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pdf
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一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为例(2014-08-16 16:02:40)转载标签:分类:教育随笔情感环境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与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丁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 长、变化,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丁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农村的生活 环境与社会文化就就是她成长的精神摇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农村教育提 出了“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纲要也要求“充分利用 自然环境与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所以我们在教育过程 中要建立“广义教材”的概念与观念,从“课本才就是教材”的狭隘理念中走出 来,自觉从农村儿童生活的环境中、从社会文化活动中,寻找丰富而适宜的教育内 容与材料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逐步培育幼儿喜爱家乡的乡土情怀。下面我 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为例,探析农村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一、调查:农村幼儿园语言教育资源现状与问题(以苏中地区一个县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教师访谈与教材比较分析,发现农村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教师方面:帅资来源杂乱而无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少普通话标准、能 具备一定课程实施能力的幼儿教师。现在,公办教师 92%92%以上在城区幼儿园工作中心园有 47%47%人事代理教师,村办园大多数就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培训,在语言教育活动中,64%64%的教师无法正确把握活动目标,不能及时、有效利用周围环境资源。教材方面:适宜资源单调而欠缺。分析我们现在使用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主题活动中语言方面的内容 52%52%偏向城市化、文学化,真正贴近农村生活、适合农村幼儿园使用的教材、画册很少。缺乏就地取材、拿来就用的系列语言课 程资源与生动有趣、简便易行的语言游戏材料,缺少丰富的语言活动环境。86%86%的农村幼儿教师认为语言教育就就是讲讲故事,念念儿歌,教学模式小学化倾向 严重,基本忽视幼儿的兴趣、交往的需要与情感的体验。家庭方面:语言环境封闭而滞后。农村幼儿园中 56%56%的幼儿就是留守儿童与外来务工子女,抚养者家庭语言的丰富性与规范性都相对欠缺,传统的幼儿教 育观念影响着现在的父母,家庭成员在孩子的语言表达与发展方面很少有人会过 多地给予关注与指导。教研现状:活动组织随意而不足。教科研力量明显不足,没有规范的科研制度,没有明确的研讨时间,没有专业人员的有效引领,没有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经费 纳入幼儿园的整体规划中。来自丁教育共同体与名帅工作室的活动次数少,范围小,不能系统化、主题化、农村化,对农村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帮助只能就是杯水车薪,而且缺乏针对性。二、探究农村幼儿园乡土语言教育资源的价值与内容农村本身蕴藏着丰富的语言教育资源,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文学、乡 土自然等经过梳理、改编都可以成为适合农村幼儿的乡土教材。这些教材具有鲜 明的特点:一就是亲历性具体化,乡土资源就是孩子每天生活丁其中的周围现实 世界,一提起来就如身临其境,能说出来画出来,十分形象具体。二就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幼儿可观察、可触摸、可临摹描绘、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简便易行。用丁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就有丰富的内容可说,有利丁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主 动精神。三就是乡土资源具有本土化的特征,可以使幼儿对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生 态有更进一步地了解,更能激发、培育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1.1.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向幼儿弘扬真善美的情感。如年的传说、嫦娥奔月、屈原的故事、元宵节闹花灯等传统节日文化与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传统精神 文化。2.2.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包括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文学等,如三月三上孤山、马驮沙的传说、摇船过江、马兰开花二十一等,可以与身体晃动、跳橡皮筋、击掌等肢体动作结合起来。3.3.趣味性强的游戏文化,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紧扣季节、时令性强、就地取材的绕口令、手指游戏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吟唱的内容。如炒宵菜、炒蚕豆、四与十、虫虫斗、孙悟空打妖怪等。4.4.息息相关的生活文化,丰富幼儿语言交流的经验。如夸夸我家的菜地、我捉到的虫子、我家养的小动物、门前的池塘、我的朋友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话题。三、建构农村幼儿园乡土语言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关丁乡土语言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探索,主要有以下思考与建议:1 1、建立全员性的发展基本点。改革就是人的认识与行动发生转变的结果,人就是改革的主体。乡土语言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关键就是调动农村教师发 自内心的改革需求。我们名帅工作室利用“泰州市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 班”,围绕“为什么要开发语言教育资源?有哪些语言教育资源可以开发?如何 利用适宜的语言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对教师专业方面有哪些要求”等问题对 300300 多名教师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的专题培训;多次到各个片区分别组织农村语言资源开发专题座谈、手指游戏主题研讨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实施课 程的能力,深化改革与发展意识,让改革成为教师的己任与自觉的行动。2 2、成立多层面的资源开发组。本着开放性、动态性的原则,开发利用教育资源。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借助泰州市、靖江市两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成立搜集、整理、开发、实践四位一体的研究团队,利用泰州、靖江两级幼教名师工作室,开展县市之间的协作研究。如泰州各市区民间童谣,我们搜集了 100100 多首。就三月三这个童谣,我们就搜集了靖江、北京、常州、上海、常熟等多地童谣,用丁分析、研究童谣的特点与价值。由名师工作室结合观察讲述、童谣续编、儿歌创编等多种活动模式组织成员送教下乡,城乡教育共同体组织同课异构、语 言游戏观摩等活动,不断丰实资源,优化资源。如儿童创编豌豆与蚕豆:豌豆花,蚕豆花,花儿谢了结豆英;豌豆英,蚕豆英,里面藏着豆娃娃;豌豆圆,蚕豆扁,头上长着黑嘴巴;豌豆小,蚕豆大,小朋友吃了笑哈哈。3 3、设立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库。将挖掘、开发与运用的语言教育资源,横向按照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游戏文化、生活文化等四大板块整理,纵向按照大班、中班、小班等层级建立较为系统化的资料体系。资源开发过程中努力做到:1 1、注重现场学习。把课堂转移到大自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如春季寻找春天的秘密,到草地逗蚂蚁,到菜地观察豌豆与蚕豆等。2 2、放大语言游戏。主要就是可以随时随地用来玩耍的手指游戏、绕口令,可以与跳绳、跳格子、跳橡皮筋结合起来的民间童谣。3 3、重用经典故事。每学期安排一个童话故事表演周,选择经典童话,与孩子 一起熟悉故事内容,学说角色对话,自主安排角色,自制角色头饰,一起表演。如咕咚、战胜大灰狼、三只蝴蝶等,也可以利用方言说故事。4 4、注重家园合作。挖掘家庭成员回忆故事、童谣的兴趣,鼓励家庭成员与孩子一起观察讲述我家门前有什么、我家养的动物等言的分(围。5 5、渗透现代信息。配以现成的光盘或录音、图片等,方便老师拿来就用。如野猫的城市可以让孩子了解城市生活的一些特点,早安可以让孩子了 解到世界上的多种语言等。丰富的乡土文化就是长期影响下形成与流传下来的,就是当地人民繁衍、生 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教育本身就就是传承社会文化的基本途径。农村幼儿园乡 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系列化、地域化、科学化的重大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与更多专业人士的热心参与、沟通交流,让我们为此而不懈努力。,营造孩子学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