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合理容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docx
-
资源ID:4396160
资源大小:248.49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口合理容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docx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训练一、单选题(共18题)1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的有( )地区开放程度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文化消费水平ABCD2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发展水平B人口的文化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3截至2017年末,我国总人数量达13亿9008万(不包括港、澳、台),而清朝末期我国的人口数量只有4.3亿。两时期环境人口容量差异很大,下列因素中,对此现象影响最小的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文化教育水平D生活消费水平5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B资源总量C人均物质消费量D人均精神消费量6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C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有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7中东地区干燥少雨,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沙漠广布。但是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均较丰富,尤以石油资源最为突出。制约中东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是( )A土地资源B生物资源C淡水资源D矿产资源8我国某村人口预期寿命很长,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在下列影响当地人口寿命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饮用水质量好B山区闭塞,受外界环境干扰很小C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宜人D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9下列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相同的B发达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C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10关于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25亿左右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 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根据各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估计的 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和环保国策ABCD11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A为某地环境最大的人口容量B人口数量应低于合理容量值C可随生产力发展而无限扩大D等同于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12有些学者以每平方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m2,农业时期为40人m2,工业时期为160人m2。该资料反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D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13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8-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7亿之内 A B C D14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分析回答下题。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 (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是( )APlBP2CP3DP415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16日本、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的土地、矿产资源严重不足,而且人口密度很高,从人口合理容量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是自然、社会、经济、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B这些国家现存的人口数量就是人口合理容量C地域的开放可以使得人口合理容量变大D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人口合理容量1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A逐步增强,是主要因素B逐步增强,是基础因素C逐步减弱,甚至没有影响D逐步减弱,仍是基础因素18下列有利于提高某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 )A建设节约型社会B实行计划生育C大量迁出人口D提高人口素质二、综合题(共4题)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魔芋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喜温喜湿,忌高温怕涝。贵州西部某区域(阴影所示)地处乌蒙山山区,海拔在1234米2897米,喀斯特地貌发育,环境承载力低、人口容量小,曾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当地家庭有种植魔芋的传统,2015年该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芋、有机肥、栽培与管理技术等,开展魔芋精粉加工与销售活动。随着魔芋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地实现了脱贫致富。简述该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的主要原因。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西宁及其附近地区简图。材料二下面图甲示意青海省人口总量及出生率、死亡率情况,图乙示意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情况。(1)据图及所学知识,说明西宁市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说明青海省2000年以来的人口变化特点。(3)根据图示青海省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说出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下表为: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材料二: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森林面积_,淡水_。(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_(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4)该地区未来20年人口数量将进入高峰期,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提高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提出合理化建议。_22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1)江苏省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简述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_。(2)西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大的地区之一,据分析研究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简述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_。(3)减轻我国人口压力,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 参考答案1A【详解】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利用区域外部资源,使得区域内可作用资源数量增加,导致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因此地区开放程度与人口合理容量呈相关,符合题意;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数量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因此资源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不符合题意;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开发利用更多资源及其替代品,资源利用率也会提高,从而使得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因此科技发展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符合题意;地区文化消费水平越高,单位人口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因此文化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C【详解】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越大,因此资源状况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C符合题意;人口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到科技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主要通过影响资源获取利用和资源消费状况来影响环境承载力,因此这些因素与资源状况相比,均不是首要因素,排除A、B、D。故选C。3C【详解】与清朝末期相比,目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明显增大,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数量大大增加,利用水平也明显提高,因此可承载的人口明显提高,因此ABD不符合题意;与清朝相比,目前我国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大大提高,而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因此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对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提高影响小,C符合题意。故选C。4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故资源是决定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本题难度较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关系及相互关系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总结)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1资源丰富程度。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资源种类繁多,在进行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时,往往主要考虑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某一种或几种资源持续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2科技发展水平。人类社会获得资源的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断发现新资源,再通过探索资源的最新利用方法、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般来说,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的消费水平,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4地区的开放程度。如果一地区是封闭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外开放的地区。由于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人口容量就会比封闭时大得多。地区开放程度越大,环境人口容量越大。5环境的地域范围。一般地域范围大,区域内各类资源数量、种类相当丰富,环境的承载能力就大,则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反之,则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5B【解析】【分析】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详解】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所以资源总量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故选B。6C【解析】西北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小和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会逐渐提高,ABD错误,C正确。故选C。7C【分析】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及制约因素。【详解】中东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而水资源是制约中东地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C正确。故选C。【点睛】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人们的消费水平等。8B【解析】寿命的长短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条件、卫生医疗水平限制着人们的寿命;另一方面是由于体质、遗传因素、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等个人差异影响着寿命的长短一般而言,“长寿村”人口寿命较长或百岁老人较多主要是由于当地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水质较好等因素而形成的,与山区是否闭塞关系不大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只能说明当地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生活水平较低,不利于长寿,故选B。9C【解析】各地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各地是不相同,人口合理容量在不同的地区往往是不相同的,A错误; 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大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合理容量,B错误; 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C正确;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最大人口数量,不是人口合理容量,D错误。10D【解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约为16亿人;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是根据最小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估计的;正确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和环保国策。11B【解析】人口合理容量精确的定义: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应当低于人口合理容量,故选B。12A【详解】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根据“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米”,不同的生产力水平,环境人口容量不同,影响因素为科技发展水平,故选A。13A【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知识。环境人口容量是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高人口数量,所以表格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故选A。14B【解析】对居民来说,是城市中人均效益高,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高,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低,城市人均生活费用低等就是最适合;对决策者来说是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低,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高是合理的。【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5C【分析】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详解】根据木桶理论,人口容量大小由短板决定。根据表中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是丙省,水资源总量制约人口容量数值最小,C对。其它因素制约人口容量较大,A、B、D错。16B【详解】通过定义可知人口容量就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实人口是自然、社会、经济、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不符合题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论指标,故B错误,符合题意。地区开放程度能够较加强区域间各种要素交流所以能够使得人口容量变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科学技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样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故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盈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2)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愈义。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杜会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能保持好生态平衡,又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中国政府落实的科学发展观。17D【分析】考查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详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逐步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A【分析】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详解】资源、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是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资源越多,则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故建设节约型社会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故可提高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故A对。计划生育、迁出人口、人口素质都与人口合理容量关系不大,BCD不对。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并能结合选项内容判断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影响即可,对应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调用课本的基本知识原理分析。19地处山区,耕地资源贫乏;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地处西南内陆山区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地处内陆山区,区域开放程度较低。【分析】本大题以贵州西部某区域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地区开发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受教育水平,生活和消费水平,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根据题意,当地咯斯特地广布,自然环境脆弱,容易遭到破坏;地处乌蒙山山区,加上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耕地资源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低;地处西南内陆山区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地处内陆山区,区域开放程度较低。因此该区域人口容量较小。【点睛】20(1)西宁市地处湟水谷地,耕地资源丰富,水源较充足,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青海省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较优越。(2)从人口增长看,2010年前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出生率变化不大;死亡率变化不大;人口增长缓慢。从人口年龄结构看,2012年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整体呈增加趋势,2013年起有所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呈增加趋势,014岁人口比重整体呈减少趋势。(3)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较大,说明劳动力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就业压力较大。【分析】本题以青海西宁为载体,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变化特点、人口年龄结构特点及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详解】(1)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而西宁市地处湟水谷地,河谷地带,耕地资源丰富,取水方便,水源较充足,地势低,热量相对充足,气候条件比较适宜人类居住;西宁为青海省省会城市,经济、科技水平相对较高,故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2)根据材料二,人口变化特点从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两个角度描述。由图甲可知,2000-2010年出生率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出生率变化不大,2000-2015年死亡率变化不大,2010-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增长缓慢。15-64岁人口为劳动年龄人口,由图乙可知,尽管2010-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2012年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整体呈增加趋势,2013年起有所降低;2000-2015年老年人口比重呈增加趋势,014岁人口比重在2000-2011年先减小后增加,2011年后一直减小,整体呈减少趋势。(3)由图乙可知,2010-2015年,青海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多在72%以上,占比较大,说明青海省劳动力充足;老年人比重较小,少年儿童比重呈减少趋势,说明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但劳动力数量较多,可能会加大当地的就业压力。【点睛】210.0013km2/人 0.0012km2/人 8234m3/人本题无单位不给分 耕地 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淡水/水资源/水源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设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加强对资源的勘测,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人口素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 【分析】本题主要是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表“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可知,该地总人口是6200万,耕地面积是8万km,所以人均耕地=8万/6200万=0.0013km/人;人均森林面积=7.5万km/6200万=0.0012km人;人均淡水=5105亿m/6200万=8234m/人。(2)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耕地。因此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保证基本农田的数量;要积极开发宜农荒地,增加耕地面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加大农业科技投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在生活过程在,要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减轻当地环境承载力。(3)根据(1)题的计算和表“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的内容可知,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所以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淡水。但其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在生产生活中药注意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积极建设水利工程,调蓄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保证用水的持续供应。(4)提高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要从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入手,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以及地区开放程度,其中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所以措施从其余三方面分析,主要有加强对资源的勘测,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人口素质,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等。22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 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 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调配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详解】(1)从图中可知自然条件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压力指数较小,可以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说明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的原因。从自然条件来看,江苏省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从社会经济条件来看,江苏省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人口的环境容量大。因此,江苏省人口压力指数较小。(2)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的原因可以从消费水平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从消费水平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由于人口增多,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增多等,所以,西藏地区人口压力不断加大。(3)结合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因此在资源方面要开源节流,挖掘资源潜力;在科技方面:要加大经济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消费方面:要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在地区开放程度方面,要提高地区开放程度,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调配,加强地区间经济科技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