、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对统计资料的收集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收集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也称作初级资料或一手资料;二是收集他人为其他研究目的进行的调查、整理过的相关资料,也称为次级资料、二手资料或文案资料。(一一)直接资料收集的方法直接资料收集的方法(二二)间接资料的收集方法间接资料的收集方法间接资料是已经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资料。对间接资料的收集一般称作文案调查。六、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六、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资料是基层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又是上报国家统计数据的源头。做好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统计法第二十二条已将这两项工作列为企、事业单位统计的重要职责。(一一)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按照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所作的最初的、直接的数字或文字记载。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而根据第一次记录转录的资料不是原始记录,间接推算、估测出来的资料也不是原始记录。原始记录的最初性和直接性意味着,它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记载或证明。因此,它不仅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要依据。原始记录:通常可分为综合性原始记录和单项时间原始记录两类。前者指对某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所作为的记录;后者指对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某类单项时间所作的记录。原始记录的内容应满足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本单位管理的需要,并尽量简明扼要。其形式应当格式化,便于现场记录、计量,便于登记台账或其他账册,有利于简历基层单位一套表。例如,“产品入库单”一式四份,可以满足几个方面的需要,如图 2-2 所示。图 2-2 产品入库单的用途(二二)统计台账统计台账1.统计台账的特点和分类统计台账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其特点表现在:(1)按照时间的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登记。(2)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循序地汇总或积累资料。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进度台账的项目设置应当和相关的原始记录相衔接,与相关定期报表的指标设置相适应吗,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应简单明了。进度台账一般在年度内使用,其作用是:(1)将原始记录及登记、加工,反映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度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满足经营管理活动的需要。(2)及时汇总相关指标,以保证期末编制定期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历史台账的作用是按年度顺序系统地积累历史资料,为统计分析和预测提供依据。2.统计台账的设置在企业中,厂部(公司)、车间、班组都担负有分级管理的责任,因此,应该分别设置与所管分为相适应的统计台账。另外,厂级各职能部门应当设置部门职能管理范围的专业统计台账。(三三)企业内部统计报表企业内部统计报表企业内部统计报表是指为满足企业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指挥生产、管理企业和填制国家统计报表的需要而设立的统计报表。设置企业内部统计报表应掌握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满足企业需要与满足国家需要相结合。有时由于管理上的习惯,企业用的某些分类目录或计算口径可能与国家标准不一致。这时,在设计企业统计内部报表时,应当满足能直接或经过进一步计算,方便地填报上级所规定的报表的要求。而是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企业内部统计报表的表种和内容需要力求精简,防止多、滥。从记录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内部统计报表到国家报表的传递过程,如图 2-3 所示。七、统计调查误差七、统计调查误差统计调查误差,是指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与调查总体真值的差异。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产生登记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计量、记录、计算、抄录、汇总、编码等错误,以及因被调查者虚报、瞒报及统计调查方案规定不明确而导致的误差等。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异。这种误差只有在用部分单位资料推算总体指标时才会产生,如抽样调查。第二节 统计整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内容3.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4.统计表统计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1.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3.统计表统计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课时安排:6 6 课时课时讲授新课:讲授新课: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意义统计整理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对统计调查或科学实验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经加工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通过统计调查或实验,我们取得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但这些原始资料一般是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它们只能说明总体各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不能说明总体特征,难以反映总体的全貌情况。用这样的资料,无法从总体上认识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无法揭示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必须对这些分散的、不系统的个体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汇总,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能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统计资料,并以此计算各种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指标,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全貌,认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规律。可见,统计整理不是单纯的数据汇总,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和综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它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个体量的认识到社会经济现象总体量的认识的连接点,是统计调查的继续,是统计显示与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统计数据整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统计工作的成果。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二、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如果发现被调查单位的资料不齐全或有过失,要及时查询订正。(2)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并按调查和分析目的的要求进行各种分组,汇总出各组单位数和各项指标的总数。(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统计图,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用。三、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三、统计整理的方法与步骤(一一)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假设干组成部分。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选择分组标志,是确定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不同的组的标准或依据。划分各组界限,是根据分组标志,划定各相邻组间的性质界限和数量界限。将统计资料按其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统计分布数列形成的过程,如图 2-4 所示。分布数列是指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单位按类入组,并汇总各组内的单位数,形成总体中单位数在各组间的分布。由上述概念可看出,分布数列包含有两个组成要素,即分组和次数。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布数列叫品质数列,见表 2-5。按某一数量标志分组,观察总体各单位分布情况的分布数列叫变量数列,见表 2-6。(二)统计汇总统计汇总是指对统计分组后的资料进行汇总和计算,计算出各组指标和综合指标。统计汇总计算的指标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统计汇总的技术包括手工汇总和电脑汇总,其中,手工汇总又包括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和分票法等。(三三)编制统计表和统计图编制统计表和统计图在经过统计汇总得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和各个组的单位数及一系列标志总量的资料后,将这些资品质数据的整理(一一)品质型分类数据的整理品质型分类数据的整理在整理数据时首先应列出所分的类别;然后,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形成一张数据频数分布表;最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展示,以便对数据及其特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结合实例说明如何建立和解释品质数据的频数分布。(二二)品质顺序数据的整理品质顺序数据的整理对于品质顺序数据,除了可使用上面介绍的分类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外,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百分比)。料用统计图表展示出来,就得到变量数据的整理变量数据的整理(一一)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用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所得到的分布数列,叫做变量分布数列。假设每一组别都是由单个的组值(整数或小数)表示,称为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假设每一组别都是由数域(区间)表示,则称为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二二)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三三)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又分为等距变量分布数列、开口组组距变量分布数列和异距变量分布数列。四、统计表四、统计表(一一)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统计表的概念及作用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统计表是应用最广泛的形式,它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广义上的统计表包括统计工作各个阶段中所用的一切表格;狭义上的统计表则是指统计整理与分析研究阶段所使用的表格。这里讨论狭义上的统计表。统计表是表现统计资料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主要作用有: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明确的概念;通过合理,科学地排列统计资料,便于读者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便于汇总和审查;便于计算和分析。(二二)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统计表的构成和内容1.统计表的构成从统计表的构成来看,统计表有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有些统计表在表下还增加了补充资料、注解、附记、资料来源、指标的计算方法、填表单位、填表人员以及填表日期等内容,一般称为表外附加。统计表的构成如表 2-20 所示。图 2-2产品入库单的用途总标题是统计表的名称,用来简明扼要地说明全表的内容,一般写在表的上端中部;横行标题是统计表横行的名称,在统计表中通常用来表示各组的名称,它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统计表纵栏的名称,在统计表中通常用来表示统计指标的名称,一般写在表的上方;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标题与各纵栏标题交叉处,统计表中任何一个数字的含义都由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共同说明。2.统计表的内容从内容来看,统计表可以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称为主词;另一部分则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称为宾词。以表 2-20 为例,这个统计表说明的是我国 20年工业企业的状况,按企业规模分为三个组,并列有合计,这一部分就是主词;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是指标名称,它和下边的指标数值一起称为宾词。通常,统计表的主词列在横行标题的位置,宾词中指标名称列在纵栏标题的位置,但有时为了编排合理和阅读方便,也可以互换位置。将统计表中的主词按照某一个标志进行分组而得到的表格,称简单分组表见表 2-20。将统计表中的主词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层叠分组而得到的表格,称复合分组表见表 2-21。(三三)统计表的编制规则统计表的编制规则统计表的编制,无论主词的内容还是宾词指标的配置都要目的明确,内容鲜明,使阅读者能从表中看出研究现象的具体内容和情况。因此,在制表时,首先要强调目的和要求,做到简明、紧凑、重点突出,防止过分繁琐。编制统计表时必须注意以下规则:(1)统计表的各种标题,特别是总标题的表达,应该十分简明、确切,概括地反映出表的基本内容。总标题还应该标明资料所属的地点和时间。(2)表中的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一般应按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排列,即先列各个项目,后列总计。当没有必要列出所有项目时,可先列总计,而后列出其中的一部分重要项目。(3)如果统计表的栏数较多,通常要进行编号。在主词和计量单位等行,用(甲)、(乙)、(丙)等文字标明;宾词指标各栏,用(1)、(2)、(3)等数字编号。(4)表中数字应该填写整齐,对准位数。当数字为0 或因数小可略而不计时,要写上 0;当缺乏某项资料时,用符号“”表示;不应该有数字时,用符号“”表示。(5)统计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当全表只有一种计量单位时,可以把它写在表体的右上方。如果表中需要分别注明不同单位时,横行的计量单位可以专设一栏;纵栏的计量单位,要与纵栏标题写在一起。(6)必要时,统计表应加注说明或注解。例如,某些指标有特殊的计算口径,某些资料只包括一部分地区,某些数字是由估算来插补等,都要加以说明。此外,还要注明统计资料的来源,以便查考。说明或注解一般写在表脚。此外,统计表的格式一般是“开口”式的,即表的左右两端不画纵线。好的统计表应该外形美观,一般设计成矩形,不要设计成正方形。以上规则是一般规则,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本章小结本章小结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包含以下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具体的调查内容和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5)制定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统计调查的组织方法有以下几种:(1)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它是自上而下地布置,自下而上逐级上报资料的一种方法。(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适宜调查反映国情国力的一些时点现象。(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样本)进行观察,根据对这一部分单位观察的结果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4)重点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是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重点单位是指单位的数目在全部总体单位数目中占较小的比重,但其标志总量在总体的标志总量中占较大的比重的总体单位。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将调查取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或分组)、汇总,为统计分析提供条理化、系统化的综合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按以下程序进行:(1)对调查资料的审核;(2)统计分组;(3)统计汇总;(4)编辑统计表。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可分为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可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多个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这几个简单分组就形成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指将多个标志结合起来分组,包括多层错综复叠的组别,形成复合分组体系。分布数列可分为品质型数列和数量型数列(简称为变量数列)。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1)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2)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3)确定组距和组数;(4)确定组限;(5)计算各组单位数,编制变量数列。分布数列表示的方法有列表法和图示法。统计汇总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根据汇总方案中确定的分组标志和分组数目,将总体各单位分别归纳到各组中,计算各组和总体的单位数和标志总量,使原始统计资料转化为综合统计资料。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有:逐级汇总、集中汇总。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手工汇总和电子电脑汇总。手工汇总常用的有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卡片法和分票法。广义的统计表包括统计工作各个阶段中所用的一切表格,如调查表、汇总表或整理表等。狭义的统计表,即将汇总结果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由横行、纵列交叉结合而成的表格中。统计表按其主词的结构状况,亦即按照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分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