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岑参作品专练.doc
-
资源ID:4396376
资源大小:33.7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一轮古诗阅读专题复习:岑参作品专练.doc
岑参作品专练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岑参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诗歌开篇描写秋季边地独有的特征来表现边塞的苦寒荒凉,以营造出送别的悲凉气氛。B.第三句用“月欲斜”来点明时间,与上文联系紧密,说明寒气逼人,北风猛烈的原因。C.第六句写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但因云遮雾障而望不见,流露出诗人的惆怅之情。D.诗中的“萧关”“天山”“昆仑山”泛指边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饱含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15.诗中的“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都写到了边地的乐器,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4.B15.相同点:都通过边地特有的乐器-胡笳来表达戍边将士的情怀,营造悲凉的气氛。不同点:(1)岑诗通过想象,描写颜真卿“不喜闻”而不得不“闻”悲凉的胡笳之声,以此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2)范词通过描写羌笛声,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边关将士的忧国忧民的感慨。【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B“说明的原因”因果推论错误。第三句诗表现的是环境的悲凉,作者这样写是为了把胡笳之声安排在“月欲斜”之时,将刺骨的寒气、呼啸不停的北风,与胡笳的声音融为一体,使得胡笳的声音更加悲凉,而不是为了说明寒气逼人,北风猛烈的原因。故选B。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题干要求比较本诗中“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由“都写到了边地的乐器”这一暗示可知,这两句都是借助边地特有的乐器来表达情感,暗示了二者的相同。然后重点分析二者的不同。先看本诗“向月胡笳谁喜闻”这一句。由诗歌标题“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可知,这首诗歌是作者送颜真卿奔赴边地所写,应是写于送别之时;而“向月胡笳谁喜闻”意思是“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这是描写边地的音乐,显然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谁喜闻”意思是“谁都不喜欢听”,因为胡笳的声音是悲凉的,但颜真卿又不得不前往边地,不得不听这悲凉的胡笳声,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再看“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这一句出自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是作者镇守边疆时所做,他是从守边将士的角度来写,所以这里的羌笛之声是实写,写的是边关的夜景,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边关将士的无眠,再结合“秋思”可知,这是抒发戍边将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思念故乡却依然戍守边疆,由此也体现出边关将士的忧国忧民的感慨。胡歌岑参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1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试作简要分析。(4分)20.赏析本诗的主要艺术手法。(4分)答案:19.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蕃王宴饮纵乐的景象。(2分)“貂鼠裘”突出衣着的名贵;将名贵的“葡萄宫锦”作为缠头赠送给舞女,突出其生活的奢侈;(1分)“醉”突出宴饮纵乐的无度。(1分)20.诗的后两句突出关西老将长期征战之苦。全诗把“黑姓蕃王”与“关西老将”作鲜明对比,表现了汉、蕃两族将领苦乐不均的现实。(修辞手法2分,主题2分)经火山岑参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注经火山:749年,岑参抱着建功立业的志向,离开长安赴安西上任,大约次年途经蒲昌,看到火焰山的壮丽景象,顿时诗兴大发,于是创作了这首经火山)。虏云:指西北的数民族地区上空的云。阴阳炭:由阴阳二气结合的熔铸万物的原动力。西汉贾谊在鹏鸟赋中把自然界万物的生成变化比喻成金属的熔铸。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句呼应标题,“突兀”意为高耸,描绘出火焰山拔地而起扶摇直上的宏伟气势。B.三、四句意为:火焰山的烈焰,却能燃烧那远天的云朵,灼烫的气浪蒸热了广漠的塞空。C.“蒸”字化静为动,夸张地写出火焰山热气由低向高,由近及远,威力蔓延远塞之猛势。D.五、六句中有象征意味,“烧此中”影射当时边塞战乱不定的现实,表达出对和平的向往之情。16.请赏析诗歌的后四句。(6分)答案:15.D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曲解诗意,此句意为火焰山举世无双,为世上万物之佼佼者。16.后四句运用了衬托手法。作者从长安来边塞,一路上其他地方都是天寒地冻的,这儿却是热气蒸人,人马都大汗淋漓,从而反衬了火焰山的威势。既抒发了对火焰山奇特怪异景象的赞美和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同时也激发出自己要在边塞施展宏图的豪迈情怀。(每点2分,如果从对比的角度回答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找出使用了何种手法,其次对诗中的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阐释该种手法如何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答题条理就清楚了。6